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後,天氣漸漸轉涼,停息了近半年生意的諸暨狗肉店,又在諸暨城鄉各地飄出陣陣香氣來,這讓我這個喜歡狗肉穿腸過的「食客」的內心又開始騷動起來,躍躍欲「嘗」。也讓我想起自己吃狗肉的一路歷程。
諸暨人喜歡吃狗肉,而且喜歡扎堆吃,喜歡大塊吃狗肉,大碗喝米酒的氛圍。你想,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寒冬臘月裡,一隻土狗,一壇自釀米酒,一群好友相聚,這種場景可以碰撞出多少友情的火花,激發出多少胸中的豪情。我想這與諸暨人那種耿直豪爽的性格有關,而這種性格又與山水有關,與傳承有關,與歷史有關。
自古以來,中國的鄉村生活是離不開狗的。幾乎家家戶戶都養狗。天一黑,村子裡狗叫聲此起彼伏。人與狗和諧相處。一般來說,主人是不忍心殺自家養的狗的,因為主人與狗往往有很深的情感。所以,有的人即使自家的狗壽終正寢了也不忍吃它的肉,往往背到山上挖個坑下葬。有的主人自己下不了手,就讓親戚朋友拉到別去宰殺。而我小時候村子裡一到冬天就經常可以聞到狗肉香。那個香,讒得你直流口水。
第二次「偷狗」事件發生在1989年下半年。那時,我已經調到江藻中學任教。那隻狗是自己跑到教師宿舍二樓走廊裡來「午睡」的。但午睡到下午4點還沒有離開,我就動歪腦筋了。我們先把它關到紹興師專來實習的帶隊老師房間裡,待到天一黑我就與另外一位體育老師用水淹的方法把它淹死在一隻水缸裡。然後,轉移到五樓楊姓老師宿裡。切碎後,用煤氣灶分二隻鍋燉到半夜十二點時就「狗肉香滿樓」了。「十八光棍」又打了一次野祭。
調到城裡工作後,就再也沒有偷狗的經歷了。但每到冬天,往往出錢讓十裡牌的老表去東和山裡(他丈人家)買來土狗解讒。那時(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一隻毛狗只需二、三百元錢。我們每個冬天要在老表家的大淘鑊裡燉三、四次狗肉。叫上一桌朋友先打牌,待狗肉香氣冒出來了,就立刻丟下麻將牌衝向堂前間,不管不顧大啖起來。那時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感覺真好。有時還要來場划拳吃酒來助興。
在吃的環境上,有的地方,有的時候需要安靜,但吃狗肉的地方如同夜排檔,越熱鬧越有味。因為寒冬時節,約幾個朋友聚在一起,酌飲幾杯米酒,品嘗狗肉的香味,再來一碗暖身的狗湯麵,你就不會辜負狗肉為朋友相聚帶來的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溫暖感悟。此時此刻,人越多越好,溫暖別人也溫暖自己。這時,你才能慢體會到室外的風雪與室內人聲鼎沸所帶來的溫暖這種極大反差的審美情懷。所以,我總覺得天越冷吃狗肉越有興致。
其實,人生最大的財富,就是我們一路收集了很多記憶,而記憶中有一個個感人的小故事。我們之所以來到這個世上,就為了收集這些感人的小故事。
同山的老許前幾天又來電話了,說:天又漸漸冷了,什麼時候又可以去他家吃土狗了。因為,每年下半年,他都會熱情邀請我帶一幫朋友去他那裡大撮一頓狗肉。
山裡人真實誠!
2020年11月6日下午寫於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