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越王勾踐,看小人得志的樣子

2021-02-23 歷史故事

歷史將勾踐定性為一個忍辱負重、雄才大略的君主,實際上,除了「臥薪嘗膽」稍微讓人們感覺有些勵志之外,勾踐的為人也確實讓人難以認可。實際上,他是一個卑鄙無恥的的小人,不守誠信又心胸狹窄,是虛偽殘暴的一代君王。

為什麼說他是卑鄙的小人和無恥的流氓?流氓的第一印象是什麼?那肯定是,無恥無底線,委任不要臉,為了目的不擇手段,這就是小人和流氓的常規人設。古代社會的中國人是極其講究規則的,這個規則包括做人方面的仁義信,以及國與國之間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公認行為準則。舉個例子,敵對兩國之間講究不加喪、不困兇,不加喪是指如果敵對國處於國君去世,局勢存亡危難之際,不能發動對該國的戰爭;不困兇是說敵對國家遭逢災年歉收,不能對其用兵。今日的許多地處偏僻的農村依然存在這種風氣:鄰裡之間矛盾再大、仇恨再深,一旦對方家庭出現天災人禍,或者成員去世了,都會主動上門慰問或者燒紙磕頭,以示同情和關心,這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美德。所以,在古代如果平時交戰的敵國遇到了天災,不但主動停止戰事,還會對敵方進行救助,要錢給錢要糧給糧,這體現了我國古代的一種人道,也是所謂的「軍禮」。當年秦晉兩國常年打仗,可秦國鬧災荒時,晉國就運送大批糧食給秦國,以助其脫困。今天一些所謂的聰明人看起來迂腐不堪的行為,卻是當時約定俗成的優良傳統。

越王勾踐為什麼說他是流氓和小人呢?因為古代這些規則既然只有道德層面的約束,就有人遵守,有人不遵守;有人不僅不遵守,還會進行肆意破壞,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就是這麼一個破壞規則的人。勾踐是與「臥薪嘗膽」這個成語劃等號的。兩千多年以來,他的故事不知激勵了多少代人,但認真地思考一下,就會對「臥薪嘗膽」還是很不太理解:想成事,默默努力就行了,何必把自己搞得那麼苦逼?是不是要以此裝逼來檢驗自己有多堅忍?其實,這是一件詭異又可怕的陰謀,如同一個流氓忍著蚊蟲叮咬蹲在草叢裡,等待非禮過往的良家婦女一樣的可怕,「臥薪嘗膽」不僅無可學之處,而且還有點變態。

越王勾踐為什麼會被吳王夫差俘虜?是越王勾踐自己發動的對吳國的侵略戰爭,而在戰爭中失敗,把自己王的榮耀忘得一乾二淨,為了活命,在吳王夫差身邊當侍從,甚至為了取得吳王的信任,在吳王患病的時候,吃吳王的大便。後來通過美人計,進獻美人西施,用來麻痺吳王夫差,最後才會被放回越國。至於臥薪嘗膽,這麼說吧,你打人家,沒打贏,你還要臥薪嘗膽,暗暗記恨,想要成功報復回來,認為是對方的錯,你這不是流氓還是什麼?就如同一個偷雞賊,偷雞不成蝕把米,回家以後不思悔改,整天在家裡聯繫鑽雞圈的本領,準備再次去偷雞,這不就是屢教不改的小人和無恥的流氓嗎!還有,當越國遭遇天災,糧食幾乎顆粒無收時候,吳王夫差恪守「不困兇」的人道,毫不遲疑地答應了勾踐借種子的要求,幫越國度過了難關。但當吳國也遇到了同樣的災害時,勾踐之惡毒就顯現了出來,他將稻種子煮熟後送給了吳國,吳國老百姓辛苦又滿懷期望地把煮熟的種子播下地,卻一直看不到發芽時的心情,吳國也因此災情加重,國力大減。這還不算完,與吳王闔閭對陣時,勾踐在軍隊前面布置了幾百名囚徒,讓他們排成三排當眾自刎。腦補一下那個場面吧,百人一起自刎是多麼讓人觸目驚心!就在吳國軍士目瞪口呆、心驚膽戰之時,越軍趁機向吳軍發動了進攻,給吳軍以沉重的打擊。在與吳國的戰爭中,勾踐最終取得了勝利,但這個勝利確實不光彩。吳王夫差雖然戰爭敗了,人品卻要比勾踐好得多,因為他是一個遵守規則的人。

勾踐的做法,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不幹人事!勾踐毫無道德底線的行為,別說在古代,放在現代社會也是很讓人不齒的。我們常說某某人「下三濫」,勾踐又何嘗不是如此?他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取得勝利,恰恰是他不遵守規則所帶來的」紅利「。相比之下,吳國兩代君主闔閭與夫差一直吃勾踐的虧,正是因為遵守了傳統文化,按規則出牌。在他們內心深處有著一定的貴族精神,秉持著古代的道德禮儀,打敗越國後並未將其趕盡殺絕,沒有屠城,沒殺勾踐,最後還放他回了越國繼續經營。吳王就沒想過越王會捲土重來嗎?肯定想過,但勾踐低到泥裡的卑微和夫差給予的寬容,讓夫差相信勾踐真的會對他感恩戴德,會成為一個正常的人,但是,勾踐沒有正常,他一直都是一個下作的流氓和無恥的小人。

奉行君子之行的吳王,不管自身修煉得多麼強大,國家多麼有實力,遇上了勾踐這樣的真小人,再怎麼做都是徒勞。一個在明一個在暗,一個講規則一個專玩陰的。強大在弱小面前是如此的無力,正義面對邪惡竟也無可奈何。不擇手段的勾踐在用盡了損招、陰招之後,冠冕堂皇地登上了成功者的領獎臺,其「臥薪嘗膽」的故事也成為激勵後人奮進的座右銘。更不要說「狡兔死,走狗烹」的典故,成功以後把幫助他的恩人都往死裡整,難怪有不少人直言,歷史上真實的勾踐更像是一個小人和流氓。成功的道路有很多,不一定非得用毀滅他人的方法來實現,勾踐之成功,放到今天來看,也是不可取的。

   公號ID : lishigushi   

   商務合作QQ:328662397

   閒聊歷史 個人微信號:lsgs2016    閒聊QQ群423261292

   購書WeChat : lsgs2016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復國後都做了什麼?
    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霸主——越王勾踐,他的稱霸之路相當崎嶇。但是不得不肯定的一點是,在亂世中,正是如他那般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對自己心夠狠才能成為一代霸主。我們以前學習的「臥薪嘗膽」的故事,就是越王勾踐從吳國回到越國之後,自我反省、勵精圖治的發展國家勢力,並漸漸用計謀瓦解了強大的吳國,最後完成稱霸,相當囂張。
  • 越王勾踐:我的劍千年不腐,削鐵如泥,是天下第一劍
    姓名:越王勾踐劍外號:天下第一劍年齡:2500歲製作者:歐冶子或幹將莫邪或無名工匠出生地:古越國現居:湖北省博物館技能:削鐵如泥、2500年不腐黑科技等級★★★★1965年,湖北省江陵地區的工人們正在挖掘土方,想要修建一條水渠,卻發現了一大片古墓。
  • 越王勾踐的劍經歷兩千多年不生鏽,是怎麼鑄造的?不鏽鋼嗎?
    越王勾踐的劍歷經了2500年還不生鏽,那他到底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呢?難道千年之前都已經有了不鏽鋼技術嗎,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1965年12月的時候,在湖北省冀州市江陵縣的一個村莊裡人們發現了一座古墓,經過考古隊員的研究發現,裡面的陪葬物品還有這整個陵墓的結構來看,這是楚國人的一個墓,那麼在楚國發生過很多故事,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有關于越王勾踐的
  • 越王勾踐髮妻在吳國度過了最灰暗的日子,為什麼復國後她卻自殺了?
    越王勾踐的勵志故事,大家估計都耳熟能詳,勾踐那段屈辱的日子裡除了內心的一腔復仇之心支撐著,還有他的妻子雅魚陪伴著他,那麼等到勾踐復國後本該享受榮華富貴的雅魚為何會選擇自殺呢?接下來小編為你解答。勾踐兵敗之後,他被送入到吳國做起了人質。
  • 中國歷史上最差合伙人,越王勾踐復國後,為何過河拆橋殺死文種?
    這個人就是文種,春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協助越王勾踐治理國家,足智多謀,他的合伙人是越王勾踐。(圖)勾踐,陸華(繪)想必越王說這話時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估計恨不得當下就掏心掏肝來驗證自己的真心。越王勾踐似乎真的已經忘記了自己當初許下的諾言,一起打下的江山,他要牢牢的握在自己手裡,想要分紅,門都沒有。
  • 越王勾踐為復國"臥薪嘗膽",但是之後的故事你們知道嗎?
    在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勾踐率先發兵攻打吳國,儘管作為大夫的範蠡與文種勸阻,但是勾踐並不聽從,結果在夫椒這個地方一敗塗地,到最後僅剩下五千士兵退守會稽,並且已經被夫差率領大軍團團圍住,眼看就要葬身在這個地方了。
  • 越王勾踐劍削鐵如泥?專家:不要厚古薄今,你家菜刀比它厲害多了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說越王勾踐劍削鐵如泥其中的這把劍吧!這把劍的價值含量是非常高的,就連專家都特別重視,因為專家考古出來了古代越王勾踐時所用的那把劍,的確不是傳聞呢!而是比較鋒利的而且這麼久了這把劍還是新的,表面還是很光潔如新,還真的能夠削鐵如泥,可以說在古代能夠打造出這麼鋒利的器具是非常好的了,古人的智慧真的很高,不得不佩服呢!
  • 越王勾踐和王后雅魚,吳國共同經歷屈辱,為何復國後雅魚要自殺?
    尊貴為越國王后的雅魚,勾踐兵敗後隨勾踐入吳國為奴三年,直到勾踐臥薪嘗膽、破吳興越之後才回到越國,雅魚卻選擇在這苦盡甘來之時自盡,只因保留丈夫勾踐與自身名聲。但是,有這樣一對夫妻,並不想我剛剛說的那些一樣能夠風雨同舟、有情有其,有些人只能共苦卻不能同甘,說的就是越王勾踐與王后雅魚。之前在講述範蠡如何在越王勾踐的屠刀之下脫離的時候,就跟大家講過越王勾踐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的故事,很多人以為他只是對功臣下手,沒成想這個人對陪伴自己艱苦歲月的妻子雅魚也會如此。
  • 臥薪嘗膽的勾踐,還留下了兩個臭名昭著的成語
    他勵精圖治,過了三年向越國復仇,大敗越軍,圍困了越王勾踐。勾踐走投無路,向吳王夫差投降。之後勾踐就給夫差做奴隸,非常用心地伺候夫差。有一次夫差生病,勾踐品嘗了夫差的糞便,恭喜夫差道:「大王有福,您的糞便又苦又酸,是正常情況,您的病很快就會好了!」沒過多久夫差的病果然痊癒,夫差對此十分感動,就釋放勾踐,讓越國復國。
  • 越王勾踐用八個字給出答案
    其實早在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已經說出了答案,歷史記載,越王勾踐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世莫勝越女之劍。」短短八個字,卻道破了金庸小說最強人物的身份,她便是越女阿青。
  • 範蠡這樣說勾踐,多少有些過分
    今天小編就要聊聊越王勾踐「長頸鳥喙」的形象,是否是範蠡別有用心。「長頸鳥喙」的由來這句話最早見於太史公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出自勾踐的頭號大謀士範蠡之口。「長頸鳥喙」是範蠡用來勸說自己好友文種,說越王勾踐「長頸鳥喙」,有這種面相的人,往往只可共患難,不能同富貴。可惜文種不聽,認為範蠡有些多心,兩人同屬越王勾踐的大功臣,如今霸業已成,總該享受一下人間富貴才行。範蠡一看,好友文種是鐵心要做勾踐的刀下亡魂,自己便悄然離去,從此隱姓埋名做起生意。
  • 勾踐?夫差?還是孫權?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撰寫《越王勾踐世家》時,第一次把越王勾踐曾「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的事寫進了《史記》中,但沒有提到「臥薪」一事;東漢學者趙曄在作《吳越春秋》時,雖然也說到勾踐「懸膽於戶,出人嘗之」的事,但仍然絲毫沒有「臥薪」的記述。直到唐宋時期,在一些著述性的文字中,才開始出現越王勾踐曾「枕戈嘗膽」的說法。唐代大詩人杜甫在《壯遊》詩中曾有」枕戈億勾踐」之句。
  • 歷史上最早的偶像,越王勾踐為懷念範蠡,用黃金為他鑄人偶像,每日行禮
    最有名的塑造「偶像」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範蠡侍奉越王勾踐二十多年,精心密謀,富國強兵,終於一舉滅掉了吳國。 越王勾踐很高興,說:「範蠡您有大功,我想把天下分你一半共同治理!」範蠡一聽覺得不對勁,連忙寫了一封辭職信,寫完信就輕裝簡從,乘船走了,從此再沒回來過。
  • 越王勾踐劍為何能千年不鏽?用X光檢測後,專家給出了答案
    在古代可值千萬餘的寶劍不多見,而極少數更是無價之寶, 比如說有著「天下第一劍」之稱的越王勾踐劍。 這柄劍是以它的主人「越王勾踐」命名的,對于越王勾踐想必大家不會太陌生感,成語「臥薪嘗膽」的典故便是出自于越王勾踐,《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 越王勾踐劍考古親歷者:我從棺槨裡取出寶劍,輕輕一拔……
    著名古文字學家、北京故宮博物館研究員唐蘭先生回信說:銘文上這兩個字為「鳩淺」,即「勾踐」,此劍是越王勾踐之劍!唐蘭先生還推測,越王勾踐劍出現在楚國大夫的墓中,應是因為楚國滅越之後,此劍為楚國人所得。巨闕是一把巨劍,而越王勾踐劍的長度只有55.7釐米,在形制上屬於佩劍。因此勝邪和巨闕都不會是越王勾踐劍。那麼就只剩下純鈞劍,它會不會是「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呢?《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寶劍第十三》中記載,有一天,越王勾踐曾請相劍師薛燭來看自己收藏的寶劍。勾踐先命人取出毫曹和巨闕。
  • 歷史人物故事——勾踐臥薪嘗膽
    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吳王趁越國剛剛遭到喪事,就發兵打越國。吳越兩國在槜李(今浙江嘉興西南,槜音zuì)地方,發生一場大戰。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咽了氣。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
  • 勾踐臥薪嘗膽20年,打敗了霸主吳國,為何越國卻因此走向沒落?
    《史記》如此描述勾踐的勤政: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採,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越王勾踐世家》勾踐、範蠡、文種君臣一心,如此披肝瀝膽20年,終於迫使夫差自盡、越國滅吳。因此,所有老師都告訴我們,臥薪嘗膽的勾踐是大毅力的勝利者。但卻沒人為我們補課,勾踐的勝利是「半截子式」的勝利,越國並沒有因此稱霸!
  • 93年新加坡借走越王勾踐劍受損,永遠無法修復,從此禁止出國展覽
    越王勾踐使工人以白馬白牛祠昆吾之神,採金鑄之,以成八劍之精——《拾遺記》。相傳越王勾踐讓歐冶子鑄造了八把神劍,各有神秒,一名掩日,二名斷水,三名轉魄,四名玄翦,五名驚鯢,六名滅魂,七名卻邪,八名真剛。不過這只是傳說,並沒有任何正史證據,誠然。
  • 家用菜刀都比「越王勾踐劍」厲害,它真的那麼不堪一擊嗎?
    歡迎大家,來到侃歷史看今朝!中華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如今,它們的價值已經更加不能單靠有幾位數的金錢來衡量了,因為它們身上有歷史的印記,有文化的傳承。所以,它們都是非常寶貴的無價之寶。
  • 魚腥草:勾踐復國的功臣
    魚腥草:勾踐復國的功臣 魚腥草遍布南方,只要陰溼處都很常見,入藥有清熱解毒、利尿消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