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已至
嘉峪關迎來最美的季節
舒爽的溫度
清新的空氣
整個城市都被綠植和藍天包裹著
來到嘉峪關
仿佛置身於天然的氧吧
嘉峪關
深處西北內陸卻勝似江南
戈壁變綠洲
荒野變湖泊
在一代代嘉峪關人努力下
如今
都成為現實
今天
小編帶大家走進「氧吧」—嘉峪關
一起走進塞外江南
No.1
東湖生態旅遊景區
東湖生態旅遊景區,是嘉峪關市城建史上規模最大的生態建設工程,也是南市區開發建設的龍頭項目。始建於2002年9月,2006年8月完成一期、二期建設內容。景區按照「以人為本、以水為脈、以綠為基」的理念規劃設計,是一個集休閒娛樂、觀光遊覽、氣象預測、科普教育、改善生態、承辦國內外體育賽事、調蓄用水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生態旅遊景區,被譽為「戈壁明珠」。
景區位於嘉峪關市南市區新區,總面積165萬平方米,建有人工湖56萬平方米,總庫存315萬立方米,飄帶河640米,中心廣場3萬平方米,亮化燈飾300多套,以及瀑布通廊、景觀涼亭、綠色遊廊、拱橋、碼頭、鐵人三項賽紀念雕塑和體育賽事轉換區等景點設施,建設綠地90公頃,種植各類樹木10萬多株。2006年景區被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為鐵人三項運動訓練基地和專用賽場,已連續多年成功舉辦了國際鐵人三項積分賽和亞洲鐵人三項錦標賽等重大賽事活動。
No.2
迎賓湖旅遊園區
迎賓湖旅遊園區,位於嘉峪關市區西側,總面積104公頃,始建於1999年10月,2002年10月建成。園區以城市活動遊憩、民俗文化休閒、城市主題公園、戈壁植物觀賞等為主題,規劃有旅遊廣場區,湖濱遊樂區、健身康樂區及休閒區等區域,是以水體和綠化為主,以周邊旅遊景區為依託,以旅遊服務為主線,集遊樂、休憩、運動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休閒旅遊園區,被譽為「大漠綠洲」。
園區建設投資4700萬元。建有兒童遊樂園、迎賓湖心島、假山、瀑布。湖邊圍欄上繪有1011幅反映嘉峪關人文歷史以及中國和世界文化成就的圖畫,構成了別具一格的迎賓湖文化長廊。園區建有人工湖27萬平方米,總庫存140萬立方米,是雙泉水入城灌溉綠地的調蓄中心。夏日的迎賓湖旅遊園區,碧波蕩漾,樹蔭濃密,花團錦簇,瀑布飄舞,遊人如織,到處是一片和諧的景象。
No.3
討賴河生態旅遊園區
嘉峪關市南市區生態環境建設項目「兩湖一河」園林景觀工程是圍繞我市兩座大的人工湖而新建的討賴河生態園和明珠文化生態園,以及連接兩座人工湖之間的一條即兼顧水利功能景觀效果的人工河道,(以下簡稱南市區討賴河景區),是市委、市政府為加快城市步伐,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完善城市功能,打造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一項重大舉措。
「兩湖一河」園林景觀工程總投資8500萬元,規劃面積70公頃,其中水面面積36公頃。自2008年2月投資建設以來,經過4年的建設,經驗收合格,已全部投入使用。
討賴河生態園位於嘉峪關市南市區方特大道向南300米,2009年9月完工建成,總庫容36.7萬㎡,總佔地面積25.9萬平方米,綠地面積14.9萬平方米,南北寬約400米,東西長約900米,三個人工湖(1號湖、2號湖、3號湖)面積11萬平方米。園區內種植各類喬灌木70多個品種,數量達110萬株。明珠文化生態園位於嘉峪關市南市區花雨路中段,機場南路以南,花城路以北,西接嘉峪關市圖書館,南至雄關大道。2009年8月完工建成,總佔地面積46.7萬平方米,南北寬約450米,東西長約960米。園區內種植各類喬灌木60多個品種,數量達120萬株。飄帶河景觀帶位於祁連山北麓嘉峪關市南市區花雨路西段至中段南側,它與討賴河生態園和明珠文化生態園連成了一個整體,是嘉峪關「兩湖一河」的園林景觀帶,佔地面積5萬平方米,東西長約1000米,寬約50米,水面寬度8-15米。河道兩旁綠地內種植了各類喬灌木及花卉有30多個品種,8萬餘株。
南市區討賴河景區本著生態優先、文化生根、人本立足、經濟適用、環境協調的規劃原則,在保留原有綠地的基礎上,為周邊居民提供休閒運動,文化交流的場所,提升城市文化品味,豐富而多樣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得益彰,充分展現了嘉峪關市的城市特色。
No.4
嘉峪關草湖國家溼地公園
甘肅嘉峪關草湖國家溼地公園位於嘉峪關市東北部,地處巴丹吉林沙漠和蒙新戈壁前沿,由討賴河、露頭泉水和地下水形成的天然沼澤溼地和人工溼地組成,包括草本沼澤溼地、灌叢沼澤溼地和庫塘溼地,是河西走廊最重要的溼地之一。溼地公園佔地面積1379公頃,其中:溼地面積796.88公頃。公園內動植物種類豐富,有野生植物25科48屬66種;野生動物27目49科142種,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生物多樣性綜合體。
公園於2013年12月取得國家溼地公園試點資格,嘉峪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溼地保護與恢復,成立專門的溼地保護管理機構,聘用專職溼地管護人員,實施水系疏浚、生態補水等措施,堅持原生態修復原則,使溼地環境得到改觀、溼地資源得到保護,保持了戈壁沙漠腹地中溼地自然風貌。2018年通過國家驗收,成為正式國家溼地公園。
近年來,在中央、省、市資金的投入支持下,不斷加大溼地保護與恢復,溼地生態環境持續好轉,逐漸成為候鳥停留、棲息重要中轉地。自去年冬天以來,持續開展「秋冬護飛行動」,堅持「破冰+投食」,保證鳥類生活環境適宜,食物充足,先後有天鵝,灰雁、白鷺等候鳥在草湖國家溼地公園停歇休憩,綠頭鴨、赤麻鴨等水禽留宿,鳥類種群和數量均被往年有明顯增加。目前監測到草湖國家溼地公園的鳥類有12種,約1200多隻,為草湖帶來勃勃生機。
初夏
讓我們相約嘉峪關
沐浴在嘉峪關這個天然氧吧
細細體會西北的風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