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1月5日電題:一顆天然果 品出文化味——「詩城」奉節的農文旅融合之道
新華社記者李松、王曉曈
在有「中華詩城」之稱的重慶奉節縣,臍橙是有文化味道的:縣裡的一家農業企業,在自家的精品果上,貼上了二維碼標籤。消費者用手機一掃,就能夠一邊品果,一邊欣賞優美的詩歌朗誦,別有一番滋味。
奉節白帝城蘊藏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其周邊就是大面積的臍橙產區。「先賞白帝城,再品『白帝橙』」,也成了一條很受遊客歡迎的農文旅融合線路……
奉節地處三峽庫區腹心,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境,造就了品質優良的柑橘產業。奉節臍橙也成為中國地理標誌農產品,贏得「一棵樹養活30萬人」的美譽。目前全縣以臍橙為代表的柑橘種植面積達到37萬畝,綜合產值超過30億元。
如何讓臍橙從農民的脫貧果變成致富果,並進一步提高產業知名度、附加值?如何讓「詩城」文化助推臍橙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奉節縣經過不斷探索,將「詩城」文化與臍橙產業結合起來,講好「詩與橙」的故事,助推農文旅融合發展。「臍橙和旅遊是全縣的支柱產業,而能為這兩大產業交融發展搭起橋梁的,就是奉節獨樹一幟的詩詞文化傳統。」奉節縣夔州博物館館長雷庭軍介紹。
在奉節,詩詞與柑橘的交集已歷千年之久。據史料記載,詩聖杜甫寓居奉節時,曾種下40畝柑橘林,還在《夔州歌》中寫下「楓林橘樹丹青合,復道重樓錦繡懸」的優美詩篇。宋代詩人王十朋也寫道:「白帝誰雲陋,黃柑亦自香。一株三百顆,風味自吾鄉。」
隆冬時節,正是奉節臍橙的豐收季,在瞿塘峽上遊的長江兩岸,一顆顆果子掛滿了枝頭。「我家的果園就在白帝城旁邊,遊客走出大景區,就能來到大農區。」已在奉節種橙10多年的果農孫開洲在自家1000多畝的果園裡修建了觀光走廊,讓遊客走進果園時,既能品嘗臍橙的美味,又能感受「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豪邁。
「消費者買一箱橙子,我們會附送一些書籤,上面是歷代文人墨客在奉節創作的經典詩詞。售出香甜的臍橙,也送出詩意的真誠。」孫開洲笑著告訴記者。
作為奉節縣旅遊發展的龍頭企業,重慶赤甲文旅集團也在積極挖掘臍橙的文化價值,重點推廣中高端臍橙品牌,並藉此豐富旅遊產品。該企業總經理張紅梅說:「我們既賣農產品,也賣好風景,通過文旅配套營銷,遊客選購一定數量的中高端品牌臍橙,就可獲贈白帝城旅遊門票。同時,我們還推廣農區、景區融合遊,遊客逛完景區,還可選擇到精品臍橙果園體驗採摘樂趣。」
張紅梅說:「目前,我們的臍橙品質高、賣的價格好,而且銷路不愁,真正體驗到了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妙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