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梁陳方案被採納,古城牆保留下來,如今的北京會是怎樣?

2021-01-14 璇璣文史

「昨來亦有吳趨詠,惟寄東都與北京。」

北京是我國首都,也是一個3500年的建城史的古城。作為一個屹立在風雨中見證了時光流逝的城市,古城牆就是北京最明顯也是最具有城市特色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古城牆其實就是北京城的「骨架」。

但是誰也不知道,就是這麼珍貴的古城牆還曾經面臨被拆除的風險。建築學家梁思成和陳佔祥聽說了這件事後立馬表達了反對的態度和立場,為了說服有關部門他們拿出了自己的方案。

那麼如果當年梁陳的方案被採納,那麼現在的北京城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故事還得從元代說起,元代的統治者為了給城市增加防禦的建築,便修建了外圍的城牆。不僅如此,清朝時期北京城的古城牆還被加固了一次。所以這些城牆也一直沒有受到大的損害,但是後來為了能夠更好地規劃城市,50年代的時候,就北京古城牆的存廢問題,人們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分歧。

梁思成和陳佔祥等古建築學家一致反對拆除計劃。為了說服當時的負責人,梁思成和陳佔祥還專門拿出來了自己的計劃。

梁思成認為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古城牆的價值,也就是說可以把海澱,香山等地區按照城市功能劃分。這樣一來,北京城的第二條中軸線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只可惜當時相關負責人沒有看到這份提議的閃光點,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施行。

其實這不難理解,因為梁思成之所以反對拆除建築計劃是因為當時不具備拆除古建築的現實因素。如果按照原計劃施行,那麼就意味著有130萬人需要搬遷。因為城內的區域要騰出來給政府機關,政府要為這130萬人解決住房問題,這可絕對不是一筆小開銷。而且有的從小就生活在內城的民眾不一定就會捨得離開自己的家園,如何說服這些民眾也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其次,古城牆的文化價值也是梁思成反對的理由。

梁思成本身就是一個在建築學領域有自己獨特見解的人,其他人只知道古城牆在和平時期失去了防禦的功能,可是梁思成不一樣。他知道那些城市的骨架是如何一次次抵禦外敵的入侵,一次次維護著城市的心臟。

1553年的時候,嘉靖皇帝增築。1553年,元朝統治者又決定在元大都土城的基礎上重新修建外城。1903年,清政府修復了被八國聯軍毀壞的古城牆。難道這些珍貴而又難忘的痕跡真的要被完全抹去麼?

只可惜當時梁思成重病纏身,人微言輕,他的計劃還是沒有被採納。那些古城牆還是難逃被拆除的命運。所以也沒有人知道如果梁陳方案施行之後北京會不會發展的更好,或者是走向另一個方向。但是不論怎樣,北京古城牆的拆除都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相關焦點

  • 當年若採納「梁陳方案」,留下北京古城牆,如今北京將是什麼樣?
    1972年1月9日,梁思成病逝,留下了一句令人深感惋惜的話,那就是:五十年後,歷史會證明我是正確的。實際上,還沒過五十年,人們就已經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當年他是正確的。直到他死後的幾十年,才開始漸漸明白他當年的堅持,明白他為什麼說要拆一堵牆,像挖一塊肉一樣。但是,他跟陳佔祥的梁陳計劃失敗了,古建築在人為下灰飛煙滅。
  • 郭沫若執意要拆古城牆,林徽因氣到病重,放出狠話,如今一一應驗
    北京古城牆:八百年風雨的旁觀者北京,作為元明清以來三代首都,其文化價值不可估量。然而讓他們失落的是,等到最後等下來的結果還是一紙「拆除」的命令,這一年,原本一直在進行的城樓修繕工程被中止,取而代之的是為了讓路城市開發而進行的城樓拆遷工程。這年9月,北京西便門被第一個拆除。
  • [分享]古城牆城市設計資料下載
    知名地產類型:城市規劃,古鎮保護圖紙深度:方案(初設圖)設計風格:現代風格圖紙格式:JPG圖紙張數:28張作圖方式: 瀏覽數:235
  • 趣看丨這些遺存的舊城牆裡,隱藏了怎樣的海南往事?
    據媒體報導,因為連日陰雨,西安明秦王府城牆遺址修復保護砌體近日發生坍塌。這一事件在短時間上了熱搜,大家都非常關注古城牆的命運。海南島自設立珠崖郡、儋耳郡以來,已經走過了兩千年建城史。時至今日,海南還遺存有哪些古城牆?在它們的罅隙中,我們可以找回南溟奇甸的哪些舊時光?
  • 星臨書局 | 在600多歲古城牆上,讓生活慢下來
    星臨書局 | 在600多歲古城牆上,讓生活慢下來 2020-12-10 2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渝中區「九開八閉十七門」將修復3公裡古城牆
    這兩段城牆的修復將以完善為主,整治城牆城垛、綠化及崖壁管線,增設標識標牌,調研古城牆文史資料等,最終打造成為歷史文脈和智慧旅遊相融合的古城牆遺址傳統風貌區。工作人員表示,定遠門—臨江門段預計在今年二季度完工,而南紀門—金湯門—通遠門段則會在今年四季度完工。
  • 長沙市僅存的一段古城牆,天心閣古城牆
    天心閣古城牆位於長沙市的天心區天心路17號是長沙市區僅存的一段古城牆,是長沙古城的一座城樓,也是長沙的古城標誌。天心閣始建於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由當時的撫軍楊錫被主持興建。現在遊客看到的天心閣,是1983年重建的。
  • 畢設|明清城牆申遺為何遲遲申不下來?
    圖 3:日軍入城(圖源網絡)挖歷史的牆角人們對明清城牆價值體系的認知,是從無數次歷史教訓中總結出來的。這一認知從「實用型」過渡到「文化型」、從封建社會的糟粕到現代城市文化的符號,經歷了漫長的轉型陣痛期。在這期間,無數城牆徹底消失,到如今保留完好的只剩不到二十座了。
  • 鉤沉|上海老城牆的遺存
    如今,在上海黃浦區小北門一帶,聳立著長近50米的古城牆和建在古城牆上的大境閣,這就是上海老城牆的遺存。上海從南宋形成鎮,元初設立縣。然而,作為縣治,上海卻長期無城池可據。自元末明初以來,上海沿海地帶,已屢受海盜、倭寇騷擾。
  • 河南一座縣城,古廟會、鐘鼓樓、古城牆、古風街市,夜景如小西安
    上了大學,便離開了家鄉,工作後又到了北京。一晃十多年,京城的繁華,多年工作的忙碌,有時甚至想不起故鄉的模樣。閒暇時路過北京的鼓樓,便忍不住想起老家的鐘鼓樓。長期生活在小城,無法那麼深刻的體驗她的魅力和深厚的歷史積澱。離開故土,反而能感受到她那厚重的中華農耕文化。
  • 南京明城牆,世界最大城牆,屹立了600年,磚石上刻有特殊銘文
    靜臥的大炮和石頭,還能聽到當年的鼓聲和號角,暗淡了刀光劍影,驅散了烽火硝煙。現在的南京明城牆包括明代修建的宮城、皇城、都城、外郭城四道城牆。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長度最長的古城牆,現完整保留25.1公裡供遊客遊玩。南京明城牆始建於1366年,竣工於1393年,歷時21年。
  • 路過西安古城牆的安定門,看看門內外的景觀風貌
    西安的古城牆是全國保護比較好的城牆,西安在國人心中地位比較重要,是中國文化發揚光大的重要城市,中華民族盛世周秦漢唐都在這裡建都,所以現對全世界的華人有著無限的吸引力,只要踏上西安的土地,就感受到千年的歷史穿越。
  • 林徽因指著他的鼻子痛罵道:拆了八百年的古物,將來會後悔的
    在同學聚會上,林徽因找到吳晗,大聲斥責:"如果真要拆掉古建築,將來會後悔的,即使以後用人力恢復,也不再是以前的樣子了。"據當時在場的學生回憶,林徽因已病入膏肓,但從她沙啞的聲音中,可以聽出她對古建築的熱愛,林徽因還闖入了北京市市長彭真的辦公室。
  • 這兩座古城牆身影還清晰地浮現在我腦海裡
    在我的旅遊經歷中,我國的兩座古城牆給我感受最深。一座是西安的古城牆,一座是南京的古城牆。九十年代,我去西安旅遊就住在古城牆旁的酒店。近觀古城牆,感到它給人一種古樸、宏偉、壯觀感覺。西安城門呈拱卷式,門上城樓距地面約33米,面闊七間,歇山頂、重擔,外有四廊。門之外各有方形甕城,建有箭樓,正面有箭窗為戰時射擊之用。城牆維護的極其完好,每道磚縫都重新鑲嵌油灰。可見有關部門保護古建築的責任感。
  • 安徽壽縣古城牆為何能抵擋洪水侵襲?注入防水材料,黏土夯實牆體
    悠久而頑強古城牆這段擁有900年歷史的古城牆,至今依舊完整,高為9.7米,長7147米,底部寬18-20米,頂部寬6-10米,總共城內面積共有3.65平方千米。而這座城牆在時光和自然的衝刷下一直到了如今。到了現代社會,在這個鋼筋與混凝土代替原先的磚石結構的時代,在古建築大多都已經成為彷如「博物館中脆弱的藏品」的現代,這座古城牆卻並不服輸。
  • 上海老城廂為啥沒城牆?現在還有遺存明代的,只是你不知道罷了
    有些人十分好奇,明朝時上海築城,但是在上海市區內並沒有看到哪裡有古城牆啊?今天就給大家說說上海的一處小眾景點,是市區中僅存的一小段明代城牆和城樓。如果在上海市區內尋找一些具有幾百年歷史的古蹟,估計你尋訪幾天也難覓蹤跡。
  • 西安與北京的朝陽門:一個在城牆上面打洞通行機動車,另一個拆了
    本文探討一個關於城牆的問題:西安市的朝陽門可通行機動車,為何北京市的城牆城門卻難以保留?作為中國的兩大古都,西安、北京均有一個朝陽門,而且都是在城東的地方,但是二者的情況大相逕庭:西安的朝陽門屬於在城牆上面打洞通行機動車,另一個北京的朝陽門卻已經拆了。西安市的朝陽門地方如下所示。
  • 新疆庫車清代城址全部由泥土砌成的圍牆,如今已成歷史文物古蹟
    在我國遼闊的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有許多非常有名的文物古蹟遺址,其中位於庫車這座歷史名城也保留下來許多的老房子與古代的歷史遺蹟。曾經來這裡的探險與旅遊觀光的遊客也記錄下來當地的一些名勝古蹟。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建築與城建設施還有非常多,提到一些有意義的歷史紀念意義的不得不提到位於庫車清代城址,這是一處建造於大清乾隆年間的古城牆,是一座非常簡陋的城牆,也是一座記載當年平息叛亂的一處豐功偉績紀念建築。
  • 山西有一古城牆,是全晉之門戶,有「北方鎖鑰」之譽
    而坐落在大同境內的大同古城牆,更是在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中佔據極大比重,尤其是其猶如齒輪般的城牆輪廓,實屬罕見。 如今我們看到的大同古城牆是明洪武五年修建的,大將軍徐達鎮守大同時,於漢、魏、唐、遼、元舊城基礎上增築的。
  • 900多歲的壽縣古城牆:我是不用防敵了,但是防洪這事兒我還得管
    一座古城,防敵功能不再,而開始防水了,這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有著悠久歷史的壽縣古城對於壽縣——愛你不是三兩天!因為即使放在全國範圍內,它也是唯一擁有保存較為完好宋代城牆的古城!甚至放在世界的範圍內,其完好的古城防禦體系也是數一數二的!古城面積說不上大,約7公裡長的城牆將整個縣城囊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