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那麼多,目的是要會用!周末我們花上1分鐘的時間,看看在生活中怎樣實際運用吧!
1、我兒子額頭跟山根有青麼?身高體重不達標又經常積食怎麼辦?
2、經常便秘怎麼處理?
3、有沒有必要做過敏原檢測,什麼時候可以換回普通奶粉?
4、請主任根據我兒子情況給出解決便秘的推拿跟食療方,萬分感謝!
這個寶寶的問題,我們簡單地歸納一下:
1、身高體重不達標。
2、睡眠不踏實,便秘,舌苔白厚膩;
3、懷疑牛奶蛋白過敏,一直吃深度水解奶粉,混合餵養。
4、反覆積食,反覆生病
這個孩子明顯的山根青紫,鼻梁部位發青,有些孩子比較嚴重的,甚至可以看到毛細血管,我們稱之為「青筋」。睡眠不踏實、便秘、舌苔白厚膩,有這些表現就要考慮到孩子有積食,消耗不是很好。山根的問題和消化的問題,都提示了脾虛的情況,脾胃能力弱,消化能力差跟不上。另外再看寶寶的舌苔,舌淡、白膩苔,還出現過敏,那麼孩子的體質就是偏虛寒的;長期的脾虛,導致消化不好營養不吸收,寶寶的身高體重自然也不達標,體質差就會反覆生病。
但是問題來了,案例的這位媽媽,積食後會給寶寶吃保濟口服液+素食,肉蛋都控制少量,舌苔乾淨後就按照我們脾胃課的方法給太子參、白朮健脾,但是還是反覆積食,這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我們一步步來分析:
● 輔食——少即是多,根據消化情況判斷。
這位寶寶一天3次輔食,積食後肉蛋就減少了,做到了少吃+素食+保濟口服液,我們能看到剛開始是有效果的,其實這個方法也是正確的,孩子積食的時候,少即是多。消化好的時候就少吃多餐,消化不好時則少吃不多餐。
● 主食——只控制肉蛋等輔食的改變,卻忽略了奶量的調節。
寶寶反覆出現積食,也許不僅僅是輔食出了問題,很多媽媽卻忽略了主食的問題,要知道,奶吃得不對,也是會引起消化不良和積食的!很多家長在添加輔食的時候,一下子添加太多,或者不知道適當減少主食的量。沒一樣給孩子吃的看起來哦都不多,但是加起來可能就過量了,就會出現寶寶反覆積食的情況。
案例中的寶寶,其實並沒有確診是牛奶過敏,醫生只是懷疑,然後並沒有去做檢查。檢查過敏原,不是必要的,可以做,但解決過敏的問題還是要從脾胃入手。寶寶一直在吃深度水解的奶粉,每天3次,每次90~120毫升。這個奶量在一歲來說其實並不多,但實際上的多與不多就要看寶寶的消化了。在控制了輔食+藥物以後,寶寶還是消化不好,就要考慮改變奶的攝入量,可以按照平常的量衝稀三分之一,甚至更稀,每次吃的量再少一點,增多餵奶次數,少吃多餐,這樣脾胃恢復會好一些。
積食的問題解決了,脾的能力恢復了,便秘的問題就會被解決。
提醒:奶粉可以短時間內衝稀,但消化好的時候就要逐步調回正常水平,長時間衝稀對孩子生長發育有影響。
✔ 什麼時候換回普通奶粉?
消化慢慢變好的時候就可以換回普通奶粉。要在寶寶消化好的情況下慢慢地過渡。此外,脾胃能力差的一定不能按照說明書上面的量來吃,可以按照說明書衝稀三分之一,每次吃的量再少一點,增多餵奶次數,少吃多餐。
這種情況的孩子現在並不少見,建議家長一定要認認真真看《兒童脾胃課》,反覆聽, 自己要梳理筆記,認真的執行起來,而不僅僅是企圖要一兩個方。孩子這些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長期的餵養方法出現誤區,那麼首先就是要找出誤區,調整餵養方法,做到這一點孩子的情況就會有改善。其次食療方、推拿等都是加分項,起到促進作用,關鍵還是日常的餵養方法要合理。
孩子日常是否積食,可以通過「10秒判消化」法來確定,消化功能是否正常是孩子健康與否的決定因素。改善消化,不僅要關注輔食,還要關注主食,儘量少吃多餐,根據孩子的消化情況決定飲食內涵。
過敏體質的孩子,脾胃虛寒,平時要避免吃得過於寒涼,生冷與性寒涼的水果與食物也要少吃,比如苦瓜、西瓜、火龍果等等,可以選擇中性或者溫性的果類,如櫻桃、檸檬、金桔、牛油果等,食物如山藥、慄子、南瓜等等。
逆時針摩腹3分針、順時針摩腹1分鐘,補脾經300下,揉二人上馬1分鐘,清胃經100下,平補平瀉大腸100下。
恭喜下面的家長獲獎!請加小助手(微信號xiaozhushou15),領取許教授任意一套課程免費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