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血壓忽高忽低比長期高血壓更傷腎臟?

2021-02-23 埃頻道AiChannel

埃頻道 Ai Channel 是埃德蒙頓一個原創頻道,將最新主流資訊帶給讀者。內容包括本地新聞丶熱話丶潮流特區丶娛樂資訊丶時裝美容丶優惠消息等等,應有盡有!每期周一, 三, 五, 在網站丶公眾號丶和Facbook同時出版。敬請關注!

一名中年男子平時無任何不適,但在天氣冷熱交替時,早上起床常會感一陣眩暈,直到偶然的健康檢查發現血壓竟然高達收縮壓在175-180mmHg之間、舒張壓在130-135 mmHg,但到了下午,血壓又回復穩定約收縮壓在130-135mmHg之間或舒張壓在85-90 mmHg之間,長期下來血壓高低起伏不定,持續數年並不以為意,直到例行健康檢查才發現事情大條,確診罹患中度慢性腎衰竭。

血壓忽高忽低 比長期高血壓更傷腎臟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秋冬氣溫變化大,血壓高低起伏不定成了腎臟的隱形殺手,人體的腎絲球是非常敏感的構造,忽高忽底的血壓所造成的壓力差容易讓腎絲球質接受到機械性的損害,引起的血管硬化,也會讓腎臟過濾淨化人體血液的功能變差,殘餘的腎元將會增加本身的血流量來補償已經損失的腎功能,殘餘腎元的血流量必須增加,這會對腎元造成惡性循環的損害。

所以要補保護腎臟,首重就是要控制自己的血壓。周宗翰建議,最好可以把血壓穩定控制在130/80mmHg左右,忽高忽低的血壓導致的壓力差,反而比長期高血壓對比腎臟的損害更為明顯,當腎功能愈差,血壓就愈不易控制,因此治療上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血壓愈低,對腎臟愈有保護作用,愈能減緩腎功能惡化。

患有腎臟病未洗腎者 日常這些事要注意

對於患有腎臟疾病還未洗腎的患者,周宗翰表示,飲食調控更是關鍵,像是喝水要少量頻飲,原則上當日水份攝取=前一日尿量排出+500~700毫升,避免喝酒以及突然大量灌水,腎衰竭者尤需注意每日體重勿增減太多,儘量少吃醃制及加工製品,味精最好不要用,以免容易口渴喝入過多的水分。

此外,還要控制鈉鉀磷在身體的穩定,過量的鹽份會造成腎衰竭患者高血壓或水腫;一天建議攝取的鹽量約為3~5公克。

平時多補充高鈣食物來穩定身體的磷。

控制蛋白質 減少尿毒產生

若要降低身體中血鉀,腎衰竭會減少排洩鉀離子的能力,但只要腎臟病人排尿至少1000毫升以上通常較不會產生高鉀血症,但是若有高血鉀症及嚴重腎衰竭時,就須限制飲食中的鉀離子,切忌禁喝各種湯品,包含食補藥膳拉麵的湯頭,鉀離子易溶於水,蔬菜食用時切小片以熱水燙過撈起,再以油炒或油拌可以減少鉀的攝取量;值得一提的是,運動飲料含有額外的電解質與鹽分,有腎病的人需小心這類飲料。

周宗翰提及,早期腎功能不全時,控制飲食中的蛋白質,可以減少尿毒的產生,進而延緩腎功能的衰退,但是往往患者會因為過度限制蛋白質導致自己營養不良;原則上攝取優質蛋白50~75%來自動物性蛋白質,如魚、豬、牛、羊等肉類、蛋、牛奶混和食用,其餘的蛋白質由米、麵粉及其製品、蔬菜、水果供給。

不可自行購買成藥服用 定期篩檢降風險

此外,許多市售的止痛藥、感冒藥和自己抓的中草藥可能含有腎臟毒性,不可自行服用。周宗翰建議,最好每半年做一次尿液和血液肌酸酐和尿素氮檢查,以了解目前身體的狀況。

來源血壓忽高忽低比高血壓更危險!醫師揭「這些行為」洗腎風險很高


相關焦點

  • 血壓波動大,忽高忽低怎麼辦?專家:三個穴位,經常按摩有助降壓
    隨著年華老去,人體內主動脈壁內膜和中層變厚,中層彈力纖維斷裂和減少,脂質和鈣鹽的沉積等,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獨特的老年高血壓。1.血壓以收縮壓增高為主老年人由於動脈硬化,動脈壁的彈性和伸展性降低,舒張壓不高甚至偏低,緩衝能力下降,我們稱為單純收縮壓高的高血壓。
  • 上了年紀以後,血壓忽高忽低,身體是否會有危險?專家給出答覆
    上了年紀以後,血壓忽高忽低,身體是否會有危險?專家給出答覆高血壓潛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周圍,在你的周圍,或者是你的身上,也一定會有高血壓的存在。大部分患上高血壓的人,都是通過降壓藥來控制血壓。但上了年紀的人,就會出現一時血壓升高達160,另一時血壓降低達100的現象,讓人捉摸不透,不禁開始擔心,是不是自己的身體出現了嚴重問題,對於身體是否有生命危險?針對此問題,專家給出答覆。人的血壓,其實是有一個界定的區間值得,血壓160-100這個區間,是屬於中間偏高的區間。雖然這個值沒有高、深高那麼嚇人,但也要值得注意。
  • 慢性腎臟疾病合併高血壓,這樣降血壓更合理
    慢性腎臟疾病與高血壓是互為因果的兩種疾病,高血壓可加重腎臟損害,慢性腎臟疾病也可引起血壓升高。那麼,慢性腎臟疾病合併高血壓的患者,如何安全降血壓呢?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腎臟具有多項生理功能,在維持內環境穩定方面佔據重要地位。
  • 高血壓怎麼吃藥?牢記這4點原則,血壓控制更有效!
    據中國心血管流行病學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患高血壓的人群已有2.7億人,人數和患病率還在逐年攀升。很多人都覺得,高血壓只是血壓高點,對身體好像也沒有什麼太大影響,嚴重的時候也就是有些頭暈目眩。事實上,高血壓並不是一種單一疾病,而是一種全身性健康問題,嚴重者可致命!
  • 血壓有收縮壓與舒張壓,哪個高了更危險,原因是什麼?
    在生活當中可能很多人有這樣的擔憂,那就是父母都有高血壓的情況,而且自己的血壓值也是忽高忽低不是特別的正常。尤其是存在低壓高,高壓正常的情況,很多人都說這種危險性會更大一些,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時血壓當中無論是高壓還是低壓,都屬於兩個非常獨立的危險因素,無論哪一個升高都會使身體出現危險的情況,但是如果硬要比較的話,高壓升高的危險性要高於低壓升高。血壓有收縮壓與舒張壓,哪個高了更危險,原因是什麼?
  • 88歲醫生血壓高60年,他說出3招降壓秘訣,值得大家學習
    ;而有的人年尋八十,血壓高了六十年,還每天堅持給人看病就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對比,並不是說他們身體內在組織器官的更偏向與誰,而是他們對於身體的呵護和照料出現了相悖。身邊總是會出現一兩個高血壓患者,有些人控制平穩,很久都不會出現任何併發症,而有些人整日靠藥物都無法降血壓,究竟血壓高在日常生活中到底會帶來哪些異常的表現呢?
  • 降血壓「聯合用藥」能更好保護心腦腎功能
    並要長期堅持用藥,千萬不能斷斷續續。因「間斷服藥」對高血壓的控制是極為不利的,可使血壓的波動幅度增大,血壓忽高忽低,會嚴重地損害心、腦、腎和血管等靶器官,對心、腦、腎和血管系統造成嚴重的不可逆的損害。我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指出,高危或極高危高血壓患者、中度或中度以上高血壓患者,應將兩種藥物的「聯合應用」作為起始治療。
  • 給高血壓患者的5個忠告:希望你最好一個都不要做,血壓或能平穩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喝不愁了,偏偏高血壓疾病慢慢找上門了。俗話說「病從口入」,很多疾病都是國人「吃」出來的,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是阻礙健康的絆腳石,給高血壓患者的5個忠告:希望你最好一個都不要做,血壓或能平穩。
  • 黃曉明的演技,為什麼會忽高忽低?
    而看到這裡,很多網友不禁感嘆為何黃曉明的演技總是忽高忽低呢?其實黃曉明演技忽高忽低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關鍵點:收和放。"收"時演技高在《鬢邊不是海棠紅》中,黃曉明的控油工作做得非常好,而這主要是因為他所扮演的角色的形象氣質是他所擅長的,風格也是他所擅長的演繹風格。
  • 有哪些因素會造成糖友的血糖出現忽高忽低的現象?
    如果一旦確診為糖尿病,不管是遺傳性的還是2型糖尿病,都需要長期的口服藥物或者是長期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但是糖友在控制血糖期間如果血糖是處於忽高忽低的狀態的話,那麼對糖友的身體健康會帶來一定的影響,活會加快病程的進展以致出現併發症。那麼造成血糖忽高忽低的原因都是有哪些,根據臨床可以總結以下幾點因素|:
  • 高血壓患者早晨高壓150,低壓101,情況嚴重嗎?該不該吃降壓藥?
    吃藥也要按時按量吃藥,千萬不能想起來就吃想不起來就不吃或者是隨意更改藥量,這樣會讓血壓不穩定,若是讓血壓忽高忽低,會對心血管系統造成不小的傷害,其傷害不容小覷。腦中風長期的血壓過高會引起動脈硬化和血栓形成,導致腦部的血液循環發生障礙,一旦血栓堵住了腦部血管很有可能就會突發腦中風,同理若是堵住了心臟血管會誘發心梗。
  • 在家測血糖為啥忽高忽低?聽中國科大附一院內分泌科主任問您解答
    為什麼在家測量血糖總是忽高忽低?自測血糖有哪些步驟?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邀請了安徽省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葉山東為您解答。有許多2 型糖尿病患者長期未意識到自己的身體狀況,等到被確診時,已經發生視力改變、腎臟衰竭、肢體麻木等糖尿病併發症。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
  • 忽高忽低,忽上忽下,為什麼明星顏值總是出現bug
    可是平時生活中,或者他的某一些角色,讓小編總是感嘆,為什麼他的顏值總能忽高忽低啊。其實要說喬振宇的顏,那是幾天都吹不完的。但是他不願意做一個偶像派,他磨練演技,只想當一個實力派。實力派看重的自然是演技,而不是顏值。No.3 沈月其實小編覺得沈月在小美好裡的表現,還算不錯。可能也是造型比較符合,演起高中生來沒有壓力。
  • 預防高血壓,日常5點很重要
    ,就跟坐過山車似的忽高忽低。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想要避免血壓升高,更要注意的是食物中的鈉,而不是要根據口感是否鹹來判斷飲食是否健康,建議有高血壓病史的朋友在選擇入口的食物前,最好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有關鈉的情況。
  • 體溫監測忽高忽低,額溫槍靠譜嗎?專家:受多種因素影響
    體溫監測忽高忽低,額溫槍靠譜嗎不少人遭遇體溫過低情況,人類在「變涼」?專家:測量方式、環境、設備都會影響數值▲3月4日,羅女士使用額溫槍測量額頭溫度,顯示36℃。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自己的體溫並不是傳說中的37℃,更有人陷入為何明明身體健康、體溫卻忽高忽低的疑惑中。額溫槍量體溫準嗎?天冷時和天熱時,在戶外測出的體溫,會不會有變化?三湘都市報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 愛達健康科普:40歲以下血壓高需要警惕繼發性高血壓
    我國高血壓患病人數大於2億,有5%-10%的血壓是繼發性高血壓,越是年輕的高血壓患者,越是要先考慮繼發性高血壓的可能。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有哪些常見的疾病會引起血壓升高。腎性高血壓腎性高血壓是是腎臟病變引起血壓升高,是兒童和成人高血壓最常見的病因,5%的成人高血壓和60%兒童高血壓由腎性疾病引起。
  • 洪金寶手術後忽胖忽瘦引擔憂,兒媳回應公公很健康,每天斷食16小時
    洪金寶手術後忽胖忽瘦引擔憂,兒媳回應公公很健康,每天斷食16小時上世紀80年代,香港電影如日中天,人傑輩出。眾所周知,在香港影壇,成龍被稱為「大哥」,但在「大哥大」洪金寶面前,成龍卻甘心當「小弟」!年輕時的洪金寶是影壇武術擔當,也是一代前輩,但常年打拼落下不少小病根,前前後後斷手7次,斷腳3次,搞得渾身是傷。不過年輕時的洪金寶尚能抗住傷痛的折磨,但年紀一旦上來就疼痛難忍,尤其是膝蓋上的軟組織,多年來不斷磨損,一直到了2017年,才成功在家人的陪伴下完成膝蓋手術。
  • 「顏值忽高忽低是什麼體驗?簡直就是女神vs女神經!」
    「顏值忽高忽低是什麼體驗?簡直就是女神vs女神經!」 今天看到一個話題: #你見過顏值忽高忽低的人是什麼樣的?
  • 一天接診3例猝死病人 醫生提醒:氣溫忽高忽低運動千萬要注意
    醫生提醒說,隨著夏季到來,氣溫忽高忽低,人體新陳代謝顯著加快,心臟負荷加重,心率加快,運動時一定要謹慎。晨練時,她突然暈倒在地近日,墨河公園裡一位跳舞晨練的女士突然暈倒在地,恰逢即墨區人民醫院的兩名醫生上班從此經過,並立即上前施救。
  • 高血壓患者飲食有6禁忌 冬季需注意這七點
    第一,在日常飲食上一定要控制鹽分的攝入,如果食鹽攝入過多,會影響血壓的穩定,平時最好以清淡的飲食為主。第二,高血壓患者如果長期攝入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會導致身體發胖,這時體內的血脂也會升高,甚至會造成動脈硬化的現象,所以血壓升高的患者不適合食用一些脂肪特別高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