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食肉動物,我們並不陌生,比如:獅子、狼等,然而提到食肉植物,在自然界中似乎比較少見,但也不是沒有,豬籠草就是其中之一。
豬籠草的陷阱豬籠草並不是一種植物,而是一個大家族,一共有120種左右,它們都很喜歡生活在潮溼的熱帶森林裡。
豬籠草有著特殊的器官——捕蟲籠,僅從外表來看,它很像是一個馬桶,事實上有些豬籠草真的把自己的捕蟲籠當作馬桶在使用。
馬來王豬籠草就是自然界的馬桶,它的捕蟲籠高度可達41釐米,寬約20釐米,體內的容積為3.5升。巨大的捕蟲籠使得它們有能力捕獲體型較大的動物,比如:老鼠,鳥類等,然而它們偏愛的卻是各種動物的糞便。
它們的捕蟲籠上方有一個蓋子,蓋子會分泌花蜜吸引著周圍的動物,尤其是小型哺乳動物。然而這些花蜜中含有瀉藥,當小動物舔舐花蜜時它們就會忍不住排便,排出的糞便剛好就會掉進小籠子裡。
除了喜歡把自己當作馬桶的馬來王豬籠草外,其他的豬籠草更喜歡覓食昆蟲,尤其是螞蟻。比如:白環豬籠草喜歡捕食白蟻。白環豬籠草外部有一層白色的環,這些環會吸引白蟻前來覓食,當白蟻攝食白色的環狀物時,前赴後繼的白蟻會將前面正在攝食的白蟻推向豬籠草的內部,而捕蟲籠內壁光滑無比,一旦滑入其中,它們很難逃生。
豬籠草內部會分泌消化液,這些消化液會將白蟻消化,獲取營養物質。
還有一部分豬籠草本身無法分泌消化液,但它們和昆蟲達成了協議。一些昆蟲會取食豬籠草辛辛苦苦捕食的獵物,作為回報它們會將糞便留在其中,供豬籠草利用。
儘管豬籠草的捕獵方法大不相同,但它們都是屬於「食肉」植物,那麼問題來了,它們為什麼要演化出這種特徵呢?
豬籠草為什麼要食肉其實,豬籠草之所以要吃肉,是為了補充能量。我們知道,植物的生長除了需要陽光之外,也離不開水和有機質,然而豬籠草生活在多雨潮溼的熱帶森林中,這裡的土壤常年受到大雨衝刷,使得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較少,尤其是氮素的含量較低。
當地其他的植物,要麼會通過發達的根系獲取足夠的營養;要麼會提高獲取有機物的能力,而豬籠草則採取了捕獵的方式來獲取有機質。
它們分泌的花蜜會吸引昆蟲,而昆蟲不慎跌落到捕蟲籠後,捕蟲籠內的消化液會將它們慢慢分解,分解後的營養物質可以通過捕蟲籠吸收,提供給植株,用來滿足生長的需求。
對於豬籠草,人們誤解較深的在於豬籠草會捕食小型哺乳動物,比如:曾經有媒體報導過,豬籠草捕食老鼠的畫面。但對於豬籠草來說,它們並不願意捕食體型較大的生物,尤其是哺乳動物。
這是因為豬籠草沒有牙齒,無法將動物的遺骸切割成碎片,而它們又生活在高溫潮溼的環境中,使得籠內遺骸的分解速度較快,會導致豬籠草內部的微生物大量滋生,而它們本身的酸性黏液又無法徹底殺死這些微生物,會使得豬籠草自身也會被微生物分解,不利於它們的生長。
因此儘管有些豬籠草體型較大,但它們也不會捕食小動物,而是要麼捕食小型昆蟲,要麼是為了獲取小動物的糞便。
豬籠草可以捕蚊嗎?
既然豬籠草喜歡捕食昆蟲,那是否意味著我們可以種植豬籠草來捕蚊呢?
其實捕蚊這件事,豬籠草真的做不到。首先,蚊子也分為雌性和雄性,而叮咬我們的都是雌性蚊子,它們在懷孕時會採用叮咬人類以及其他溫血動物來獲取足夠的營養物質,而不是採食植物花蜜,所以雌蚊子對豬籠草的花蜜不感興趣,因此豬籠草無法捕食雌蚊子,只能捕食雄蚊子。
另外,豬籠草的捕蟲籠內有時會有積水,而蚊子可以在豬籠草內部的積水中產卵,繁衍後代。也就是說,豬籠草不僅無法消滅蚊子,甚至還能夠幫助它們繁殖後代。
除了豬籠草之外,世界上還有許多其他的食肉植物,比如:茅膏菜,它們的共同特徵就是生活的地方,土地相對比較貧瘠,為了獲得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它們不得不親自捕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