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隨便生點病,錢就譁啦譁啦去了。運動也好、安靜的呆著也罷,同樣的事情,別人做就長壽,自己做就一大堆問題。
就像走路,有人越走越長壽,有人卻走出了一生病。那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1、運動前後有沒有熱身or拉伸運動前不做熱身,就像大冬天出門,走著走著腳就抽筋了,嚴重的還會崴腳跌倒。
此時如果做幾分鐘熱身運動,加快血液流動,就能提高身體柔韌性,減少運動對肌肉和韌帶造成損傷。
運動後拉伸也經常被人們忽略。運動後不做拉伸,血液無法通過肌肉收縮流會心臟,就會導致血壓降低。打個比方:上廁所蹲久了,突然站起來,頭暈眼花,就這感覺。而且運動後不做拉伸,還會心慌氣短哦。
朋友們,為了身體健康,千萬不要省這一點時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而且熱身和拉伸不是可做可不做,是必須得做哦。
(1)熱身:2個8拍
(2)拉伸:2個8拍
2、走路時是否有低頭弓背
低頭弓背不僅是學生的問題,很多成年人也會犯這樣的錯誤。經常弓背走路,不僅會增加頸椎壓力,導致頸椎變形,還會壓迫椎動脈和神經,出現頭暈頭痛,手臂麻木的症狀。
3、腳後跟或前腳掌先著地
一般來說,腳後跟著地時,來自地面的反衝擊較大,容易損傷踝關節,走著走著說不定腳脖子就開始疼痛了。而前腳掌著地,不適合小腿力量較弱的人群,中老年平衡能力逐漸衰退,身體控制能力弱,容易走路不穩,此時若前腳掌著地,容易導致摔跤。
標準動作:全腳掌同時著地、腳尖向前
4、抬腳過高或後提腿我們練習平衡力的時候,有個姿勢是抬膝伸腿,這個動作可以提昇平衡力,但是速度過快,人在走的時候也容易重心不穩。而後提腿,腳尖刮地走也會對腳部和踝關節造成損傷,如果地面不平整,還會絆倒自己。
5、步幅過大或過小其實,行走對步幅也是有要求的,切勿過大或過小。大步幅速度快,身體承受的壓力也會加大;步幅過小運動強度有限,難以起到鍛鍊的效果,選擇適合自己的步幅才是最好的哦!
6、兩腳分太開或外八走路時兩腳分太開或外八行走,人會更容易疲憊,而且有扁平足和臀中肌無力的人這麼走路,足部、小腿和膝部還會出現疼痛感。
當然,內八和交叉走路也不行,這兩種姿勢都容易將人絆倒,嚴重的內八甚至要切骨才能恢復正常。所以,平時一定要多注意走路的姿勢。
7、每天走的步數是否合理曾經有句很火的話「日行一萬步,吃動兩平衡,健康一輩子。」但是,日行一萬步真的好嗎?
其實,BBC的紀錄片《健身的真相》中曾報導過,「日行一萬步」是20世紀60年代日本一家計步廠,為了賣產品而搞出來的騙局,是不科學的理念。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我們每日走6000步,就能獲得很多的健康福利。
那怎麼才能很快知道自己走了6000步呢?除了計步器,還可以這樣。
對大多數人來說,健走以每分鐘140步較適宜。
15(分鐘)x140(步)x3(次)=6300(步)
每分鐘走140步左右,總共45分鐘,就有6000步了。如果覺得時間太長,不適應這個強度,可分早中晚三次進行。
另外還想挑戰強度更高的健走,可將速度提升到每分鐘150步或160步。
8、走路出現腿疼後繼續堅持走路時,如果出現腿發軟或小腿肌肉疼痛,歇一會又好了,這種可能患有關節炎或下肢周圍血管病。此時建議減少運動量,儘早去醫院治療,不要硬撐著鍛鍊,避免因健身不成,反受一身傷。來源:康樂e族APP
弘揚中華文化、你若喜歡,請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