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是如何逆襲成為「吃葷」的?熟練的綠色獵人 —— 食肉植物

2021-02-12 AraShare

撰文 | Lemma

Venus flytraps 捕蠅草—綠色獵人;圖片來源:Kuttelvaserova Stuchelova/Shutterstock

 

大約7000萬年前,一種基因的異常讓一些植物變成了肉食者,這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一種隱秘的方式來實現的:將原本用於根和葉的基因進行重新利用,轉而用來捕捉獵物。一些非食肉植物花了數千萬年才讓它們變得飢餓的,但食肉的轉變也給了這些植物很多優勢。實際上,食肉植物通過捕捉和食用營養豐富的動物獵物,從而扭轉了局面——使它們能夠在營養貧瘠的土壤中茁壯成長。

 

為了研究食肉植物的進化過程,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的Jörg Schultz副教授帶領了國際植物學家和生物學家團隊從數百種食肉植物中選擇了三種相關的食蟲植物(都屬於茅膏菜科),並且比較了三種現代食肉植物的基因組和解剖學。

 

第一種植物是熟悉的捕蠅草 (Dionaea muscipula),卡羅萊納溼地的原生物種。

Dionaea muscipula;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二種是與捕蠅草關係密切的浮水草本植物—貉藻(Aldrovanda vesiculosa),它具有腺毛和感應毛,受刺激時兩半以中肋為軸互相靠合,外圈緊貼,中央形成一囊體,以此捕捉昆蟲。

Aldrovanda vesiculosa圖片來源於網絡第三種植物是美麗但致命茅膏菜植物(Drosera spatulata),在澳洲很常見,用甜味引誘昆蟲。

Drosera spatulata圖片來源於網絡

研究小組發現了這些植物在演變成食肉植物所經歷重要的三個步驟:

 1)  首先,大約在7000萬年前,這三種現代植物性食肉動物的一個早期非食肉祖先經歷了一次全基因組複製,從而產生了其整個DNA(基因組)的第二個副本。這種複製釋放了葉子和根基因的一個拷貝,讓基因變得多樣化,使它們發揮其他功能。一些葉子的基因發展成誘捕性的基因,以及根系的肉食性營養吸收過程是由基因來誘導的,不然根系延續從土壤中尋求營養。

 

2)  當植物開始從獵物那裡獲得新的營養時,它們就開始了向食肉動物轉變的第二步。那時,傳統的葉子和根就不再是必要的了,便導致了許多與肉食性營養無關的基因開始消失。

 

「早在2013年,其他科學家在其他食肉植物中發現了類似的這種基因缺乏的現象。他們發現:一種生活在除南極洲以外的所有大陸的水生狸藻和一種原產於巴西的螺旋形地面覆蓋植物,與非食肉植物相比,它們的基因組都非常小。這項新研究的研究人員說,這些食肉動物的基因可能也經歷了類似的過程。」

 

3)  在向食肉動物轉變的第三步,植物經歷了特定於環境的進化變化。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植物的根和葉進化成特定的「陷阱」。曾經用來從土壤中尋找和吸收養分的根的基因,現在被徵用來製造消化和吸收獵物養分所需的酶。曾經用於分泌花蜜吸引傳粉昆蟲的腺體基因被用於「陷阱」之中,從而通過捕食獵物來獲取營養。

 

該研究揭示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古老的「非食肉植物」是如何進化成地球上最熟練的綠色獵人的。原文連結:https://www.livescience.com/how-carnivorous-plants-evolved.html


在最後一起來欣賞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食肉動物
粘液陷阱 茅膏菜和捕蠅草一樣,也能在受到獵物刺激時移動它們觸手狀的附屬物。但是毛氈草與捕蠅草相比移動相對緩慢,所以它們依靠一種粘性黏液來捕捉昆蟲。

圖片來源:David Jennings,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兇殘迷宮」— 眼鏡蛇百合花的「美麗的恐懼深淵」   臭蟲被芳香的花蜜引誘到水罐中,發現自己仿佛迷失在迷宮般的錯誤出口中,之後臭蟲便會沿著光滑的管道進入一個充滿細菌的「小水池」,在那裡臭蟲便成為植物可口的飯菜。

圖片來源:Jaime Pharr, Dreamstime


動物的「茅廁」——相當有創意的獲取營養的方式  婆羅洲的一種豬籠草(Nepenthes rafflesiana elongata),已經進化成小毛蝠的理想棲息地,這種關係是互惠互利的。

此外, 婆羅洲的豬籠草用甘甜的花蜜吸引樹鼩。如果樹鼩在吃東西時想上廁所,它們可以完美地坐在豬籠草,但這對植物來說這不是一件壞事,它們57%到100%的氮都是從樹鼩的糞便中獲取的。

圖片來源:Ch'ien Lee 


AraShare努力打造一個面向植物科學的綜合服務平臺,歡迎投稿!聯繫微信ID: myarashare 或郵箱: arashare01@qq.com

相關焦點

  • 食肉植物如何一步一步成為吃肉高手?
    關於食肉植物,大家並不陌生,很多人家裡養著捕蠅草,有人甚至讓它吃過泡泡糖,今天就和大家說說食肉植物。
  • 花花草草的逆襲——食肉植物
    1094年出版的《自然界的藝術形態》,作者手繪的食肉植物豬籠草。curid=537012食肉植物也稱為食蟲植物,雖然它們也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自給自足,但是似乎食肉植物們並不滿足。它們進化出了一套能夠捕捉昆蟲的系統:用色彩和氣味引誘昆蟲,分泌消化液消化獵物並吸收。這些被消化的昆蟲成了額外的營養來源。
  • 植物「食肉」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揭曉了!
    首先,大家可能會有一個疑問:植物食肉真的存在嗎?其實這個現象並不罕見,像豬籠草、金星捕蠅草、茅膏菜等等。而像金星捕蠅草這樣的食肉植物已經進化成為熟練的昆蟲獵手。那麼關於植物食肉的真相到底是如何?它們的進化過程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大約7000萬年前,當恐龍在地球上漫遊時,一種基因異常使一些植物變成了肉食動物。
  • 自然界十大食肉植物
    自然界的花花草草都是不盡相同,大家都對哪些植物比較了解,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自然界的食肉植物,看看都是哪些竟然還要吃肉生存,下面小編會給大家說到十類食肉植物,大家可不要錯過。1、豬籠草與其他食肉植物一樣,豬籠草生長在貧瘠或者酸性土壤中,主要分布在東南亞、澳大利亞和北美洲。豬籠草的「殺手鐧」是一個裝滿液體的深囊,我們稱其為捕食囊。
  • 「植物獵人」的名分
    近些年來,隨著英國女作家卡羅琳·弗裡(Carolyn Fry)編著的《植物大發現》中譯本的面世,「植物獵人」日益成為了業內外人士熱議的話題。
  • 植物是如何進化出肉食性的?
    維納斯捕蠅草重組了自身現有基因,使其可以食肉。圖片來源:PASCAL GOETGHELUCK/MINDEN PICTURES植物是如何進化出肉食性的?在1960年上映的一部美國恐怖電影——《恐怖小店》裡,只需要一滴人血。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沒有這麼簡單。
  • 看似可愛的小白兔狸藻竟是殘暴的食肉植物!
    這是我們「神奇動植物」系列的第76篇文章我們一般認為,動物吃植物才是食物鏈的正確打開方式,但實際上,世界上有很多植物也是會反過來吃動物的
  •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豬籠草也不願意成為食肉植物
    ,我們並不陌生,比如:獅子、狼等,然而提到食肉植物,在自然界中似乎比較少見,但也不是沒有,豬籠草就是其中之一。豬籠草的陷阱  豬籠草並不是一種植物,而是一個大家族,一共有120種左右,它們都很喜歡生活在潮溼的熱帶森林裡。
  • 頂級園藝大師,如果不是對植物喜歡到死,是絕對做不了「植物獵人」
    最早的時候,有一類探險家專為國王和貴族工作,他們走遍世界各地尋找稀有植物,做成標本或是直接帶回國。可以說西畠清順幾乎壟斷了整個日本的園藝市場,他的作品也在日本掀起了綠色風波,讓人們再次認識到了植物的魅力。
  • 土瓶草基因組揭示植物的食肉機制
    羊吃草、蜜蜂採蜜、猴子吃香蕉——大多數情況下,大自然安排了植物就是各種動物的能量來源。
  • 世界上十大食蟲植物,捕蟲堇是一種粘液型的食蟲植物
    世界上十大食肉植物:土瓶草、捕蟲樹、彩虹草、花柱草、狸藻、捕蠅草、茅膏菜、豬籠草、瓶子草、捕蟲堇10、捕蟲堇捕蟲堇外形非常漂亮葉子分為水滴形、橢圓形或線形大都呈現明亮的綠色或者粉紅色,表面非常光滑貌似剛出生的嬰兒皮膚,大多數捕蟲堇的葉子邊緣都是向上捲起的,凹性型結構有助於防止獵物逃脫。
  • 3個最危險的食肉植物,它專門以肉食為生!可能就在你身邊隱藏著
    德國維爾茨堡大學計算與進化生物學家Jrg Schultz和植物生物學家Rainer Hedrich組織了一個研究小組,對某些食肉植物進行了基因測序。結果發現,食肉植物之所以食肉,是因為它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祖先,這個祖先大約生活在6000萬年前,由於食肉植物「繼承」了祖先完整的基因組,這些基因可以讓植物感覺、檢測、消化獵物,從而讓它們也能像動物一樣「大口吃肉」。
  • 好奇臉,這3種食肉植物竟然是這樣吃肉的?能消化得了嗎?
    2019年8月1日,hello大家好,今天來和大家介紹幾種恐怖的食肉植物,不要被嚇到哦,一起來看看他們是如何吃肉的吧。豬籠草顧名思義,豬籠草因為其圓筒形的下身稍微膨脹,並且上方有個像蓋子一樣的東西,所以形狀有些像豬籠而得名。
  • 他是日本頂級園藝大師,如果不是對植物喜歡到死,是絕對做不了「植物獵人」的!
    最早的時候,有一類探險家專為國王和貴族工作,他們走遍世界各地尋找稀有植物,做成標本或是直接帶回國。可以說西畠清順幾乎壟斷了整個日本的園藝市場,他的作品也在日本掀起了綠色風波,讓人們再次認識到了植物的魅力。
  • 水族圈帶您探尋全球的「植物獵人」!活的不要太酷! |【水族圈低調分享】
    首次來中國的兩年多的時間裡,他採集了2600種植物,當時英倫三島的植物總數也只有1500種,初出茅廬的威爾遜一下成為英國採集植物最多的植物獵人之一。藥劑師出身的福雷斯特很早就了解了許多植物的藥用價值,也懂得如何乾燥、分類和製作植物標本。29歲時他結識了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的巴爾弗教授,並學習了生物學知識,尤其是掌握採集植物標本的技能和知識。後來他也在巴爾弗教授的推薦下成為一名「植物獵人」。
  • 植物如何根據光線質量調整綠色
    科學家正在完善我們對光波長如何影響植物發育其葉綠體的方式的理解。葉綠體是植物的「引擎」。他們利用太陽光和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過程產生能量化合物,葉綠體充滿了葉綠素,這是一種吸收陽光以啟動這一過程的色素,葉綠素使植物具有綠色。
  • 世界上這幾類食肉植物,最大的可食水牛
    在世界中大多數植物都是靠土壤來來獲得養分的,但是這五種植物跟卻跟這些完全不一樣,是通過捕獲動物並且通過消化來獲得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它們大多生長在土壤貧瘠的高山溼地或地底沼澤中。下面就跟大家說說這五種植物都有哪些?
  • 綠色植物的作用
    植物的用途植物與人類的關係可說是密不可分的,在日常生活中四處可見植物的蹤影。我們都知道所吃的糧食和蔬果來自植物,身上的棉麻衣服來自植物,我們閱讀書籍的紙張來自植物,可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來自植物嗎?植物又我們帶來了什麼?
  • 為什麼食肉動物吃葷不發胖,而豬吃雜食卻長得那麼胖?
    愛美是每個人的天性,女生們為了保持苗條的身材,一度不敢吃葷。可是細心的人們會發現,食肉動物一直吃葷怎麼也不胖,而豬只吃雜食卻依然長得那麼胖。
  • 神奇的植物——綠色肉食植物篇
    植物也會食肉?這聽起來挺不可思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