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常常說到「愛」,愛指的是什麼?

2021-01-07 一具心理屍

接觸過心理師的人多半有從他們口中聽到過「我愛你(們)」之類的話。對於羞於表達的人來說,聽到初識的諮詢師講這樣的話,或許一時會面紅耳赤、局促不安甚至莫名其妙,根本接受不了;而對那些與諮詢師接觸久了的人,反反覆覆聽到這樣的話,或許會覺著心理師所謂的「愛」好空洞呀!

有這樣的體驗根本不難理解的,那是因為我們很多人對心理師說到的「愛」沒有精準的把握——這個問題也同樣存活在很多心理師身上。那麼,心理師掛在嘴邊的「愛」到底指的是什麼呢?我們不煩聽聽來自寶島臺灣的心理師蔣小玄怎麼說(本文觀點採擷自我對心理師蔣小玄的專訪)。

尊重每一個生命

很久以前,一段名為「碰瓷男慘遭女司機徑直碾軋」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該視頻引發網友熱議,不少人認為該男子的遭遇「大快人心」。就這段視頻,我與小玄老師有過一番討論。

在小玄老師看來,網友之所以有這樣的反應,是因為大家對視頻畫面的解讀是,「一名男子在路口找車碰瓷,假裝倒地,結果被面前的一輛車碾軋過去。」小玄老師反問,如果這不是真相呢?如果真相是一男子過來問路,因路滑不小心摔了一跤,被女司機無情碾壓了,那網絡上的反應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我猜想,若果真如此,那名女司機只怕早被網友的口水淹死了。

奇怪也就奇怪在這兒,我們似乎對事件真相的關心遠甚於對當事人生命的關心。也就是說,在我們的理解中,如若這件事是「善」的,我們則欲之生;如若這件事是「惡」的,我們則欲之死。在我陷入思考的時候,小玄老師挑明,在這她想探討的不是事件的真相,她想表達的是,我們對生命缺乏最基本的尊重。小玄老師的觀點是,「哪怕是有罪的人,生命也應當被尊重」。

說到這,小玄老師已對心理師所謂的「愛」作出了第一條註解。

接納每個來訪者

某論壇曾徵集罵小三的帖,稱越狠毒越好,其中一則回復是這樣的:「我先帶個頭——小三,你以為你搶男人很厲害嗎?你也不撒尿看看,現在啊,小三還不如小姐,小姐是為了錢,你又是為了什麼,嫉妒別人擁有愛麼,小三,你也配擁有真愛麼?」

另一帖是這樣的:「小三?給你這個名詞已經夠侮辱了。你特麼的以為你貌美如花?裝什麼清高、傲慢!別人的感情你破壞得很嗨嘛?勾引得特麼的犯賤?老娘你惹得起就怕你得罪不起。你××的算什麼東西?」罵小三的話,沒有最狠毒,只有更狠毒。

每當一對被社會和法律認可的伴侶關係裡有了小三的影子,她就成了全民公敵,她的衣衫上就會沾滿唾沫,她的名字可能會被人肉在網上,她的手機號也可能會被公布出來,前面只要寫上「小三」就成了。

諸如此類的是非判斷,作為普通人,完全可以有。況且生活中,也唯有抱持了這些是非判斷,愛憎分明,方能與人肝膽相照,不是麼?問題是,作為心理師可以這樣嗎?小玄老師從自己的從業經歷說開了。

小玄老師講,她個案中的來訪者就不乏被世俗所詬病的「小三」。面對這樣的來訪者,小玄老師稱,如果心理師抱持著自己的是非判斷或自己的投射,把守在道德制高點,那對解決來訪者的問題是一丁點兒的幫助也沒有的。

在這兒,小玄老師對心理師所謂的愛作出了第二條註解——無條件地接納每一個來訪者。

感恩每個來訪者

記得在心理工作室工作的時候,我一直在努力為各式各樣的人們提供某種服務:兒童,少年,成年人;在教育、職業、家庭和婚姻方面遇到難題的人;被貼上「正常的」「神經症的」「變態的」之類標籤的人;自願求助的人以及被人強迫送來的人;問題輕微的人以及深陷絕境、希望渺茫的人。面對他們任何一個人都不是輕鬆的事兒,但有機會與如此眾多而又獨特的人們親密、深入地交往,是值得我深深感謝的一種特別恩惠。

在我剛剛分享完過往經歷的時候,小玄老師便接著我的話茬從兩個方面對心理師的所謂「愛」作出了第三條註解。

其一,心理師要明白的是,你並不是幫助了誰,因為事實上,「並不是我在幫助來訪者,而是來訪者在幫助我」。如小玄老師說的,每個來到世間的人,都有自己的課題要完成,「一個個來訪者正是在幫助我完成我的課題」。

其二,因此呢,作為一名心理師,她從來不需要來訪者感謝她,而是她在由衷地感恩來訪者。

這兩點或許正是一名優秀的心理師該有的素質或者說情懷吧!

相關焦點

  • 和心理師談戀愛是怎樣的體驗? | 心理師の日常
    這麼想的話是不對的喲本期「心理師の日常」就來談談這個話題談到條件反射,諮詢師在親密關係中若遇到希望另一半調整之處,通常懂得運用「行為改變技術」。有別於憤怒指責強迫對方改變,適時的讚美鼓勵正增強更能有效促進該行為發生頻率。
  • ④一個心理師終於在睡夢中明白了「好死不如賴活」的道理……
    我知道的,地府是囚禁和懲罰生前罪孽深重的亡魂之地,可以說是陰世的監獄和刑場,是陰世最黑暗的一部分。問題是,大師傅勾我來這兒做什麼呢?我早有了解:生命有六道輪迴,行善者投生三善道(天道、阿修羅道、人道),作惡者墮入三惡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作為一個德高望重、玉樹臨風的心理師,無論如何我也不該來到這兒的;我感到不可理喻。「這沒什麼好奇怪的。」
  • 到底什麼是愛?馬奎斯透過「茄子」告訴你
    偵探小說該死的一個沒留,偵探小說該有的一個都沒少,連到場醫生該說的那句話都一樣:初步判斷應該是自殺。   小說之外也需推理。《愛在瘟疫蔓延時》簡體版眾多翻譯版本中,譯者楊玲在一次座談會中談到,小說第一句就是翻譯難題,她表示在原文裡「苦杏仁」使用的單字可以同時指「苦巴旦杏」、也可以是「苦杏仁」,但到底該選果實名還是種子名呢?
  • 「初哆咪育兒」孩子在外不說話,我該怎麼辦?(上)
    前幾天,小男在日記裡寫「同學說我很自閉,我會不會是自閉兒?」,我嚇了一跳,我的孩子怎麼可能是自閉兒呢?帶著懷疑、不忍心、與難過,雙十國慶前,我哭了一整個晚上,今天我跟婆婆說我想帶小男去看醫師,婆婆說看什麼醫師,你老公以前也是這樣,長大就會好了啦!
  • 楊定一:真正的愛,就是愛自己 | 「全部生命系列」
    我相信這是每個人早晚都會經歷到的。常常講別人不懂什麼是愛的人,自己反而要注意、要反省。 反過來,只有愛自己,才是永恆的愛。但是,這個「自己」不是人間所想的「我」。這個「自己」是包括真正的我,真正的自己。也就是包括全部制約組合的無常的我,再包括永恆無形無相的大我,才是真正的我。所以,真正的愛,就是愛我的一切。也就是上帝。也就是宇宙。
  • 用「愛」和「恩典」當作伴手禮
    但,有網友卻發現一些公司內部出現奇怪現象:每到過年前,就會有已婚女性搶著要上除夕和初一的班。「已婚婦女搶春節排班」的情況,讓人思考,難道「做人媳婦」真的比「年節加班」更讓人焦慮、不舒服嗎?事實上,過年正是向家人傳福音最好的時機,而學習並以實際行動效法「上帝的愛」去愛家人,更是每個基督徒不可逃避、推諉的責任。
  • 丁寧:「維護孝的界線 才能好好愛!」
    她說:「你的孝,如果變成愚孝,就是好事變壞事,你的人生就笑不出來了。」維護「孝」的界線,是孩子對父母最大的愛什麼是孝的界線呢?丁寧舉例有次她想跟先生帶孩子去臺東住一陣子。母親便向她說教,要她省錢,去臺東玩那麼久,還不如把小孩帶回彰化就好。丁寧便回她:「媽媽,妳想過馬修的感覺嗎?
  • 壹壹零·「誰還記得是誰先說永遠的愛我」
  • 【心理師看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她的遭遇令人同情卻也讓人討厭
    她真的真的太想要被愛,以致看不見顯而易見的危險,重複受傷後她自暴自棄、以電視偶像替代真實,又在最後的最後,才領悟父親對她的愛,可是一切已來不及。松子不讓任何人阻止她用這種方式去愛,也得不到幫助,電影我邊看邊痛,整場都感覺無助,只能向命運祈禱她有好結局。觀眾什麼也不能做,被迫看著松子逐漸壞去仍得不到愛,這麼大的一股哀傷與孤單,她怎麼不令人討厭呢?
  • 愛,是什麼?
    希望大家瞭解,貪和慾和愛是不一樣的,在人與人之間我們常常是溷雜著這三者,但是要看你的重點是哪一個,如果重點是心靈與心靈有親密的關係,那樣就是有愛;如果重點是擁有,那就只是貪;如果重點是感官的滿足,那就是慾而已,在雅歌書第一章4節說:「願你吸引我,我們就快跑跟隨你。」二個主體間吸引和跟隨的關係,這就是愛的關係。
  • 林宥嘉公開維持熱戀感的夫妻守則:「常常傾聽才會一起成長」
    林宥嘉出席某婚嫁體驗店活動,身為甜蜜幸福婚姻最佳證言人,林宥嘉大方分享結婚多年依然與老婆丁文琪Kiki「天天熱戀」的秘訣,維繫感情靠這3招,現場更甜蜜放閃喊話老婆!林宥嘉說到維繫夫妻感情的方法,回答:「絕對不是物質上面的東西,因為相處久了,在生活上會各自有很多想法,所以常常傾聽對方再說什麼很重要,才會一起成長。」在日常生活中好好傾聽對方,花時間用心聽對方的需求。
  • 花間絮語:「少女愛」溯源經緯淺談(下)
    其中稍微了解過去有 Sister 小說存在的人就說:「百合是 Sister 的繼承者,只屬於思春期的柏拉圖之愛」。還有另一種說法,「同性愛」這個詞是基於精神醫學方面「性取向」的概念為準,精神醫學上的「同性愛」定義和一般的同性戀者所指的「Gay」、「Lesbian」這個名稱實際上有所差別。「Gay」、「Lesbian」這種詞是個人在自我同一性上自己所認識、肯定的性取向,正是這樣對同性戀而言的「性取向」,進一步來說,「Gay」、「Lesbian」就是「性的志向(意願)」,就是說「性的選擇」。
  • 關於「Summer Time」,最有愛的顏色是什麼?
    1970 年代,這個勇敢的人群開始了歷史上第一次 「PRIDE」 遊行,在城市街頭,他們高舉標語,驕傲地表達心中所愛。之後,每年 6 月,大家都會上街遊行並紀念石牆事件,隨著更多人的加入,這場驕傲遊行逐漸演變成一種加入舞蹈、音樂、彩車的慶祝節日,各大城市街頭也會被彩虹元素圍繞。
  • 新品叫板Quest 2,愛奇藝智能的底牌「追光」與「哥倫布計劃」是什麼?
    隨著「追光」的發布以及「哥倫布計劃」的啟動,愛奇藝奇遇VR面向遊戲領域的硬體、軟體和生態布局已經全面鋪開。首款搭載「追光」視覺交互技術方案的VR一體機——奇遇3,將定位於「發燒級遊戲大作」,在2021年第二季度正式發布並開售,劍指業界公認標杆Oculus Quest 2,挑戰其霸主地位。
  • 「越南」越愛|越南性感女神天木じゅんNgan 98
    之前小編也和大家分享過不少「越南越愛」系列,總結下來越南妹子有以下特點:第一,身材雖然不高,但非常有曲線;二,和其他東南亞國家一樣
  • 日本人也愛用!「唐吉訶德」店長推薦人氣商品
    到日本旅行,除了玩樂和品嘗美食,購物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選項。那麼在日本購物有沒有什麼能省時省力還省錢的選貨的好去處呢?免稅商店「Don Quijote(ドンキホーテ)」(唐吉訶德)是個不錯的選擇!日本最大的免稅商店「Don Quijote(ドンキホーテ)」(唐吉訶德)裡面的東西無奇不有,究竟這麼多的品項裡面,哪些是必買的超人氣商品呢?
  • 邀請你放下幼年期教養方式,傾聽孩子想對你說什麼:《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
    給爸媽「前青春期」的安心帖別用8歲方法來教12歲的小大人當小心肝已成往事:拖延/頂嘴/脾氣暴孩子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高漲,不給「管」「教」,天天暴走暴衝,是因父母仍把「管」「教」當成愛,心裡又期待孩子能從「他律」轉成「自律」,在兒少輔導領域逾
  • 心理師:要這樣做孩子才會更愛爸媽
    不過,臺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師許芳綺指出,若是孩子們一哭,父母就提供手機、平板來安撫他,長期下來會養成孩子的認知錯誤,覺得「只要哭就有手機可以玩」,未來較無法以正常的方式進行溝通,與同齡孩子相處時,也仍然會傾向用「哭」解決問題。 許芳綺建議,學齡前的孩子每次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0分鐘,以免養成孩子長期使用電子產品的壞習慣。
  • 「草食」男女:愛你那麼久,當然是為了把你好好吃掉 LIFESTYLE
    當在愛情關係的討論中,上演了一輪輪的「草食」和「肉食」之爭後,幾乎所有年輕的人都直接或者間接地參與過這場實際上就是為了考究「情」與「性」的辯論。雖然,「草食」這個新興的詞彙被創造出來,是為了形容那些對待愛情像食草動物一般溫吞被動、人畜無害的男女,但是今天在這裡我們所說的「草食」卻是指另一類真的真的真的「食草」的人——他們隨時能把家裡的植物折下來做成美味的食物。
  • 大根遭爆十指緊扣女客人?憲哥虧「應該常常被打吧」
    《小明星大跟班》今日晚間10點將播出主題「他們真的都花名在外?情場浪子爆料大會!」邀請到藝人:餘祥銓、大根、阿虎、馬國賢、詹子晴、楊晨熙、李妍瑾以及多位與藝人私交甚篤的好朋友來爆料,到底男藝人平常在外有多花心?撩妹撩得無止境!讓主持人吳宗憲、吳姍儒(Sandy)都聽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