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喜歡「工作狂」這個詞。工作狂總帶有一些功利的意思在。
想不通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經常自豪的以自己是「工作狂」驕傲自居,搞得自己像個為公司獻身的大英雄。
如果我熱愛一件事情、一項工作,廢寢忘食,那可能是階段性的忙碌,為了某一項目或者作品的更好呈現。
但「工作狂」似乎說的是另一種狀態:為了工作而不停的工作,根本停不下來,或者說沒有能力停下來。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鼓勵活成996、007的狀態,這種狀態不好,傷身傷心。如果只是短期內要完成某項任務,在自己很熱愛的前提下,是可以衝一把。
長期的話,真的不是一個什麼可以值得稱頌的「優點」。
熱衷於、追求於通宵達旦、加班加點、甚至吃喝拉撒都在辦公室,並以此為榮;甚至我聽說身邊一些公司還以此作為考核和晉升員工的標準,真是扯淡。
作為工作狂,不但沒必要,還很愚蠢。
尤其是你以為你很晚下班,通宵,並且發了朋友圈,就代表你的上司會對你有更多的關注,或者認為你做了多大的貢獻?不一定。
加班加點也許會給你的工作帶來一些收益,但是他們製造的麻煩會更多。
首先,這種長期加班的模式不可能長久,一旦時間久了,影響最大的就是你的身體。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身體都垮了,就是年薪百萬,你也無法承擔吶!
其次,長期加班加點,如果不是公司強制要求的話,就要思考別後的原因。是工作不得方法,效力太低,全靠蠻力去彌補思維的短板呢;還是很「享受」並「沉迷」於這種加班之後別人豎大拇指的讚許和認可的眼光呢?
二十出頭呆的一家公司就有這樣的加班文化,下了班大家都不走,就算在公司玩遊戲也不回去,主管單身,所以他不走,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也就都不走。這種環境下,對於我們這種職場新人來說,想按時下班都難。
即便有那麼幾天提前下班了,也覺得對不住大傢伙,像是一個脫離了團隊的獨行俠,內心充滿愧疚。這種跟風的狀態一旦形成,也就變成了義務加班,生產力提升?開玩笑,壓根沒有。
弄不清楚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工作,自然無法判斷工作狂的意義。如果想要升職加薪,自我提升,是不是應該在提升效率、判斷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上下功夫。
一個人把自己累到吐血,他還有什麼更好的狀態創造價值?這原本就是一個悖論。
有多少人的成就真的是因為做了「工作狂」而得到的,他們取得的成就並不比正常人高多少。相反,一個無法平衡生活和工作的人,一個分不清楚勞逸的人,一個效率不高也沒有更好解決方案的人,不太可能創造多高的價值。
也許你現在需要做的是:想辦法快速搞定一切,早點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