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fe:腦血管畸形的靜脈起源

2020-12-15 生物谷

2020年11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海綿狀瘤是一種出現在大腦,脊髓或視網膜血管的病變。在最近一項研究中,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分子水平上證明這些變化起源於靜脈細胞。對病情的這種新認識為開發更好的患者療法創造了潛力。該研究已發表在《elife》雜誌上。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海綿狀瘤(也稱為腦海綿狀畸形(CCM)或海綿狀血管瘤)中出現的血管病變或血管畸形類似於「桑樹」。它們很容易流血,可能引起癲癇發作,神經系統問題和中風等症狀。這種情況是由於遺傳突變引起的且目前尚無法治癒。手術是一種治療選擇,但是對於具有遺傳缺陷且不斷出現新的CCM的患者,這只是暫時的解決方案。

迄今為止,還沒有完全弄清遺傳突變如何導致CCM的發生以及在哪種血管中發生。在本研究中,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人員與IFOM,FIRC分子腫瘤學研究所和義大利的Mario Negri藥理學研究所合作研究了內皮細胞是否參與了這一過程。總共,科學家已經對30,000多種內皮細胞進行了詳細分析,以識別CCM如何以及在哪些血管中出現。

「一種稱為CCM3的基因參與了CCM的形成,在特異性內皮細胞缺失CCM3之後,我們檢查了小鼠腦內皮細胞。這些細胞聚集在靜脈和動脈內皮細胞中,我們能夠看到靜脈內皮細胞對CCM3基因的缺陷變得特別敏感,」研究作者Peetra Magnusson說。

當靜脈壁內皮細胞缺乏CCM3時,研究人員觀察到細胞分裂增加和血管異常生長,從而導致特徵性的桑樹樣病變。因此,該研究在分子水平上證實了海綿狀瘤的血管畸形出現在靜脈中。以前只有在研究血管碎片中的血管結構時才能看到這一點。

「這項研究的另一個有趣的結果是,動脈內皮細胞在失去了CCM3之後並沒有完全以相同的方式受到影響。儘管這些細胞中也缺少CCM3基因,但它們並沒有促進畸形的發展,」 Elisabetta Dejana說道。「總之,我們的發現帶來了關於海綿狀瘤的新知識,這將增加開發改進的臨床治療方法的機會。」(生物谷Bioon.com)

資訊出處:

V

enous origin of brain blood-vessel malformations
原始出處:

Fabrizio Orsenigo et al.

Mapping endothelial-cell diversity in 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 eLife

(2020). DOI: 10.7554/eLife.61413

相關焦點

  • 腦血管造影(一)
    、回流靜脈和靜脈竇的形態、部位、分布和行徑的一種顯影技術。5相關疾病周圍動脈栓塞,缺血性腸絞痛,門靜脈海綿樣變,結腸血管畸形,急性腸繫膜上動脈梗死,亞急性壞死性脊髓炎,小兒下腔靜脈阻塞症候群,類脂質蛋白沉積症,肺血管炎,婦產科靜脈血栓病6相關症狀吐血衄血,血虛眩運,血溢脈外,迫血妄行,血管硬化,血管傷,血管性頭痛,腎血管畸形,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腸道血管畸形。
  • 腦血管畸形手術與不手術,其實都有風險
    29歲的小夥子喝大酒,當天晚上身體就不能動了,家人趕緊把他送到醫院,CT顯示左側頂葉腦出血,進一步做頭顱核磁和腦血管造影,結果顯示腦血管畸形。
  • 仁濟醫院成功搶救一例腦出血伴腦血管畸形患者 愛心捐贈人過度勞累...
    經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神經外科張曉華團隊的全力救治,這位腦出血伴腦血管畸形的患者終於轉危為安,目前正在康復中。  患者王女士是一位愛心企業家,自1月中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起,她就一直心系武漢,為武漢積極捐款捐物,還成立「抗擊疫情精準捐贈工作組」,從世界各地籌措防疫物資,為抗擊疫情第一線送去了亟需的口罩、隔離服、檢測試劑盒等物資。
  • 顱內靜脈系統影像解剖——動態立體化解剖展示
    額部引流靜脈較細,頂部有2-3支較粗大的靜脈,枕部引流靜脈中等前額部的引流靜脈匯入矢狀竇的角度存在相向性,額葉後部、頂枕葉皮層不存在此類情況。頂、枕部皮層引流靜脈匯入矢狀竇的角度為逆血流方向。額部後方和頂部的皮層靜脈直接匯入矢狀竇,入口可以位於側角(紅)、側面(黃)和底角(藍)處,一般來說,前額部靜脈入口多在側角,而後額部和頂部靜脈都在矢狀竇側壁和底角。
  • 人到中年後,了解這7種檢查方法,解決腦血管疾病小菜一碟!
    悶熱的夏季是腦血管疾病高發的季節,腦血管病是一種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的惡性疾病,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 診斷腦血管病,除了神經系統查體、抽血化驗等檢查外,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對血管的檢查。
  • 手腕上「打針」,就能做全腦血管造影
    案 例患者陳伯因手腳不靈活入院,院經檢查結果提示因腦血管狹窄導致的急性腦梗塞,為進一步明確血管病變部位及狹窄程度,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後決定行全腦血管造影術。通常情況下,腦血管造影術常規經股動脈穿刺進行,但因術後需要股動脈穿刺點加壓包紮,所以需臥床24小時,造成患者活動不便,舒適度差及耐受性差,經過神經介入團隊經過評估後,決定為陳伯實施經橈動脈穿刺行全腦血管造影術,手術過程順利,並且已經明確病變部位。「術前還有點緊張,但術中感覺很好,結束後我也可以馬上下地活動了。」陳伯為這次手術點讚。
  • 奇靜脈、半奇靜脈和副半奇靜脈
    ,位於或低於腎靜脈的水平,起源不恆定。奇靜脈在起始處開始在脊柱右側或右前,但在T6水平,奇靜脈偏左側甚至脊柱中線,然後逐漸又回到脊柱右前方。胸導管和主動脈,其中靜脈弓向前,食道,氣管和右迷走神經位於其左側。在胸腔下部,奇靜脈被右胸膜囊隱窩和食道覆蓋;它從食道後面出來,在右肺門後面上升。奇靜脈位於胸降主動脈的右後外側:主動脈搏動有助於奇靜脈和半奇靜脈的靜脈回流。
  • 硬腦膜靜脈竇的解剖
    竇腔內表面襯有內皮,與靜脈的內皮相續,但無瓣膜。在大腦靜脈和小腦靜脈匯入靜脈竇的入口處具有瓣膜裝置,如半月瓣,小梁和中隔等,有調節入竇血流的作用。人的硬腦膜靜脈竇可分為後上群與前下群。後上群包括上矢狀竇、下矢狀竇、左右橫竇、左右乙狀竇、直竇、竇匯、左右巖鱗竇及枕竇等;前下群包括海綿竇、海綿間竇、左右巖上、巖下竇、左右蝶頂竇及基底竇等,此外,還有旁竇、大腦鐮靜脈和小腦幕靜脈。
  • 【文獻翻譯】食管後左頭臂靜脈的產前診斷
    這支血管從左上胸部起源,由左頸內靜脈延伸而來,向後、下走形,在降主動脈、氣管和食管後方走形,然後通過擴張的奇靜脈匯入上腔靜脈,稱為食管後左頭臂靜脈。     孕婦進行了羊水穿刺,染色體微陣列發現8號染色體短臂的反向重複和缺失, (arr[hg19]8p23.3(186,477-2,909,002)x1,8p23.2p22(2,441,865-13,981,255)x3)。
  • 「中風」「腦卒中」「腦血管病」,傻傻分不清?腦科醫生教你辨
    其本意是「當頭一棒、當頭一擊」,西方人藉此反映急性腦血管病來勢兇猛,起病迅速,就像被人猛得一棒子給砸倒了似的。急性腦血管病?急性腦血管病,就是起病急驟的腦血管疾病。包括急性腦梗塞,腦栓塞,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靜脈竇血栓形成等。《腦梗塞、腦出血,聽起來嚇人而又神秘?
  • 不同時期的三尖瓣下移畸形及類似疾病
    Ebstein畸形,是指三尖瓣葉未附著於正常的三尖瓣環位置,而是附著於右心室壁的一種先天性心臟畸形。中孕時,三尖瓣隔葉附著點向心尖方向下移,距二尖瓣前葉附著點≥3mm,晚孕時,≥5mm可診斷Ebstein畸形。胎兒期四腔心切面表現為右心增大,尤以右房增大為主,三尖瓣明顯下移至右心室,心胸比例明顯增大,常伴發肺動脈閉鎖和右心室流出道梗阻。胎兒期:嚴重的三尖瓣反流、三尖瓣下移室間隔變薄心室房化和右房明顯增大是Ebstein畸形的重要證據。
  • 缺血性腦血管病應該做哪些檢查?
    缺血性腦血管病應該做哪些檢查?(2)眼底檢查如眼底動脈變細、反光增強或動靜脈切跡、膽固醇栓子。(3)神經系統檢查二、特殊檢查(1)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MRI(磁共振成像)、PET(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和(TCD經顱都卜勒)可用於檢測腦缺血性損害,如梗死的部位、範圍、血流動力學改變和腦代謝變化。
  • 直播|華山醫院虹橋院區:生命之橋呵護健康—談腦血管病搭橋手術
    腦動脈瘤、煙霧病等腦血管疾病,往往會給患者的家庭蒙上一層陰影。如今,搭橋手術為患者搭起了一條呵護健康的生命之橋。那麼,什麼樣的腦血管病適合選擇搭橋手術?關於腦血管病搭橋手術有什麼常見誤區嗎?有哪些知識是腦血管病患者及家屬應當了解的?
  • 解剖小細節——顴顳靜脈和神經
    下頜後靜脈向下分為前後兩支,前支與面靜脈(facial vein)及舌靜脈(lingual vein)匯合形成面總靜脈(common facial vein),並匯入頸內靜脈(internal jugular vein);後支與耳後靜脈(posterior auricular vein)、枕靜脈(occipital vein)相匯合形成頸外靜脈(external jugular vein)(圖3)。
  • 你了解脈管畸形對患兒的危害嗎?
    你了解脈管畸形對患兒的危害嗎?脈管畸形對患兒的危害大嗎?臨床接診和治療的時候,很多患者和家屬都比較關心這個問題,擔心這個疾病會對患兒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響。一般情況下,脈管畸形既可以累及皮膚軟組織,也可以累及多個系統和臟器,既可以單獨也可以同時累及毛細血管(微靜脈)、靜脈、動脈及淋巴管,其危害是比較嚴重。
  • 靜脈導管
    解剖描述 1.胎兒靜脈導管(ductus venosus, DV)位於胎兒肝臟內,為一狹窄的喇叭狀結構,長約2cm,入口處內徑較窄,末端處最寬,約53%臍靜脈血液通過靜脈導管進入下腔靜脈,其入口有平滑肌纖維束,其作用可維持血管內的高速血流。2.導管靜脈延續於臍靜脈與左門靜脈融合的對側,斜行向上向後走行,在橫膈下方與三支肝靜脈一同匯入下腔靜脈進入右心房。
  • 體表血管瘤及脈管畸形如何區分,看完本文就有了相應了解
    部分血管瘤與脈管畸形的症狀比較相似,不容易被區別開來,在這裡就分別給大家介紹一下血管瘤與脈管畸形,讓大家對二者的區別有一個了解。 體表血管瘤及脈管畸形統稱為脈管性疾病,二者都是發生在脈管部位的疾病。
  • 小頭畸形
    頭小畸形可分真性頭小畸形,是相對頭小畸形,真性小頭畸形是多是由於一種常染色體畸變、或胎兒特別是在妊娠早期
  • 心、腦血管同時堵了,先救腦還是先救心?
    考慮到心臟狀態,介入醫師決定在靜脈溶栓後不進行機械取栓。急診冠脈造影顯示左旋支完全閉塞,繼而行PCI治療置入藥物洗脫支架。    當同時出現心肌梗死和腦梗死時,閉塞的腦血管和冠狀動脈都必須儘快再通,但優先考慮一種治療會導致另一種治療的延遲。用於急性心梗冠脈介入治療的抗血小板藥物可能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後出血轉化的風險;而近期急性心梗史甚至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禁忌證,原因是可能增加心臟破裂的風險。  儘管如此,仍舊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儘快決定首先拯救大腦還是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