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末,李先生的兒子用媽媽的手機觀看某平臺的直播,李先生本來覺得小孩子看看直播沒什麼,但時隔半個多月的8月18日才發現,老婆手機微信零錢中的9萬元不翼而飛了,近日,投訴無門的李先生選擇曝光這個平臺的不良主播。
小哥哥叫得歡,誘騙男孩刷9萬元禮物
剛上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從網上看了直播刷過禮物後,就被一些主播「盯上了」,他們紛紛添加微信,一口一個哥,平日裡噓寒問暖,目的就是鼓勵孩子繼續刷禮物。
就這樣在這些主播的誘騙下,沒到半個月李先生太太微信中就少了9萬餘元,夫妻倆發現時也很納悶,等查到帳單才發現竟是自己的兒子用這些錢給主播買禮物「升鑽」了。
稱男孩中獎,想要郵寄保險套
更過分的是,一個主播在直播的過程中做抽獎活動,男孩參與後中獎了,隨後該主播就用微信私聊稱,要個地址郵寄保險套。李先生看到這些記錄後火冒三丈,這簡直是汙言穢語,孩子能接觸這樣的直播,平臺也是有責任的。
但是當找到該平臺的客服說明情況後,提出要回9萬餘元錢的李先生便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受到回復,直到他近日將此消息曝光到網上,該平臺的客服才聯繫到李先生,稱平臺已經在調查中。
隨後,涉事主播得到消息也稱不知道對方不是成年人,說要郵寄保險套只是一個玩笑,讓李先生不要太當真,但是提出退款要求後,這名主播便再也沒有回覆。
不光平臺,家長也有一定責任
類似這樣誘騙未成年人刷出高額禮物的案例比比皆是,趙女士的女兒就在某平臺上給一名男主播刷了將近18萬元的禮物,但是趙女士過了一個月才發現銀行卡內的錢被刷走了,原來,主播還教了她女兒把銀行的扣款信息刪除,這樣就不會被發現。
很多平臺為杜絕此事推出了「青少年模式」,但是由於孩子們平時都用家長的手機打遊戲和看視頻,這個模式就略顯「雞肋」了。事實上,不光要出重拳打擊無良主播和一些無良平臺,從以上兩個案例看,孩子的家長也應該負有一定的責任。
很多家長現在為了哄孩子、圖省事,就把平板電腦或者手機直接扔給孩子玩,殊不知這樣有重大的危害,小孩子的網上消費是非理性的,他們往往不知道刷禮物的行為到底對不對,這其中家長的看管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保護家裡的孩子免受網上「垃圾信息」的影響,家長更應該承擔起責任!
編輯:圈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白鯨民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