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壽縣古城牆,為何有「鐵打的壽州城」之說?

2020-12-23 旅遊風物誌

文/旅遊風物誌

安徽省壽縣,淮南市下轄的一個小縣城,這裡地處安徽省中部、淮河南岸,別稱壽州、壽春,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歷史上,楚考烈王自陳遷都壽春,因為這個緣故,壽縣做了一回楚國國都,時間長達18年。

千百年來,壽縣一直是兵家反覆爭奪的地方,這裡地勢上控扼淮淝,實為南北要衝,淝水之戰,趙匡胤困南唐,太平天國陳玉成敗走壽州城,歷史煙雲過去,留下來固若金湯的壽縣古城牆。

為什麼說「鐵打的壽州城」呢?

這就要從壽縣古城的營造布局來看了,壽縣古城牆歷史悠久,現在保存的城牆重建於北宋熙寧年間,前前後後好多年,在明清時期,又曾經多次修葺,整體棋盤式布局,宋城風格,平面略呈方形,城內面積3.65平方千米,城牆周長7147米,牆高8.33米,頂寬6米到10米。

古城牆有四個門,分別是東賓陽門、西定湖門、南通淝門、北靖淮門,又有甕城、護城河、吊橋、角樓、城垛的望洞和射孔組成了完整的城防體系,在那個冷兵器時代,絕對是固若金湯,易守難攻,鐵打的壽州城!

壽縣古城牆自從建成的那一刻起,那肩負著防禦外敵的功能,因為是兵家必爭之地,歷代屢毀屢修,越建越堅固,聽當地人說,上世紀古城牆還起到了防洪的作用,洪水泛濫時,只要把城門一關,便可以高枕無憂。

壽縣古城並非一成不變,近些年原來的古城牆因為改建、重建,有些原貌一去不復返了。壽縣擁有2000多年的歷史,八公山下,淝水繞城,素有「地下博物館」的美譽,壽縣古城牆更是當地的標誌,一種千百年來形成的歷史文化符號。

在我國的古城中,壽縣古城算不上旅遊熱門目的地,尤其是跟平遙古城、麗江古城,即便是新興的臺兒莊古城,都難以一較高下,更不用說西安古城、南京古城了,並不是說壽縣古城不好,實際上壽縣擁有良好的旅遊資源,只是在文化旅遊產業宣傳營銷打造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

壽縣古城牆,完全可以媲美西安古城牆、南京明城牆,歷史文化名山八公山,介於淮南市與壽縣古城交界處,另外壽縣安豐塘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之一,被譽為「神州第一塘」,旅遊資源豐富全面,有打造全域旅遊的先天條件,無論人文歷史,還是自然風光,都是數一數二的,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遊客,選擇來壽縣遊玩,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900多歲的壽縣古城牆:我是不用防敵了,但是防洪這事兒我還得管
    如果細心觀察,仍可從城牆上看到印有「建康都統許俊」字樣的城磚;再具體到壽縣的城牆,其建造史也要追溯到南宋嘉定年間。一個「壽」字,在這裡仿佛真的成了歷史悠久、綿長厚重的意思。防禦是壽縣古城牆的原始功能古城牆的四個城門,加之甕城、護城河、吊橋、角樓、城垛的望洞和射孔等,組成了完整的城防體系,在那個冷兵器時代,堪稱是是固若金湯、易守難攻、銅鑄鐵打的壽州城!形容壽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往往都使用襟江扼淮這樣的詞彙。
  • 安徽壽縣古城牆為何能抵擋洪水侵襲?注入防水材料,黏土夯實牆體
    除此之外,壽縣也是豆腐的發祥地,同時還是歷史上一場赫赫有名戰役的主戰場,這場堪稱世人皆知的經典戰役,至今被人銘記。乃至偉人都曾在《論持久戰》中做出過引用,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兵家曾學習揣摩過,這場戰役便是留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名的容水之戰!曾經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
  • 安徽壽縣:楚文化發源地,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
    安徽壽縣是古代楚國國都,歷史上壽縣曾四次建都,十次為郡,這裡是楚文化和豆腐發源地,也是「淝水之戰」古戰場。壽縣別稱為壽春、壽州,是一座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城。保存完好古城牆  在全國諸多歷史名城的古城牆中,壽縣古城牆是保存相對完好的一座,古城牆不僅肩負著軍事防禦功效,還具有防汛抗洪功能。據清代《壽州志》記載,城牆從南宋嘉定年重修至今已有800多年。城牆輪廓呈正方形,周長7141米,平均高度5.65米,頂寬6.66米,牆基底寬平均26米。
  • 初見壽縣,鄉愁美景依舊!
    從鳳臺到壽縣,約50來分鐘車程,人生地不熟,被自稱第一次滴滴開車的小夥繞城多開了一圈,實際上到了壽縣看到古城牆(東賓陽門)即可下車入古城(機動車不能進)。壽縣古城牆壽縣古城牆始建於宋,重建於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年),明清時曾多次修葺,已歷經900多年。
  • 壽縣能否扛起淮南旅遊業振興的重任?
    淮南在2016年自身經濟面臨下行的狀態下也挺住艱難支持壽縣的發展。壽縣建設如今的壽縣比起四年前真的已經建設的很不錯了,現在的它依然在努力建設中。以往古城牆限制住了發展範圍,如今城門外的建設早已超越城內的擁擠不堪,城門外衣食住行、醫療衛生、學校教育、行政服務樣樣俱全。
  • 身高2.26米的壽縣小巨人張夢永意外去世 親友們最後道別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今年37歲、身高2.26米的壽縣小巨人張夢永因多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以及接受姚明捐贈新衣服而被新安晚報、安徽網報導過。11月20日上午,記者卻突然收到其去世並被親友送葬的消息。據初步了解,正值壯年的他系在上海和朋友們在一起時突然猝死。
  • 山西有一古城牆,是全晉之門戶,有「北方鎖鑰」之譽
    大同是山西省的第二大城市,地理位置優越,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是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而坐落在大同境內的大同古城牆,更是在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中佔據極大比重,尤其是其猶如齒輪般的城牆輪廓,實屬罕見。
  • 安徽兩個旅遊聖地,一個自然一個人文,但為何沒有多少遊客
    在安徽省地區就會有2個縣,一個是以自然風光為主導,一個則是以人文景觀為主導,可是他們的姓名卻少有些人知,乃至遊人也看不到是多少,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在安徽諸多的縣之中,石臺縣和壽縣這兩個縣裡出現在受歡迎的視野之中,大部分全是在每一年安徽省每個縣裡經濟排名的情況下,由於他們所在的部位一直全是在相對性於難堪的部位,處在到數的部位。
  • 長沙市僅存的一段古城牆,天心閣古城牆
    天心閣古城牆位於長沙市的天心區天心路17號是長沙市區僅存的一段古城牆,是長沙古城的一座城樓,也是長沙的古城標誌。天心閣始建於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由當時的撫軍楊錫被主持興建。現在遊客看到的天心閣,是1983年重建的。
  • 衛星航拍壽縣古城,一座棋盤式布局的宋城,比平遙古城還早100年
    壽縣古城,位於安徽省淮南市,淮河南岸,依八公山。古城始建於宋朝(1068~1224年),是棋盤式布局的一座宋城。古城外有一圈保存完好的宋代城牆,歷代不斷整修,外側貼磚,起軍事防禦和防洪的雙重作用,是目前國內保存較完善的七大古城牆之一,比山西平遙古城還早100年。
  • 秋意濃,壽縣一座千年古寺悄然走紅,兩棵千年銀杏成焦點
    秋天,淮南市壽縣境內,一座千年古寺悄然走紅,寺院裡兩棵已有1300多年樹齡的古銀杏樹,讓無數遊客由衷地感嘆:「我言秋日勝春朝!」。亦正因淮南作為「中國能源之都」的美譽在外,因此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的「五彩繽紛的淮南」在多數外地人心中已黯然失色很多,尤其是國內歷史方面,更是知之甚少。哪知淮南竟能支撐起「華東工業」,它的境內還有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壽縣,它的歷史文化底蘊絕不輸於安徽省境內其他城市。壽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
  • [分享]古城牆城市設計資料下載
    > 中國修築城牆的歷史非常悠久,古城牆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中華文明歷代傳承的有力見證。現存較完整的中國城牆有北京城牆、西安城牆、南京城牆、荊州城牆、襄陽城牆等多處,它們都見證著一段段不可磨滅的歷史。        1、西安城牆陝西省西安市古城牆,是明朝洪武3年到洪武11年,在唐代和元代城牆基礎上擴建。平面呈長方形,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周長約13.7公裡。城牆外有寬20米、深10米的護城河。牆面用青磚包砌,厚重堅實,東西南北四面均開設城門。
  • 古城牆「虛」與「實」之間的景觀記憶
    只是後來,隨著城牆防禦功能的逐漸消失,這個存在於城市中的龐然大物越來越不被人們認可,阻礙交通、佔用土地等詬病接踵而至。於是,古城牆被拆除殆盡,僅存的幾座較完整的古城牆便成了其所在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記憶。很多名人墨客筆下的城牆形象都讓人記憶深刻,比如老舍先生在《老張的哲學》中就有這樣的描述:「古老雄厚的城牆,雜生著根短枝粗的小樹……城牆下寬寬的土路,印著半尺多深的車跡。
  • 浙江保存「最完整」古城牆,有宮城外郭跟六個城門,建造時間成謎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悠久的文化歷史,各地都有無數的古城,如今,大多數城市都可以追溯其數百或數千年前的歷史,以在當地歷史中找到其前身,但是,據說這些城市的歷史悠久,實際上,古代城市的痕跡並不多,全國很少有相對完整的古城牆,今天,我想向您介紹浙江最完整的古城牆,有宮殿的外牆和六個城門,施工時間是一個謎。
  • 畢設|明清城牆申遺為何遲遲申不下來?
    劉斌說:「南京城牆經歷了二戰,圍繞城牆有許多與戰爭相關的史實,應該將這段歷史與城牆申遺結合,向公眾普及宣傳。可惜的是,城牆作為警示性遺產的價值現在被弱化了。」在普遍不重視城牆保護的年代,文保工作者想要憑一己之力守護城牆異常艱難,全國上下許多城牆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毀損和拆除,開封、洛陽、蘇州、嶽陽、成都、濟南古城牆均未能倖免,南京城牆作為大型城牆更是受到現代化建設的衝擊。1954年,南京遭遇了兩個多月的暴雨,城內嚴重積水,城牆浸在水裡導致崩塌事故頻現。
  • 走訪錦江區江南館街街坊遺址和東門城牆遺址,領略成都古城牆韻味
    成都城牆建於明初,在宋、元城基礎上築成,是中國西南地區著名的城垣建築,記錄著成都文化的過往。8月10日上午,為了深入了解錦江對成都文化的影響,了解錦江周邊特色文化,四川農業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濯錦之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位於錦江區的江南館街街坊遺址和東門城牆遺址進行參觀、採訪,領略古蹟韻味。
  • 渝中區「九開八閉十七門」將修復3公裡古城牆
    與臨江門古城牆身份同時得到確認的,還包括另外16段散落在渝中區堡坎、路基、房基下的古城牆。徐曉渝說,經過近年來的調查、史料對比以及專家論證,至少經歷了640餘年風雨歷程的3167.6米重慶母城城牆,留存至今。隨著《重慶母城「九開八閉」城門城牆現狀調查報告》公布,17段殘存古城牆的具體位置從老地圖中跳躍而出,一一打破經年的沉寂,出現在我們身邊。
  • 安徽壽縣保義鎮:「三個一」保障群眾小康路上安全
    安徽壽縣保義鎮黨委政府始終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採取「三個一」舉措,在小康路上保護群眾的安全,提升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建立一支管理隊伍。在保義鎮街道上,每天清晨和每逢節假日都有「一抹藍」在大街來回巡邏,默默維護著保義的交通、集鎮經營秩序。
  • 南京明城牆,世界最大城牆,屹立了600年,磚石上刻有特殊銘文
    旅行是消除仇恨和無知的最好方法——馬克吐溫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1009,閱讀約3分鐘漫步明城牆現在的南京明城牆包括明代修建的宮城、皇城、都城、外郭城四道城牆。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長度最長的古城牆,現完整保留25.1公裡供遊客遊玩。南京明城牆始建於1366年,竣工於1393年,歷時21年。所用鑽石十分堅硬,長40釐米,寬20釐米,厚10釐米,重20公斤。
  • 溫州藏在鬧市的公園,有1600多年古城牆,被譽為鹿城九山之首
    說起溫州的公園,耳熟能詳的有白鹿洲公園、九山公園、巽山公園等,但其實藏在溫州鬧市的公園不僅僅只有它們,在公園路有一座公園,裡面有1600多年歷史的古城牆,還被譽為鹿城九山之首,它的名字就是華蓋山公園。鹿城九山位於溫州市城區,是市區內不可多得的親近自然和觀賞文物古蹟之處,九座山分別是:華蓋、海壇 郭公、松臺、積穀、黃土、巽吉、仁王、靈官,他們相互環列,從高空看猶如北鬥,所以人們稱之為「鹿城九山」或者「九鬥山」,而華蓋山則為九山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