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永遠不會接觸到高深的物理,不了解那些科學家們在物理學上做出的意義有多大。
楊振寧,出生於1922年的安徽,到了4歲,別的小孩還在街頭嬉戲,他已經在母親的教導下開始認字,等到5歲的時候,他基本上認全了常用的3千字。受戰爭影響,楊振寧的青年時代是在顛沛流離之中度過的,他在合肥、廣州、越南、昆明等地輾轉,最終在昆明參加了統一招生考試,進入了西南聯大。最初,他攻讀的是化學系,他的父親經過思考認為兒子攻讀物理系要更好一些,於是楊振寧進入了物理界。
從西南聯大讀完研究生後,他在聯大的附屬高中教書,隨後他獲得了庚子賠款去到了美國讀書,由此開始了他更加傳奇的一生。在美國的他認識了很多傳奇的人物,其中就包括了和他共同合作的李政道。
這廂楊振寧的人生被安排得有條不紊,那廂一個人在命運的操控下與他有著似有若無的聯繫,而這一切要歸因於緣分二字上。楊振寧在西南聯大教書的時候,杜聿明的女兒杜致禮成為了他少有的女學生,後者被楊振寧的才華吸引,而楊振寧也不可避免地注意到了這個青春貌美富有朝氣的女學生。令楊振寧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他幫杜致禮補課,兩人講著講著題竟然對視了起來,那時的他臉上紅暈飛起,春心也忍不住蕩漾起來。
時間迅速飛過,1947年,20歲的杜致禮前往美國讀書,而這時候的楊振寧正在美國芝加哥研究著高深的物理。幾年時間後,杜致禮的家道中落,失去了經濟來源的她跌入凡間,只能孤身在一家餐館過聖誕節。落寞不已的她提起包出門便頓住了腳步,門前赫然是昔日的老師楊振寧。一來二去下,楊振寧開始了對杜致禮的追求,兩人在他鄉舉行了婚禮,進入了婚姻的殿堂。
1956年,楊振寧和李政道發表論文,共同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這是立足於微觀世界的一種理論,指的是τ和θ兩種完全相同的粒子在弱相互作用的情況下呈現了不同的規律。它打破了人們的固有觀念,推翻了物理學的中心信息之一,刷新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35歲的楊振寧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丈夫獲得諾貝爾獎後,杜致禮常常陪在丈夫身邊交際,1995年,兩人在汕頭大學參加會議,見到了楊振寧日後生命中重要的一個人——翁帆。這一年翁帆19歲,真洋溢著青春,舉手投足的樣子頗有杜致禮年輕時的風韻。翁帆成為了楊振寧夫婦的嚮導,會議結束後,他們留下了一張三人照片。
2003年,杜致禮因病去世,失意的楊振寧和離了婚的翁帆走到了一起,2004年兩人登記結婚。這段感情飽受著外界的爭議,人們不能理解一段年齡差距這麼大的婚姻,也始終不明白翁帆是如何愛上楊振寧的,為此翁帆曾經鄭重地說:崇拜產生了愛。兩人一起走過了16年的婚姻,在這場婚姻中楊振寧對翁帆寵愛有加,為了照顧妻子的作息時間,他總是會堅持到9點才起床,而翁帆生病了,他也會細心地照顧著她。
在家庭生活中感受到幸福的楊振寧,並未停止過為國效力。年輕時,他便成為了第一個訪國的美籍科學家,成為了中國多所名校的名譽教授,甚至在多所大學設立獎學金。同時他幫助中國引進了很多人才與設備,提出「少年班」的建議。年老之後他又毅然放棄了美國國籍,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成為了中科院院士。
今天要推薦的是《楊振寧傳》這本書,這位科學家的一生遠不止文中說的這樣簡單,他為世界作出的貢獻非常大,但他也克服了相當多的困難。這本書詳細地講述了這位偉大科學家的人生,既講述了他的事業,也講述了他的愛情。這本書正在做活動,現價109,點擊下面的連結就可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