一直以來,行業的參與者往往把程式設計師求職提升和企業招聘當作兩個領域來對待。但對於力扣來說,這其實是同一件事——職業化。
部分學校還沒有完全開學,火熱的畢業季就已近在眼前。
一方面,蜂擁向市場的應屆畢業生、換工作的社招人群讓熱門崗位的競爭愈加劇烈;另一方面,企業對優質精英,尤其是技術人才的爭奪也陷入白熱化。BOSS 直聘數據顯示,2020 年春節後十天,網際網路企業中技術類崗位人才的招聘佔比由去年同期的 8.7% 上升到 9.8%,平均薪資由 13591 元飆升至 15959 元。
如何調和眼下技術人才市場供需失衡的兩難局面?
近日,IT 技術職業化提升領導品牌力扣(LeetCode)宣布在其 C 端平臺的基礎上拓展了面向 B 端的企業服務,完善戰略版圖的同時一舉成為了技術人才與企業之間的高效連接。
一直以來,行業的參與者往往把程式設計師求職提升和企業招聘當作兩個領域來對待。但對於力扣來說,這其實是同一件事——職業化。而幫助程式設計師提升職業化技能和幫助企業尋找、甄別、培訓技術人才,都是力扣正在實現的場景。
在線教育加企業服務,力扣可謂是兩腳同時踩在了時代的命脈上,它所倡導的網際網路技術職業化生態,是否會成為改變行業的轉折點?
力扣眼中的技術職業化
在進軍企業服務領域之前,力扣是作為專業網際網路技術提昇平臺為全球數百萬程式設計師所熟知的。
據了解,作為最早的 OJ(Online Judge)之一,力扣的題目被廣泛應用於 Google、Hulu、Facebook 等知名網際網路企業的技術面試階段,是很多矽谷青年的求職寶典。
在由領扣網絡引入中國成立「力扣中國」後,力扣並不再局限於純技術提升,它關注的是職業化的技術成長,即通過算法與數據結構的相關訓練提升用戶的核心技能,為此後的求職、工作等一系列職業化進程鋪平道路。
為此,力扣不僅持續豐富核心的高質量原創編程題庫、完善在線判題服務、舉辦「力扣杯」等全球性算法競賽,還針對性地推出了極客交流社區等新功能,並全方位升級模擬面試板塊,為程式設計師提供了高效的技術提升途徑。國內用戶迅速增長的同時,力扣也一躍成為網際網路技術職業化教育頭部品牌。
不過,技術職業化是否專注於程式設計師技術提升就夠了?力扣的答案顯然不至於此。
除了個人的技術提升,力扣認為作為技術人才需求端的企業同樣是技術職業化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亟待模式升級的一個環節。
現如今,企業所面臨的優質技術人才短缺、招聘效率低下、技術評估不精準等問題,如果僅僅想依靠人才端的自我提升來解決,是低效且治標不治本的。唯有從教育到評估、招聘的全方位變革,才能為整個技術職業化注入新的生機。
「力扣模式」下,求職和招聘將成為相輔相成的兩面:程式設計師提升工作所需的核心能力,為企業輸送海量優質人才;企業明確用人標準,為技術提升指明方向,並反向推動程式設計師更加重視自身技術實力。如此形成高效運轉的正向循環,真正改變技術人才端和需求端的雙重窘境,帶動整個行業高速前進。
當我們談論技術人才時我們關注什麼
網際網路興起至今,技術人才招聘的積弊並非一時。
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的技術人才招聘與其他傳統崗位區別不大,基本還在遵照簡歷優先的固有模式。這既容易導致企業在第一關篩選時錯過一些不擅長自我包裝的優質人才,也使得後續面試階段需要花費更多努力去確認其中是否存在水分。不僅時間、人力、資源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浪費,技術水平評估的準確度也無法保證。
想要改變這一陳舊的模式,力扣選擇的切入點是遵循「能力優先」原則,引入了經過矽谷驗證的成熟招聘模式。
在矽谷,技術實力是最好的敲門磚。從最初的在線技術測評到線下白板面試,應聘者首先需要通過多輪主要由力扣題目組成的技術評估,才會進入到行為型問題(Behaviour Questions)環節,技術測評權重超過了 70%。
這樣的模式將能力作為核心評判標準,不僅能夠清晰明確地為企業高效篩選合適的技術人才,也給了參與者相當有用的正向反饋。
而力扣能成為企業認可的權威標準,正是因為它把握住了技術評估的精髓。力扣幫助用戶提升的、和幫助企業評估的焦點始終在於底層邏輯能力和核心編程水平,這份軟實力反映了一個人真實的技術能力和潛力。
無論是面向 C 端還是 B 端,力扣的產品設計處處體現了這一點。最為顯著的表現在於力扣的判題引擎。相比於其他全量競品,力扣預先幫用戶處理了前置輸入輸出步驟,考驗的是算法的主要邏輯。這就相當於一個人在掌握了新詞彙之後,只需要練習如何運用,而不必每次都將這個詞的意思再解釋一遍——這一步力扣已經幫你完成了。
這項技術經過多年的沉澱打磨,不僅給用戶帶來了極佳的答題體驗,也成為了力扣的技術護城河,將個人、企業和行業的目光導向最為核心的技術實力。
與眾不同的企業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力扣是在夯實了 C 端基礎後再拓展的企業端解決方案,其邏輯明顯有別於純粹以B 端為出發點的其他企業服務。
如果說「能力優先」是力扣技術人才解決方案的關鍵點,那麼 B、C 端融合就是串聯起企業服務的一條線,最終形成了覆蓋技術職業化的全面網絡。
一位使用過企業服務的力扣合作夥伴表示,力扣並不是單獨為企業開發了一套服務,而是「聰明地利用了自己原有的優勢」。而這正是他選擇力扣的原因,「好用的系統並不少見,但同時擁有高質量用戶庫、頂尖技術和先進解決方案的企業服務萬裡挑一。」力扣是如何利用自身優勢的?淺層次的表現是功能上的聯通。例如在招聘環節,力扣所提供的解決方案可以根據個性化需求,在其 C 端平臺的現有功能上進行企業定製。評估方面,企業服務所提供的在線技術測評 SaaS 系統不僅繼承了力扣的原生判題系統,還將上千道高質量力扣編程題庫免費開放給企業。
更深層次的融合則體現在力扣技術人才庫、核心算法和行業大數據的共享上,通過 B、C 雙端的連接,徹底打通個人與企業,乃至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壁壘。從提供優質人才庫、擴大品牌影響力到技術人才甄選、鑑別和潛力挖掘,再到企業技術人才檔案更新、內部提升和團隊構建,企業服務所提供的招聘、評估、培訓三大業務基本覆蓋了企業對技術人才的全場景需求。正是基於 C 端的積累,力扣所帶來的技術人才解決方案才能夠讓招聘更智慧,讓評估更精準,讓培訓更有針對性。
根植於 C 端、服務於 B 端,企業服務通過需求與資源的深度融合將力扣的優勢最大化,也為力扣補上了宏觀戰略版圖的關鍵一塊。教育、評估、招聘三位一體,力扣已然成為了連接雙端的一座橋梁。「力扣模式」所掀起的浪潮會將技術職業化引向何方?奔跑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