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多歲的壽縣古城牆:我是不用防敵了,但是防洪這事兒我還得管

2020-12-23 高興旅遊吧

「七下八上」正是汛期,南方的暴雨一直牽動著全國人們的心……一直以來,大家也通過各種渠道關注這方面的信息。幾天前,一則消息在網上、短視頻平臺被迅速傳播,那就是有關安徽古城壽縣的:2020年7月18日起,封堵壽縣古城賓陽門;7月19日,封堵靖淮門!一座古城,防敵功能不再,而開始防水了,這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有著悠久歷史的壽縣古城

對於壽縣——愛你不是三兩天!因為即使放在全國範圍內,它也是唯一擁有保存較為完好宋代城牆的古城!甚至放在世界的範圍內,其完好的古城防禦體系也是數一數二的!古城面積說不上大,約7公裡長的城牆將整個縣城囊入其中。城開四門,南為通淝,東稱賓陽,北號靖淮,西名定湖,外置護河,內設甕城。暗灰色的城牆高峻峭拔,約8、9米高,幾百年來毫無倦意地守護著壽縣人民。

壽縣這座皖中的小縣城,早在戰國晚期就是楚國的都城,又稱郢都或壽春。如果細心觀察,仍可從城牆上看到印有「建康都統許俊」字樣的城磚;再具體到壽縣的城牆,其建造史也要追溯到南宋嘉定年間。一個「壽」字,在這裡仿佛真的成了歷史悠久、綿長厚重的意思。

防禦是壽縣古城牆的原始功能

古城牆的四個城門,加之甕城、護城河、吊橋、角樓、城垛的望洞和射孔等,組成了完整的城防體系,在那個冷兵器時代,堪稱是是固若金湯、易守難攻、銅鑄鐵打的壽州城!

形容壽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往往都使用襟江扼淮這樣的詞彙。自古以來,這裡一直是金戈飛揚之處、兵家必爭之地。從秦滅楚,再到抗日戰爭,在壽縣這裡就曾發生過近20次規模較大的戰事。例如,公元383年著名的秦晉淝水之戰就發生在這裡。這次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一個有名戰敗。最重要的,它給我們留下了「投鞭斷流」、「圍棋賭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歷史典故。

防水是壽縣古城牆如今最重要的功能

壽縣古城東門賓陽樓下,鑲嵌著兩塊石匾,上面刻有「1954年洪水的最高水位線:25.78米;1991年洪水的最高水位線:24.46米」——給人們印象最深的是1991年的時候,當時地勢低洼的壽縣古城四周一片汪洋,洪水滔天,古城牆的一大半都被淹沒了,可是城內的10萬居民卻安然無恙。今年的汛期,將賓陽門、靖淮門先後封堵後,城外一片澤國,城內生活如故!

究及壽縣古城千古防水之謎,古城牆的月壩居功之首——貌似小山包的建築就是著名的古涵洞,即水關月壩。壽縣的水關月壩原有三處,現存的只有東北、西北角兩處。據記載,明代以前,壽縣城涵的作用是排洩內河水的,與其他城涵設置沒有區別。

月壩以城內涵段之轉角角頂為圓心,向上建有磚石結構的圓筒狀壩牆,其直徑約8米,壁厚0.5米。月壩的高度與城牆的高度相同,以防止水從月壩溢出。周圍又用厚實的堤坡相護。月壩內設石階,可沿級遞下。壩底涵溝上砌磚旋,設閘數道。

綜合月壩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從整體上保護涵閘,使之與外隔離,避免了內河積水的淹沒;其次,可以隨時進壩啟閉閘門,控流自如;再次,可及時比較內水位;第四,可以徹底消除外水倒灌成災的隱患。

平時,城內汙水可以順這個涵洞順利排出城外,流入護城河,注入東淝河,最終流入淮河;當洪水來臨,涵洞則自動關閉,即便是洪水的水位高達接近城牆的高度,涵洞也不會有洪水倒灌進城裡。更加玄乎的是,虹吸原理使洪水即使高出城內的地面,城內汙水也一樣能排出城外。

因此現在看來,當初東、西月壩分別被貫以「崇墉障流」、「金湯鞏固」之譽是何等的恰如其分、名至所歸啊!本以軍事防禦為建築目的的壽縣城牆,後因地理位置的先天不足和防水功能的需要,又升級了制設施的變化。以至於後人這樣評價壽縣這座古城——因戰爭古人建造了這座城,因防洪後人加固了這座城!它就像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不讓他防敵,但他還想要發揮餘熱,堅持說:防洪的事兒,我還要管!

2020年汛期過後,相信壽縣古城牆將再次書寫抗洪史上嶄新的一頁!洪水退後,一起去壽縣古城做一次尋訪遊吧!文中圖片選自網絡,侵刪!想了解更多旅遊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搜索「高興旅遊吧」!

相關焦點

  • 安徽壽縣古城牆,為何有「鐵打的壽州城」之說?
    歷史上,楚考烈王自陳遷都壽春,因為這個緣故,壽縣做了一回楚國國都,時間長達18年。千百年來,壽縣一直是兵家反覆爭奪的地方,這裡地勢上控扼淮淝,實為南北要衝,淝水之戰,趙匡胤困南唐,太平天國陳玉成敗走壽州城,歷史煙雲過去,留下來固若金湯的壽縣古城牆。
  • 安徽壽縣古城牆為何能抵擋洪水侵襲?注入防水材料,黏土夯實牆體
    悠久而頑強古城牆這段擁有900年歷史的古城牆,至今依舊完整,高為9.7米,長7147米,底部寬18-20米,頂部寬6-10米,總共城內面積共有3.65平方千米。並且,因為壽縣所處的地理位置特殊,在當時的能工巧匠們獨具匠心的設計下,更是兼具了防水防洪的特點,這也是這座古城牆能這麼完整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其中鑽石縫隙中填補的桐油、糯米汁和石灰漿更是功不可沒。
  • 衛星航拍壽縣古城,一座棋盤式布局的宋城,比平遙古城還早100年
    壽縣古城,位於安徽省淮南市,淮河南岸,依八公山。古城始建於宋朝(1068~1224年),是棋盤式布局的一座宋城。古城外有一圈保存完好的宋代城牆,歷代不斷整修,外側貼磚,起軍事防禦和防洪的雙重作用,是目前國內保存較完善的七大古城牆之一,比山西平遙古城還早100年。
  • 初見壽縣,鄉愁美景依舊!
    後來,想起那是山東省壽光縣(現為壽光市),這是安徽省壽縣,完全不同的地方。一了解,壽縣別稱壽州、壽春,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三個城市之一,歷史上4次為都,10次為郡,是楚文化的故鄉,中國豆腐的發祥地,淝水之戰的古戰場,素有「地下博物館」之稱,壽春楚文化博物館珍藏國家一級文物160多件,二、三級文物2000多件。
  • 這兩座古城牆身影還清晰地浮現在我腦海裡
    在我的旅遊經歷中,我國的兩座古城牆給我感受最深。一座是西安的古城牆,一座是南京的古城牆。九十年代,我去西安旅遊就住在古城牆旁的酒店。近觀古城牆,感到它給人一種古樸、宏偉、壯觀感覺。西安城門呈拱卷式,門上城樓距地面約33米,面闊七間,歇山頂、重擔,外有四廊。門之外各有方形甕城,建有箭樓,正面有箭窗為戰時射擊之用。城牆維護的極其完好,每道磚縫都重新鑲嵌油灰。可見有關部門保護古建築的責任感。
  • 我國最完好的宋代古城,布局猶如棋盤,比平遙古城還早100年
    其實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遺留下的古城數量眾多,而今天介紹的這座古城,比平遙古城的歷史還要早100年,且被人們譽為「地下博物館」,這座古城就是壽縣古城。壽縣古城,古稱壽春,是楚考烈王於公元前241年遷都於此,經過數次修繕擴建而形成的古城。
  • 安徽壽縣:楚文化發源地,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
    保存完好古城牆  在全國諸多歷史名城的古城牆中,壽縣古城牆是保存相對完好的一座,古城牆不僅肩負著軍事防禦功效,還具有防汛抗洪功能。據清代《壽州志》記載,城牆從南宋嘉定年重修至今已有800多年。城牆輪廓呈正方形,周長7141米,平均高度5.65米,頂寬6.66米,牆基底寬平均26米。
  • 星臨書局 | 在600多歲古城牆上,讓生活慢下來
    星臨書局 | 在600多歲古城牆上,讓生活慢下來 2020-12-10 2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壽縣能否扛起淮南旅遊業振興的重任?
    壽州人壽縣最具情懷的新媒體原本屬於六安的壽縣在2015年12月30日這一天徹底歸屬於淮南管轄,這一天淮南又多了一個自帶旅遊景區的潛力股。原本屬於六安的壽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在這四年多的時間裡壽縣也不負眾望成為了安徽省縣級區域發展第一梯隊。壽縣用自己的真拼實幹為淮南掙面子,為自己的崛起而發展。
  • [分享]古城牆城市設計資料下載
    瀏覽數:235 中國修築城牆的歷史非常悠久,古城牆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中華文明歷代傳承的有力見證。
  • 長沙市僅存的一段古城牆,天心閣古城牆
    天心閣古城牆位於長沙市的天心區天心路17號是長沙市區僅存的一段古城牆,是長沙古城的一座城樓,也是長沙的古城標誌。天心閣始建於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由當時的撫軍楊錫被主持興建。現在遊客看到的天心閣,是1983年重建的。
  • 秋意濃,壽縣一座千年古寺悄然走紅,兩棵千年銀杏成焦點
    「古往今來悲秋寂寥,我言秋勝春」對許多人來說,豐收後的秋天是一片蕭條景象。事實上,秋天不缺風景,缺的是發現風景時的心情。秋天,淮南市壽縣境內,一座千年古寺悄然走紅,寺院裡兩棵已有1300多年樹齡的古銀杏樹,讓無數遊客由衷地感嘆:「我言秋日勝春朝!」。
  • 1941年遼寧海城舊影,城牆東南角的魁星樓與還沒拆的古城牆
    這是海城的柞蠶,柞蠶以柞樹葉為食。魁星樓位於海城市城南厝石山公園內,原為「臨溟八景」之一,始建於1778年,重修於1923年,毀於文革之初,重建於1999年。老魁星樓為二層六角,後改為八角三層。青轉碧瓦,非簷鬥拱,龍頭吞脊走獸排列其上。翹起的簷頭上掛驚鳥鈴。風過,叮咚作響,別具丰韻。樓內為木質的「魁星」神像。圖為城牆東南角上的魁星樓。
  • 身高2.26米的壽縣小巨人張夢永意外去世 親友們最後道別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今年37歲、身高2.26米的壽縣小巨人張夢永因多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以及接受姚明捐贈新衣服而被新安晚報、安徽網報導過。11月20日上午,記者卻突然收到其去世並被親友送葬的消息。據初步了解,正值壯年的他系在上海和朋友們在一起時突然猝死。
  • 走訪錦江區江南館街街坊遺址和東門城牆遺址,領略成都古城牆韻味
    成都城牆建於明初,在宋、元城基礎上築成,是中國西南地區著名的城垣建築,記錄著成都文化的過往。8月10日上午,為了深入了解錦江對成都文化的影響,了解錦江周邊特色文化,四川農業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濯錦之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位於錦江區的江南館街街坊遺址和東門城牆遺址進行參觀、採訪,領略古蹟韻味。
  • 男子攀爬西安古城牆拍照,石塊脫落不慎摔下
    幫熱點麗江一3歲男童玩耍時被抱走 6歲姐姐追車無果8月23日,雲南永勝永北鎮東昌路駕考中心附近,一3歲男童玩耍時被抱走,警方正堵卡查緝。據了解,被抱走的小孩3歲左右,上身穿白色底黃色橫向條紋衣服,下身穿白色燈芯(草)絨褲子。
  • 如果當年梁陳方案被採納,古城牆保留下來,如今的北京會是怎樣?
    作為一個屹立在風雨中見證了時光流逝的城市,古城牆就是北京最明顯也是最具有城市特色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古城牆其實就是北京城的「骨架」。但是誰也不知道,就是這麼珍貴的古城牆還曾經面臨被拆除的風險。建築學家梁思成和陳佔祥聽說了這件事後立馬表達了反對的態度和立場,為了說服有關部門他們拿出了自己的方案。
  • 河南一座縣城,古廟會、鐘鼓樓、古城牆、古風街市,夜景如小西安
    古城濬縣鐘鼓樓-文治閣這座豫北小城便是我的家鄉濬縣,也許很多人都很陌生,可能是古城太低調了,也可能是河南古城古都太多了。上了大學,便離開了家鄉,工作後又到了北京。有次和同事到西安,看著壯觀的鼓樓,長長的城牆,回民街的小吃,反而更思念故鄉,懷念縣城的古廟會、鐘鼓樓、古城牆、古風街市。
  • 渝中區「九開八閉十七門」將修復3公裡古城牆
    與臨江門古城牆身份同時得到確認的,還包括另外16段散落在渝中區堡坎、路基、房基下的古城牆。徐曉渝說,經過近年來的調查、史料對比以及專家論證,至少經歷了640餘年風雨歷程的3167.6米重慶母城城牆,留存至今。隨著《重慶母城「九開八閉」城門城牆現狀調查報告》公布,17段殘存古城牆的具體位置從老地圖中跳躍而出,一一打破經年的沉寂,出現在我們身邊。
  • Costco本周實拍特價:好東西太多又花錢,這事兒得有人管!
    它們最後都合著夥兒來欺負我的小帳本好東西太多又花錢這事兒得有人管誰管?實力寵粉天天有梗的小編來管每周一的Costco特價盤點給你省雖然土狼屯還處於眾裡尋他千百度,想要幾度就幾度,一不小心就被凍死的夏天。但是Costco的夏季沙灘用品正在熱賣中了。本周Costco的實拍特價如下,拍於Warden店,周一早晨9點半。沙灘墊子售$24.99。潛水的mask售$5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