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暑假,向來是大小學生們旅遊、休閒、度假的最好時機,但有一群大學生,在這個火熱的暑期裡,卻迷上了廣闊田野、迷上了綠水青山。一起來看看,他們在忙什麼?
16天為6000平米舊牆美顏
「披星戴月16天,打型、勾線、上色,將村裡普通的白牆描繪成一幅幅展現文明的美麗畫卷,我們不僅感受到了學以致用的喜悅,更懂得了不怕苦累、揮灑青春的可貴。」
暑期一開始,浙江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的學生,就在暑期實踐隊老師的帶領下,奔赴廣闊田野,來到金華高村,利用自己的特長,開啟了「印象田園·美麗鄉村」主題牆繪活動。暑期實踐隊員劉培睿自豪的分享了他的「田野繪畫」體會。
△分享一下學生們的舊牆美顏作品
平日裡「嬌生慣養」的學生娃,在這個炎炎夏日裡化身為「鄉村美顏師」。據了解,美術學院的35名學生參加了這次活動,共為金華高村創作了約600平方米彩繪,設計了約6000平方米舊牆「新妝」。
這些繪畫分別蘊含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為夏日裡的美麗鄉村更添一抹清麗。
這樣的暑期實踐活動其實是浙師大探索「行走的思政課堂」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浙師大結合清廉校園建設,推出了「行走的思政課堂」,組織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紅色基地、走向美麗鄉村……
一方面用自己的特長為社會服務,另一方面從社會這個大學校中感受課堂中學不到的知識,以此來涵養優良校風學風和師德師風,為師生「樹魂、立根、打底色」,讓「清廉浙師」建設有形有色、形成風尚。
50天完成2000多平米展館設計改造
這裡是金華武義縣後陳村,在後陳村務監督委員會成立15周年的日子,浙師大文傳學院師生們啟動了一次與時間賽跑的設計創作課——對「後陳經驗」2000多平米原展館展面進行設計改造。今年6月下旬,這堂「田野思政課」同樣給學生們留下深刻印象。
△實踐隊師生討論交流
在紀念日倒計時55天的時間裡,文化創意設計工作室師生30多人日夜兼程、奮力協作,將電腦搬進施工現場,終於在紀念日前,讓可學、可看、可複製的「後陳經驗」得以閃亮呈現。
△改造後的「後陳經驗」展館
「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村務監督委員會讓鄉村幹群關係更和諧,這次創作實踐加深我了對監督理念、鄉村治理的認識。」林佳瑩同學說。
把思想教育、廉潔教育、專業教育融於一體,將學思、創作、傳播環環相扣,師生們在「後陳經驗」實踐課堂中既提升專業能力又夯實廉潔思想基礎。
14天跨越700多公裡踐行初心之旅
在黨的誕辰日到來之際,地理環境學院的「行走思政課」來到了紅船起航地——嘉興南湖。學生們在老師帶領下從嘉興南湖出發,走訪10個鄉村,14天跨越725公裡,重走初心之旅尋根,探尋浙江鄉村夢、偉大中國夢的實現過程。
實踐隊員金華說:「從嘉興繆家村、德清仙潭村到安吉魯家村,我們圓滿完成了『初心之旅·築夢鄉村』的探尋實踐,從貧困村到美麗鄉村的蛻變,正是黨中央和無數基層幹部的拳拳向民之心——『心繫群眾,傾情為民』的體現。」
300多次穿梭於10個村莊打造黨建風景線
而文傳學院的實踐團隊則將「紅色創意訓練營」扎進了武義鄉村的田間地頭。
師生20多人在武義縣十白線10多個村落中穿梭300多趟,完成了5個黨建景觀的設計和實施,將黨建形象、村落文化、公共藝術、車站功能有機融合,打造了一道道靚麗的黨建風景線,其中3個村的黨建文旅長廊成為省級善治示範村。
△該團隊設計創造的「不忘初心」主題特色車站
團隊成員洪爽同學說:「黨建景觀項目讓我們在鄉村振興創意設計大賽中榮獲了金獎,這個創作過程就像孕育一個『孩子』,我們流汗、流淚,最後得到的是欣喜,收穫的是知識,鍛鍊的是能力。村民們對我們的讚許和喜愛,深深激勵著我礪學礪行,擔當使命。」
行走的思政課堂
讓「初心」永不褪色
今年以來,浙師大這一「有風景的思政課」,吸引了130多支隊伍近4000名學子的共同參與。
他們走進鄉間田野、城鎮街道,在實地調研中近距離了解國情、社情、民情,開展「美麗浙江實踐」「科技支農幫扶」「文化藝術服務」等9個方面的主題實踐,以實際行動作答課堂問卷,以專業實踐服務社會,真正讓愛國奉獻、為民服務、知行合一的信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浙師大有關負責人表示,「行走的思政課堂」讓浙師大的廉政教育與眾不同、觸動心靈。一直以來,學校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清廉校園建設融入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等各方面,深入實施「清廉校園建設十大專項行動」,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政治生態,引導師生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凝心聚力共築「清廉浙師」,大力推進學校一流大學建設徵程。
(原標題《鄉村田野,來了一群「美顏師」》。編輯郭奕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