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語
為450多家企業爭取到政策補貼,為園區企業總計減免上千萬租金,5項市級重大產業項目籤約、120多家新企業入駐……2020年的第一季度,面對疫情衝擊,虹橋臨空經濟示範區(下稱「臨空示範區」)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這背後,有著臨空示範區推進企業復工達產的不遺餘力,更有著園區多年來優化營商環境的積基樹本。
臨空示範區是如何為復工達產按下加速鍵的?一季度答卷的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記者走訪了臨空示範區,試圖揭開園區經濟復甦的密碼。
突如其來的一場大考
經歷數十載的發展,臨空示範區目前已有入駐企業逾2700家、其中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企業21家,諸如聯合利華、博世、伊頓等。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於臨空示範區這位2700多家企業的「店小二」來說,無疑是一場大考。
臨空示範區內的營商服務中心政策研究部近日針對園區企業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信息服務業、現代物流業、現代商貿業、金融服務業、專業服務業等10個行業的60家被調查對象,均受到疫情明顯影響。其中,約6成企業受疫情衝擊較為嚴重,出現了市場擴展困難、產業發展不景氣和經營成本上升等問題,5成以上企業一季度營收和利潤同比減少30%以上。
航空服務業是臨空示範區的重點產業,而航空服務業是遭受疫情衝擊最為嚴重的領域之一。中國此次疫情被世衛組織(WHO)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後,多個國家中斷了與中國的航空業務,旅客出行意願驟降也帶來了航空旅客量的斷崖式下跌。據航空信息平臺OAG Aviation Worldwide的數據,1月20日至2月17日間,中國國際航線高達80%的運能(約170萬個座位)被取消,國內航線約1040萬個座位的運能也被取消,使中國航空市場規模瞬間大縮水。園區企業中國東方航空,同樣未能倖免於難,其運能同樣大幅縮水。旅客量驟降,加之疫情期間旅客集中辦理退票服務,導致航空公司現金流吃緊,經營成本大幅上升,企業經營困難可想而知。
又如園區內的一家名叫「滿幫」的現代物流企業,其業務主要是城市之間的幹線運輸、為卡車承運方與貨主搭建對接平臺等。疫情初期,滿幫的訂單幾乎全部停掉,無法開展業務。一方面,這是由於各地封城,人員一旦跨省、跨區域,極有可能出現無法返回的狀況,出於安全考慮,多數司機不願復工。另一方面,不同地區復工政策及時間存在差異,很可能造成部分物流車輛雙向貨源匹配上的困難,尤其加劇返程裝貨困難,增加了運輸成本。
而更多的小微企業,更是難以為繼,甚至面臨破產。
面對疫情帶來的種種危機,園區企業奮力自救。例如園區企業報喜鳥控股上海寶鳥服飾有限公司,於2月初緊急成立隔離衣生產線,依靠服裝企業的技術和產業鏈優勢,生產隔離衣和防護口罩,在下遊端銷量受損的情況下,充分利用產能。同時為應對疫情期間線下消費驟減,報喜鳥危中尋機,充分運用天貓、京東、抖音等線上平臺,邀請設計師、員工、老闆等進行直播帶貨,拓寬線上渠道的同時,也在追尋品牌的年輕化。據了解,報喜鳥鳳凰國際本部旗下品牌HAZZYS,每月通過京東和天貓雙渠道直播多達28天,3月17日,報喜鳥本部邀請明星袁成傑直播,開播3小時吸引超10萬人次觀看、互動次數逾30萬,進入當天「排位賽-服飾賽道」排名前十,這是報喜鳥在疫情期間逆行自救的一次成功,更被企業看作是其新零售變革進程中的重要節點。
在企業自救的同時,臨空示範區這位「店小二」也及時行動,精準助力園區企業復工復產,為企業達產增效按下了「快進鍵」。
做企業不擅長做的事
疫情期間,「上海28條」「長寧15條」等等不同層級、不同職能部門針對企業的扶持政策紛紛出爐,從融資、稅收、房租等等多方面給予企業實質性幫扶。一般來說,針對企業的政策設計是「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先由基層摸需求、摸情況,經論證後進行匯總上報,上層在搜集到基層信息後再經過研究論證下達政策。但是由於疫情的突發性,疫情期間的扶持政策出臺快、前期摸排時間短,雖然有很多政策出臺、企業也在第一時間知曉政策,在申報的時候卻會遇到種種問題。例如相關受理部門需要一定的時間消化吸收政策、協調不同部門之間的申報窗口、人員、信息等等,而企業也多數缺乏足夠的政策解讀能力。
為了幫助企業更好地讀懂政策、快速做出反應,園區在營商服務中心成立了「政策研究部」。疫情期間,一方面,政策研究部在第一時間學習有關的政策,吃懂吃透之後及時向相關部門了解政策實施申報指南、實施細則何時出臺,具體與哪個部門對接,哪些企業可以申請等等。另一方面,政策研究部要將相關部門的反饋匯總並分享給企業專管員,由他們向企業一一解答,做到信息對稱,讓企業心中有數、早做準備。
同時,據了解,臨空園區的多重身份,也有利於企業爭取到最大化的補貼方案。臨空示範區是「上海虹橋商務區的長寧片區」,也是「上海張江高新技術開發區長寧分園」,園區企業可以依據「從優不重複」的原則,享受到張江政策和虹橋商務區政策。
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臨空示範區已為450餘家企業爭取到了政策補貼。
對於像攜程這樣大體量的企業,藉助政策補貼的同時,更需要貸款來支撐。為給園區企業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金融服務,臨空示範區一直積極吸引各大銀行落地、形成充分競爭,反過來說,也由於園區內聚集著大量高質量企業,吸引著銀行等金融機構積極入駐。目前,臨空示範區內已有10餘家銀行,除少數外資銀行外,國內常見的各類銀行,在臨空示範區都可以看到其身影。根據企業貸款需求,園區會為不同的企業和銀行牽線搭橋,儘可能為企業尋求到性價比最高的解決方案。
另外,據營商服務中心政策研究部部門經理郭鎮豪介紹,臨空示範區的管理主體——上海虹橋臨空經濟園區發展有限公司及下屬企業也都根據國資委要求,及時出臺了疫情防控減免租金方案,預計將為業主減免租金3000多萬元。
助力企業員工安全健康上崗
人,是企業的第一生產要素,企業的復工復產說到底還是要企業員工重返崗位。臨空示範區2000多家企業共有約10萬員工,企業遇到關於員工返崗、隔離等問題,園區能解決的就馬上解決,不能馬上解決的,就查政策、找相關部門,竭盡所能。
由於疫情的關係到醫院看病是不少人的難題。一方面,不少醫院的科室限制開放,另一方面,對交叉感染的擔憂也讓許多人不敢輕易就醫。為了幫助企業解決更多後顧之憂、讓員工放心地工作,臨空示範區主動為企業牽線醫療健康管理平臺,給企業員工提供一些三甲醫院的醫生1對1免費線上醫療諮詢,為不少企業員工消除了健康方面的擔憂。
特殊時期,勞動糾紛極易發生。諸如隔離期間、企業停工停產期間勞動報酬的支付問題,企業經營困難拖欠工資、欠繳社會保險費等問題,對於沒有專門法務部門的中小企業來說,都是「隔行如隔山」。臨空園區聯繫了園區企業潤生律師事務所,為園區企業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為不少中小企業和員工解決了勞動爭議、讓企業更安心地投入在主營業務之中。
在採訪中,臨空園區相關負責人提到,園區雖不是直接與企業員工溝通、直接為員工服務,但是涉及到企業員工的問題,園區也都是事無巨細,有求必應。例如某企業的一位湖北籍員工乘自家船隻出城後,由於各地政策管控,這名員工卻一直無法上岸。員工向企業求助、企業向園區求助。園區利用自身了解到的防疫政策,幫助企業員工尋找相關部門。最終,這名員工一路顛簸,成功抵達上海完成隔離後順利返回工作崗位。
搭起企業「守望相助」的橋梁
臨空示範區現有企業超2700家,分布於不同產業鏈的不同環節中,那麼這些企業之間是否能融合互補、抱團取暖?
復工初期,防疫物資較為緊缺,許多沒有渠道購買防疫用品的企業復工復產缺乏保障,而園區內也不乏諸如聯合利華等日化企業,擁有較強的生產能力。於是,臨空示範區馬上搭建微信平臺,為急需防疫物資的企業解了燃眉之急,也為生產企業增加了銷售渠道。例如疫情之初,國內口罩緊缺,但由於國外還未發生疫情、口罩供應充足,臨空示範區便聯繫園區內的外貿企業,由其從國外採購口罩並銷售給園區內的其它企業。另外,還有一家企業出於各種原因需要購買一萬箱方便麵,也是在園區的牽線下,順利從統一集團購買到了所需產品。
航空服務業是遭受疫情衝擊最為嚴重的領域之一,而為各大航空公司提供配餐服務的上海東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每日供餐量由原來的4.5萬份銳減到2千份,產量下降95%,3萬平方米的廠房幾近閒置,工人面臨失業。危機時刻,東航食品將目光從天上轉到地上,希望尋求新的產品銷路。然而東航食品公司位於機場紅線內,根據規定,該區域屬於海關管轄範圍。在海關核准的同一生產區域內發放食品生產許可證,尚無先例。得知企業的困難後,臨空示範區多方協助,順利幫助東航食品拿到了全國首張「一址兩證」食品許可,實現了「空餐地享」。同時,臨空示範區更是積極助推東航食品的產品在園區內部的銷售,目前已有十餘家業主單位向東航食品訂購了白領午餐,也解決了這些企業員工「就餐難」的問題。
本著守望相助的信念,臨空示範區積極向各個樓宇、園區等「園中園」宣傳,希望他們在不明顯增加運營成本的情況下,給樓宇內的租戶一定的優惠政策。目前,統一夢時代大廈、IBP虹橋國際商務花園等園中園,都以不同形式對困難企業進行租金減免,另外還有不少園區,通過減免停車費、物業管理費的形式,力所能及地與租戶共渡難關。
據臨空園區黨委副書記王敏介紹,接下來,臨空園區還將積極配合上海市「五五購物節」等促銷費政策,通過為企業搭建銷售平臺帶動園區內部消費。在接下來的5月,將舉辦為期兩周的「臨空內購節」,邀請聯合利華、博世、統一、紐仕蘭牛奶、好孩子、金紅葉等園區企業,以優惠的內部價格對產品進行銷售,產品將會涵蓋到日化、家電、食品、嬰童用品等快消領域。憑藉園區2000多家企業、10萬員工以及周邊長寧居民的購買力,相信「臨空內購節」將會大大拉動園區消費。
記者、編輯丨長寧區融媒體中心 吳遇利
原標題:《臨空經濟園區按下復工「加速鍵」之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