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時公司位於賓夕法尼亞州,是北美地區一家具有百年歷史的大型巧克力及巧克力類糖果製造商。好時巧克力的創始人密爾頓·史內夫裡·赫爾希(Milton Snavely Hershey)1903年在這裡初創巧克力製造業時,這裡還是一片少有人煙的牧場。密爾頓先生以他的智慧和長遠眼光上創建了世界一流的巧克力工廠,牧場專送的新鮮牛奶,精心篩選的可可豆,加上傳統的經典工藝。使得HERSHEY'S好時巧克力純正幼滑,滋味濃冽。整座好時小鎮變成了一個巧克力香味滿溢的巧克力王國。
名稱來源
Hershey's的名稱來源於該公司的創始人密爾頓·史內夫裡·赫爾希(Milton Snavely Hershey),因此將公司命名為為「Hershey's」。
公司歷史
1894年,密爾頓先生在他的出生地——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中部的一座小鎮(好時鎮)上創建了巧克力工廠。1903年,密爾頓先生在這裡初創巧克力製造業時,這裡還是一片少有人煙的牧場。密爾頓先生以他的智慧和長遠眼光設計了這裡的一切。
在20世紀上半葉,好時鎮就是好時公司,鎮上的居民幾乎全是好時公司的員工。好時公司鋪築了道路,修建了醫院,建築了體育館、劇場、遊樂場、巧克力溫泉等幾乎鎮上的一切公共設施,並帶頭把好時鎮建成美國小城鎮綠化建設中的模範。以這樣一個小鎮的規模,其公共設施之現代、豪華,連美國許多中小型城市都自嘆不如。好時樂園當初是密爾頓先生為了讓員工在小鎮感受和大城市同樣的樂趣而建造的。好時公司建造的劇場館,每年舉辦許多大型演出活動。雪兒、U2、滾石樂隊等等美國大牌名星或著名樂隊都來這裡演出,可見其在美國演藝界的影響力。
如今好時鎮的管理者不再是好時公司的老闆,而是一個由居民選出的5人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充分認識到好時公司對於這個鎮的意義,在各個層面與好時公司緊密合作,經常與公司聯手舉辦一些大型活動。
好時公司為鎮上的所有人創造了一切生活、娛樂之需,人們也非常享受和好時在一起的生活。2002年,好時公司的管理層曾考慮將好時公司賣給另一家食品企業。消息傳出,許多並不是好時公司員工的居民也通過寫信等渠道表達反對意見。最後掌握好時公司命運的好時基金會投票制止了公司的出售方案。好時基金會的負責人說,雖然出售好時公司可以獲得非常可觀的收益,但人們不願意失去好時公司創造的企業文化,以及與這個小鎮的親密關係,這不是金錢能換來的。
創始人
密爾頓·史內夫裡·赫爾希(Milton Snavely Hershey ),堪稱為「巧克力界的亨利.福特」(the Henry Ford of Chocolate Makers),他與這位汽車巨子同是美國人,也算是同一個年代中的傳奇人物。密爾頓先生與福特同樣掌握了大量生產的竅門與契機。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一個虔敬的門諾教派家庭,密爾頓先生在14歲之前,他已經換了7所學校,總計也只接受了4年正規教育。在15歲時,就到蘭開斯特(Lancaster)的一家糖果店當學徒,在那裡,他學會了做冰激淋,焦糖和其他糖果。得到來自於他梅堤姨媽的幫忙,他在19歲的時候就在費城開始了自己的糖果生意,後來他還是把生意搬回了蘭開斯特,大部分是製作焦糖糖果(Caramel)。對密爾頓先生而言,整個事業的成功契機是出現在1893年,當他到芝加哥參觀哥倫布博覽會時,他購買了一臺德國巧克力滾動機。(要知道那時巧克力是昂貴的歐洲奢侈品,美國人對牛奶巧克力聞所未聞)。
1897年,密爾頓先生將焦糖生意以100萬賣出(在當時算是相當大的一筆金額),然後在賓州的德利郡(Derry Township)買下了一個農場,並且在那建立起了他自己的巧克力工廠。那就是「好時巧克力」的核心重鎮,它是一個精確的模範城市。整個好時城由好時那座巨大的住所為控制中心,其是依據美國華盛頓總統的宅邸所建蓋的。每天這位大家長都會從這裡出發,開始巡視這個由他一手創建的王國:其中有牛奶巧克力與可可工廠(在公司的文獻資料當中被喻為是整個小區的命脈所在)、為孤兒設立的工業學校(好時夫婦本身並沒有子嗣)、好時百貨公司、好時銀行、男子俱樂部、女子俱樂部、5所教堂、2所學校,還有包括花園,動物園,以及有雲霄飛車的好時公園,另外還有好時飯店和一個曾有名將侯根(Ben Hogan)擔任指導的高爾夫球場。
在那裡,他開始設計全新的巧克力配方,把牛奶注入巧克力中,創造了獨特的巧克力新口味。經過兩年的試驗,他改善了他的好時牛奶巧克力配方,並且在1899年開發了好時巧克力條。每條售價一個鎳幣。
毋庸置疑,好時是一個營銷天才。他請營養專家來增進他產品中的健康質量,而且製造這些產品的場所,也都維持在最乾淨衛生的狀態中。好時與他的巧克力糖和可可很快就拿下了整個美國市場。現在所有的製作過程都已經機械化了,是一種真正有效率的生產線作業。
在全球戰略方面,從1923年起,好時公司的全球貿易的觸角伸及了中國,主攻香港、澳門、中國大陸和臺灣的市場。其中好時在中國大陸成立了好時食品國際(上海)有限公司,一家好時全資子公司——來自美國的巧克力在這裡被重新包裝,以迎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二戰的好時
1937年4月,中日全面抗戰還沒有爆發,此時歐洲還算寧靜,只有西班牙在打內戰。不過,此時美國陸軍就認為全面大戰很快在幾年內爆發,必須作戰前的準備了。
中國人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美國人也懂這個道理。美國人首要準備的不是武器,而是軍需用品。由於巧克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優秀表現,美國陸軍考慮裝備一種單一的巧克力軍糧,作為最緊急時期的救命軍糧。1937年,美國陸軍軍需長派遣保羅·洛根上尉,去拜訪了好時巧克力公司的新任總裁威廉·莫裡斯,提出了軍用巧克力的要求。保羅·洛根上尉相信:如果巧克力條好吃,部隊在緊急狀況來臨之前便會隨意食用。
威廉·莫裡斯總裁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商機,立即同他的首席工程師山姆.欣克爾研究軍方的要求。保羅·洛根上尉傳達了軍方的要求,看起來有些古怪,主要是四條:1.重4盎司,2.高熱量,3.抗高溫,4.「口感僅僅比比煮熟的土豆略好」。
好時公司是世界大型的巧克力製造商,生產這種巧克力壓根就算不了什麼!不過,由於公司極為重視軍方的訂單,前後居然試驗了100多種試驗品,最終選擇了最成熟的一種。1937年夏天,這種巧克力被軍方進行了野外實驗,證明完全符合實際需要。有意思的是,參加實驗的美國大兵卻不太滿意,只是:這種玩意,最多比沒有食物要好一些而已!還有的美國大兵說:這就是古代水手用來救命的麵包幹(沒有味道,裡面還有很多蟲子)!
保羅·洛根上校對首批樣品感到滿意。在1937年6月,美軍訂購9萬條「Logan 條」,並在菲律賓、巴拿馬、德州邊界與其他美國基地試用。一些巧克力條甚至成為 Byrd 少將第三次南極探險的補給品之一。這些測試是成功的,軍方開始不定期訂購這些巧克力。
隨著美國在珍珠港事變後直接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些巧克力條被要求有抗毒氣的包裝。包裝上做了許多改變,反應了1941年至1945年間的物資欠缺與軍方要求。
在1943年,軍方採購部門與好時公司洽談一種糖果式的巧克力,須改進口味並能抗高溫。在短暫的試驗後,好時公司開始生產 Tropical Bar。這種巧克力更像一般的巧克力,其產量超過好時在戰時生產的任一其它產品。雖然保持甜味的嘗試獲得部份成功,許多士兵仍然覺得這種巧克力太硬,而且引不起食慾。雖然如此,這在戰場上是完美的快速點心,或可作為以物易物的材料。
據估計,在1940年至1945年間,共有約30億條 D Bar 與 Tropical Bar 被生產並配發世界各地的軍人。在1939年時,好時的工廠能夠每天生產10萬條巧克力口糧;在大戰末期,好時工廠可以每周生產2千4百萬條。由於該公司在戰時的服務,好時巧克力公司被授予五個陸軍-海軍 E 生產獎章,以表彰該公司在生產 D Bar 與 Tropical Bar 方面的卓越品質與數量。
戰後迄今
D Bar 的生產在戰後中斷,然而 Tropical Bar 仍是美軍的標準口糧之一。Tropical Bar 見諸越戰與韓戰。它被搭載於1971年7月的阿波羅15號,因而暫時重獲名聲。
在海灣戰爭中,好時公司測試了一種稱為 Desert Bar 的抗高溫巧克力。他們為了試銷這種巧克力,運送了 144,000 條 Desert Bar 給美軍。根據該公司說法,這種巧克力的耐熱性超過攝氏 60 度。軍方發言人表示味道不錯,而基層部隊反應不一,於是這種巧克力並未進入商業量產。
想了解更多美食小故事嗎?點擊最下方的閱讀原文,馬上瀏覽!
該文章旨在傳播弘揚世界美食文化,文章部份原創外其他故事源於網絡整理。如涉及版權問題及內容不符,請及時拔打0754-82553777與我們聯繫更改或刪除!
講好美食故事,發出美食聲音,
展示美食形象,分享美食夢想。
投稿郵箱:service@globleorganic.com
想了解更多美食小故事嗎?點擊最下方的閱讀原文,馬上瀏覽!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了解更多美食小故事
長按二維碼瀏覽美食小故事手機站
更多食品資訊,長按二維碼了解
(點擊上圖)
您有故事,我有平臺!在這裡,您可以依託進口食品網龐大的客戶網絡,將您的企業故事或者品牌故事展現給海內外各界人士,既提高企業的知名度,也有機會獲得更多的商機,對企業開展業務有極大的幫助。
投稿郵箱:food@importfoo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