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音樂】齊豫《清淨法身佛》

2021-02-20 中華茶道

清淨法身佛,謂吾人之身即是如來法身,故吾人之自性本即清淨,並能生出一切諸法。

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

圓滿報身佛

圓滿報身盧舍那佛

千百億化佛

千百化身釋迦牟尼佛

當來下生佛

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極樂世界佛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十方三世佛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毗盧遮那佛

願力周沙界

一切國土中

恆轉無上輪

法身佛

法性之體名法身,法性有覺知之德,故名佛。

法身

指佛的自性真身。又稱法身佛,或自性身、第一身。二身(或三身、四身)之一,是大小乘諸家通用的名稱。因此隨諸家所說而有種種不同內容。如小乘家立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的五分法身。謂此無漏的五蘊是佛及阿羅漢自體所持有的五種功德。《遺教經論》雲(大正26·290b)︰『自今已後,我諸弟子展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所指即是此種法身。唯識家區分法身為『總、別』。『總』是三身的總名,為一大功德法身。《成唯識論》卷十雲(大正31·57c)︰『此法身五法為性,非淨法界獨名法身,二轉依果皆此攝故。』『別』是指三身之一的自性身。《成唯識論》卷十又雲(大正31·57c)︰『諸如來真淨法界,受用變化平等所依,離相寂然,絕諸戲論,具無邊際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實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即『總』的法身以五法事理為體;『別』的法身唯以清淨法界的真如為體,稱之為法身。

三論家則稱真如實相不可得的真空為法身。《注維摩經》卷三所引鳩摩羅什之說謂(大正38·359c)︰『諸法實相和合為佛,故實相亦名法身。』《勝鬘經寶窟》卷下(本)雲(大正37·68c)︰『法身者,即是實相真如法。』

依《起信論》,在真如用大方面見法身的論文雲(大正32·579b)︰『除滅無明見本法身,自然而有不思議業,種種之用,即與真如等遍一切處,又亦無有用相可得,何以故?謂諸佛如來唯是法身智相之身,第一義諦無有世諦境界,離於施作,但隨眾生見聞得益故說為用。』其意在立理智不二的法身。而其稱性之用是用即無用,且益用無邊。此《起信論》之法身說,可謂一乘諸家立說之根柢。

天台家持三身相即之佛身觀,故雖說法身,但非僅遍一切處的如來,而認為法身即報應身,報應身即法身。《法華經》〈提婆品〉雲(大正9·35b)︰『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為其立說的根源。華嚴家以十身具足的毗盧舍那法身佛為教主。《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四首先標示法身佛雲(大正 36·27b)︰『夫真身寥廓,與法界合其體者,(中略)包羅無外,與萬化齊其用者,(中略)窮源莫二。』而認為十身相即融攝於三身,文雲(大正36·31a)︰

『即三身即十身者,若以佛身上十身者,菩提身、願身、化身、力持身、意生身,即三身中化身攝也;相好身、威勢身、福德身,義通報化;法身即法身;智身義通三身,局唯報身故,即三是十,即十是三。若約融三世間十身,即三身者,如來身通三身,智身亦通三身,法身、虛空身即法身,餘六通法化,法身體故,隨物應國土等故。』

日本真言宗則以地、水、火、風、空、識六大為大日法身,認為此六大法身本來具足色相,可以用語言說法。所謂四種法身說是此宗的最高理論。

五種法身

五種法身,指佛的法身有五種。有各種說法,茲略述如下︰

(一)據《華嚴經隨疏演義鈔》所載,為(1)法性生身︰指由法性所生的佛身。(2)功德法身︰以行之功德為因而生的法身。(3)變化法身︰隨應眾生的機根而生的法身。(4)虛空法身︰遍滿虛空的法身。(5)實相法身︰無色形、不生不滅的法身。該《疏鈔》卷四雲(大正36·27c)︰

『或說五取蘊,如大通經說。然睿公維摩疏釋雲,所謂(一)法性生身,(二)亦言功德法身,(三)變化法身,(四)虛空法身,(五)實相法身。詳而辯之,即(一)法身也,何者言其生,則本之法性,故曰法性生身。(二)推其因,則是功德所成故,是功德法身。(三)就其應,則無感不形,是則變化法身。(四)稱其大,則彌綸虛空,所謂虛空法身。(五)語其妙,則無相無為,故曰實相法身。』

總之,是將佛身之德義分為五種。

(二)指(1)如如智法身︰即證真如之理的實智。(2)功德法身︰十力、四無畏等一切之德。(3)自法身︰為地上菩薩應現的勝應身。(4)變化法身︰隨機而化的劣應身。(5)虛空法身︰如虛空離諸相的真如之理。

(三)日本真言宗立四種法身,即(1)自性法身;(2)受用法身;(3)變化法身;(4)等流法身。其中之受用法身又可分為自受用與他受用二種。總共五種法身。

(四)指日本真言宗新義派之祖覺鍐所立的五種法身︰(1)自性法身(理法身、智法身);(2)受用法身(自受用身、他受用身);(3)變化身(示現肉身的法身);(4)等流身(應九界而現的化身);(5)法界身(六大法身)。其中,前四者是相大的法身;法界身乃總括六大法界為佛身,是體大的法身。

(五)即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等五分法身。

相關焦點

  • 佛樂:《清淨法身佛》
    寺院僧人每天用早齋前都要唱誦一段《供養偈》「供養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他的名號為何排在首位?@睡前伴你夜聽法身、報身、化身這「三身」也是《華嚴經》中所記載的漢傳佛教八大宗派中的華嚴宗奉《華嚴經》為主要經典尤其尊崇毗盧遮那佛十方三世一切佛的本質是一樣的一切佛的法身也是根本無分別的「十方一切佛,共同一法身」毗盧遮那佛就是一切佛的法身也就是佛的自性真身
  • 法身佛:認識法身和佛
    幻象不能沾染法身,不能靠近法身,當你看見法身,便能了解:魔王射向佛陀的箭,抵達佛陀的周圍,都化作種種花朵,墜落於地——當你看見法身,便能親見,你的心識投向法身的種種「見」,到了法身的周圍,也便化作虛花,或墜,或寂。在佛陀與魔王的故事裡,佛陀代表真實,代表見證法身的人;魔王代表心識,它的子孫,它的魔民,就是種種「見」。
  • 什麼是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
    法身佛是本體上的佛,色身佛是顯現上的佛。  法身佛是諸法的本性,是一切眾生本來具有的覺性,只是有的顯現了,有的沒顯現。他是自然任運地圓滿斷證功德。  色身佛是從法身中,依眾生的福德力而顯現的。所化眾生有清淨和不清淨兩種,清淨的眾生面前顯現的是報身佛,不清淨的眾生面前顯現的是化身佛。八地以上的菩薩,尤其是十地菩薩面前顯現的是報身佛,就是五部佛。
  • 法身到底是什麼?
    密宗會告訴我們,心的本性是法身。 何謂法身?佛有三身:化身、報身和法身。兩千五百多年前在印度以人的形象出世的釋迦牟尼佛,就是佛的化身。當時的人們,無論是貧窮的人、富裕的人,出家人、在家人,佛教徒、外道徒,所有人都能看得見,這樣的佛,就是具代表性的化身。  報身是普通人看不見,只有一地以上的菩薩才能見到的佛身,譬如金剛薩埵、阿彌陀佛等等。
  • 佛有三身: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分別是什麼意思?
    一般眾生若有機會見到佛,通常是見到化身佛或應身佛。佛有三身: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化身佛是佛所變化出現之影像,是為了眾生的需要才出現。報身佛是指莊嚴報身,或者說圓滿報身。如毗盧遮那佛是釋迦牟尼佛之圓滿報身,現正在色究竟天為菩薩說法,一般眾生並沒有機會看到。
  • 論佛的法身報身化身
    ,壽命非常長久,而佛的真身常住不滅,壽命無量,大般涅槃經形容為,金剛不壞身,如來之身,猶真金剛,色如琉璃,真實難壞,凡有身相,都不離報化之身,化身佛為隨世間身,報身佛,為界外受報殊勝之身,只對十地菩薩說法,沒有大因緣的凡夫是見不到的,大因緣的凡夫指的是悟到法身的因地佛,每個人都是因地佛,只在於覺或迷。
  • 光輝印象:詮釋佛教文化 賦予蓮紋佛飾美好寓意
    光輝印象:詮釋佛教文化 賦予蓮紋佛飾美好寓意時間:2020-12-11 17:4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光輝印象:詮釋佛教文化,賦予蓮紋佛飾美好寓意 藏傳佛教,在許多人心目中都充滿著神秘色彩,其各類佛飾佛具都有著濃烈的藏傳佛教氣息,尤其是代表著吉祥如意和驅邪避禍的藏傳佛飾
  • 佛教常見名詞:化身、應身、法身,《金光明經》中有詳細解釋
    大菩薩如何了知法身?為除一切煩惱障,為得一切善法,唯有真如、真如智,此名法身。前兩種身,是假名有,此第三身識真實有,是前兩種身的根本。為何呢?離法身真如,無分別智,一切諸佛無有別法,一切諸佛智慧具足,一切煩惱究竟滅盡,得清淨佛地,因此真如法、真如智攝一切佛法。」「另外,善男子!一切諸佛利益自他,乃至究竟。所謂自利,即真如法,所謂利他,即真如智。
  • 連雲港的佛教寺廟,大多位於山中,不愧是佛門清淨之地
    連雲港市地處蘇北魯南,是江蘇省宗教工作重點市之一,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齊全,其中,佛教的場所較多,共有規模化寺廟20多處。本篇主要介紹筆者去過的幾座主要寺廟,所用圖片均為本人拍攝,僅供信眾和遊客參考。
  • 一切大眾都有五眼五種法身?
    一切大眾都本自具足五眼五種法身
  • 一體三身自性佛
    令汝等見三身,瞭然自悟自性,總隨我道:於自色身皈依清淨法身佛,於自色身皈依千百億化身佛,於自色身皈依圓滿報身佛。善知識,色身是舍宅,不可言皈,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總有,為自心迷,不見內性,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性中有三身佛,汝等聽說,令汝等於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何名清淨法身佛?
  • 法身佛、報身佛、應化身佛
    下面念老給我們說明,「其中本國即指極樂,謂極樂乃法身佛、報身佛、應化身佛」。應身跟化身有一點差別。應身,像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們這個地球上出生,跟一般人一樣,有父母,有十個月懷胎,從嬰兒慢慢長大,八十歲圓寂。外國人說七十九歲,實足年齡,咱們中國人算虛歲,八十歲,八十歲圓寂的。他示現在這裡出生,實際上又住了八十年,這叫應身。化身是沒有限制的。
  • 齊豫:周華健因聽了她的歌去臺灣求學,齊秦因她踏入娛樂圈
    如果說鄧麗君是華語歌壇的一個集大成者,那麼她就是華語新時代的代言人,超凡脫俗的氣質,她有天籟般的聲音,讓人有過耳不忘的感覺,是她將華語音樂推向一個藝術的巔峰,她就是齊豫,這裡是周夕人頻道,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華語歌壇泰鬥齊豫的傳奇故事。
  • 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
    令汝等見三身,瞭然自悟自性,總隨我道:於自色身皈依清淨法身佛,於自色身皈依千百億化身佛,於自色身皈依圓滿報身佛。善知識,色身是舍宅,不可言皈,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總有,為自心迷,不見內性,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性中有三身佛,汝等聽說,令汝等於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何名清淨法身佛?
  • 三身佛?三法印?
    佛陀在世佛教以佛為軸心,佛陀滅度後,佛教以僧寶為重心,所以現在以僧寶為歸依之處。故在家三寶弟子要護持住持三寶,供佛及僧,才能得到佛法僧三寶的真正的法益。出家僧寶由釋迦牟尼佛的戒律來管理約束,若在家三寶弟子妄加評說僧寶過失效,罪過很大。
  • 閒聊靜坐之五十,念佛法門的三種發相——念應佛、念報佛、念法佛
    這個相與我們普通人的業力之相有何區別,這個建立的清淨願心說到底還是精神層面的相,是從真空裡面產生的妙有。真空中生是不是真空?或等同於真空,真空妙有是一體兩面。透過妙有,才能越過應身報身而契入到法身如來,又說是實相,其實是一種高級的精神狀態而己。
  • 法身的衣食睡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坐禪修定,是給我們法身之食糧。肉身天天要吃飯、穿衣、睡覺,忙忙碌碌,為衣食睡奔波。一天不吃飯也不行,一天不穿衣也不行,一天不睡覺也不行。這三件事皆不可缺少,每人都這樣,缺一不可。可是,法身也要吃、穿、睡。打坐就是給法身天然的飲食,吸收虛空裡的真營養品,令法身增長健康。打坐若入定了,就是法身在睡覺、休息;若不入定,法身仍然沒有睡覺、休息。法身的衣服是忍辱。能入定,法身就復活。
  • 修淨宗念佛法門,清淨心是根本
    我們同學,特別是發心學講經說法的同學,你們要發大心,要發作佛的心,十法界我們走佛的道路,不走其他的道路,你才會有成就,你才能真正續佛慧命,廣度眾生。如果這裡面夾雜自私自利,不但不能廣度眾生,不能續佛慧命,怕的是自己免不了墮落,免不了三途果報,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 法身
  • 佛曲對中國音樂藝術的影響,佛教音樂的十大功德
    很多人都喜歡聽佛教音樂,曲調悠揚,意境幽遠,現代流行歌曲中也有加入了佛教音樂的成分,比如王菲演唱的《心經》就很受大眾歡迎。這也說明佛教音樂對中國藝術的影響。佛教音樂最早來自西域胡人或直接由天竺僧人傳授的梵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