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釘肉餅
北 京的名小吃,許多都與慈禧太后有關係,門釘肉餅也不例外。一日,御膳廚房的師傅給慈禧做了一道帶餡的點心,慈禧吃後,覺得味道適口,非常喜歡,就問這是什 麼食物。當時還沒有名字,可是太后問,不能說不知道吧?於是,廚師想到了宮廷大門上的釘帽,於是就隨口說:「這叫『門釘肉餅』」。門釘肉餅就這樣誕生了。 牛肉上腦和鮮嫩肥瘦相間的部位剁成餡,調以輔料拌制,用精白麵粉和成鬆軟麵皮,包成像宮廷紅門上的門釘形狀,外焦裡嫩,清香潤口。
去哪吃:寶瑞小吃
茶湯
相傳源於明代,因用水衝熟,如沏茶一般,故名茶湯。如今,茶湯主要有山東茶湯和北京茶湯兩種。北京茶湯味甜香醇,色澤杏黃,味道細膩耐品。
去哪吃:茶湯李
羊雜
以前多在立秋後供應(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用羊肚、羊肺、羊腸、羊心、羊頭肉等為原料,吃時碗內放香菜、芝麻醬、辣椒油,湯色奶白,香辣味濃。
去哪吃:南來順、護國寺
麵茶
面 茶是北京小吃中的滋補佳品,它是用麵粉放入鍋內炒到顏色發黃,麻仁也炒至焦黃,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勻,然後將搓得均勻的麵茶放在碗內,加上白糖, 用開水衝成漿糊狀即可。油茶味道甜美,可作為早餐或午點,很受百姓喜愛。 麵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賣。有詩說:「午夢初醒熱麵茶,乾薑麻醬總須加。」 喝麵茶很講究吃法,吃時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著碗邊轉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無此吃法的。
去哪吃:大興胡同麵茶、隆福寺小吃店
醬牛肉
選料很講究,鮮肉必須腰窩或腿肉,醬必須用三伏老醬,香料也要經過認真選擇。傳統製作技巧和掌握火候也是關鍵,吃時越嚼越香,十分入味。
去哪吃:馬記月盛齋
綠豆面丸子湯
源於北魏時道家的素食配方,將綠豆面丸配以葷湯,就成了這款丸子湯。吃的時候,可以在湯中放入芝麻醬、醬豆腐、韭菜花、辣椒油、香菜末調味,味道更好。
去哪吃:南來順
豆汁
使用優質綠豆為原料,發酵後的豆汁須用大砂鍋先加水燒開,兌進發酵的豆汁再燒開,再用小火保溫,隨吃隨盛,極富蛋白質、維生素C等。
推薦:南來順、護國寺
杏仁豆
潔白如玉的杏仁豆腐經過冰鎮盛在碗內,兌入冰鎮過的桂花糖汁,點綴紅綠櫻桃及葡萄乾等,紅綠果料,清淡雅麗。食後甜蜜醉人,冰涼的感覺沁人心脾。
去哪吃:護國寺、三元梅園
豆腐腦
滷的味道堪稱一絕,其滷不洩,腦嫩而不散,清香撲鼻。用切得薄薄的鮮羊肉片、上等口蘑、澱粉、醬油打出的滷汁橙紅透亮,色白軟嫩,鮮香可口。
去哪吃:南來順、護國寺、王府井小吃街
奶油炸糕
北 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營養的小吃品種,據說奶油炸糕是1900年庚子年以後,學洋人的玩意兒,後來進行改良的。用料為麵粉、奶油、雞蛋、白糖、香草等, 吃起來稍有些嚼頭。這東西一問世,便很受老北京人的喜愛。上好麵粉製成燙麵,白糖、香草粉、適量雞蛋液分幾次加入燙麵中,最後一次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 水,揉搓均勻。圓蓬蓬的,外焦裡嫩,香味濃鬱。
去哪吃:護國寺小吃店、隆福寺小吃店
薄脆
既薄又脆,但薄而不碎,脆而不艮,香酥可口。薄脆可以現制現吃,也可以捏碎與菜餡拌和當素餡的原料,現在通常放在煎餅中,與口感綿軟的煎餅相得益彰。
去哪吃:南來順、護國寺
白水羊頭
羊頭用白水煮熟切片,撒上椒鹽。色白潔淨,肉片薄而大,脆嫩清鮮,醇香不膩,佐餐下酒皆宜。白水羊頭的口味及技藝在北京小吃裡堪稱一絕。
去哪吃:白魁老號、護國寺
爆肚
把鮮牛肚(多選肚仁和百葉)或鮮羊肚洗淨整理後,切成條塊狀,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醬、醋、辣椒油、醬豆腐湯、香菜末、蔥花等拌制的調料吃,口味香脆。
去哪吃:爆肚馮、護國寺
豆面糕(驢打滾)
驢 打滾又稱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豆面糕以黃豆面為其主要原料,故稱豆面糕。但為什麼又稱「驢打滾」呢?似乎是一種形象比喻,製得後放在黃豆 面中滾一下,如郊野真驢打滾,揚起灰塵似的,故而得名。這一點連前人也發出疑問。《燕都小食品雜詠》中就說:「紅糖水餡巧安排,黃面成團豆裡埋。何事群呼 『驢打滾』,稱名未免近詼諧。」還說:「黃豆粘米,蒸熟,裹以紅糖水餡,滾於炒豆面中,置盤上售之,取名『驢打滾』真不可思議之稱也。」可見「驢打滾」的 叫法已約定俗成。如今,很多人只知雅號俗稱,不知其正名了。現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應,但大多數已不用黃米麵,改用江米麵了,因外滾黃豆粉面,其顏色 仍為黃色,是群眾非常喜愛的一種小吃。
去哪吃:白記年糕、牛街清真超市
炸咯吱盒
每到過年的前幾天,老北京人就開始攤煎餅皮,做這道炸咯吱盒。蘸蒜汁吃,內裡口感厚實綿軟,蘸料也可以加醬油,辣椒等等,外表香脆。
去哪吃:南來順、護國寺、王府井小吃街
脆麻花
將麻花坯子分批下入油中炸制,炸時用筷子將麻花坯子在油裡抖動,使條與條之間稍微鬆散開,便於炸透。焦、酥、脆,有甜味,存放幾天仍保持脆性。
去哪吃:南來順、護國寺
糖卷果
糖 卷果是北京風味小吃中的名品,深受中外食者青睞,尤得女性食客的喜愛。糖卷果主料用山藥和大棗,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輔料。山藥鮮品營養豐富,含蛋白 質、精纖維及維生素等成分,是中醫傳統的用藥。中醫認為山藥性溫味甘,無毒,入脾肺、腎經,有補中益氣、補脾胃、長肌肉、止瀉和健脾。固精、益肺的功用。 大棗更是中醫和民間常用的滋補品,每100克幹品含糖量63-76.3克,並含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含量居各種鮮果之首,每 100克鮮棗肉中含量達300-600毫克,人體利用率平均為86.3%。中醫認為棗肉味甘性溫,有補脾和胃、養氣生津之功,可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營 衛不和、貧血心悸、煩躁多夢等症。卷果主料為山藥、大棗,是一道名副其實的藥膳。
去哪吃:鴻賓樓、紫光園、聚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