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區勇當糧食安全「壓艙石」 奮力譜寫農業農村發展新篇章

2020-12-23 哈爾濱新聞網

2020年,雙城區採取各項有力措施,克服新冠肺炎、颱風洪澇災害和暴風雪等帶來的不利因素。戰疫情、調結構、穩生產、強基礎、足供給、優生態、補短板、保安全、深改革、促增收,奮力譜寫了雙城農業農村發展的新篇章。

「糧食一天不到手、抗災一天不停止」。雙城區抓秋收農業生產毫不放鬆,採取一切措施科學收割。每次災情發生後,雙城區農業技術專家第一時間下鄉,指導農民積極進行生產自救保豐收。

全區改裝玉米收穫機1000多臺,還搶購了百萬元進口收倒伏玉米收穫機35臺。全力抓秋收生產,將搶收倒伏玉米作為青貯還賣上了好價錢,不僅穩住了百姓的「米袋子」,奠定了全年糧食豐收的基礎,也穩住了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增添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信心和底氣。

秋收期間,全區千餘名機關幹部走進田間地頭開展助農秋收大會戰。幫助貧困戶、軍烈屬和殘疾人等弱勢群體來秋收,確保到手的果實全部應收盡收、顆粒歸倉,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目標。

2020年,雙城區糧食產量有望繼續高增長。經農技專家初步測產,雙城區2020年糧食作物總產量為43.2億斤,較2019年糧食總產量40.8億斤增產2.4億斤。預計2020年末,全區奶牛存欄6.65萬頭;肉牛飼養量10.57萬頭;生豬飼養量78.42萬頭。全區收貯量達到200噸以上的草食牲畜規模養殖場,以及具有穩定青貯飼料供銷訂單且收貯量達到500噸以上的專業收貯企業(合作社)105個,已貯青貯45.8515萬噸。

颱風暴雪襲大地

農技人員指導農戶抗災自救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糧食安全生產歷來是雙城區的重頭戲,更是增長極。11月18日晚,雙城區境內普降大雪,區農業農村局立即成立3個技術指導組,分赴重點鄉鎮街道的設施農業園區進行指導,努力消減降雪低溫影響。把技術信息服務和各種防禦措施,通過微信群發給各鄉鎮(街道),通知溫室和大棚的農戶,充分利用現有工具加固棚體防止坍塌。指導農戶對幼畜雛禽要飲用溫水,防止呼吸道和腸胃疾病,做好消毒滅源、計劃免疫和疫情監測排查,保障免疫密度和處於高免狀態。

今年,雙城區遭受「巴威」「美莎克」「海神」三次颱風襲擊,因風力和降水量較大,致使農田積水和農作物倒伏現象發生,給玉米、水稻等作物帶來影響。

災情發生後,雙城區領導連夜會商研判颱風汛情形勢,指揮調度防汛防颱風工作。區領導第一時間深入實地踏查災情、靠前指揮。各級農業戰線幹部第一時間深入田間地塊查看災情、指導自救。此前,雙城區主要領導召開防汛防颱風緊急會議,就防範應對颱風「美莎克」進行全面部署,明確提出「積極應對、提前預防、查找問題、保證安全」的工作目標。

雙城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劉洪濤說,面對颱風和暴雪的影響,雙城區迅速反應,高度重視災後恢復生產工作。第一時間組織專家服務組奔赴受災嚴重的鄉鎮(街道),開展搶險救災、組織生產自救。為受災群眾提供快捷、全面、科學、持續的服務,最大程度減少受災損失,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護農民的勞動成果。

今年,雙城區玉米播種面積293.23萬畝,水稻播種面積23.65萬畝,大豆播種面積7.09萬畝。倒伏的農作物大部分沒有斷根,少部分莖稈折斷。

機關幹部與農時賽跑

開展助農秋收大會戰

秋收時節,雙城區千餘名機關幹部來到田間地頭助農秋收,田間一片繁忙景象。一場與農時賽跑的搶收會戰拉開大幕。為幫助貧困戶、軍烈屬和殘疾人家庭等群體秋收,雙城區成立了4個秋收工作指導組,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適時搶收快收、能收盡收。深入鄉村開展抗災搶收下沉指導和工作督導,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

「苞米收成挺好,幾乎沒有減產,颱風把苞米都颳倒了,機關的領導幹部們都來幫我秋收,實在是感動啊。」貧困戶李士軍說。雙城區財政局和樂群鄉50餘名機關幹部,到樂群滿族鄉友好村李士軍家地裡,幫助他將倒伏玉米棒掰下來、裝上車,僅僅2個多小時,李士軍家的秋收任務就完成了。

雙城區93家機關單位助農秋收達2755餘人次,幫助貧困戶等弱勢群體332戶,收穫作物面積1022畝。

千臺農機大改裝

收割倒伏玉米賣上高價

雙城區開展自救青貯玉米達到20萬畝,「將普通玉米做青貯玉米用,平均畝產3噸,畝效益345元;相比於籽實玉米平均畝效益271元。青貯利潤每畝高出74元,使倒伏的玉米還賣上了好價錢。」雙城區鏵鎰農機合作聯社理事長杜濱說。

雙城區有1850臺收割機,改裝農機具1080臺套,每臺費用近4000元。合作社和農民還購置了收倒伏作物效果較好的「天眾人」「戈梅利」「凱斯」等籽粒收穫機105臺,還對現有玉米收穫機加裝扶禾尖和絞龍裝置。

在秋收的同時,深松整地也全面啟動。「人歇機不歇」堅持秋收與秋整地同步推進的原則,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深松整地,做到邊收穫、邊整地,搶抓農時,為明年農業增產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科學指導秋收

啟動保險勘查理賠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針對颱風降雨造成臨江個別地塊積水情況,雙城區投入了抗災資金10萬元。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冷玲指導群眾,將有積水的地塊及時進行搶排,採取深挖擴容,清淤除障。對不具備挖溝條件的架設水泵設置臨時泵站採取強排措施,減輕內澇影響,把損失降到最低。動員一切人力、物力進行搶收。同時,農技專業人員還選取12個點位,對病蟲鼠害情況進行調查監測,確保沒有病蟲鼠害發生。

雙城區積極協調金融機構,對農民秋收和存貯進行大力支持,給予貸款。還啟動了種植業保險,迅速與保險公司聯合開展勘查理賠進地調查,儘快將賠款支付給受颱風影響的各類經營主體和農戶,確保理賠資金及時到位。今年,雙城區參加農業種植業保險面積50.37萬畝,在受颱風影響的農作物面積48.39萬畝中有10萬畝參加了農業種植業保險,上限理賠金額每畝可達650元。

糧食增產

測產總產量達43.12億斤

農諺說得好,「糧在地裡不要笑,收到囤裡才牢靠」。雙城區農技專家對颱風影響評估,雖然有農作物倒伏,但絕大多數玉米地沒有積水。這主要得益於雙城區推行保護性耕作,2019年雙城區秸稈翻埋還田150萬畝,這些深翻地塊滲水性非常好,確保糧食增產。

雙城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張文成說,田間倒伏的玉米儘量不要去動,也不要去扶,避免造成二次傷害,時間長了以後,自然風乾以後會增加它的完熟度。雖然農作物倒伏,但大部分沒有斷根,玉米已經進入蠟熟後期,已完成灌漿,籽粒飽滿完全成熟,雙城區糧食產量還比去年有一定的增長。

今年,雙城區糧食產量按測產計算,達到43.12億斤,其中玉米40.42億斤、水稻2.44億斤、大豆0.26億斤。比2019年(40.8078億斤)增加2.3122億斤。2020年玉米平均畝產1378.36斤,與去年玉米平均畝產1280斤相比增產98.36斤。

種植結構優化

生態環境治理實現新突破

2020年,雙城區耕地輪作制度試點為7600畝,其中一年期2000畝,三年期5600畝。耕地輪作全部採取玉米與大豆輪作技術。三年期輪作試點的地塊前茬全部為大豆,今年全部種植玉米;一年期前茬為玉米,今年全部種植大豆。雙城區總播種面積350.19萬畝。玉米面積較2019年減少2.19萬畝,水稻和大豆分別較2019年增加了0.68萬畝和1.42萬畝。玉米、水稻、大豆種植面積323.97萬畝,全區秸稈可收集量171.91萬噸,綜合利用率任務目標為95%以上,其中直接還田利用率65%以上。

雙城區設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站255個,已回收100.1噸,處置12噸。建立「村、鄉、區」三級回收站點,進行農膜回收,回收率88.32%。143個規模以下畜禽養殖戶糞汙處理設施建設,糞汙處理設施配套率完成100%,保護和改善了鄉村人居環境。

推進三產融合

農業綠色轉型「雙城模式」

黑龍江是我國糧食生產第一大省,被譽為「中華大糧倉」。今年糧食生產再奪豐收,實現「十七連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新的貢獻。雙城區是農業發達地區,地處全球三大黑土帶、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世界黃金奶道和玉米種植帶,是全國著名綠色有機玉米原料基地。年產優質糧食32億斤,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230萬畝,「三品一標」總數達146個,雙城菇娘、小米、玉米、西瓜、香瓜成功申請全國地理標誌。肉、蛋、奶產量和品質居全國前列,先後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十強縣、全國牛奶生產第一縣、糧食生產先進縣、食品工業百強縣、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中國產業網際網路農業品牌示範縣、全國食品工業強區等多項殊榮。

今年,在雙城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力推進一二三產融合,實施「現代農業興區、食品產業強區」兩大戰略,經濟社會發展保持良好態勢,邁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步伐。先後打造了「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等閃亮地域名片。為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綠色轉型「雙城模式」。堅持規模、品牌、龍頭企業、新經濟組織、電商「五位一體」,努力為全省鄉村振興破題開路。實施品牌計劃,通過合作等方式強化域外知名品牌的引進、嫁接,加快實現本地農產品的「華麗轉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

雙城區委副書記、區長劉志成說,雙城區將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關於發展縣域經濟的部署,堅持以深化改革為動力,深入實施「現代農業興區、食品產業強區」兩大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壓奮進、攻堅克難,持續向建設高品質食品產業集聚區和現代商貿物流園聚焦發力,奮力拉動全年GDP由負轉向正攀升而努力,積極為哈爾濱市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雙城力量!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要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相關焦點

  • 貫徹落實五項要求 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從陝西處在追趕超越的階段,到這次奮力譜寫陝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到這次用延安精神滋養初心、淬鍊靈魂;從「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從埋頭苦幹,低調務實不張揚,到只爭朝夕、真抓實幹,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
  • 臨武縣委書記李浩:牢記囑託謀發展 奮力譜寫新篇章
    牢記囑託謀發展 奮力譜寫新篇章——訪臨武縣委書記李浩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羅徽通訊員 陳文發 文娟11月30日,臨武縣委書記李浩接受湖南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要把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當前頭等大事和長期任務,推動全縣黨員幹部在學思踐悟中自覺擔當起時代使命,在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中,彰顯新擔當、貢獻新力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臨武作為湘江、珠江之源之一,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著力做好『綠色文章』,讓『兩江』之源更加美麗。」
  • 守住糧食底線 抓好產業發展 推動鄉村振興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上對2021年的「三農」領域重點工作作出了新部署,對糧食安全提出了「硬要求」。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我市引發熱烈反響。同時突出抓好糧食安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做好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確保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在呂梁落地生根。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農村是大有作為的舞臺。呂梁日報社副總編輯、駐石樓縣裴溝鄉馬家山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任昱說:「習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使我備受鼓舞,深切地感受到農業農村發展的前景更加廣闊,農民的日子將會更加美好。
  • 勇立潮頭,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原標題:山東「十三五」「三農」工作巡禮——勇立潮頭,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鄉村振興戰略關乎全局、關乎根本、關乎長遠。「十三五」時期,全省各級農業農村(漁業)部門把「三農」工作置於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步步推進,憑藉勇立潮頭的實踐探索,奮力書寫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新篇章。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災害、非洲豬瘟等風險挑戰,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領域新舊動能轉換,農業農村工作穩步推進。
  • 零陵區委書記唐燁:奮力譜寫建設開放文明富裕幸福美麗新零陵的新篇章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羅毅「零陵將突出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與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緊密結合,對標對表抓落實、凝心聚力促發展,奮力譜寫建設開放文明富裕幸福美麗新零陵的新篇章。」
  • 金融助力山東「米袋子」工程 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陳鵬 攝中新網濟南12月24日電 (朱沙 沙見龍)記者24日從農行山東省分行獲悉,該行立足服務農產品穩產保供,疏通業務堵點,及時分解下達信貸增量計劃,按月提取並鎖定空間客戶,組織開展精準對接,支持山東「米袋子」工程,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截至今年11月末,該行糧食安全領域貸款餘額69.5億元(人民幣,下同)。
  • 折橋鎮人大代表觀兩會話感受——農業興、農村穩、農民富,奮力譜寫...
    折橋鎮人大代表觀兩會話感受——農業興、農村穩、農民富,奮力譜寫鄉村新篇章 2020-06-03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奮力譜寫「兩大奇蹟」新篇章作出新貢獻
    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迅速掀起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熱潮,切實把全會精神轉化為做好新時代公安工作的強大動力,忠實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使命任務,努力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創造安全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為奮力譜寫「兩大奇蹟」
  • 「十三五」期間 麗江市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態勢良好
    據悉,「十三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三農」戰線攻堅克難、開拓進取,農業基礎地位得到鞏固,農業農村經濟穩步發展,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六個一百」工程全面實施,「一縣一業」主導產業培育壯大,特色農業品牌影響力明顯提升
  • 勾畫「十四五」發展藍圖,同心譜寫湖南新篇章
    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經湖南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中共湖南省委關於制定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正式確定了「十四五」發展戰略路線,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
  • 保民生安全 繪生態藍圖 譜寫人水和諧城湖共生新篇章
    保民生安全 繪生態藍圖 譜寫人水和諧城湖共生新篇章 2021-01-12 1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西:「三農」高質量發展發揮了「壓艙石」作用
    今年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自治區系列決策部署,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和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紮實有效推進「三農」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全區農業農村經濟呈現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發展態勢,為穩定全區經濟社會大局發揮了「壓艙石」作用。
  • 天津舉辦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活動
    人民網天津10月16日電 今天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由天津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天津食品集團主辦,天津利達糧油公司、天津市糧食行業協會承辦的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宣傳周活動在歐亞達廣場舉行,向全社會宣傳科普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培養廣大群眾愛糧節糧意識,倡導全社會節約糧食、反對浪費。
  • 吳英傑: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奮力譜寫好建設美麗西藏的新篇章
    原標題: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奮力譜寫好建設美麗西藏的新篇章   本報拉薩7月13日訊(蔣翠蓮 常川 陳躍軍)今天上午,區黨委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暨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在拉薩召開。
  • 砥礪實幹 譜寫重慶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市委宣講團成員分別走進市公安局、市政府外辦、市司法局、涪陵區、潼南區、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重鋼集團、四聯集團、重慶廣電集團、重慶發展投資有限公司、西南大學、重慶文理學院開展宣講,與基層黨員幹部、一線職工、師生面對面交流,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大家砥礪實幹,譜寫重慶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廈門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拉開我市農業農村深化改革序幕
    (資料圖)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 沈彥彥 通訊員 夏言) 農村穩方能天下安,農業興方能基礎牢,農民富方能國家盛。在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廈門的農業產業化改革走進了一個新時代——廈門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拉開了我市農業農村深化改革的序幕。
  •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
    ● 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 5年來
  • 朝讀|重慶「十四五」規劃建議: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十四五」時期是全市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的關鍵時期中共重慶市委就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了哪些建議呢?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聯繫呢?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優化農業生產布局,實施「千年良田」工程,成片規模化推進宜機化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落實「米袋子」和「菜籃子」負責制,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 山東十三五三農工作巡禮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十三五」時期,全省各級農業農村(漁業)部門把「三農」工作置於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步步推進,憑藉勇立潮頭的實踐探索,奮力書寫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新篇章。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災害、非洲豬瘟等風險挑戰,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領域新舊動能轉換,農業農村工作穩步推進。
  • 農業農村部:11月農業農村經濟平穩發展
    農業農村部:11月農業農村經濟平穩發展 2020年12月22日 20:26:00來源:人民網-美麗鄉村頻道   人民網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孟哲)記者從農業農村部獲悉,11月份以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高質量推進秋冬種,抓好生豬等「菜籃子」產品生產,抓緊抓實長江禁捕退捕,農業農村經濟呈現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