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生命從頭到尾都是一場浪費,你需要判斷的僅僅在於,這次浪費是否是美好的。時光有味,歲月留聲,每一篇都是最誠摯的表達。
每個人讀一本書,受自己知識積澱,興趣愛好,價值觀的影響,體會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那麼收穫的東西肯定也是不一樣的。不過,我想在看這本書上有一點應該是一樣的,那就是我們都把自己的時光浪費在了這件美好的事物上。比如讀《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本書收錄了吳曉波近年散文作品59篇,不同於商業作品的理性客觀,散文中有他為人父的舐犢情深,有與故人相交的依稀往事,有身為知識分子的冷眼世情,有浸淫商業世界幾十載的犀利勾畫。
作者吳曉波從青年到中年,從古至今,切實踏實地走著,一篇篇文章記錄著。講述了很多美好的靈魂為著一個個美好的願景,傾盡一生去堅持,去努力,去守護的故事。有小我也有大我,有反思、讚美,也有感動。無論是偉人們的家國情懷還是小人物的旅行經歷,每一個故事裡都有對"美好"的期許、掙扎或感悟,而所有的美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與之相伴而生的也有痛苦和寂寞,它需要時間的洗禮,歷史的沉澱甚至生命的代價
"人生的路,有的時候越走越窄,有的時候越走越多,但是,每一次的選擇,便註定意味著無數的錯過」
吳曉波是一位理性、謹慎的財經作家,一本正經、不苟言笑,這本隨筆卻毫無保留地流露出他內心百感交集的世界。他也有一般人的困惑、一般人的渴望、一般人的思想、一般人的彷徨,他很豐富、也很平凡,他告訴我們,不是每個國家、每個時代、每個人都有權利去追求自己所喜歡的美好,所以,如果僥倖,千萬不要錯過。他也感嘆,一個人的命運不光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努力爭取固然重要,但同時也受時代的限制。
這本散文集有種「吳曉波式」的美感。每篇的內容很簡單,但通過他妙手填詞,就變成一篇篇韻味悠長的弦歌。在這裡的夢想天涯,不是慷慨激昂的吶喊,而是冷靜下來的娓娓道來;這裡的歷史人文,不是標籤式的感慨評說,而是鮮活生動的有聲有色。把書中自有黃金屋,自由與夢想,書生意氣以及「什麼都不為」的倔強,用一個個故事詮釋了出來。
這本散文集,不必拘於目錄,一頁頁地讀。隨興所至,信手翻閱,皆是拂面春風。
人生的確有比金錢更為重要的事情,比如陪伴孩子、陪伴愛人、陪伴父母,因為只有與他們相伴,財富才會真正地散發出智慧和快樂的光芒。
關於人生,「其實,人生如草,活的就是「從容」兩字。
關於金錢和財富,本書讓我們收穫最大的應該是樹立了一種更加健康,更加公正的金錢觀,引用書中的原話「金錢讓人喪失的,無非是他原本就沒有真正擁有的;而金錢讓人擁有的,卻是人並非與生俱有的從容和沉重。金錢會讓深刻的人更深刻,讓淺薄的人更淺薄。金錢可以改變人的一生,同樣,人也可以改變金錢的顏色。在這個意義上,一個人對待金錢的態度,其實也是對待生活和生命態度的某種投影。在所有的人間故事中,把人引向毀滅的不是金錢,而是他本人的作為,金錢在人類悲劇中所起的作用,從來不是主動的,而是被動的。」
金錢是一個天平,可以在上面稱出一個人的成功、一個企業和品牌的價值、一個國家的國力。現代人的一生,就是一個與金錢抗衡、妥協乃至平等共處,最終彼此取悅的歷程。在這個意義上,一個人對待金錢的態度,其實也是對待生活和生命態度的某種投影。
關於工作與理想。這本書裡有句話讓我們印象非常深刻:「世界上之所以需要鞋匠,是因為有人需要鞋,而不是因為鞋匠需要錢。」這句看似簡單的話,背後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而就我僅有的生活經驗,我所解讀到的境界就是,人應該找到自己的理想,並堅定不移為理想而活。
吳曉波認為,未來的年輕人與過去的最大的區別來自於網際網路,知識傳播的途徑、商業模式、社會模式都因為網際網路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他相信,80後、90後這代人只會更好,更優秀。
把時間浪費在喜歡的事情上就是用時間去陪伴,陪老人說話做家務,陪孩子玩耍講故事,陪你愛的人做一些生活瑣事,卻是生活中真實的美好,用時間作伴一起度過的都是值得付出的人,所有的情都是在相伴相守中綿長增溫。
如果長度代表時間,那麼厚度代表質量,長度讓人領略生命的風景,厚度給人以生活的積澱,只願在生命的長河中,長度與厚度並存。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嚮往,如果有幸,請把時間「浪費」 在這裡,風流總歸星散,美好始終難忘。
讓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這種「浪費」既是為所熱愛之事業的執著與奮鬥,也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完成生而為人的正確活法。
散文的書名,隨筆的形式,經濟學的角度闡述歷史事件、人物。信息量極其豐富,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