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如期見面啦,嘿嘿嘿,每次和大家見面都有種莫名的開心感(那些預測的、吐槽的、鞭策的、推理的,我都在腦補這個完美的畫面,偷笑中)。在這裡我先謝謝大家的關心和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獻上更加優質的文章供大家來閱讀,同時增添科普知識來使大家對恐龍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
那麼這一期我們來認識一下霸王龍的「兄弟」,一個讓你有一種魂飛魄散泰山壓頂般壓迫感的大型肉食恐龍——食肉牛龍!
食肉牛龍,意思就是吃肉的牛(再次佩服老外的起名本領和天真無邪的解釋),這貨有7.5米長,3.5米高,一輛路虎攬勝那麼沉!
雖然沒有霸王龍那麼高大,但是威猛程度一點也不遜色於後者,生活在差不多一億年前的晚白堊紀時期的南美洲。
在這裡我要特殊說一下這貨的腦袋,也是它名字的由來,因為它有牛頭一樣的腦袋和兩條很短的前肢,前者腦袋上有兩個小角,這倆小角是向前生長的,因為太小了,根本起不到防衛的作用,因此科學家認為可能是這小角上面套有一層角質層,就像今天的麋鹿,這倆角具體是幹啥玩的,誰也不清楚。
重點其實不是這個,而是因為這倆小角的原因,使其顱腔內的空間節省同時非常不靠譜的使它的腦袋很輕,以至於它跑起來的時候就想一頭憤怒的公牛,腦袋必須向前傾,與此同時,為了不至於衝太快,讓它一頭栽倒,這哥們也必須把嘴張開稍微增加點阻力,我的哥厲害了,想想都嚇人啊,你跑也就跑了,還非要長著嘴跑,你讓我們這群只知道吃草的哥們情何以堪,最最主要的是,這貨的奔跑姿態,嗯?奔跑還有姿態?如果恐爪龍是一群蜜蜂一樣的一擁而上撕碎你,霸王龍是突然爆發轟炸你,那麼我們的食肉牛龍絕對是塵土飛揚的碾壓你!
為啥這麼說捏?我們知道,肉食性恐龍那都是動作越輕越不容易被發現,就是跑起來也是輕手輕腳的,就是霸王龍那也是瞬間把你放倒了再秒,其奔跑姿勢都是腳趾著地往前衝,而我們的牛哥,那是全腳掌著地的平拍式奔跑,雖然速度不是很快只有30到35的時速,但是這樣的奔跑會造成一種特殊的視覺效果,腳底下塵土飛揚,大地轟轟隆隆的作響。
這對於那些感覺器官敏感的小型食草恐龍來說就相當於雷達被幹擾了,瞬間失去方向幾秒,就是這幾秒鐘,塵土中一張大嘴,嗚嗷吼叫的輪廓出現了,然後就沒然後了,這感覺簡直就是泰山壓頂的壓迫感,讓人無法呼吸,這就是我們牛哥的絕招,之前就說過,輪打架霸王龍無疑是恐龍中的呂布,恐爪龍那就相當於一群敢死隊了,食肉牛龍那完全就是我們的張飛,氣勢上絕對要把你碾壓的渣渣都不剩。
為了防止獵物逃脫,它的牙齒最前排往後傾斜差不多4釐米,這樣只要是咬住了,那肯定就是離GG不遠了,也不需要掙扎了,祈禱下輩子也做牛哥吧!
說到這裡,我還有一個小故事要說給大家呢,那就是當年我們的科學家還不知道恐龍的皮膚是啥樣子的呢,進行了各種猜測。
直到1985年,在阿根廷一片美麗的大草原上,我們的牛哥被華麗的發現了在它頭部周圍的隆起上,發現了許許多多的又大又凸起的並排鱗片,而且非常顯眼,在鼻子上面和嘴巴那裡還有圖案。
這就讓我們的科學家小夥伴們知道了恐龍皮膚的形態啦,咋樣?別看哥活著的時候給人以壓迫感,死了之後照樣讓人興奮,這就是哥存在的價值,真是生當為龍傑,死亦為鬼龍雄啊!哈哈哈~
呵呵,怎麼樣?大家對這種大型的食肉恐龍是不是有了一個基本認識了呢?千萬不要說想拿來一隻當寵物養,相信我,如果生活在白堊紀我們的吃貨還沒進化出來之前,你對於它來說絕對是連一顆櫻桃都不如的小麵團,打打牙祭罷了。還是讓我們好好享受現在的生活吧。
咳咳,坐好嘍,現在是我們的恐龍小科普時間啦!
1、最長恐龍的尾巴,目前來看最長恐龍的尾巴是梁龍滴,有差不多11米長(我的哥,光尾巴就比霸王龍還要長出來幾米呢)
2、恐龍不是終身配偶的哦,和今天的爬行動物一樣,儘管有一些恐龍是群居的,但是沒有證據證明恐龍是一夫一妻制滴!
3、恐龍不出汗,嘿嘿沒想到吧,和我們人類不一樣,恐龍是爬行動物,體表的鱗片會鎖住水分,如果熱了它們就自己選擇涼快的地方,有些有帆類的恐龍,會用後背的帆來調節溫度(我們的雙冠蜥就是其中一種啦)
呵呵,今天你有學到了新知識嗎?那麼我們就下周再見啦,拜拜!
*本文僅授權《rlyl的自然世界》獨家發布,其他任何媒體平臺未經本人書面授權,不可擅自轉載發布,謝謝您的合作與理解。
👇進入《爬來爬趣》專欄
了解更多恐龍、爬蟲知識
朋友們想了解哪些恐龍可以留言點播哦~我們會根據熱度調整發布順序的!
Author: 冥月寒歌(微信:mond1985ss)
Editor:rlyl
📖延伸閱讀:
【恐龍探索】王者雄風——霸王龍!
【恐龍探索】死神鐮刀——恐爪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