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佛、報身佛、應身佛|佛教高清大圖_佛像圖片手機壁紙大全

2022-01-02 法會

主播:淨宗法師

對於這樣的眾生,要怎麼解救他?怎麼讓他從無窮劫的輪迴中跳脫出來? 

明通途法身義

自性常住法身,如如常住之佛,

無迷亦無悟故,知不知皆無益。

明通途報身義

萬行圓備報身,理智冥合之佛,

無境亦無智故,心念口稱無益。

明通途應身義

斷惡修善應身,隨緣治病之佛,

十惡五逆罪人,無緣出離無益。

這講的就是佛有三種身,法身、報身和應化身。但是,以聖道門通途的三身佛來度化眾生,對我們來講都沒有用。

為什麼沒有用呢?

先講法身佛。法身佛是什麼樣的佛?是「自性常住法身」,他自性清淨,本來如此,叫「如如常住之佛」。諸佛出世不出世,一切萬法本來如是,這叫法身。不管有沒有佛,本來都是這樣,一切萬法本來寂滅。一切萬法本來真理如實的狀態,這就是法身。

法身跟迷悟沒有關係,你迷了,它仍然是法身。我們不懂得萬法不生不滅,難道萬法就有生滅了嗎?它還是不生不滅。就算我們悟到了,也沒有增加什麼,所以說「無迷亦無悟故」。

法身超越迷悟的境界,你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都沒有用,「知不知皆無益」。因為知道不知道都是你心中的起心動念,而真正的法身是如如常住,不是起心動念,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一起心動念,就遠遠地離開了。

所以,你知道法身、不知道法身,都沒有用。

對於這樣低劣的眾生,給他講法身無相的道理,完全不對他的根機,叫「無益」。

報身佛能救度我們嗎?

「萬行圓備報身」,「圓」是圓滿,「備」是周備。報身佛是菩薩因地發願,萬行圓滿之後,果報莊嚴成為報身佛。

報身佛是什麼樣的佛呢?

「理智冥合之佛」。「理」是真如之理,真理之境,是所覺之理;「智」是能覺之智。成佛了就是覺悟,覺悟有能覺與所覺,能覺就是智慧,所覺就是真理。但是,如果在佛的角度還有能所的話,就沒有成佛。

所謂「理智冥合」,就是所覺之理和能覺之智是一體的。「冥」是秘密,人不知鬼不覺,但是冥合在一起,這叫「理智冥合之佛」。

下面說「無境亦無智故」。在理智冥合的狀態中,不能分出境和智的差別,因為它們是一體的。對我們來講就有所謂境和智:境是所——所觀之境,智是能——能觀之智;境是理,智就是智。

所以,對於這樣的佛,我們心念、口稱沒有利益,沒有用。為什麼?因為我們起心動念,我們用嘴巴來稱,用心來念,都有能和所的關係——有能念的心,有所念的對境。但是,我們所念的對境是報身佛,這就沒辦法,他是理智冥合,我們的心念不上,口稱之後也滑過去了,所以這對我們沒有利益。

真正能得利益的是證得無生法忍的大菩薩,他自己能契悟理智冥合的境界,才能跟佛同氣相應,氣分相投。

報身佛,我們不要說跟他同氣相應,我們見都見不著,只是知道名字而已。除了阿彌陀佛我們下面會再說之外,其他十方淨土存在的佛都是報身的形式,我們念他們的名號沒有用,這個道理必然如此。

當然,不是絕對沒有用,還有一些增福滅罪的功能,但是不能讓我們脫離妄念輪迴之境,增加一點福報還是可以的。

應身佛,像釋迦牟尼佛來到娑婆世界,這叫應身,在淨土稱為報身。應身佛是應什麼呢?「應」是「感應」的「應」,是「答應」的「應」,他是應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的情形來的。

他顯現的狀態叫作「斷惡修善」。法身佛沒有什麼修不修的,是如如常住;報身佛是萬行圓備;應身佛要顯現跟我們眾生一樣,在這種狀態中能契合眾生,能度眾生,所以叫作「斷惡修善」,佛斷惡修善,也教眾生斷惡修善,因為眾生有惡。

斷惡修善是要「隨緣治病」,就是通途講的三學六度,比如「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斷見惑,斷思惑,證初果、二果,這叫「隨緣治病之佛」。

如果你有慳貪的病,佛就教你行布施,除滅慳貪;但是僅僅除慳吝還不夠,再教你持戒;可是在持戒的過程中會遇到種種違逆的境界,那就教你修忍辱;忍辱也有忍不過去的,所以教你修精進;可是精進也很難,那就要有禪定,有禪定,心調柔,就可以精進不懈;單是這樣還不夠,還要開發般若智慧,這樣才可以斷除一切煩惱,不被種種業障束縛:這都叫作「隨緣治病」。

如果是相應的根機,是上根利智,或許可以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聲聞果、緣覺果、菩薩無生法忍等,得三乘的聖果。但是,像我們這些下劣的根機,十惡五逆造罪之人,貪瞋痴煩惱具足,善根薄少,流轉三界,不出火宅,所謂「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我們依據應身佛教導的「斷惡修善」來隨緣治病的話,永遠不能出離六道輪迴,所以叫「無緣出離無益」。

那麼,被法身佛、報身佛、應身佛遺漏的眾生,被一切諸佛通途教化、三身化度遺漏的眾生,要怎麼辦?

必須等彌陀的因地本願,等彌陀報身佛,才能展開救度。

下面說:

名號酬因報身,凡夫出離之佛,

十方眾生之願,故無一人漏過。

阿彌陀佛也有法、報、化三身,但阿彌陀佛不是以他法、報、化三身同於諸佛的通途功用來救度眾生的。

如果跟諸佛通途的功用一樣的話,還是前面三句話:法身是「如如常住之佛,知不知皆無益」,報身是「理智冥合之佛,心念口稱無益」,應身是「隨緣治病之佛,無緣出離無益」。

可是,為什麼阿彌陀佛的報身能救度我們呢?

原因是「名號酬因報身」。阿彌陀佛的報身固然有同於諸佛「理智冥合、萬行圓備」的功德,但他同時顯現為名號,這是酬報因地的本願。

如果以諸佛的報身來說,報身是報身,名號是名號。因為報身是「理智冥合」,所以不管怎樣心念、口稱都沒有利益。可是,阿彌陀佛這尊佛,他的名號、他的報身之所以不一樣,就是因為他有因地的本願。

他因地的本願,是把十方一切眾生的出離往生作為他成就萬行圓備報佛的前提條件,而誓願說「十方眾生稱念我成佛時的名號,若不來生我的清淨報土,則我誓不成佛」。所以,這樣的大願沒有一個眾生可以漏過,他才成為「凡夫出離之佛」。

如果以曇鸞大師的《往生論注》來說,就是阿彌陀佛具有兩種身——實相身、為物身。實相身同於諸佛所證,法身、報身、應身這三身內證都一樣。

為物身呢?

「物」是指眾生,就諸佛三身來說,法身無特別功能,是依報身應身而起用,報身利益大菩薩,應身固然有三乘解脫,但很有限,為物不普。彌陀佛名號一方面證窮實相,一方面普濟一切凡夫,顯示其超越諸佛。「物」特別指凡夫,常沒常流轉的眾生。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
    法身佛是本體上的佛,色身佛是顯現上的佛。  法身佛是諸法的本性,是一切眾生本來具有的覺性,只是有的顯現了,有的沒顯現。他是自然任運地圓滿斷證功德。  色身佛是從法身中,依眾生的福德力而顯現的。所化眾生有清淨和不清淨兩種,清淨的眾生面前顯現的是報身佛,不清淨的眾生面前顯現的是化身佛。八地以上的菩薩,尤其是十地菩薩面前顯現的是報身佛,就是五部佛。
  • 法身佛、報身佛、應化身佛
    ,應身、化身那就四種;有時候把它合在一起,法、報、應化這三種身,兩種說法都行,都講得通,「所出本國故」,本國是指極樂世界。下面念老給我們說明,「其中本國即指極樂,謂極樂乃法身佛、報身佛、應化身佛」。應身跟化身有一點差別。應身,像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們這個地球上出生,跟一般人一樣,有父母,有十個月懷胎,從嬰兒慢慢長大,八十歲圓寂。外國人說七十九歲,實足年齡,咱們中國人算虛歲,八十歲,八十歲圓寂的。他示現在這裡出生,實際上又住了八十年,這叫應身。化身是沒有限制的。
  • 何謂法身佛?化身佛?報身佛?
    在談法身佛、報身佛和化身佛之前,我們先來了解自己的法、報、化三身。法身是什麼?法身就是自己真正的生命,就是本自具足、無始無終、不生不滅、不去不來、能生萬法、不會斷滅的這念心。無始無終的法身,才是我們真生命。報身,顧名思義就是報應所得之身。例如人、天人、動物、孤魂野鬼等,這些都是不同的報應身。就人而言,有些人出生富貴豪門、有些人出生貧賤寒舍,有些人長得莊嚴俊美身強體健、有些人長得殘缺醜陋羸弱多病,有些人天生聰明伶俐多才多藝、有些人天生愚昧魯鈍笨手笨腳。為什麼?這不能怪上天不公平,一切都是自己造業,自己承受果報而已。
  • 論佛的法身報身化身
    十方三世一切佛,佛佛相同,佛佛相等,每尊佛壽命境界覺悟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在因地發願不同,才有了不同的佛,如阿彌陀佛,藥師琉璃光佛,正法明如來,神通遍照佛等,從佛法的角度來講,這些佛的示現不外乎報佛化佛,化身佛隨眾生因緣示現長短,如釋迦牟尼佛壽八十,報佛如同阿彌陀佛,藥師佛等等
  • 佛有三身: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分別是什麼意思?
    一般眾生若有機會見到佛,通常是見到化身佛或應身佛。佛有三身: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化身佛是佛所變化出現之影像,是為了眾生的需要才出現。報身佛是指莊嚴報身,或者說圓滿報身。如毗盧遮那佛是釋迦牟尼佛之圓滿報身,現正在色究竟天為菩薩說法,一般眾生並沒有機會看到。
  • 佛身,報身,化身,三者有何不同?
    佛法身:法身是所有法的本質,佛法世界,沒有形象。 無形既不是一條線,也不是一種性質,既不是出生也不是死亡,僅此而已,就像如來藏一樣。 看不見他的身影,為什麼叫他「身」呢? 因為法體是所有佛祖功德的源泉。例如,整個宇宙依靠虛空而存在,虛空是無依無靠的,沒有虛空就無法形成三千世界的地方,。
  • 【佛教音樂】齊豫《清淨法身佛》
  • 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
    令汝等見三身,瞭然自悟自性,總隨我道:於自色身皈依清淨法身佛,於自色身皈依千百億化身佛,於自色身皈依圓滿報身佛。善知識,色身是舍宅,不可言皈,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總有,為自心迷,不見內性,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性中有三身佛,汝等聽說,令汝等於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何名清淨法身佛?
  • 旃檀瑞像、旃檀功德佛、覺沃佛和等身佛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
    旃檀瑞像、旃檀功德佛、覺沃佛和等身佛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文/舒放佛像所在,如同佛在。旃檀瑞像、覺沃佛、等身佛這幾個概念和佛像造型起源有密切關係。而旃檀功德佛(有時也簡稱旃檀佛),因為容易和旃檀瑞像混淆,也就一併加以簡述。我們先從旃檀瑞像說起。
  • 無為真佛,實在我身
    這時,若能認出這個不生不滅的覺性靈知,就是佛教所說的明心見性,就是儒教所說的「明明德」,就是孔子所說的「知天命」。這個不生不滅的覺性靈知,即是無為真佛,亦名法身真佛。無為真佛,不在別處,只在諸人六根門頭上歷歷孤明。《祖庭指南》記載:世尊在忉利天,為母說法,優填王思佛,命匠雕栴檀像。及世尊下忉利天,像亦出迎。世尊三喚三應,乃云:「無為真佛,實在我身。」
  • 什麼是「出佛身血」
    怎麼叫出佛身血?現在釋迦牟尼佛已經入涅盤了,那怎麼會出佛身血呢?
  • 三身佛?三法印?
    眾生成佛時有三身,稱為三身佛,三身佛分別為法身佛、報身佛、及應化身佛。法身佛: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是本來具有的,不需要修,只要你悟,悟即見自己本源自性清淨的法身佛。釋迦佛的報身,稱為盧舍那佛,住在華藏世界,阿彌陀佛的報身,又是住在華藏世界,各各佛的報身,都是住在華藏世界。報身又分自受用報身及他受用報身,自受用報身無相,就是大菩薩也見不到;他受用報身,大菩薩可以見到,惟是所見的各有不同,十地菩薩見的,是無量大身,其它菩薩所見的,或是千丈盧舍那身。應身佛: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度之,是為應身佛。
  • 閒聊靜坐之五十,念佛法門的三種發相——念應佛、念報佛、念法佛
    念佛法門也分為三種:一是念應佛,二是念報佛,三是念法佛。它的出處是《楞伽經》。  關於三身佛的說法,法身佛、報身佛、應身佛,前面說的念應佛就是念應身佛,念報佛就是念報身佛,念法佛就是念法佛身。  天台宗的三身佛:  應身佛(又稱化身佛,即釋迦牟尼佛)——也稱為「化身」,化身意思就是說變化的身,也就是說佛陀除了用應身要入胎、出胎、示現八相成道,來度化眾生之外,事實上他也常常化現化身。
  • 什麼叫 出佛身血?
    佛入涅盤之後,把佛像毀壞了,這都是等於出佛身血。怎麼叫出佛身血呢?
  • 佛樂:《清淨法身佛》
    寺院僧人每天用早齋前都要唱誦一段《供養偈》「供養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他的名號為何排在首位?@睡前伴你夜聽法身、報身、化身這「三身」也是《華嚴經》中所記載的漢傳佛教八大宗派中的華嚴宗奉《華嚴經》為主要經典尤其尊崇毗盧遮那佛十方三世一切佛的本質是一樣的一切佛的法身也是根本無分別的「十方一切佛,共同一法身」毗盧遮那佛就是一切佛的法身也就是佛的自性真身
  • 怎麼理解法身、報身、應化身
    佛作為眾生所信仰的對象,可以說是一種物質性的存在,也可以說是一種精神性理念、信息層,這就涉及到佛的三身:法身、報身與應化身了。法身無形無相,隨眾生的機緣,佛以無礙智種種神通變化讓有緣眾生產生信心,或者住如夢三昧在夢中示現佛相,或者有種妙香過來,讓你感覺到佛的真實性。所以我們有沒有智慧,就看我們對佛的存在有沒有信心。佛是什麼?佛是覺,佛是智慧,吾人自性就具足佛性,具足對法界理和事的智慧把握。
  • 盧舍那佛的前世今生
    在佛教中,佛有三身,即法身佛、報身佛和應身佛。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為即是中道之理體也,佛以法為身,故稱法身,法身處於常寂光淨土。報身佛:盧舍那佛,義曰:光明遍照,又作「淨滿」。報身佛是表示證得了絕對真理獲得佛果而顯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應身佛:釋迦牟尼佛,是表示隨緣教化,度脫世間眾生而現的佛身,特指釋迦牟尼的生身。
  • 教你看懂常見的八種「佛手印」|佛教高清大圖_佛像圖片手機壁紙大全
    與願印,以手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手掌向外,表示佛菩薩能為眾生滿願,使眾生所祈求之願皆能實現。空無一物的掌心,代表著大千世界的廣闊無邊,亦代表著佛法奧理的深廣。  合十印,又稱合掌印,指食指併攏,雙手相合,意指合十法界於一身。
  • 法身佛:認識法身和佛
    認識法身有什麼作用?它能提醒你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假。當你看到法身,便能看見真實,從而也能看見,心識創造的種種概念形象,如影投牆,如月入水,種種虛假還為假,種種真實歸為真。看見遍處法身,仿佛移身進入淨土,到處是不染赤裸之真實,亦見漫天花雨飛舞,片片不落真物。看見法身,便從十法界,來到一真法界,十方眾生,天下萬物,歸於一處。看見法身,了知種種幻形為幻。
  • 毗盧遮那佛咒-消滅一切罪業的咒
    此咒乃大日釋迦為諸眾生消滅定業而說,行者雖有諸佛不懺之重罪,如能誠心發露懺悔,如法念誦,亦能消滅,命終隨願往生密嚴淨土,或極樂世界。    毗盧遮那佛,意為「光明遍照」、「大日」等,所以也叫大日如來。在密教裡,根據此佛的無量功德和法力,它還被稱為「最高顯廣眼藏如來」。毗盧遮那佛是中國佛教寺院中常見的一尊佛像。對它的身份、地位有不同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