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佛的法身報身化身

2020-12-16 儒釋道文化思想交流

十方三世一切佛,佛佛相同,佛佛相等,每尊佛壽命境界覺悟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在因地發願不同,才有了不同的佛,如阿彌陀佛,藥師琉璃光佛,正法明如來,神通遍照佛等,從佛法的角度來講,這些佛的示現不外乎報佛化佛,化身佛隨眾生因緣示現長短,如釋迦牟尼佛壽八十,報佛如同阿彌陀佛,藥師佛等等,壽命非常長久,而佛的真身常住不滅,壽命無量,大般涅槃經形容為,金剛不壞身,如來之身,猶真金剛,色如琉璃,真實難壞,凡有身相,都不離報化之身,化身佛為隨世間身,報身佛,為界外受報殊勝之身,只對十地菩薩說法,沒有大因緣的凡夫是見不到的,大因緣的凡夫指的是悟到法身的因地佛,每個人都是因地佛,只在於覺或迷。

大乘諸度門,諸佛心第一,禪宗的教法主要是悟佛法身,也稱得佛心印,或者悟佛心義,法身是一切成就的根本,頓悟真如,成就法身就如同成佛,所以禪宗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提婆達多品,法華經在形容經力不可思議之時,裡面有一個典故是講八歲龍女聽到世尊宣說法華經當下便證法身,示現成佛,這是形容法華奧典的不可思議之力,宣示悟得此心,即登佛地,和禪宗前佛後佛只傳此心,更無別法,不謀而合。

世間之人修道多求長生不死,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人之常情,沒有壽限的阿羅漢和壽命自在的菩薩都已經修成了不死之身,但是真正的與道同真,壽齊無極,只有佛才能做到。所以在摩訶般若波羅密經第一品裡面,佛陀說過「欲得壽命無量,光明具足,當學般若波羅蜜!」

其實這句話就已經部分體現了佛教的格局和佛教的不同於外教的信仰,真正深入經藏你才能明白,不過佛經浩瀚如海 ,推薦三部經典,金剛經,法華經和華嚴經。金剛經我個人的體會,金剛經是萬法的根本,如同武俠世界的易筋經,一切法都是以金剛經為根本,演變出來的,你不明白金剛經,其他經典你肯定也是參不明白的。

真正佛教弟子都知道佛教不談長生不死,只談如何超越生死,在達摩祖師血脈論裡面有兩句話講得非常經典,聖人於生死中自在出沒,隱顯不定。聖人逆順皆得自在,一切品類業被他聖人轉,天堂地獄無奈何它。

最後來談談法身,法身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各個現成,本自具足,與道同真,不落陰陽,不入五行,是先天造化之源,不設階級,不假次第,按照佛陀的說法,只有等覺菩薩和佛才能徹見法身,一般人還是從持咒誦經開始邊修邊悟,自然慢慢就能領會般若法理,般若智即無相法身,所以觀音菩薩在般若心經裡面說,三世諸佛皆由般若佛母所出,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裡面講,三世諸佛以般若為母,般舟三昧為父,父母之中,母功最大。

相關焦點

  • 何謂法身佛?化身佛?報身佛?
    在談法身佛、報身佛和化身佛之前,我們先來了解自己的法、報、化三身。法身是什麼?法身就是自己真正的生命,就是本自具足、無始無終、不生不滅、不去不來、能生萬法、不會斷滅的這念心。無始無終的法身,才是我們真生命。報身,顧名思義就是報應所得之身。例如人、天人、動物、孤魂野鬼等,這些都是不同的報應身。就人而言,有些人出生富貴豪門、有些人出生貧賤寒舍,有些人長得莊嚴俊美身強體健、有些人長得殘缺醜陋羸弱多病,有些人天生聰明伶俐多才多藝、有些人天生愚昧魯鈍笨手笨腳。為什麼?這不能怪上天不公平,一切都是自己造業,自己承受果報而已。
  • 什麼是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
    法身佛是本體上的佛,色身佛是顯現上的佛。  法身佛是諸法的本性,是一切眾生本來具有的覺性,只是有的顯現了,有的沒顯現。他是自然任運地圓滿斷證功德。  色身佛是從法身中,依眾生的福德力而顯現的。所化眾生有清淨和不清淨兩種,清淨的眾生面前顯現的是報身佛,不清淨的眾生面前顯現的是化身佛。八地以上的菩薩,尤其是十地菩薩面前顯現的是報身佛,就是五部佛。
  • 佛有三身: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分別是什麼意思?
    一般眾生若有機會見到佛,通常是見到化身佛或應身佛。佛有三身: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化身佛是佛所變化出現之影像,是為了眾生的需要才出現。報身佛是指莊嚴報身,或者說圓滿報身。如毗盧遮那佛是釋迦牟尼佛之圓滿報身,現正在色究竟天為菩薩說法,一般眾生並沒有機會看到。
  • 法身佛、報身佛、應化身佛
    ,應身、化身那就四種;有時候把它合在一起,法、報、應化這三種身,兩種說法都行,都講得通,「所出本國故」,本國是指極樂世界。下面念老給我們說明,「其中本國即指極樂,謂極樂乃法身佛、報身佛、應化身佛」。應身跟化身有一點差別。應身,像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們這個地球上出生,跟一般人一樣,有父母,有十個月懷胎,從嬰兒慢慢長大,八十歲圓寂。外國人說七十九歲,實足年齡,咱們中國人算虛歲,八十歲,八十歲圓寂的。他示現在這裡出生,實際上又住了八十年,這叫應身。化身是沒有限制的。
  • 法身佛、報身佛、應身佛|佛教高清大圖_佛像圖片手機壁紙大全
    明通途法身義自性常住法身,如如常住之佛,無迷亦無悟故,知不知皆無益。明通途報身義萬行圓備報身,理智冥合之佛,無境亦無智故,心念口稱無益。明通途應身義斷惡修善應身,隨緣治病之佛,十惡五逆罪人,無緣出離無益。這講的就是佛有三種身,法身、報身和應化身。
  • 佛身,報身,化身,三者有何不同?
    弟子:佛陀的法、報應和化身有什麼不同? 師:一般來說,也可以叫佛體的法體和色體(身體,化身的體是色體)所以可以分為兩種。佛法身:法身是所有法的本質,佛法世界,沒有形象。色身不是佛的真身,它是根據眾生的不同加持而顯現出來的。圓滿報身佛只能看到一地到十地菩薩,也不能看到有神通力的阿羅哈恩。 一地至十地菩薩的功德,在法身本色清之前,可以圓滿地報答。 福報具足的時候,聖人,阿羅漢等,甚至在凡夫俗子面前,能夠顯現的佛像被稱為化身。
  • 怎麼理解法身、報身、應化身
    佛作為眾生所信仰的對象,可以說是一種物質性的存在,也可以說是一種精神性理念、信息層,這就涉及到佛的三身:法身、報身與應化身了。法身無形無相,隨眾生的機緣,佛以無礙智種種神通變化讓有緣眾生產生信心,或者住如夢三昧在夢中示現佛相,或者有種妙香過來,讓你感覺到佛的真實性。所以我們有沒有智慧,就看我們對佛的存在有沒有信心。佛是什麼?佛是覺,佛是智慧,吾人自性就具足佛性,具足對法界理和事的智慧把握。
  • 【佛教音樂】齊豫《清淨法身佛》
  • 佛樂:《清淨法身佛》
    寺院僧人每天用早齋前都要唱誦一段《供養偈》「供養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他的名號為何排在首位?@睡前伴你夜聽法身、報身、化身這「三身」也是《華嚴經》中所記載的漢傳佛教八大宗派中的華嚴宗奉《華嚴經》為主要經典尤其尊崇毗盧遮那佛十方三世一切佛的本質是一樣的一切佛的法身也是根本無分別的「十方一切佛,共同一法身」毗盧遮那佛就是一切佛的法身也就是佛的自性真身
  • 壇經淺釋(七二):皈依法身佛
    總隨我道:於自色身歸依清淨法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圓滿報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千百億化身佛。善知識,色身是舍宅,不可言歸。向者三身法,在自性中,世人總有。為自心迷,不見內性。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聽說,令汝等於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何名清淨法身佛?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
  • 法身成就,報身成就,化身成就
    (一)上根者見解印持法身之往生。在今生今世,自相續中生起法界實相之準確見解,並不斷串習之人,臨終時依靠本來清淨之智慧密道法界覺性要訣,往生於法身界中,獲得法身成就。智慧密道:臨終之時,自顯清淨大虹光道。
  • 法身到底是什麼?
    密宗會告訴我們,心的本性是法身。 何謂法身?佛有三身:化身、報身和法身。兩千五百多年前在印度以人的形象出世的釋迦牟尼佛,就是佛的化身。當時的人們,無論是貧窮的人、富裕的人,出家人、在家人,佛教徒、外道徒,所有人都能看得見,這樣的佛,就是具代表性的化身。  報身是普通人看不見,只有一地以上的菩薩才能見到的佛身,譬如金剛薩埵、阿彌陀佛等等。
  • 佛教常見名詞:化身、應身、法身,《金光明經》中有詳細解釋
    如此三相,能解、能滅、能淨,因此諸佛具足三身。善男子!凡夫未能除去此三心,遠離三身,不能了達。何為三心?一是起事心,二是依根本心,三是根本心。依諸對治法,除起事心;依道諦法,除依根本心;依最勝道,除根本心。由於起事心滅,能現化身;依根本心滅,能現應身;根本心滅,能達法身。因此一切如來具足三身。」「善男子!一切諸佛於第一身,與諸佛同事;於第二身,與諸佛同意;於第三身,與諸佛同體。
  • 法身佛:認識法身和佛
    認識法身有什麼作用?它能提醒你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假。當你看到法身,便能看見真實,從而也能看見,心識創造的種種概念形象,如影投牆,如月入水,種種虛假還為假,種種真實歸為真。看見遍處法身,仿佛移身進入淨土,到處是不染赤裸之真實,亦見漫天花雨飛舞,片片不落真物。看見法身,便從十法界,來到一真法界,十方眾生,天下萬物,歸於一處。看見法身,了知種種幻形為幻。
  • 淨土宗:法身佛即法性真如海,十方諸佛共證一法身
    首先,對佛稟白,我善導,至誠恭敬,運心廣大,歸命盡虛空遍法界十方法、報、化三身諸佛。法身佛即法性真如海,十方諸佛共證一法身。此法性真如像大海般的深廣,故云法性真如海。由真如法身衍生出來的報身度化登地菩薩,由報身應眾生機緣顯現的無量化身,對此法、報、化三身諸佛悉要平等地恭敬歸命。
  • 三身佛?三法印?
    眾生成佛時有三身,稱為三身佛,三身佛分別為法身佛、報身佛、及應化身佛。法身佛: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是本來具有的,不需要修,只要你悟,悟即見自己本源自性清淨的法身佛。釋迦佛的報身,稱為盧舍那佛,住在華藏世界,阿彌陀佛的報身,又是住在華藏世界,各各佛的報身,都是住在華藏世界。報身又分自受用報身及他受用報身,自受用報身無相,就是大菩薩也見不到;他受用報身,大菩薩可以見到,惟是所見的各有不同,十地菩薩見的,是無量大身,其它菩薩所見的,或是千丈盧舍那身。應身佛: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度之,是為應身佛。
  • 閒聊靜坐之五十,念佛法門的三種發相——念應佛、念報佛、念法佛
    念佛法門也分為三種:一是念應佛,二是念報佛,三是念法佛。它的出處是《楞伽經》。  關於三身佛的說法,法身佛、報身佛、應身佛,前面說的念應佛就是念應身佛,念報佛就是念報身佛,念法佛就是念法佛身。  天台宗的三身佛:  應身佛(又稱化身佛,即釋迦牟尼佛)——也稱為「化身」,化身意思就是說變化的身,也就是說佛陀除了用應身要入胎、出胎、示現八相成道,來度化眾生之外,事實上他也常常化現化身。
  • 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
    令汝等見三身,瞭然自悟自性,總隨我道:於自色身皈依清淨法身佛,於自色身皈依千百億化身佛,於自色身皈依圓滿報身佛。善知識,色身是舍宅,不可言皈,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總有,為自心迷,不見內性,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性中有三身佛,汝等聽說,令汝等於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何名清淨法身佛?
  • 三乘佛法修持,何謂法身成佛、報身成佛、化身成佛?
    「究竟三乘說」則如戒賢論師與玄奘大師以降的唯識派,認為三乘人所求不同,例如,聲聞乘以解脫為目標,解脫後,便無動力往菩薩道前行。所以三乘之間因為目的不同,故而走向也大相逕庭。小乘與大乘的相異點,也可由下面幾點窺見:小乘以出家眾為主,追求的關鍵為不受後有(不再轉世),大乘發展早期則以在家人作為核心,關注利益眾生。
  • 凡夫入報
    關於佛身佛土之位格,有種種解說,但大體本於「三身三土」之說,即佛有三身,住於三土:法身佛住法性土,報身佛住報土,化身佛住化土。法身理佛,遍一切處;法性寂滅,不可說示,姑且不論。「報」為酬報,報土即酬報佛過去因位之清淨願行,果上所成之萬德莊嚴淨土。報土乃佛本身之境界,又稱「真實土」「真實報土」。此土為第一義諦所攝,建立常然,無衰無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