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次中學同學的聚會,重遇相識多年的Philip。言談間,發現他經常唉聲嘆氣,初時以為他在事業或家庭上有不如意的事,便直接問他有何不開心。他說最近不舒服,看了醫生也沒有好轉,但 他似是不想告訴我們為何不舒服。當時,我細心留意他的坐姿,發現他左側臀部並沒有好好的放在椅子上,狀甚奇怪。
晚飯之後,我們都各自返家,我和Philip則一起步行往車站。我大膽問他,是否臀部不舒服,他忽然流露驚訝表情,問我為何會知道。我立即叫他明天來我診所檢查。
他在診所滔滔不絕地講出他的經歷︰「當初真的沒想像過臀部會不舒服,又不是很痛,但步行及坐下太久便會感到麻痺及少許痛楚,偶爾還會伸延至大腿。我嘗試在網上尋找資料,發覺這些似是坐骨神經的問題,於是去看醫生。」
「我看過普通科醫生和骨科專科醫生,連X光也照過,發現腰椎沒有問題。之後醫生轉介我去接受物理治療,症狀曾經減弱過,但停止了物理治療後,症狀又再出現,好像硬要跟著我……」
我幫他做了一些簡單的測試,發現當我將他的髖關節向前屈曲及內旋時,痛症會相對較嚴重,而他的髖關節進行外旋阻力測試時,亦顯得梨狀肌 (即將髖關節外旋的肌肉) 較弱。種種因素顯示,他患有梨狀肌綜合症。
成因
梨狀肌是一條很幼長的肌肉,連接薦骨 (Sacrum) 及股骨大轉子 (Greater trochaneric of femur)(圖一)。由於它的附著點位於大轉子的後方,當它收縮時,會令股骨外旋。所以,當我們要做一些將股骨外旋的動作如八字腳時,梨狀肌要收縮才能完成這個動作。
梨狀肌對坐骨神經的影響性,取決於坐骨神經的路徑。一些研究發現,大約有20%的人,他們的坐骨神經會穿過梨狀肌。如果這類人的梨狀肌受到過份牽拉,坐骨神經便會被擠壓,引起坐骨神經痛。究竟有何因素會過份牽拉這條肌肉?
梨狀肌是控制股骨外旋,所以,當股骨因某些原因而內旋的時候,梨狀肌便會被牽拉,形成梨狀肌綜合症,引發坐骨神經的毛病。寬扁足是一大原兇。如果足部於步行時,距下關節過份寬扁,會帶動脛骨 (小腿骨) 內旋 (圖二)。由於脛骨連接著股骨 (大腿骨),脛骨內旋便會導致股骨內旋,從而引發梨狀肌綜合症。
治療
梨狀肌綜合症的治療方針在於減低股骨內旋。Philip患有寬扁足,步行良久便引發坐骨神經毛病,於是為他處方訂製矯正鞋墊,減低足部的過份寬扁,減輕梨狀肌的牽拉。
當然,適當的坐姿絕不可缺少。蹺二郎腿是典型的不良坐姿,所以我千叮萬囑他不要蹺二郎腿,因為蹺二郎腿會前屈及內收股骨,也會牽拉梨狀肌。也應儘量避免跪坐 (圖三) 及W形坐姿 (圖四)。
另外,我同時介紹他接受物理治療,透過低頻電流及梨狀肌的伸展運動,儘量令梨狀肌放鬆。
來源: 南方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矯形師 李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