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蘆衣順母 (《論語·先進》中的典故)

2021-02-19 深情的呼喚
蘆衣順母 (《論語·先進》中的典故)

蘆衣順母是《論語·先進篇》中的典故,主要內容是周閔損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兩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原文

周閔損,字子騫,早喪母。父娶後母,生二子,衣以棉絮;

妒損,衣以蘆花。父令損御車,體寒,失鎮。父查知故,欲出後母。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母聞,悔改。

閔氏有賢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賢母在,三子免風霜。

人物介紹

閔損: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讚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

 

故事

中國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有這樣一個故事。

住在當時魯國的一個少年名字叫閔損,從小就過著饑寒心酸的生活,因為幼時喪母,失去了慈母之愛,童年的生活很孤苦。父親閔公後來給他找了個繼母,生活才算有了改變,剛開始繼母待閔損還好,等到她自己生了兒子後,情形卻逐漸改變了,她只慈愛自己所生的骨肉,對閔損開始冷落了下來,處處看著都不順眼。父親在家時還好些,等父親出門兒做生意離開家後,母親對閔損便沒有什麼溫暖,不但讓他帶看弟弟,而且把家中所有的髒活兒累活兒全叫他幹。曾飽受苦難的孩子竟然懂事早,九歲的他不但樂意去幹一切髒苦累活兒從不怨言,而且對待打罵也能逆來順受,能以德報怨,對人講話總是彬彬有禮;特別是對五歲的弟弟非常疼愛友好,處處關心而謙讓弟弟,兄弟倆心心相印親密無間。

這年冬天,父親從遠方做完生意歸來,全家人歡歡喜喜得以團圓,閔損給父親送上一碗熱水,但因為身上發冷,兩個手臂不由自主地哆哆嗦嗦抖個不停,碗中的水竟灑了一多半,母親瞪了他一眼,趕緊告訴小兒子又奉上一碗。這種情形父親看在眼裡,心裡不是滋味,罵閔損不長進、沒出息。

飯後,父親帶上兄弟兩個趕著馬車去拉貨,一路上迎著凜冽的寒風,閔損凍得身體縮成一團,父親看他穿著厚厚的棉衣,不覺火從心起,並斥責說:看看弟弟穿的比你少,也沒有凍成你那樣,看你怎麼活像個凍死鬼脫生似的,太沒出息啦!說著便順手抽了閔損一鞭子,弟弟見狀心疼哥哥,撲在哥哥身上,這第二鞭子打下去後,閔損的棉衣被打破了,突然從破洞處露出一些蘆葦花灑了一車,父親一看愣住了,剎那間他就已經明白過來:原來後娘竟如此狠心待兒子,氣得當下掉了眼淚。

 

待到拉完貨回到家裡後,立即寫了一紙休書,令其妻快快回返娘家!妻子嚇得跪地磕頭如搗蒜,盛怒的閔公只說:你心太狠了,是絕不可原諒的。看母親頭已磕破,閔損和弟弟慌忙地跪了下來。那時女人地位很低,一旦被夫家休了,這一生就算是完了,為此走投無路而輕生尋短見的不在少數。

眼看丈夫不肯饒恕自己,妻子感到絕望了,這時閔損開口道:孩兒請父親息怒,懇求您就饒了母親這一回吧,家裡是不能沒有母親的,沒有母親的家不像一個家,更何況「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如果父親不答應孩兒絕不起來!說罷與弟弟叩頭不止,這時閔公被兒子一番合乎情理的正語之言打動了,看了看幾乎要昏倒的妻子,心腸軟了下來,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說道:罷了,罷了,你們都下去吧。兩個兒子趕緊扶起母親,這時如夢初醒的母親,激動地抱著兩個兒子痛哭失聲,她萬萬沒有想到在這關鍵的時刻,大兒子竟然救了她一命。從此,被感化過來的母親對大兒子又敬又愛,處處待他勝過自己的親生兒子,弟弟對兄長更是敬重有加,從此閔公的家,成為一個和睦美滿的家庭。

真是英雄出少年,一個少年閔損竟已具備了說話有理,忍辱負重和能嚴格修悟自己的美德,充分體現其寶貴的佛性,並給人們留下了深深的感動,難怪他後來竟然成為孔夫子的得意門徒之一。

故事延伸

「鞭打蘆花車牛返村」全國最長的一個村名

蕭縣歷史悠久,孕育了眾多飽學之士,像我們平時所熟知的廣陵散絕的嵇康,五代後梁的開國皇帝朱溫,被唐明皇封為闢邪將軍的鐘馗,唐代詩論大家司空圖,孔子高足、二十四孝子之一的閔子騫,等等。

閔子騫生於公元前536年,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並稱,為七十二賢人之一。他為人所稱道,主要是他的孝。在千年之後的《二十四孝圖》中,閔子騫排在第三。

    特此申明:

        此文內容及圖片都來源網絡,版權屬原作者

相關焦點

  • 《論語》中的10個成語典故,我能說出三個,你呢?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經典書籍,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在《論語》中,不僅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還在影響著中國的教育理念,而其中的成語也一直被我們所津津樂道。那麼大家知道《論語》中的成語有哪些典故呢?出自哪裡呢?不妨來了解下!
  • 《論語》中的100個成語典故,完整釋義,感悟智慧
    《論語》,一部不朽之作,影響了兩千年來的中華文明。書中的許多警句格言,廣為流傳。而你可知道,出自《論語》的成語典故,竟有100個之多! 1.哀而不傷 解釋:憂愁而不悲傷,形容感情有節制;此外也形容詩歌、音樂優美雅致,感情適度。
  • ...男孩:起名字大全:大方優雅、美麗溫存的出自論語有典故的女孩名字
    精選論語有典故的女孩名字 【敏秀】 「敏」這個字出自《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敏是寓意女孩以後能夠有敏而好學的高貴品質。
  • 《論語》裡的115個成語典故,個個經典!(值得收藏)
    【出自】《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 62.內省不疚【解釋】指自我反省,內心並不感到慚愧不安,即沒有做有愧於心的事。【出自】《論語·顏淵》:「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63.能近取譬【解釋】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別人著想。
  • 寶寶起名:精選論語中好聽稀少的名字,內涵豐富,寓意深遠!
    要想名字有寓意、有內涵,起名時可以參考一些古籍典故,《論語》就是值得參考的經典之一。《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言行編撰的語錄集,其中不乏孔子關於學問、政治、道德等的思想主張,詞約義富、藝術性強、寓意深遠,從中挑選整理一些內涵豐富的寶寶名字再好不過。因此江南易林從《論語》中精心挑選了一些好聽稀少的名字,家長可以自行參考。
  • 薦書丨寫給孩子的論語課
    《論語》的很多內容,我們很小就接觸。不過,我們對於它的了解,可能還不夠:《論語》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孔子又是一位什麼樣的人?他和他的弟子之間的言談錄,為何能夠流傳那麼多年?這其中的知識,我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和交往中,又該怎麼用?擔心「之乎者也」不好讀?很會講故事的饅頭大師張瑋,用故事加漫畫的方式,把《論語》裡的知識點、背後的歷史故事,還有我們用得上的道理都講出來,不但有趣,還能讓你知道怎麼用。
  • 讀懂這些成語,就理解了《論語》
    《論語》,一部不朽之作,影響了兩千年來的中華文明。書中的許多警句格言,廣為流傳。而你可知道,出自《論語》的成語典故,竟有110個之多。 出處:《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晝夜 解釋:舍:停止,停留。 無論白天黑夜都不止息。 出處:《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論語》名句賞析:百裡挑一的女孩名字,個個出自文學典故
    中國人起名自古即有「文論語,武周易」之說。 中國人的名字很有文化內涵,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拜《論語》所賜。這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名字來源於論語文雅氣質的句子,二是起名遵循《論語》彰顯文化內涵的美學傳統。比如,陳毅,開國元帥,名字出自《論語》:「士不可不弘毅」。
  • 《論語》中「小子何述」之「述」是什麼意思?
    《論語》在國學經典中算是一部比較容易讀懂的書,但是有些句子我們讀起來還是感到很費解,如「史闕文」「馬借人」之類,許多注家各執一詞,莫衷一是;有些句子我們都以為讀懂了,但是細究起來,也常常言人人殊,比如「切問近思」,或以為「切問」為「懇切地發問」,「近思」為「認真思考」,或以為「『切問
  • 《論語》論仁
    阮元《論語論仁》中言:仁者二人也。在春秋時,所謂之仁也者,以此一人與彼一人相人偶而盡其禮義忠恕等事之謂也。人必須「為」方是仁。孔子未嘗離視聽言動來言仁。孔子贊顏子「其心三月不違仁」。可見仁是體現為行為而非言仁即心。如人在屋內獨坐,不謂之為仁,蓋必有兩人始能表現。仁是入世之語。仁並非離開實事而空談心性。     三、仁:乾元也。人心同道心,一片大化,生生不息,是生命的大境界。
  • 記住這110個成語,就讀懂了《論語》!
    《論語》,一部不朽之作,影響了兩千年來的中華文明。書中的許多警句格言,廣為流傳。而你可知道,出自《論語》的成語典故,竟有110個之多! 出處:《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晝夜 解釋:舍:停止,停留。 無論白天黑夜都不止息。
  • 記住這110個成語,就讀懂了《論語》
    《論語》,一部不朽之作,影響了兩千年來的中華文明。書中的許多警句格言,廣為流傳。而你可知道,出自《論語》的成語典故,竟有110個之多!出處:《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9.不得其死解釋: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對惡人的詛咒。 出處:《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0.不舍晝夜解釋:舍:停止,停留。無論白天黑夜都不止息。出處:《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男孩取名:論語學富五車的寶寶名字,好聽又暖心
    一、《論語》經典名句,古人智慧的結晶,給寶寶起名再好不過了1.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出自《論語·衛靈公》。孔子說:大家都厭惡他,我必須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歡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二、學富五車的寶寶名字《論語》穿越時代卻仍然有著浸潤心靈,啟迪內心智慧的力量,從中取出來的名字,在感悟智慧人生的同時,還汲取了民族生生不息的豐厚滋養。 1.
  • 《論語》中的子張
    孔子以為「師也闢」(《先進》),蓋子張為人比較偏激,有失中和。《論語》涉及子張言行的記載有20章,大多記子張向孔子求教,個別篇章涉及別人對他的評價和他自己的主張。子張有志於仕進,一心嚮往尊貴,揚名立萬。大概他沉穩不足而激進有餘,言行有時不免草率,常常失言悔行,所以孔子誡其謹言慎行。
  • 《論語》求知|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一曰:故如故事典故。六經皆述古昔,稱先王。知新謂通其大義,以斟酌後世之製作,如漢代諸儒之所為。可以為師:依前解,時時溫習舊得而開發新知,此乃學者之心得。有心得,斯所學在我,能學即能教,故曰可以為師。若分溫故知新為兩事,故是外面所得,新仍是外面所得,總之是記問之學。所學在外,則知識無窮,記問雖博,非屬心得,既非能學,即非能教。
  • 【寶爸起名必讀】有文採典故男孩女孩名
    易經中有很多被人熟知的詞句,不僅十分精簡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也都具有文採典故,如志清、瑋坤、澤勝、浩澤等都是藏在易經中有內涵的名字。 出自周易的女孩名字 有文採典故的男孩名字 名字 對人一生的影響十分深遠,自古以來,父母們給孩子取名也都非常重視,其中參考古典書籍給寶寶取名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 男寶寶取名:論語一表人材的小男孩名字,真的是美到靈魂裡
    孔子是聖人之大者,儒家集大成者,一是作為「聖之時者」,二是「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論語》記錄孔子言論最多,形上形下,內聖外王,一以貫之,在儒家經典中有著特別重要的地位。一、《論語》中一表人材的小男孩名字名字,是人相隨一生的伴侶。
  • 「習式外交」的國學課:盤點習近平旁徵博引典故
    「習式外交」的國學課:揚帆但信風  國家元首在外交活動中的言行舉止折射出這個國家的文化底蘊、外交導向乃至民族氣魄。十八大以來,習大大的「外交成績單」讓人印象深刻。僅在2014年,他就進行了7次出訪,足跡遍布亞洲、歐洲、拉美和大洋洲的18個國家,參加了300多場外交活動。
  • 《論語·為政篇》2.11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故:舊有的知識、義理和典故。▲知新:新的觀點,新的領悟,新的見解。【譯文】孔子說:「溫習舊知識能有新見解,就可以當老師了。」【知識擴展】南懷瑾《論語別裁》:「認識了過去,就知道未來,過去就是你的老師,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師法過去的歷史,判斷未來新的事物的發展。」
  • 《論語》中的成語:巧言令色
    ——《論語·學而》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一副討好人的臉色,這樣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成語      巧言令色:形容用花言巧語和諂媚的態度討好於人。參考資料:李學勤等《論語註疏》,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頁4。郭錫良等《古代漢語》,商務印書館,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