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評廚房
早在公元前7000多年的中國,燕麥(Oats)就是最早被種植的穀物之一!而希臘人則最早用燕麥做成「粥」,至今在國外依然十分受歡迎,而咱們在中國則很少會直接食用燕麥。直到最近火起來的「養生大潮」,以及很多減肥的女士都開始選擇吃燕麥(低脂、低膽固醇、高營養、健康)。
但是,很多人買了燕麥片以後會直接用熱水衝泡食用。這其實並不是正確的吃法!因為天然的燕麥片並不是「即溶麥片」!這一期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科普一下外國人是怎麼吃燕麥的。
更多關於本期的乾貨內容,請繼續觀看下面的文字內容哦。我們的宗旨一如既往:細緻入微,眼見為實。
圖文乾貨
燕麥(Oats),最早還得追溯到咱們中國的歷史記載,在《爾雅·釋草》中名為「蘥」。它現在是澳洲本土人最喜歡的早餐食材之一,因為它不僅適合做成「粥」——便於早晨腸胃的消化運動,而且營養非常豐富,是一種低糖、高營養、高能的食品。而且它還被認為能夠降低膽固醇、平穩血糖。在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的「全球十大健康食物」中,燕麥位列第五,是唯一上榜的穀類。
在西方,它根據製作工藝的不同,分為傳統燕麥片(Rolled Oats)、速食燕麥(Instant Oats)、剛切燕麥(粗燕麥,Steel Cut Oats))、過夜燕麥(Overnight Oats)、柏奇木斯裡(Bircher Muesli)等等。
下面,我們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這幾種麥片分別應該怎麼烹製。當然,我們介紹的只是一般比較常見的做法,幫助大家解決一些對燕麥烹飪理解上的誤區,為剛剛接觸燕麥這類食品的消費者提供啟蒙科普。烹飪世界廣袤無垠,如果想要深入了解「燕麥廚房」的朋友,離不開專業的研究和創新的發揮。
傳統的燕麥片(Rolled Oats)——也就是我們有時候說到的全燕麥(Whole Oats)。它看起來像扁平的、不規則的圓形、略帶紋理的圓盤。 加工時,首先將整粒燕麥蒸熟,使其柔軟,柔韌,然後壓扁變平。烹飪所需的時間較少(相對剛切燕麥),能夠吸收的水分(或牛奶)更多,並且可以在烹飪過程中保持相對良好的形狀(賣相、口感良好)。 外國人喜歡用它來做早餐,也非常適合用來做燕麥棒、餅乾、鬆餅和其他烘焙食品。
而鍋煮(Stove top),指的是用一種深底的平底鍋(Thick based saucepan)。它是西方家庭必備的烹飪器皿,操作特點是簡單、快捷。但通常這種做法適合做量較多的燕麥粥(3個人的分量左右),是西方家庭常用做燕麥早餐的方式。
速食燕麥(Instant Oats),也稱為快速燕麥片(Quick Oats),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被加工的一種做法,也是我們平時在市面上見到最多的「麥片」。在加工過程中,它們被提前煮熟、烘乾,然後加壓製作得要比傳統燕麥片(Rolled Oats)略薄。在日常煮它的時候,它需要的時間是最少的!但是也相對少了燕麥的質地和口感,做出來以後通常成糊狀(也是嬰兒米糊的受歡迎的原材料之一:寶寶吃「米糊」不單是為了吃飽,為什麼兒科醫生不建議自製米糊)。
製作速食燕麥,建議使用微波爐(Microwave)的烹飪方式。因為,如果煮得太久,它會變得稀爛稀爛的,口感就不太好(但也不要只用熱水衝泡,否則麥片煮不開,口感也偏硬)。而且用上微波爐,才真正體現到了它「速食」概念的精髓!也很好控制分量,每一次都不需要做太多(單身人士必備)。十分適合平時自己在家烹製。
Step1:打開一包速食燕麥,在能放入微波爐的器皿裡,加入¾杯水(或⅔杯脫脂牛奶)。
Step2:微波爐內高溫(High)煮1分鐘30秒。
Step3:取出後之後,再攪拌一下。然後重新放進微波爐再煮1分鐘。
Step4:把燕麥倒入碗中,加上自己喜歡的配料。
我們在國內比較少聽說鋼切燕麥(Steel Cut Oats),因為它的吃法比較西式,做起來也相對講究。它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粗燕麥,或者叫愛爾蘭(Irish)、蘇格蘭燕麥(Scottish oats)。是通過將整個燕麥粒(Oat Groat)直接簡單粗暴地切成幾段,而不是壓制加工,因此看起來就像被切成碎片的米粒。
它需要的烹飪時間最長,而且有一種做法是會先將它浸泡一晚(下面說到的過夜燕麥)。它吃起來會有很強的口感,質地十分耐嚼,即使在烹飪後也能保持原本的形狀,這是其他燕麥片所不能做到的。因為它最能保存燕麥中的原始營養,很多追求健康的人都會選擇這種燕麥。除了做粥之外,鋼切燕麥還可以用來製作肉餅、鹹味粥(Savory congee,一種很好的米飯替代品)。
有的人聽到「過夜」,就想到了不健康的「隔夜食物」。在這裡,並不是這樣的——過夜燕麥(Overnight Oats),反而是一種更加健康的新潮流食物!它分兩類:一是以速食麥片為原料,年輕人為了第二天更節約時間而做的健康早餐(製作流程見視頻介紹):
二是通常以浸泡鋼切燕麥的做法,有著與名字聽起來不一樣的酷炫外表的網紅食物,#Overnight Oats in a Jar#(罐裝的過夜燕麥)已經成為國外社交軟體Instagram上的網紅打卡必備詞條(做法看本篇頂部的視頻內容):
它是一種烹飪食譜(Recipe),而不是一種燕麥或者加工工藝。因此,過夜燕麥有數不勝數的配方。它的原理與牛奶混合,在冰箱中放置過夜,這樣可以使燕麥和種子保持水分。 而在你睡覺的時候,隔夜燕麥會吸收液體,然後軟化,形成一種「非常適合成為早餐」的質地,既美味,又容易消化,給清晨的腸胃做一次「早操」。在製作過夜燕麥的時候,通常會添加一些額外的東西,如奇亞籽、希臘酸奶、各色水果、香草、亞麻或花生醬等等。
Bircher Muesli是歐美常見的一款早餐食物(零食)。它是一個不太適合翻譯成中文的詞彙。總要安一個名字的時候,我們就把它叫做高大上的:「柏奇木斯裡」。
由於它最早源自瑞士,因此也叫瑞士麥片。100多年前,一位名叫 Bircher的瑞士醫生發明了這款「治癒系」養生食物,很有愛地提供給他的病人吃,後來更是成為養生大潮中最受歡迎的食品之一。它最原始的配方由燕麥、蘋果、奶油or煉乳、檸檬汁、杏仁粉組合而成,得放入冰箱封存一晚,然後再進行食用。這是因為封存在冰箱一晚之後,各種食物能夠徹底浸透到燕麥中去,這樣更加有助於消化。因此,Bircher Muesli絕對算得上是風靡歐美社交網絡的隔夜燕麥 (Overnight oats) 的始祖。
它的製作方法,和上面的過夜燕麥是一樣的(其實本質上兩個東西也是一樣的)。區別在於我們在市面上就能直接買到現成的Muesli,不需要經過加熱烹飪,直接衝泡即可(或用速食燕麥代替):
下面我們來簡單分享一些柏奇木斯裡的食譜,大家在家的時候也可以試試做做哦。準備一些原材料,按照上面的步驟👆,非常簡單。而且還能節約第二天清晨做早餐的時間,適合每天匆匆起床的上班族:
原料
½ 杯Muesli
½ 杯 (125mL) 椰子水
1隻椰子, 切開一半
½ 杯脫脂或低脂酸奶
4片菠蘿乾
2茶匙椰子幹碎
加上薄荷🌿用於裝飾
原料
½ 杯Muesli
½ 杯 (125mL) 椰子水
¼ 杯奇亞籽(Chia Seed)
⅓ 杯椰子奶(90mL)
2隻切片的草莓🍓
1隻切片的香蕉🍌
1隻去籽的百香果
原料
½ 杯Muesli
½ 杯 (125mL) 脫脂或低脂牛奶🥛
½ 香草酸奶(脫脂/低脂)
4片桃子幹🍑
2茶匙蜜糖堅果仁
2茶匙楓糖漿
原料
½ 杯Muesli
½ 杯 (125mL) 脫脂或低脂牛奶🥛
½ 香草酸奶(脫脂/低脂)
4茶匙番石榴粒
½ 杯藍莓幹
2茶匙椰子幹碎
燕麥雖然健康,但是吃起來的味道還是比較「清淡」的(就像大米一樣,如果你買到的燕麥是甜的,那說明已經是添加了調味劑的麥片,並非天然!)。所以,很多外國人就喜歡在做好一碗燕麥粥之後,直接在上面灑上一些配料(所以叫做Topping),這樣既不需要花時間去弄,燕麥粥吃起來也更加美味,營養上也更加豐富,而且不影響人們對天然食品的追求。
配料搭配的選擇性很多,可以用水果、堅果、酸奶等進行不同的搭配。下面是我們給大家做的一些推薦:
中國是以「稻」為食的國家,在西北地區也很流行吃「小麥麵」。而在我們日常食用的小麥、稻米、玉米等9種食糧中,燕麥的經濟價值是最高的,主要表現在營養、醫療保健和飼用價值均高。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追求健康養生,同時在快節奏中生活的年輕人也非常注重時效,從而誕生了火遍歐美的「過夜燕麥」——提前一晚準備好早餐,第二天早上簡易製作便能食用;健康營養、外形時尚、富有儀式感,可能這就是它受到年輕人追捧的原因。
如果你還停留在「麥片」是用熱水衝泡即食的概念,那就要知道你之前所吃過的麥片是額外添加了很多添加劑的「零食」而已了!學會生活,注重細節,才能真正提高生活的品質。
喜歡本文的可以點擊下方的「贊」或者「喜歡作者」。
您的支持是我們更新的最大動力哦💪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