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險企11月份保費環比同比雙降 壽險業務轉為主攻明年...

2020-12-17 贛州市人民政府

   截至12月15日,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等5家A股上市險企悉數披露11月份保費數據,合計實現原保費收入1334.7億元,環比下滑3.5%,同比下滑8.1%。受此影響,今年前11個月,A股五大上市險企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23270.5億元,同比僅增長4.30%,較前10個月5.16%的同比增速持續回落。

    上市險企11月份保費收入緣何出現環比、同比「雙降」?國泰君安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劉欣琦認為,主要源於壽險公司的業務重心已轉向明年的「開門紅」,預計12月份保費收入仍可能進一步下滑

    展望明年,愛心人壽資產管理部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保險業依然有較大發展空間,疫情過後,保險公司的新業務價值增長將會重回原有增長曲線上,且保險公司內含價值11%的折現率,為投資保險股提供了較好的回報預期,因此,可長期看好保險公司的投資價值。

    11月壽險保費增速下降

    從壽險業務來看,5家A股上市險企今年前11個月合計實現壽險業務保費收入14655.9億元,同比增長3.89%(前10個月為4.41%)。其中,中國人壽、人保壽險、平安壽險、太保壽險、新華保險前11個月的保費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8.3%、-4.2%、-3.8%、-1.9%和17.2%。總體來看,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增速較快。

    僅從11月份數據來看,上市險企的壽險保費收入整體降幅明顯,且分化加大。11月份,中國人壽、人保壽險、平安壽險、太保壽險、新華保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203億元、45.2億元、270.5億元、89.8億元和74.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9%、14.4%、-3.4%、-3.5%和-37.3%。總體來看,今年11月,上市險企壽險業務保費增速持續出現分化。

    11月份上市險企壽險保費增速回落,主要與壽險行業積極備戰明年的「開門紅」有關。由於客戶年終獎金到位、業務團隊走親訪友的增加,以及壽險公司對營銷人員給予銷售獎勵等多種因素的存在,每年一季度(尤其是春節期間)都成為人身險公司最重要的展業季。今年也不例外,壽險行業已提前備戰明年的「開門紅」。

    在中國平安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交流電話會上,中國平安聯席CEO兼CFO姚波稱,現在保險業的「開門紅」策略競爭激烈,為了搶佔客戶資源,一些同業的「開門紅」日期不斷前移。在此背景下,即使淡化「開門紅」也沒用,因為客戶的消費需求仍在,同業也會搶佔資源。據介紹,平安人壽的「開門紅」主要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1月1日到12月12日,主要銷售短儲產品;從12月12日之後,開始推動銷售高價值產品。

    12月8日,中國人壽副總裁詹忠在中國人壽2020年開放日上表示,明年一季度是疫情防控常態化後的第一個「開門紅」,公司已在產品、客戶資源等方面制定了周全的計劃和切實的發展目標,加大市場研判頻率,不斷調整局部市場策略,統籌好價值規模和價值增速,不脫離實際。

    天風證券非銀團隊分析稱,太保壽險、中國人壽於10月份開啟「開門紅」預收;平安人壽則於11月初啟動「開門紅」預收;新華保險10-11月份的業務重點仍在於收官。

    為規範人身險市場,維護消費者權益,銀保監會人身險部於今年10月底發布《關於加強規範管理促進人身保險公司年度業務平穩發展的通知》。該通知稱,部分人身險公司結合市場形勢,制定了2021年「開門紅」業務發展計劃,提前布局明年業務發展。應加強人身險業務規範管理,加大違法行為查處力度,嚴格落實工作要求。

    車險持續影響財險保費增速

    財險方面,今年前11個月,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等「老三家」保費收入分別為3989億元、2624億元、1360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15%、7.73%和12.76%;三家合計實現保費收入7973.91億元,同比增長5.1%。

    整體來看,上市險企的財險業務持續受到車險綜改壓力的影響,月度保費收入同比降幅擴大。11月份,「老三家」合計實現保費同比降幅達10.08%。其中,太保產險同比增長0.05%,平安產險同比下滑11.63%,人保財險同比下滑13.78%。

    長期以來,車險一直是第一大財險業務。2019年,我國車險承保機動車數量達2.6億輛,實現保費收入8189億元,佔財險保費的63%。但自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印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指導意見的通知》(下稱「車險綜改」)於9月19日開始實施以來,車險保費增速就持續下滑。

    泰康在線副總裁左衛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車險綜改後,車險市場保費規模預計將下降,千億元級保費的減少就是讓利給消費者的。從成本結構看,對險企來說,這次改革帶來的直接結果是賠付率上升、費用率下降,改變了車險的成本結構,這就要求險企放棄粗放式經營,具有更強的風險識別能力,對不同風險的客戶能做到差異化定價;提升內部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央行官微11月19日披露的數據也顯示,銀保監會推動實施的車險綜合改革,經過兩個月的實施,所指向的「降價、增保」目標效果顯著,已出現保費價格下降、手續費率下降的「雙降」和保險責任限額上升、商車險投保率上升的「雙升」新局面,市場亂象得到明顯規範。綜改後,約90%的客戶年繳保費下降,車均保費由3700元/輛降至2700元/輛,其中保費降幅超30%的客戶達到69%。

    五大險企股價平均漲5.5%

    按照近年來上市險企的保費增速曲線,進入四季度,上市險企保費增速普遍會因備戰來年的「開門紅」而回落。因此,前11月的保費增速可基本反映全年的保費增速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A股5家上市險企年內股價增速,基本與保費增速相持平。截至12月5日,5家險企年內股價平均漲幅為5.5%,與前11個月的保費增速(4.3%)相差不多。

    從單個公司來看,截至12月15日收盤,新華保險、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保的年內股價漲幅分別為21.8%、12.5%、3.8%、1.5%、-12.1%。

    保險板塊曾於今年7月份大幅拉升一波,隨後持續盤整回調。11月份,隨著銀行為首的周期股的上漲,保險板塊再度出現一波上漲,但總體上攻力度不足,略顯疲軟。今年以來,有不少券商唱多保險股,但受疫情、車險綜改及其他因素影響,今年的保險股走勢遠遠不及消費、醫藥等行業的龍頭股表現。

    12月8日,中國人壽副總裁、總精算師兼董事會秘書利明光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影響股價的因素非常多,但價格最終要反映價值。未來中國人壽能創造多少新價值,取決於公司的服務能力。根據價值基本理論,現有的「內含價值+未來新業務價值」,稍微加點倍數後,基本就可圈定未來股價的合理區間了。

    愛心人壽資產管理部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長期投資角度出發,疫情的衝擊終將過去。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及保險理念的普及,我國保險業依然有較大發展空間,可長期看好保險公司的投資價值。」

相關焦點

  • A股上市險企11月份保費環比同比雙降
    上市險企11月份保費收入緣何出現環比、同比「雙降」?國泰君安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劉欣琦認為,主要源於壽險公司的業務重心已轉向明年的「開門紅」,預計12月份保費收入仍可能進一步下滑。截至12月15日,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等5家A股上市險企悉數披露11月份保費數據,合計實現原保費收入1334.7億元,環比下滑3.5%,同比下滑8.1%。受此影響,今年前11個月,A股五大上市險企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23270.5億元,同比僅增長4.30%,較前10個月5.16%的同比增速持續回落。
  • 7月份五大險企保費收入情況;上海首批「商標保險」籤約;險資打新...
    7月份五大險企保費收入情況 近期,A股五大上市保險公司陸續公布了2020年前7個月原保險保費收入情況。 據統計,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2020年前7個月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6744.39億元,同比增長6.58%。
  • 六大上市險企保費增長9.6% 誰是大贏家?
    保險業2019創史上最好表現,六大上市險企保費增長9.6%,誰是大贏家? 摘要 【保險業2019創史上最好表現!六大上市險企保費增長9.6% 誰是大贏家?】2019年合計原保費約2.57萬億元,同比增長9.58%,比我國GDP增速6.1%高出近3.5個百分點。
  • 壽險銀保新單降了快7成!「最冷」二月倒逼險企開拓線上渠道
    一家壽險公司分公司總經理告訴券商中國記者,受疫情影響,壽險個代、銀保、團險新單都有同比下滑,公司現在都在由線下向線上轉型。2月壽險銀保新單達七年來新低壽險業新單業務不振的問題自2018年出現,經過業務結構調整後,2019年有所好轉。今年1月份,保險市場還保持著開門紅節奏,因此儘管1月下旬疫情爆發,對當月保費整體影響有限。
  • 群益證券(香港)--保險行業2020年11月上市險企保費收入綜評:保費端...
    從壽險方面來看,11月五家上市險企共實現壽險保費收入721億,YOY降5.6%,表現依舊弱勢,估計和險企將重心轉移至開門紅有關。今年11月五家上市險企共實現壽險保費1.53萬億,YOY增3.9%。  平安壽險11月實現保費收入291億元,YOY降1.2%,降幅較10月持平,前11月累計降2.5%至4673億。
  • 上市險企開門紅分歧加劇;平安革命傳統壽險丨保險周報(2.17--2.23)
    >News  保險機構  中國平安(601318)2019年實現淨利潤1494.07億,同比增39.1%  六家上市險企開門紅分化:三降三升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增持農業銀行(601288,股吧)620萬股  天安財險1月份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8.46億元  安聯保險
  • 5大上市險企淨利潤超2700億,各家「成績單」成色幾何?
    淨利潤普漲,光投資就賺超5000億五大A股上市險企2019年的淨利潤表現非常亮眼。《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統計其2019年報發現,五大險企共計實現歸母淨利潤2723.95億元,同比大增72.2%。另一方面,險企權益市場投資收益的大幅上升也為各大險企帶來了豐厚的收入。數據顯示, 2019年五家上市險企淨投資收益達4377.6億元,同比增長10.8%,總投資收益達5128.3億元,同比大增65.8%。
  • ...在「無接觸服務」「線上化」趨勢下 險企銀保業務正在大力探索...
    根據險企披露的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證券日報》梳理後發現,今年上半年,儘管受到疫情影響,8家銀行系險企仍表現不俗,全部實現盈利。其中,建信人壽上半年實現淨利潤和保費收入同比增幅都超過100%。  業內人士表示,現在的銀保業務和前些年相比,無論是產品還是銷售方式都發生了較大變化,銀保渠道仍將是諸多人身險公司非常重要的營銷渠道。
  • 3月保費大增92%,疫情下保險行業迎來機會
    最近,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中國平安、新華保險等五大上市險企陸續發布了一季度保費業績。數據顯示,3月五大上市險企共取得原保費收入2761.7億元,環比增長92.4%。其中,中國人壽增幅最大,原保費收入798億元,環比增長高達131.3%。
  • 國內股權投募資市場年內遭「雙降」 政策鬆綁後險企能否成為「攪局...
    本報見習記者 張博 今年前7個月,國內股權投募資市場遭遇「雙降」。據清科研究中心旗下私募通統計數據顯示:7月份國內股權投募市場共募集194支基金,數量同比下降26.5%,環比上升12.8%;披露募集金額的基金有192支,共募資612.3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3.2%,環比下降14.8%。
  • 龍頭持穩 中小險企增配A股 險資調倉按轡徐行 明年布局主線隱現
    A股上市公司三季報剛剛披露完畢,多家險企開始有了新動作。中國證券報11月5日從多位保險資管人士處了解到,近期他們正在研究今年四季度和明年的險資投資布局。多位險企人士透露,從三季度保險公司持股數據看,總量上持股標的數量有所減少,持股集中度有所提升。
  • 財聯社保險周報(11月16日)
    ,保險服務機構全面下沉車險綜改後讓利消費者千億元,「雙11」多險企車險再打8折2季度末險企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242.6%魏迎寧:銀保合作轉型要從銷售型轉為服務型商敬國:銀保合作應要共同培育更大市場 而不是只想分「蛋糕」10月保險業85張罰單,罰款1200萬保險資管協會曹德云:預計全年保費規模將超過4.5萬億元
  • 2020年人身險4大預判:競逐下沉市場、吸納精英、大小險企分化
    2019年,保險行業健康險保費收入達7066億元,同比增長29.7%,遠高於總保費增速;意外險保費收入1175億元,同比增長9.2%;壽險保費收入22754億元,同比增長9.8%。同時,健康險保費收入在人身險原保費收入佔比逐漸上升,從2013年的10.02%提升至2019年的22.8%。
  • 增額終身壽險熱炒背後:險企做大規模對衝風險
    一家中型人壽保險公司年金險培訓講師王先生對記者表示:「真正意義上的複利增值,應該是從保險消費者在繳納保費的首年就開始,例如交了30萬元,以30萬元為基礎,現金價值進行複利滾存。年金險替代品本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上半年,光大永明人壽、愛心人壽、華貴人壽、中英人壽等十餘家人身險公司加入推新陣營,截至目前,已有四十多家人身保險公司推出了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其中,一些增額終身壽險產品上線不到一個月,便狂攬保費超億元。一些銷售人員也告訴記者,增額終身壽險已經成為其推薦的主力產品。
  • 保險合同新會計準則擠出壽險保費收入「水分」
    事實上,我們不能光看對險企收入的影響,新準則從長遠來看其實是有益的。原來的會計準則在行業間的可比性、披露的透明性、利潤調節等問題上存在一定的弊端,而新準則帶來的核心變化是將保險合同的保障類和非保障類進一步進行拆分,並降低利用精算假設來調節利潤的可能性,這樣投資人、股東對險企的保險產品盈利狀況、投資業績、戰略架構等能看得更加清楚。同時也能讓保險行業經營者在思考經營戰略時更偏重『保險姓保』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