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微信公眾號「察右中旗人的故事」(微信號:zhongqiren-gushi)已聲明的原創作品,歡迎聯繫轉載,但請尊重我們的寫作和編輯成果,切勿盜用,否則法律責任自負。
人活世上,天天頓頓吃五穀雜糧,難免有個頭疼腦熱,上火積食。找醫生看病醫治那是常有的事。今天我講的這位恰好相反,是週遊四海專找病人行醫賣藥的江湖郎中。準確地說,歡樂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祖、父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春種夏鋤秋收冬儲,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守望著這份職業不緊不慢,過著普通人的清貧日子。到歡樂這一代,父母省吃儉用,吞糠咽菜供歡樂念書識字,指望他能給家庭帶來一線希望,念了四年小學的歡樂,也不甘心這份受苦受累農田勞動的差事,想憑自己識得幾個大字,改變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質量。三十出頭的歡樂,打過算盤放過羊,看田下夜睡過場;摟柴拾糞見過狼,趕過大車交過糧;基幹民兵扛過槍,緊急集合受過傷;拔過小麥揚過場,修渠打壩砌過牆。家住農村本姓張,老母沒眼是瞎娘,弟妹三人爹和娘,五口之家挺恓惶。一家人過著清苦的日子,白天頂著烈日幹活,夜晚伴著星星睡覺。歡樂試過各種招數,幹過各種行當,但終因自己好吃懶做怕苦嫌累,嘗試幾年均以失敗告終。一次偶然的機會,成就了歡樂的第二職業——二格半醫生。
那是在七十年代初期,一天歡樂肚子疼,沒出去做營生,和沒眼老娘在家休息,一位穿著破舊衣服的老者,走得又飢又渴,路過歡樂家門口時,看見屋內有人,就向歡樂討一口飯吃。歡樂說他肚子疼不能下地走路,老娘看不見,行動不便,讓老者取饅頭自己吃喝。老者也不客氣,取上饅頭倒上水,自已慢慢地吃喝起來。老者一邊吃喝,一邊盤問歡樂病因,吃飽喝足,就試探著說:「後生你肚子疼,不妨我給你瞧瞧,或許能治你的病,試試看如何?」歡樂和老娘巴不得有人給看病,就欣然滿口答應,「那就瞧吧。」歡樂的話一出口,老者反倒賣起關子,神密地對他母子二人說:「小子,看在你沒眼娘的份上,我才給你看病,要不然我不會動手。看不好有你病在,看好我要你給我上好白面兩碗。」歡樂疼痛難忍,央求說:「娘,咱們看吧!」娘聽歡樂痛苦地呻吟,狠盼有人給瞧病治療,就滿口答應了老者提出的條件。老者通過觀察盤問,已經把歡樂的病掌握的差不多了。他起身,把自己隨身攜帶的針包拿出來,從三裡穴給歡樂扎了兩針。扎針的功夫,又用鋼鏰給歡樂刮痧。連扎針帶刮痧,不大功夫把歡樂折騰得滿身大汗,手也熱了腳也溫了。咦!歡樂的肚神奇地不疼了,他下地試著奔了個高高,確實是好多了。娘倆一陣狂喜,歡樂就地拜師學藝,至此他開始學習簡單的一根針、一把草的二格半醫生醫術。
普通人看病一般是病人找醫生,而歡樂是雲遊四方,專找病人送醫送藥,圖吃求喝,享受肩不用挑、手不用提的清閒生活。他四海為家,去過蒙古民族居住的地盤,見過牧民渴求病好的企盼,到過偏僻邊遠的山區,見過農民有病無錢醫治的無助。
歡樂疑難雜症治不了,但眼面前的頭疼腦熱還是有些解決辦法的。他中等個,人又黑又瘦,牙幹還挺臭,僅憑這一點,他就不是個合格的醫生,只能稱作庸醫。他一臉黑肉,說話慢開口,未說話先笑臉,嘴一抽一動,好象總有下文要說,一出言,嘴裡像含了一個小山藥蛋,拐彎抹角的語言很費舌力,所以慢說就是他的特點。慢條斯理的語言,很讓人欣賞佩服!好多過去的事,我都聽歡樂大夫叨嘮過。今天成文奉獻給讀者朋友。
歡樂曾經悄悄地和我說過,好飯今天吃了明天還香,尤其是肉,上頓吃了下頓還想吃。他自認為當醫生,最接近他想要的生活。有人抬舉有人寵,拜師學藝後,就幹起了醫生的行當。歡樂學藝之後,買了針包包、黑兜兜,到處轉遊,專訪有病的家庭,給病人扎針、打火罐、刮痧。不求有什麼大的回報,只求溝滿壕平,頓頓飯有酒有肉賺個肚圓。剛開始歡樂醫術不行,就走竄到偏僻邊遠村莊行醫。六七十年代農村文化程度普遍落後,交通不便,看病就醫非常困難,只能找村裡會扎針的二格半庸醫看病治療。歡樂也想試試自己所學的一知半解,尋人瞧病成了歡樂庸醫的專利。當時的年代,科學不發達,不論什麼病都按霍亂治療,霍亂病種類繁多,反正霍亂、走吐霍亂、羊毛丁霍亂、滾心霍亂等等。歡樂看病有他自己的原則,能看則看,看不了則推,不耽誤病人的治療時間。
一次在一個偏僻的小村村行醫看病,正好這家人家有四、五個女人閒坐著嘮嗑,三個女人一面鑼,她們嗑嘮得熱火,紅火下一窩。歡樂的到來,無疑給她們增添了更多的話題,帶來了新的笑料。歡樂說明來意,介紹了自已,那個年代的高小生也是文化人。幾個婦女一聽歡樂慢條斯理地叨啦,還真心想讓歡樂瞧病,這家的女人搶在前面說:「我這幾天老感覺小肚疼。有一則沒一則的疼,倒是也無大礙,不誤抱柴餵豬燒火做飯」。歡樂一面聽女主人說病,一邊察顏觀色,認真地號脈診斷:「你這幾天是食寒火結交,大便不暢通,肯定是一屙就尿。」姓嶽的女主人不假思索地回答說:「就是呀!」幾個女人還紛紛附和著說:「我們不是。」這女主人趕忙說:「我前些天也不是一屙就尿呀。你說對了我的病,那有什麼藥能給我把病治好?」說話聽音打鼓聽聲。歡樂一看一聽,心中大致有了自己的盤算,專門有意地摸摸下巴子,慢道:「我倒是有一劑良藥。丸藥的名字叫『寶吃萬靈丹』,專治肚疼頭疼,一天3次,每次2丸,溫開水送服,沒有不良反應。」嶽女士一聽有藥能醫治,忙忙地下地炒雞蛋烙油餅招待歡樂大夫。這藥其實是歡樂用雞內金、蜂蜜再加少許黃蓮,磨成面調和製成的丸藥。吃過歡樂的藥丸,嶽女士的病竟然神奇地好多了。半個月過去,肚子徹底不疼了,病好如初恢復了健康身體。從此小村村的家庭婦女也就口口傳遞,歡樂能看病。一時間歡樂成了臨近村莊的名人醫生。
歡樂出身農民,職業就是農田勞動。大集體的農活,歡樂基本都能幹,就是嫌肉疼不想幹,外出雲遊半月二十天,還得回家勞動幾天,看看年邁的父母親,掙工分分口糧,不然體弱多病的老爹和沒眼無法行路的老娘就得喝西北風。有孝心的人往往會得到別人的同情和照顧,歡樂在生產隊能寫幾個大字,會寫一串洋碼字,有時也被委以一些苦輕的營生,記工分看田下夜。但是歡樂經常雲遊外出,他的好職業也只是曇花一現。被生產隊長撤職查辦,點名批判,分配到最艱苦的地方,接受考驗經受鍛鍊。春天搖樓打砬砘,播種春耕,夏天抽水澆地鋤草揀苗,秋天拔割碾打收糧入庫。農村的農活歡樂什麼都能幹,就是藝不精受苦嫌肉疼。幹過幾天就想溜,外面的生活太誘惑。炒雞蛋烙油餅,油炸糕燉豬肉的香味,歡樂每每想起來都抿唇嘖嘴。冬天是歡樂最開心自在的時候,場戶一燎,歡樂的心就開始動啦,針包包一裝,黑兜兜一背行動了。臨行前把家裡的一切事務都得安排好,小麥磨成面,穀子遄成米,山藥磨成粉,分上柴掛上炭,水缸擔滿,吩咐出娉的妹妹常回家看看,叮嚀外出放羊的弟弟搭照一下爹娘二老。安頓好家裡的一切事務,歡樂才能安心地遊走,放心地行醫。
在六七十年代文化落後、交通不便的農村,不識字的文盲特別多。因家庭貧困,經濟欠缺,不少的大齡青年難娶妻。歡樂三十出頭的人還是案板上的擀麵杖——光棍一條。這一次雲遊,歡樂帶著老娘的重託,心想找一媳婦回家過日子。未來的媳婦究竟長啥樣,家住那裡,姓啥名誰?帶著疑問,帶著百分之五十的把握歡樂出發了。有人問歡樂誰家的姑娘肯找你?你這麼自信?歡樂笑哈哈地說,大千世界,圪蹴下尿尿的多了,不論誰家的姑娘,我都同意。兩個人找對相,最起碼的一條是我同意,難道不是百分之五十的把握嗎?一句反問,把大夥逗得哈哈大笑。心底埋藏著美好的夢想,歡樂開始了他一次傳奇的行醫路程。這一次歡樂長驅直入,直回原籍老家山西省陽高縣。人心存夢,有時侯能把能量發揮到極至。再加天時地理人和,一切不可能的事情,都有可能奇蹟般地發生。
事情從頭說起,一天歡樂在老家聽親戚說,郭家有位老姑娘,好幾年病魔纏身臥炕不起面黃飢瘦。找過當地多位醫生醫治,不見成效。歡樂得知這一消息,他充滿信心地接受挑戰,立馬去了郭家。歡樂通過把脈,望、聞、問、切,基本掌握了病人的病史、病因、病變。他心中一陣暗喜,捫心自問,難道說夢想真的能成真嗎?面前這位病美人,就是我日夜想念的媳婦?心存美好願望,不由得喜形於色,歡樂嘴角掠過一絲別人沒有察覺的得意笑意,開始了他慢條斯理的診斷:「姑娘你從小家庭貧寒,營養缺乏,長身體的時候,營養跟不上,導致氣血雙虧。再加你早早苦力加身,所以你的婦女病也有,月經不調,沒規律,有時月經來前去後還肚子疼。」一番診斷結論,讓郭家佩服得五體投地,點頭稱是。歡樂把自己所學的醫學知識,全部運用,超常發揮。他堅信自己的判斷正確無誤,老姑娘的病就在自己的治療範圍。但他還是撓了撓頭,緩緩地說道:「病,治療得花很多錢,吃藥期間還得營養跟上,這是慢性病,得慢慢來,得病容易去病難。不妨先試試看。」歡樂開了藥方:烏雞白鳳丸5合,主治月經不調,經前經後肚子疼,滋補氣血兩虧,早、午、晚各一粒,飯後服用,十五天為一療程;黑烏雞5隻,放白胡椒15粒,煮熟甜吃不加鹽,3天吃一隻,也是半個月療程;初見成效,還得吃草藥,吃完草藥也許還有抱外孫的希望。一劑良方,一段吉言,一席題外話,說得郭家全家老小興高採烈,病中的老姑娘露出多年不見的笑臉,樂得就像開了一朵鮮花!
時來運轉,歡樂的藥方見效了,郭姑娘的病漸漸有了起色,臉面開始泛起紅潤,慢慢能下地走路了。一切向著歡樂美好的期盼發展,歡樂在陽高的老家,人變的勤快了許多,早起晚睡擔水掃院,不誤給病人扎針刮痧。姓郭的老倆口看在眼裡,喜在心上,心存感念。老倆口商定,把女兒許配給這位會醫道的老後生。吉言好消息一出口,半輩的老光棍歡樂生平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喜訊,他簡直像瘋了一般,高興得手舞足蹈,逢人便喊:「我歡樂有媳婦啦!我是有女人的人啦!」奔走相告!一個三十多年沒有姻緣的人,今天終於聽到如願以償的喜訊。他怎能不高興呢?好事多磨,其實歡樂的人早以被郭家老姑娘俘虜得舉手投降,他的心早以被郭家老姑娘融化得意銷魂沉!
在老家陽高過了年,歡樂和郭姑娘日積月累也磨合出一定的感情。為了生活的更好一點,歡樂和郭家一大家商議,舉家全遷後大灘。回家後,歡樂幾經周折,多方尋求下戶的良策,攀高託親解決下戶問題,但終因沒權沒錢,郭家一大家的下戶定居成為泡影。歡樂無能為力,無權無錢的歡樂眼睜睜看著自己心愛的女人成了別人的妻子。他的心碎了,幾乎有自殺的念頭,與沒眼的老娘抱頭痛哭,歡樂仰天長嘆,捶胸頓足。一位已經病癒的女人,一段傳奇姻緣,就這樣,被有權人無情地掠奪。歡樂用自己的醫術心血換來的女人,竟成了有權人被窩裡的開心果。歡樂陷入了長長的痛恨自責中……
一段傳奇姻緣之後,勞動看病雙管齊下的歡樂,被人們稱為了歡大夫,歡大夫就此成了歡樂的代名詞。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該文作者1955年12月出生於察右中旗巴音鄉,現居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新龍城。
【本期幕後】
策劃:敏敏
編輯:楚楚
校對:圖圖
作者往期作品回顧:
老家的親情
拉西瓜
無言的母愛
鐵中建校五十周年
浙江人在中旗
張鐵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