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34歲的如新銷售人員林麗(化名)生病後,靠喝如新果汁「排毒」,拒絕就醫治療,最終不幸身亡。此事經媒體報導後,引發廣泛關注。
同日,如新公司發表聲明,成立了以如新中國區總裁牽頭,會同公司7大部門組成的專案小組,立即調查。
3月19日,記者從受害者家屬處了解到,他們不認可這份聲明,對方也並未和他們溝通。
記者還發現,如新在浙江有分支機構,且在湖州有一個生產基地,涉事的果汁正是這裡生產的。
如新公司最新回應:解除涉事經銷商合作,加強內部管理
3月20日如新在官方微博上發表如下聲明
關於《女子感冒不就醫喝如新果汁離世》媒體報導事宜的跟進通報
我司經銷商某公司法定代表人某女士去世的不幸事件,我司得知後很重視。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小組,並於3月20日指派公司市場部副總裁與家屬見面,對逝者家屬表達痛心和深切的慰問,同時開始溝通善後事宜。
公司對經銷商的監督,教育和內部管理工作,我們採取以下的專項措施:
1、經公司內部調查,涉事經銷商因違反公司相關規定,已對其解除合同,終止合作;
2、對所有客戶投訴秉持迅速反應,迅速解決的態度,如新重申消費者溝通方式:1)熱線電話400-004-5678;2)48小時郵箱:48hrs_reply_china@nuskin.com;
3、商德部門加強不定期走訪、暗訪等方式普查全國經銷商的合規經營情況;
4、對於社交媒體平臺,加大排查,監管,懲處力度,及時糾正違反法律法規或公司規章制度的內容,並追究涉事人員的責任,此項內容將作為公司的長效監管機制;
5、在所有體驗店多媒體系統滾動播放商德培訓,正確的產品宣稱及使用,同時強調「無論普通食品及保健食品均不能替代藥品,如有任何身體不適之狀況,都應及時就醫,遵循醫囑」的警示語;
6、強化經銷商各項商德規範教育課程和落實各類警示素材的執行,提高營銷人員的合規意識,並對違規行為嚴厲懲處;
7、嚴格落實《營銷人員規範經營承諾書》,營銷人員從產品宣傳、售前售後等各方面承諾規範經營,維護市場秩序、規範經營行為、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我們將繼續遵守「百日行動」的綱領,開展更深入的合規培訓,切實提高經銷商合規意識及守法理念。
請廣大消費者、媒體、社會公眾、政府部門繼續關注和監督,謝謝!
3月18日晚,如新曾在官博發表過如下聲明
針對3月18日《北京青年報》報導的女子感冒不就醫喝果汁離世新聞,我們高度關注。在此,我們首先對逝者表達最沉痛的悼念,對其家屬表達最深切的哀悼!
為了查明事實,我們第一時間成立了以如新中國區總裁牽頭,會同公司7大部門組成的專案小組並立即採取調查措施。目前正在積極與家屬溝通聯繫,積極配合多方了解詳情,同時與北京分公司責任人員緊急溝通,抓緊核實事件的來龍去脈。如確有經銷商存在不當指引或誇大宣傳的行為,公司絕不推卸責任。
生命健康大於一切,關於產品的正確使用和宣稱,我們雖定期培訓我們的銷售人員,但我們仍需對這一事件進行深刻反省,並進一步強化我們的培訓。嚴格遵守法律法規是如新中國經營的底線思維。近段時間直銷行業引發公眾關注,政府機構加大監管力度,我們亦提高企業自律規範、守法經營的意識,只有這樣直銷行業才能朝著更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目前調查措施正在陸續落實中,懇請廣大消費者、媒體和社會各界繼續關注和監督。
此外,提供如新課堂的某微課APP表示,已經成立專案小組對此事涉及的課程內容進行調查,對涉及如新產品宣傳的課程進行下架處理,內容審核部門開展「打假」行動,對平臺涉嫌虛假宣傳的內容進行核查、處理。
涉事果汁在杭州的形象店有賣
記者了解到,如新在浙江的分支機構位於杭州凱旋路上。3月19日記者去實地探訪。
△杭州如新形象店裡在賣的g3果汁
這是一家位於路邊的門店,門牌上藍底白字:如新生活形象店。
店內很寬敞,中間是休閒區,一位女性正帶著一個兩歲左右的寶寶坐那休息。店內工作人員身著統一服裝,當時在店內還有五六位顧客,有一位男性,正在前臺打包,另幾位都是女性,據記者觀察,這幾位應該是店內的老客,她們與工作人員聊天很熱絡。
見記者進來,一位工作人員熱情迎了上來,問有什麼需要,記者問店內的產品是否可以直接購買,還是要會員才能買。
工作人員表示,不是會員也可以直接買,只是要按零售價,而會員是八折,辦會員很簡單,購買大概500元的產品就可辦一張如新會員卡。
正對休息區的一面牆是產品展示區,四層展示架上有不少產品,g3活能混合果汁飲料也赫然在列,在果汁的旁邊還立了張卡片,上面寫著「保健品不等於藥物」。
在店內的「如新(中國)產品一覽表暨訂購單」上,記者看到g3果汁屬於基礎營養系列產品,分盒裝和瓶裝,盒裝零售價為690元,內有10小袋,每袋120毫升;瓶裝的390元。
在這兩種包裝的g3果汁產品後面都有一個括號,內寫「暫為非直銷品」,工作人員表示,這些產品還在申報中,但不影響顧客購買。
記者詢問是否聽說過林麗事件,該工作人員只表示,她們店一直正常營業,而認可如新產品的老顧客還是很多的。
記者隨後撥打如新官方,接線員解釋說,「這個暫為非直銷品對從事如新銷售的人員是有關係的,因為非直銷產品是不能銷售的,只能銷售員自用,不算業績。但消費者可以正常購買。」
同款果汁產自湖州的公司
記者還在如新的官網上查到,其在湖州還有一個生產基地:如新華茂保健品生產基地(湖州)。
據介紹,基地成立於2004年8月,於2005年投產,固定資產投資310萬美元,佔地面積為6,724.45平方米,建築面積3363.4平方米,按照保健食品生產GMP要求建成。公司目前擁有員工110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0多人。
基地設有膠囊生產線、果汁生產線和固體飲料生產線。膠囊線年生產能力達24億粒;固體飲料30噸/年;果汁線年生產能力達60萬瓶。
記者通過該公司電話確證,如新g3飲料就是在這裡生產。
昨天(3月19日)下午,記者也趕到了基地所在,位於湖州市經濟開發區新竹路819號的華貿(湖州)保健品有限公司。下午4點多,公司北門的自動門關著,門口也沒有保安,4點30分左右,自動門打開,陸續有員工下班回家。
隨後,記者聯繫到了該公司辦公室金主任,對方稱,分公司不允許向媒體透露信息,她會幫忙聯繫負責外宣的同事。
一個半小時後,如新(中國)華東公共事務經理鄒瑋與記者取得聯繫。鄒經理表示目前如新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應對「如新果汁」事件上。
△如新湖州分公司
林麗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導致最後的悲劇呢?
媒體通過細緻的調查,
一點點揭開了背後的故事……
「老師就是一步一步在騙她」
小X和林麗是通過社區活動認識的,林麗曾和她一起做微商,賣過大概一年的洗髮水。有一天,林麗說不想做了。小X問為什麼,她說,因為賣一瓶就只是一瓶的錢,「這不是長久的事情,我現在要幹大事,能幹一輩子的事業,以後我不幹活了,都能拿到錢。」
聽林麗這麼說,小X覺得很好奇。「第一次約我出去的時候,林麗給我做了關於護膚品的產品演示。」在小X的印象中,那是2017年10月。
如今朋友們回憶林麗當時的狀態,都覺得她特別「自信、亢奮」,「充滿了熱情,感覺自己做的事情特別有意義,是特別好、特別善良的事情。」
小X曾經質疑過林麗口中無所不能的g3果汁,「我當時看成份的時候,發現果汁含量只有40%,而且有很多添加劑。我就和她說,這些可不是什麼好東西。」
林麗把小X的話轉述給老師後,老師當時給出的解釋是,「這是在一定範圍內使用的添加劑。」並反問,「要喝多少才能出問題?」
實際上,朋友的不少問題,林麗都回答不了,這時候,她就會去問她的老師,然後再去告訴朋友答案。「她其實也是一直在學習,老師就是一步一步在騙她。」林麗的朋友小M說,老師們傳遞的理念就是,「如果你認識我,你用了我的產品,是你走運了,我是在幫你。」簡單地說,就是不為掙錢,只為幫助人。
得知小X想退出,林麗給小X發了兩段長語音,她說這是很好的機會,也是人生最終要走的路。「跟著學下來,成長了很多。投入就會有回報,收穫的可能是知識、財富、閱歷、認知度等。」
其實林麗之前並不叫這個名字。如新的老師說她當時的名字不好,需要改名,林麗就花錢改了個名字。家人問她為什麼改名,她說:「老師說,這個名字可以讓我的事業一飛沖天。」
孩子生病都是偷偷給藥吃
「如新的培訓就是讓人敵視傳統醫療。」林麗的朋友小L說,他們宣稱95%的藥品都是無效的,要是你真愛你的家人,就讓他們遠離醫療。
記者在一份如新內部的培訓資料中發現,在世界醫療大數據這一頁寫道,30%病人死於藥物的不良反應,普通疾病的誤診率高達27%左右,重大疾病的誤診率高達40%左右,85%的藥品是無效的,對病人最需好的措施就是儘量減少醫療幹預,因為「30%到40%的手術根本不需要」。
林麗的朋友小Y告訴記者,他們還說,「你現在吃一斤的蔬菜,補充不了一斤蔬菜的營養,但是吃我的保健品就可以補充上一斤蔬菜的營養。」
有一次,小X的孩子生病,林麗想給孩子用SPA機刷經絡,被小X拒絕了,「我肯定要去醫院,起碼得知道病因吧。」後來林麗的婆婆碰到小X,也提到了林麗孩子生病卻不讓去醫院的事情,「她婆婆說,因為怕生氣,家裡人都偷偷給孩子吃藥。」
林麗曾帶著小Y,和如新的一名姓柴的老師吃過飯。當時柴老師和小Y說,你來做這件事情,先不要和你的家人說,包括你老公也不要說。小Y很疑惑,「我就不能理解,為什麼不能說?」
曾因涉嫌違法違規經營被《人民日報》曝光
2013年1月15日至17日,《人民日報》曾經連續發表多篇報導,曝光如新公司涉嫌違法違規經營。報導稱,如新「宣傳虛假信息、組織聚會『洗腦』」、「入行需先買500元產品,發展『下線』可一直晉升至『寰宇領袖』」。
據《人民日報》記者的調查,如新自從1984年創建於美國猶他州之後,對於其經營模式的質疑和調查就沒有間斷過。
康乃狄克州總檢察長曾對如新公司誤導經銷人員、進行違法傳銷的做法提起公訴。這位總檢察長表示:「以金字塔層級形式吸收會員,將盈利主要建立在收取會費、抽成,而不是銷售產品上的經營手法,就是違法傳銷。」
上述報導發出後,國家工商總局對此進行調查後發現,如新在經營活動中存在超產品範圍從事直銷、誇大產品功效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其個別銷售人員存在擅自直銷、欺騙及誤導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
據此,工商總局依法對如新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的違法違規行為作出處理。當時,如新被上海市工商局和北京市工商局共沒收違法銷售收入448.2萬元,處以罰款38萬元。
律師:典型的傳銷
公開資料顯示,如新在中國的公司,全稱是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2006年,如新在中國獲得直銷牌照。北青報記者在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網站查詢到的相關信息顯示,如新直銷區域內的分支機構有25個,服務網點225個,直銷產品共計4類125種,直銷培訓員228人。
如新在網站備案的產品以化妝品居多,僅有包括如新華貿牌茶沛膠囊在內的14款保健食品,最早的備案日期為2012年7月。
北京浩東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曉玲指出,就如新經營模式而言:一是形成了一定的上下層級架構並具有一定人數,二是參加者均有一定的經濟支出來獲得會員資格,三是發展人員數量是獲得經濟利益的依據,每一個會員再發展下線時是有利益回報的,並且發展的成員越多,其經濟利益越大。
林麗家屬提供的如新公開資料顯示,層級明晰,形成了典型的「金字塔」結構。張曉玲表示,發展的層級越多,獲得的經濟利益就越大,「就是典型的傳銷。」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張新年律師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如新(中國)公司具有直銷牌照,但根據報導中的內容顯示,其產品銷售方式顯然不符合合法的直銷流程。」
大家都愛看
共享單車新規來了!押金最遲第二天原路退還
中共中央決定任少波任浙江大學黨委書記
杭州調查顯「蘇大強」式焦慮:九成老人養老不願離家
來源:浙江在線綜合錢江晚報、北京青年報、人民日報、新浪微博等
責編:侯瑋
見習編輯:江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