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玩家需要什麼樣的中國風遊戲?

2020-12-11 碎碎念工坊

作者:鯨心

曾幾何時,"中國風"成為了國內遊戲開發商前進路上的一塊絆腳石,原本被作為遊戲中增添色彩的閃光點,卻不知不覺淪為了資本與利益下的拙劣套路。在市面上那些打著中國風旗號的換皮遊戲,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創作者的靈感枯竭與一條惡性循環的產業鏈。

最近,《山海鏡花》因伺服器爆炸導致官方被迫送百連抽的壯舉讓許多吃瓜群眾感到震驚,與此同時,這款遊戲很快就被貼上"套皮"與"抄襲"這樣的標籤。在玩家對遊戲玩法的批判聲中,我卻對另一件事感到擔憂,那就是,中國元素在現在的遊戲中,已經逐漸被扭曲。

《山海鏡花》不是第一個以《山海經》為主題的遊戲,也絕不是最後一個。但我想以它為引,來聊一聊遊戲中的中國元素。

幾乎沒有任何一款以《山海經》為主題的遊戲可以在國內市場佔據有利地位,難道是因為現在的玩家對於中華傳統文化不感興趣了嗎?當然不是,我認為,市面上這些以《山海經》為題材的遊戲都普遍具有一個特徵——不倫不類。

我特別喜歡《山海經》裡的一句話:

地之所載,六合之間,四海之內,照之以日月,經之以辰,紀之以四時,要之以太歲神靈所生,其物異形,或夭或壽,唯聖人能通其道。

寥寥數字,就讓人感受到天地之間的浩瀚與奇妙。但要想在遊戲中還原古籍中記載的奇幻世界,卻絕非一件輕鬆之事。比如之前盛行的吞鯤遊戲,堪稱對《逍遙遊》的最大褻瀆。

打著吞鯤旗號的遊戲,其實是千篇一律的三流頁遊

什麼原因,導致這些傳統古籍淪為遊戲中的雷人橋段呢?

首先,是當代的遊戲市場限制了創作者的思維模式,在"抽卡遊戲"盛行的年代,一個限定抽卡池可以為遊戲公司帶來十分可觀的流水。《山海經》那些形態各異的妖魔鬼怪,自然成為遊戲廠商們青睞的對象。只要將卡面換成那些神獸,並貼上SSR的標籤,自然會有許多人一擲千金。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比如之前的《食物語》,就將那些上等佳餚幻化成美男子的形象,出現在玩家的眼前,符合現代審美的藝術形式加上討喜的人設,是這類抽卡遊戲斂財的一貫手段。所以如果有一天,當《本草綱目》裡的藥材也在抽卡遊戲中變成俊男靚女,我絲毫不會感到奇怪。

許多女生可能不認識日本名刀,卻肯定認識這群小哥哥

這種看起來就十分"二次元"的行為,在無形中又為許多遊戲開發者設置了一道屏障——藝術表現形式。現在許多打著中國風旗號的手遊,其實藝術形式是偏日系的。你可以在《山海鏡花》中找到許多日本動漫的影子。這讓我想起之前飽受爭議的電影《大魚海棠》,這個以《逍遙遊》為引的中國動畫,卻依舊逃脫不了日式風格的標籤。

遊戲中的妖怪變得愈發俊美,也越來越不像妖怪。

失去了靈魂畫手的《山海經》,這些妖怪還會有成群的迷妹嗎?

《春秋左傳正義》有云:中國有禮儀之大,謂之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中國人素來注重對服飾與色彩的追求,如果要讓《山海經》裡那些兇神惡煞的妖怪呈現在人們眼前,遊戲創作者們一定會希望它們看起來是完美的,這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事實上,我們如今所見的各種以《山海經》為題材的作品,都是經過粉飾美化的,《山海經》本身只是一粒種子,無數的幻想在廣袤的土地上生根發芽。

但與俊美的外形矛盾的,卻是莫名的劇情。

《山海經》中那些妖怪並沒有一個特徵鮮明的體系作為牽引,所以如果將《山海經》做成遊戲,需要一個十分有特徵的主線劇情來牽線搭橋,將那些相隔甚遠的妖怪聯繫起來。但《山海鏡花》做得並不好,應該說所有這類遊戲,在這點上做得都不太好。

因為許多廠商認為,只要有精美的卡面,再請幾個有名的聲優,就能為公司帶來穩定的流水,至於需要精雕細琢的劇情與人物關係,只需要隨便套上幾個日漫的劇情,就萬事大吉。

說來說去,又回到了最開始的問題——市場環境

但讓人感到不解的是,所謂中國風的遊戲,就一定要全盤照搬一個體系,並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造嗎?

在《仙劍奇俠傳》系列中,讓我覺得十分驚喜的是那些人物的名字。這些性命或是取自藥用植物、或取自星宿。比如白衣翩翩的俠客徐長卿,其實也是藥用價值極高的藥材,又如南宮煌這個名字,不僅代表著天上的星宿,也用煌字象徵了人物的宿命。

雖然是一些看起來無足輕重的名字,但卻在無形之中揭示了劇情的走向,而人物的設定也隨著劇情變化逐漸變得特徵鮮明。這些頗具內涵且浪漫的小細節,正是中國元素在遊戲中最合理的應用,那就是潤物細無聲。

所以,僅一味套用日漫風格的劇情,並試圖用精美的立繪來打動玩家,本身就很不現實,任何遊戲對於人設的塑造都應來自於精心編寫的劇情,如若做不到這一點,那麼再華麗的造型也僅是一幅空洞的皮囊,經過時間的推移,內在的空虛便統統暴露無遺。

然後我們再來說一說《山海鏡花》被廣大玩家吐槽的換皮模式。

其實換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繼承其他遊戲傳統的同時,沒有發展出新的模式。

當"吃雞"的模式已經風靡全球的時候,許多遊戲都在玩法上引進了這種互相廝殺的模式,但卻偏有人另闢蹊徑,將武俠元素代入到這種玩法中,並發展出獨特的世界觀。

在遊戲《武俠乂》中,那些冰冷的槍械變成一套套絕世神功,玩家在飛簷走壁之間,感受到明末時期江湖中的熱血廝殺。《武俠乂》的設定頗有些《連城訣》的味道,一群絕世高手在固定的場地,為了利益殺個不死不休。這種"換皮"其實也不乏為一種創新,將日式的"大逃殺"風格轉變成為屬於中國血雨腥風的武俠世界。

外國人就一定不懂中國風嗎?

在相隔千裡的異國世界裡,不乏有一群熱愛中國文化的外國人,他們用自己所了解的中國元素,加上西方的獨特思維,為人們呈現出一個不一樣的遊戲世界。

功夫、李小龍、Chinese food、筷子......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闖入外國人的世界中,這些元素陸續出現在說唱、街舞等潮流文化中,當然,也包括遊戲。這時,就會有很多人在想,就連我們國內遊戲製作商都沒完全玩明白的中國元素,這些外國人能製造出一款讓國內玩家滿意的中國風遊戲嗎?

一位名叫Jezrun Bowman的美國人就根據中國功夫製作出了一款名為《少林VS武當》的遊戲。遊戲中加入了許多西方人獨特的思考,正如遊戲的名字一樣,Jezrun Bowman將他所喜愛的武俠角色分成少林與武當兩派,然後展開一場驚天動地的對決,這種荒誕的劇情卻帶來十足的視覺衝擊。如果在傳統武俠小說裡,這樣腦洞清奇的劇情根本不可能出現,《少林VS武當》是中國功夫與西方思想共同結合下誕生的產物。

同樣,外國人對於中國風的水墨風格與漢唐衣冠也表現出十足的興趣,例如遊戲《書雁傳奇》中的藝術風格就很符合中國玩家的審美。玩家扮演一位名叫書雁的公主,見證她從一位養尊處優的貴族轉變為一位行俠仗義的女俠的故事。

從《書雁傳奇》可以看出,外國人對於中國武俠精神的熱愛與嚮往,但遊戲的劇情中充斥著大量美式風格的對白與轉折。這也體現了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在這類遊戲中,中國元素僅僅作為外衣,成為美式英雄主義靈魂的點綴。

《書雁傳奇》的場景與對白確實有一絲國風味道

外國人做出最純正的中國風遊戲,我認為還是歷史題材。如果一款歷史遊戲要選一位主角的話,那麼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一定有許多故事可供講述。

這其中最優秀的,當屬《東方帝國》。

在更久遠的歷史題材遊戲《帝國時代》中,中國元素僅體現在諸葛連弩等兵種特性上,但在日常生活等方面卻還原不佳,比如的磨坊中竟然沒有輪作,是十分不嚴謹的。

與《帝國時代》中作為"彩蛋"的中國元素不同,《東方帝國》堪稱一本歷史書。它講述了中國從商到秦的那段歷史,它完美地還原了先秦諸國的體制——國人能從中看到商鞅變法、焚書坑儒等歷史大事件帶來的影響,同時,還會在科技系統中對山文甲、平均律等稍顯陌生的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如果不事先了解,玩家很難發現這是外國人做出來的中國風遊戲。

"為什麼外國人能做出的中國風遊戲,中國人卻做不出?"

提起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產生一種"酸"的感覺,其實大可不必。西方人在所謂的中國風中加入了許多有創造性的西方文化,這使遊戲有更高的視覺性和可玩性。這群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老外做出的遊戲,是中西方文化對撞產生的結晶,對於那些已經產生視覺疲勞的國內玩家,也樂於見到這樣的遊戲。也為國內的遊戲開發者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那麼,玩家需要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中國風遊戲呢?

我相信,看完了上面的話,許多玩家心裡應該有了答案。真正的中國風在骨不在皮,中國風最重要的"核"在於中華文化所代表的精神境界與道德倫理——士可以為君死節、俠能夠為國為民、君能夠心繫天下、民應知忠孝悌信。至於遊戲的背景是春秋戰國還是賽博朋克,其實真的不必糾結。真正的中國風早就已經在華夏子民的血液中奔流不息,傳承千年。遊戲製作者們不應過於拘泥那些藝術形式,而忽略了對於遊戲核心的描繪與塑造。

而在中國風逐漸模板化的今天,製作出一款真正的中國風遊戲,創作者們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END-

關注「碎碎念工坊」,傳播遊戲文化,讓遊戲不止是遊戲。

相關焦點

  • 外國人最喜歡什麼樣的中國風?除了三國和中國功夫,還有中國紅
    外國人最喜歡什麼樣的中國風?除了三國和中國功夫,還有中國紅在很多熱門遊戲中,中國風的皮膚一直都是相當的火熱暢銷,而中國的元素,從國外的玩家最受歡迎的三國題材幾乎也是層出不窮。可能對於近代來說,大家對於中國的印象更多地停留在功夫和格鬥上面,拿英雄聯盟的皮膚來說,像蠻王的關羽,趙信的趙雲,皇子的呂布,還有羊年的限定金克斯,放大看每一個的細節,都是滿滿的中國元素。也代表了設計人員對於中國風的一種偏愛。
  • 在外國人眼裡的中國風是什麼樣?除了龍的傳人外,還有一抹中國紅
    在外國人眼裡的中國風是什麼樣?提到說中國紅,這個在近代中國才被賦予的一個名稱,在各大的遊戲中,也紛紛的被沿用。而尤其是在荒野亂鬥中更是如此,在最近的一個活動中,荒野亂鬥也打算以中國紅為特色的皮膚,這就是紅龍傑西的這款。其實說到荒野亂鬥這款遊戲來說,很多玩過的人可能會覺得格格不入,然而實際上來說,紅龍傑西的這款皮膚,確實是一個完美的中西融合,形成了自己的一個特色!
  • 中國遊戲造就了玩家,還是玩家造就了中國遊戲?這是個悖論
    中國的遊戲發展史是漫長而又艱辛的,對於大多數的古董級玩家而言,俠客行等文字類MUD遊戲是難得的童年回憶,而隨後推出了石器時代,萬王之王等遊戲,也讓玩家回味無窮,傳奇類遊戲更是讓國內遊戲市場迎來了巔峰,但卻也埋下了隱患。
  • 中國遊戲和中國玩家何時才能和解 | 遊戲論壇
    「產品荒」是這種矛盾的一種體現,每年大量的新遊上線,卻拉不到多少玩家;每年面對大量新遊上線的玩家,卻高呼找不到能玩的遊戲。「預防近視眼」的通知一出,整個中國遊戲行業哀聲一片,而玩家們在驚嘆的同時,也出現了另外一種聲音。「就算把中國遊戲行業整死也沒關係,反正我很久都不玩中國遊戲了。」「Steam那麼多好遊戲,主機也不貴,為什麼要玩中國遊戲?」
  • 從《戀與製作人》談起:中國需要什麼樣的「女性向遊戲」?
    隨後,空降App Store下載榜首的《旅行青蛙》再一次證明了女性玩家市場的廣闊前景。少女情懷總是詩,什麼是女性向遊戲?中國女性向遊戲的現狀如何?什麼特質更能吸引女性玩家並引導玩家消費? 什麼是女性向遊戲?
  • 國外桌遊設計師眼裡的「中國風」是什麼樣的?
    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是一片未經開墾的富饒之地,可對於西方設計師們來說,理解起來似乎並不是那麼容易。但這並不能阻擋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熱忱,許多耳熟能詳的桌遊設計大神都推出過以中國文化為背景的作品。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文化是什麼樣的?哪個朝代的文化最受他們歡迎?
  • 什麼樣的中國風IP桌遊才有「爆款」潛質?
    特別是在桌遊領域,背景要建立在中國文化和東方文化的基礎上,在遊戲創作中融入歷史、美術、人物等中國元素,並在適應全世界桌遊玩家口味的同時又要保持獨特的魅力和風格,樁樁件件,並非易事。那麼外國人眼中的經典中國風元素,或者說怎樣的中國風IP桌遊才可能成為爆款呢?本文就將借幾款經典的中國風題材桌遊一探究竟。
  • 中國市場需要什麼樣的「女性向遊戲」?從《戀與製作人》《閃耀暖暖...
    隨後,空降App Store下載榜首的《旅行青蛙》再一次證明了女性玩家市場的廣闊前景。少女情懷總是詩,什麼是女性向遊戲?中國女性向遊戲的現狀如何?什麼特質更能吸引女性玩家並引導玩家消費? 什麼是女性向遊戲? 「女性向遊戲」主要是指面向女性開發,適合女性玩的遊戲,其一般具有三個特點:1、以女性為設計核心;2、遊戲題材受女性歡迎;3、遊戲中女性用戶比重較大。
  • 老外也會做中國風的遊戲??
    再加上近幾年來,國外遊戲大廠們也充分體會到「人多就是力量」這一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甜頭,他們越來越喜歡在遊戲裡加點中國元素吸引我們的目光。據說主創是個地道的美國人,只是因為喜歡中國文化才選擇做這款中國風的遊戲。不過···大家從畫風上就能看出,雖然是中國風的遊戲,但他的人設還是偏向美漫風格。
  • 女性玩家真正需要什麼樣的遊戲?
    女性畢竟有著同男性相異的生理結構,他們對遊戲的關注更傾向於情感的訴說,佔領她們的世界需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時間,但是一旦成功,他們將會比男性更容易留存,具有更大的粘性。文:哈利波兔來源:遊戲陀螺不得不說,在國內,遊戲似乎只是屬於男性的娛樂方式,市面上大多遊戲也都只是針對男性玩家,那些打著「為女性玩家設計」旗號的遊戲,大多也都是為了吸引男性玩家進入。誠然,我們可以在很多遊戲中找到大量的女性玩家,但Playgirl想說的是,這些遊戲設計的初衷並非限於女性玩家。
  • 原神啟程測試:中國塞爾達?還是「中國風」塞爾達?
    有些技能需要一定的冷卻時間來施法,有些技能則需要集齊元素能量方能施展。作為遊戲的主角,還能通過特定方法來切換自身屬性,從而解開散布世界的各種謎題。舉個簡單的例子。玩家可通過火焰點燃持有盾牌的丘丘人,然後切換主角通過風元素來擴大燃燒傷害。這時再次切換為魔法師職業的角色,使用雷元素魔法,又能引發超載反應,從而造成強烈的大範圍傷害。
  • 被B站「一眼相中」,《重明鳥》製作人談中國風遊戲的現代化演繹
    B站發行,中國風,國產遊戲……當這些字眼組合在一起時,你很難不對一款主打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遊戲產生興趣。在解謎遊戲中強調沉浸感,「做這麼長的流程確實是賭了一把」許多體驗過《重明鳥》的玩家在評測裡寫道,遊戲的總流程至少需要耗時15個小時,倘若考慮到收集、隱藏關卡等內容——這在《重明鳥》中十分常見——完完整整體驗整款遊戲也許需要花上20個小時以上。
  • 中國風遊戲在中國好做嗎?
    遊戲的名字叫《妖怪正傳》,我一看是國風畫面+中國妖怪,條件反射有點不看好。因為我回想了一下過去遇到的產品,印象中主打這兩個賣點的遊戲,很少有大成功的。 在聊這個遊戲之前,我先分析一下為什麼會這樣,這裡大致有兩個原因。
  • 中國玩家苦等 Pokemon GO AR遊戲熱潮將至?
    11日中午,Niantic亞洲統籌市場經理須賀健人在個人Twitter上稱,已經緊急修復了《Pokemon GO》的一個BUG,中國玩家將不再能訪問該遊戲。讓大量中國玩家在半天內悲喜交加的Pokemon Go,是一款基於AR(增強現實技術)和LBS(基於地理位置服務)的遊戲,內容源於擁有二十餘年歷史的熱門IP「口袋妖怪」。
  • LOL推出中國風皮膚,韓國玩家卻氣壞了:這是中國的冠軍皮膚嗎?
    百度搜索「遊戲年度盛典」,為你心目中的年度影響力投票吧!還有小度音箱、定製周邊等高能福利等你來拿哦!#2020百度APP遊戲年度盛典#英雄聯盟新賽季馬上就要開啟了,為了迎接新的徵程,官方還開啟了轉區2.0服務及 改名卡半價活動,想改個新ID以及想轉區的召喚師們可千萬別錯過。新的開始也少不了新的皮膚相伴,LOL最新推出了兩個系列的皮膚,一是中國風山海經主題的山海繪卷系列,二是霸氣側漏的破敗軍團系列皮膚,你更喜歡哪個系列呢?
  • 世界網絡奇觀:中國遊戲玩家都是怎麼起名的?
    》編輯:Eve「吃屎不忘拉屎人」「大奶蘿莉粉紅鮑」「爆打騰訊」「暴雪我是你爸爸喲」「性伴侶的殺人動機」——論中國玩家的起名創造力● ● ●前兩天,魔獸所屬的暴雪公司所出的新遊戲《守望先鋒》封禁了一批中國用戶,主要是因為他們外掛等違規行為。
  • 盤點那些中國風遊戲裡的可人兒
    從小到大,只要在遊戲裡看到中國風元素,總是會讓人倍感親切。只要在各種遊戲中看到中國角色,我都是無腦選用。如今中國風已經是遊戲文化的潮流,各種國內外3A大作都是毫不吝嗇地描繪著中國元素和中華的絕美風光。偶然間,NPC冷不丁地蹦出一句塑料中文,真是讓人感覺非常接地氣呀!
  • 全日文遊戲《旅行青蛙》緣何吸引中國玩家?
    其在中國區的App Store遊戲榜免費榜裡連續數日排名第一。這款遊戲究竟魅力何在?先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它。《旅かえる》(中文名為旅行青蛙)是日本Hit-Point遊戲公司打造的一款休閒放置類手遊。遊戲中玩家會養一隻喜歡旅行的小青蛙,需要收割三葉草才能為小蛙兌換食物和裝備。之後把小蛙的行囊準備好,帶上頭巾、護身符、帳篷和碗,就再沒有其他操作。
  • 全世界都在匡扶漢室,為什麼要用遊戲承載中國故事?
    儘管這幾款產品並沒有那麼濃厚的「中國風」,但照疊紙遊戲副總裁姚飛的說法,中國遊戲其實就是中國故事的一種形式,中國的企業要有文化自信,堅定地傳播、弘揚中華文化。通過遊戲,中國企業可以向海外的年輕人潛移默化地輸出中國文化,在這一方面,遊戲有優勢,也有難點,需要繼續總結方法,慢慢解決。
  • 國風回潮,遊戲促進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年輕化和國際化
    最開始立項的時候,《天涯明月刀》原畫組組長袁敏哲和團隊想打造一款具有畫面品質和表現力的武俠遊戲作品,打破西方奇幻遊戲體系。彼時單機遊戲已出現了一些中國風題材次世代遊戲,但在網路遊戲領域,國內尚屬空缺。 「當時市面上常見的中國風題材遊戲作品在表現上比較表層,或多或少都有國外遊戲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