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有一項檢查,叫做「羊水穿刺」,這項檢查會在孕中期時做。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孕婦,都要做羊水穿刺,只是部分孕婦做糖篩篩查後,檢查結果顯示高風險時,醫生才會建議孕媽進一步做羊水穿刺,以此來複查或確診。
這項檢查,除去前期的各項準備工作,真正吸羊水的時間只需2分鐘。那麼,為什麼很多孕媽會排斥,但最後又不得不做,下面咱們詳細講解一下。
什麼是羊水穿刺?
羊水穿刺,是我國目前最常見的產前診斷技術,全稱是「羊膜腔穿刺」,簡稱羊水穿刺,或羊穿。
很多對醫學不太了解的人,聽到「穿刺」這個詞,難免有些害怕,比如第一反應就是「會不會扎到肚子裡的胎兒?」
羊水穿刺,一般在妊娠中期(18~22周),在超聲儀器實時監控下,用很細的針,經腹部穿刺,進入羊膜腔後抽取20毫升羊水。經專業儀器檢測後,可得知胎兒染色體的異常情況。在診斷以及排除唐氏症候群方面,羊水穿刺的準確率達到99%。
羊水穿刺針的很危險嗎?
普通人對羊水穿刺的危險性有點高估,甚至和絨毛取樣混為一談。絨毛取樣是在懷孕9~11周所做,而且所取絨毛是將來發育成胎盤的細胞,危險性自然較高。而羊水穿刺是在懷孕第二期才做,此時羊水已經超過200cc,抽取20cc的羊水去化驗,其安全性是比較高的。
羊水穿刺技術,已經擁有30年以上的歷史,從大數據來看,是安全性極高的檢查。
即便如此,但羊水穿刺畢竟屬於一個「微創小手術」,風險還是有的。羊水穿刺的主要風險,就是導致胎兒丟失。一部分是由於穿刺針刺激子宮,在穿刺以後子宮收縮出血,胎兒自然排出,成為胎兒丟失。雖然醫生會選擇非常細的針頭,但依然會有1%的流產率。有些經驗豐富的醫生,會把流產風險降低到0.3%。
當然,還會有出血的風險,畢竟針頭要進入羊膜腔,需要穿過子宮壁上豐富的血管。還有就是手術感染的風險,理論上,醫生全程都是無菌操作,但依然不能100%保證無感染可能。
為什麼有些孕媽必須要做?
一般情況下,建議35歲以上的孕媽,或者夫妻任何一方有家族遺傳病史,或者曾經生下過染色體異常的小孩的孕婦是必須做得,這樣才能及時篩查出胎兒的異常情況,及時作出處置,以免以後後悔莫及。
你要知道,如果胎兒有問題,而你為了逃避選擇不做,未來你會面臨巨大的困難。咱們不說別的,單純說「唐氏兒」,你知道他們出生後,要面對什麼樣的生活嗎?他們在別人眼裡就是「異類」,他們無法過正常人的生活,會被生活排擠。別人可以擁有的東西,他們一輩子都無法擁有。
作為父母,一輩子都會有遺憾和後悔,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撫養一個唐氏兒長大。你就是再有錢、再心寬,你也不是聖人,你一樣想擁有正常人的生活。所以,在需要做此項檢查時,一定要去做,而不是去逃避。
在我看來,羊水穿刺並不可怕,其過程就像在屁股上打針一樣。而且,目前做羊水穿刺都是在B超的監控下,不像以前都是「盲穿」,因此羊水穿刺對胎兒來說並無危險。
1000多和5000多的羊水穿刺,有什麼區別?
有位寶媽跟我說,她需要做羊水穿刺,自己也同意了。但是醫生給了兩個選擇,一個是1000多的,一個是5000多的,醫生只簡單解釋了幾句,自己也沒聽懂,不知道該怎麼選。
實際上,這主要取決於本次檢查的目的和內容。因為羊水穿刺本身的費用並不高,大概在幾百塊錢。但是,在羊水穿刺後,也就是把羊水取出來之後,需要拿到實驗室進行各項檢查。或者說,在檢查的時候使用的方法不一樣,價格也就不一樣。
簡單的講,就是後期分析羊水的項目少,那價格就比較便宜,如果需要分析的項目多,那就會比較貴。具體選擇便宜的,還是貴得,要看此次檢查的目的,和醫生的建議。
最後,希望所有的孕媽,都能順利度過此次疫情,希望所有的胎兒都能健健康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