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田野揮畫筆 嬌生慣養的學生娃變身「鄉村美顏師」

2021-01-14 浙江日報

一年一度的暑假,向來是大小學生們旅遊、休閒、度假的最好時機,但有一群大學生,在這個火熱的暑期裡,卻迷上了廣闊田野、迷上了綠水青山。一起來看看,他們在忙什麼?

16天為6000平米舊牆美顏

「披星戴月16天,打型、勾線、上色,將村裡普通的白牆描繪成一幅幅展現文明的美麗畫卷,我們不僅感受到了學以致用的喜悅,更懂得了不怕苦累、揮灑青春的可貴。」

暑期一開始,浙江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的學生,就在暑期實踐隊老師的帶領下,奔赴廣闊田野,來到金華高村,利用自己的特長,開啟了「印象田園·美麗鄉村」主題牆繪活動。暑期實踐隊員劉培睿自豪的分享了他的「田野繪畫」體會。

△分享一下學生們的舊牆美顏作品

平日裡「嬌生慣養」的學生娃,在這個炎炎夏日裡化身為「鄉村美顏師」。據了解,美術學院的35名學生參加了這次活動,共為金華高村創作了約600平方米彩繪,設計了約6000平方米舊牆「新妝」。

這些繪畫分別蘊含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為夏日裡的美麗鄉村更添一抹清麗。

這樣的暑期實踐活動其實是浙師大探索「行走的思政課堂」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浙師大結合清廉校園建設,推出了「行走的思政課堂」,組織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紅色基地、走向美麗鄉村……

一方面用自己的特長為社會服務,另一方面從社會這個大學校中感受課堂中學不到的知識,以此來涵養優良校風學風和師德師風,為師生「樹魂、立根、打底色」,讓「清廉浙師」建設有形有色、形成風尚。

50天完成2000多平米展館設計改造

這裡是金華武義縣後陳村,在後陳村務監督委員會成立15周年的日子,浙師大文傳學院師生們啟動了一次與時間賽跑的設計創作課——對「後陳經驗」2000多平米原展館展面進行設計改造。今年6月下旬,這堂「田野思政課」同樣給學生們留下深刻印象。

△實踐隊師生討論交流

在紀念日倒計時55天的時間裡,文化創意設計工作室師生30多人日夜兼程、奮力協作,將電腦搬進施工現場,終於在紀念日前,讓可學、可看、可複製的「後陳經驗」得以閃亮呈現。

△改造後的「後陳經驗」展館

「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村務監督委員會讓鄉村幹群關係更和諧,這次創作實踐加深我了對監督理念、鄉村治理的認識。」林佳瑩同學說。

把思想教育、廉潔教育、專業教育融於一體,將學思、創作、傳播環環相扣,師生們在「後陳經驗」實踐課堂中既提升專業能力又夯實廉潔思想基礎。

14天跨越700多公裡踐行初心之旅

在黨的誕辰日到來之際,地理環境學院的「行走思政課」來到了紅船起航地——嘉興南湖。學生們在老師帶領下從嘉興南湖出發,走訪10個鄉村,14天跨越725公裡,重走初心之旅尋根,探尋浙江鄉村夢、偉大中國夢的實現過程。

實踐隊員金華說:「從嘉興繆家村、德清仙潭村到安吉魯家村,我們圓滿完成了『初心之旅·築夢鄉村』的探尋實踐,從貧困村到美麗鄉村的蛻變,正是黨中央和無數基層幹部的拳拳向民之心——『心繫群眾,傾情為民』的體現。」

300多次穿梭於10個村莊打造黨建風景線

而文傳學院的實踐團隊則將「紅色創意訓練營」扎進了武義鄉村的田間地頭。

師生20多人在武義縣十白線10多個村落中穿梭300多趟,完成了5個黨建景觀的設計和實施,將黨建形象、村落文化、公共藝術、車站功能有機融合,打造了一道道靚麗的黨建風景線,其中3個村的黨建文旅長廊成為省級善治示範村。

△該團隊設計創造的「不忘初心」主題特色車站

團隊成員洪爽同學說:「黨建景觀項目讓我們在鄉村振興創意設計大賽中榮獲了金獎,這個創作過程就像孕育一個『孩子』,我們流汗、流淚,最後得到的是欣喜,收穫的是知識,鍛鍊的是能力。村民們對我們的讚許和喜愛,深深激勵著我礪學礪行,擔當使命。」

行走的思政課堂

讓「初心」永不褪色

今年以來,浙師大這一「有風景的思政課」,吸引了130多支隊伍近4000名學子的共同參與。

他們走進鄉間田野、城鎮街道,在實地調研中近距離了解國情、社情、民情,開展「美麗浙江實踐」「科技支農幫扶」「文化藝術服務」等9個方面的主題實踐,以實際行動作答課堂問卷,以專業實踐服務社會,真正讓愛國奉獻、為民服務、知行合一的信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浙師大有關負責人表示,「行走的思政課堂」讓浙師大的廉政教育與眾不同、觸動心靈。一直以來,學校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清廉校園建設融入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等各方面,深入實施「清廉校園建設十大專項行動」,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政治生態,引導師生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凝心聚力共築「清廉浙師」,大力推進學校一流大學建設徵程。

(原標題《鄉村田野,來了一群「美顏師」》。編輯郭奕麟)

相關焦點

  • 大學生用畫筆扮靚美麗鄉村
    大學生用畫筆扮靚美麗鄉村 全省各地 │ 2020-10-30 10:06來源:
  • 為城市添一道風景,為鄉村增一分魅力——牆繪塗鴉 重慶美顏新畫筆
    牆繪扮靚村莊  增強鄉村旅遊吸引力  牆繪不僅成為裝點城市的「新寵」,還從城市逐漸延伸到鄉村。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支持農民群眾開展村莊清潔和綠化行動,推進「美麗家園」建設。美化牆壁,亦是讓家園更美麗的方式。
  • 肅南縣大河鄉:紅色畫筆渲染鄉村振興秀美長卷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張掖網 >> 縣區 >> 肅南 肅南縣大河鄉:紅色畫筆渲染鄉村振興秀美長卷
  • 武漢「三鄉工程」大講堂展現鄉村巨變,偏僻村變身美麗鄉村示範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踐行中國之治——武漢按下美麗鄉村全域建設『快進鍵』」,大講堂以催人奮進的主題旋律,引發了全場共鳴。長江日報鄉村振興傳播中心深入一線,錄製剪輯的「鏡頭下的武漢美麗鄉村」短片,贏得全場熱烈掌聲。現場聽眾既為武漢鄉村發展感到開心,又為自己親身參與建設、見證的美麗鄉村的蝶變而自豪。
  • 太原:晉源工匠王學文用畫筆繪就美麗鄉村
    「我出身於農村,創作的源泉來自於祖國壯麗的山河和家鄉的美景,我要用手中的筆記錄下美麗鄉村的山山水水,讓更多的人認識我們的家鄉。」王學文說。從楊家村到杜裡坪,一幅幅數米長的大型牆繪作品,竟然都沒有草稿。「我生在這裡,長在這裡,無論是潺潺溪水,還是羊腸小道,很多是兒時遊玩的地方,所有的風景都在心裡,不用打草稿。」
  • 開啟「美顏模式」,江陰小湖村扮靚鄉村人居環境
    為了響應江陰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小湖村上下一心,科學部署、有序推進,開啟鄉村「美顏模式」。 各司其職,搭建「美顏」隊伍 小湖村不僅有自然村,也有居民樓小區。
  • 浙北鄉村的「蝶變」之路:美麗資源變身「美麗經濟」
    景在村中、村融景中,這樣的鄉村在浙江並不少見。浙江美麗鄉村建設一直走在中國前列,從2003年決定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起,一場造福廣袤農村、億萬農民的戰略開始在浙江加速推進。經過十多年努力,浙江農民生活條件大為改善,公共服務基本實現城鄉均等,江南鄉村魅力再現。
  • 還敢懲罰學生?鄉村老師連對學生嚴格一點都要提心弔膽
    有一句話,我們從小就會開始背,但是現在卻不敢輕易說了,這句話就是: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以前,學生不聽話被老師打,被老師罵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學生自己也會嫌丟人,不敢告訴家人,怕被父母再打一頓。
  • 美育讓鄉村孩子「美」起來
    階梯教室裡傳出朗朗的誦讀聲,食堂空地處學生婀娜的舞姿,教室圖書角裡瀰漫著閱讀的書香……這些在市區校園裡再正常不過的課餘生活,對這所典型的皖北鄉村小學來說意義卻非同尋常。蔡裡小學坐落在淮北市烈山區東部,留守兒童比例高達75%。「孩子在外部環境的影響下,沒有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對學科學習的興趣不大,價值觀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體驗幸福的能力較差。」這是高磊剛擔任蔡裡小學校長時對學校的分析。
  • 「郵差兒子」變身「五大員」,鄉村郵遞員熊桂林的執著堅守
    五大員」重任鄉村郵遞員 熊桂林在疫情期間,黨報黨刊是不停刊的,還有外地愛心人士和留守鄉親們的子女寄送的快遞、信件,我們都要及時把它們送到村民的家中。在這個特殊時期,熊桂林不僅是江夏區的一名鄉村郵遞員,還肩負著「五大員」的重任。
  • 俞敏洪的鄉村教育調研日記
    在這三天的時間裡,他遇到了很多人,有鄉村的孩子,有大山的老師,有紮根大山的師兄妹,有一群同樣行走在鄉村教育這條道路上的同路人。「我還是想要了解,能做些什麼,才能給鄉村孩子的教育做一些能夠託底的事。」現在我們會在這裡進行學校裡大小公共事務的決策投票,比如『師生能否在教學區吃零食』等等~」兩個學生志願者挺著背,一臉驕傲地給大家分享著立人堂的老故事,介紹完畢,還像個小大人一樣邀請大家入內參觀。他們談吐自如,落落大方,與想像中內斂拘謹的鄉村兒童完全不一樣,他們臉上掛著的大方與自信,將那股作為主人翁的自信展露無遺。
  • 「強師在線」高師基礎教育支持鄉村振興公益平臺啟動
    他表示,面對黨和國家對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總體要求,高師院校如何發揮優勢和特色,扎牢基礎教育之根,研究好、服務好基礎教育工作是一項重要命題。王守軍倡議各高師院校要緊密攜手,深耕辦學治校實踐、堅守師範教育初心、勇擔立德樹人使命,勠力同心繪藍圖,同向同行謀發展,為中國基礎教育的改革發展和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建設做出高師院校的貢獻。
  • 鄉村新「美顏」處處皆風景
    這座山清水秀的質樸鄉村曾經因為偏遠、封閉,像一顆蒙塵的珍珠,遺落在南嶺山脈的褶皺裡——雖美麗卻寂寥。2018年3月,湖南中煙扶貧工作隊來到東源村,扶貧隊員們用一腔熱血,打通鄉村經濟、生態、產業微循環,點燃農民信心,助力鄉村經濟版圖部署。
  • 以設計力量賦能鄉村振興
    「設計」這一金手指的作用,將設計理念帶到鄉村,服務當地發展,助推脫貧攻堅。 葫蘆大變身的秘密,在於設計賦能。因諧音「福祿」,作為蔬菜的葫蘆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經過採摘、修坯、打磨、刷漆、拋光等多道工序後,文創產品葫蘆誕生。 「將葫蘆與漆藝結合,把藝術+技術+文化三者融為一體,增加了產品附加值。」三明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邱國鵬介紹。
  • 剪紙、蠟染、米塑……鄉村娃在省美術館講「天馬行空」故事
    它有著大大的頭,非常聰明,還有像鳥一樣翱翔的翅膀,我可以坐著它飛向太空,看看有沒有外星人......」今日,在湖南省美術館「卉木萋萋——湖南鄉村美術教育成果展」現場,嶽麓區蓮花鎮中心小學四年級學生侯婉嫣正指著自己的作品眉飛色舞地向觀眾介紹。這次入展的作品《天馬行空》是由侯婉嫣等100多個四年級孩子的個人作品集合而成。
  • 鄉村教師要有教育情懷——為師當如畢守金
    雲南昆明官渡區白漢場中心小學一普通鄉村體育教師,生於1964年,中共黨員,現今已經從教36載。教學條件不足善創新初到白漢場中心小學時,畢老師發現,這所鄉村小學的體育場地和體育設施極度匱乏。他因地制宜,利用各種廢舊材料製作體育教具。木條、舊輪胎、塑料瓶、廢鐵絲、pvc管……都在他的手裡變成體育教具。多年來,他自製的體育器材多達102種、6006件,其中還包括36個發明專利品。
  • 大雪探訪九寨溝縣小學,卓越教育用公益助力鄉村教育未來
    與此同時,到學生家裡家訪,幫助家長解決家庭教育上遇到的問題。 該校全校只有38名學生,許多班級人數只有個位數,甚至一年級只有1位學生。不僅生源少,教師資源也少。目前,學校師生總共也不超過60人。較之三年前,草地鄉中心小學校長卻仿佛看到了曙光,「有專門的多媒體教室,可以聯網教學,拓寬孩子們的視野,孩子們對學習也是越來越有興趣,這個在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 愛國衛生月:修整道路、河塘清淤 人居環境大整治 為鄉村按下「美顏...
    我蘇網訊  四月是全國愛國衛生月,近幾年,鎮江句容市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鄉村按下
  • 「三扶活動」走進鄉村小學 助力鄉村振興
    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學會服務鄉村系列科普公益活動「扶志、扶智、扶質」——三扶活動走進瀏陽市文家市鎮大坪完全小學。 紅網時刻12月6日訊(記者 何青 實習生 戴妍潔)為了對農村地區、偏遠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提供科普服務,助力鄉村振興戰略,促進青少年兒童生長發育,12月4日,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學會服務鄉村系列科普公益活動「扶志、扶智、扶質——三扶活動走進瀏陽市文家市鎮大坪完全小學。
  • 北京農學院:全力培育鄉村振興人才 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作為一所高等農林院校,北京農學院緊密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全力培養學生服務鄉村振興的理想信念,培育服務鄉村振興的複合應用型人才和科研應用人才,培訓高素質鄉村本土人才,努力傳承好農耕文明,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