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北方人再熟悉不過的早餐豆腐腦,價格只要一塊錢一大碗,上面還給加多半勺雞蛋木耳滷料,早上再配2根一元一根的油條,3塊錢就能吃得飽飽半天不餓。說實話,沒到過南方前,從來沒覺得這種吃法有啥稀奇,直到去過湖北一些地方。
湖北人吃豆腐腦咋吃?覺得不敢嘗,當然是和北方人喝豆腐腦方法不一樣。除了滷料有區別,最大的心理障礙則是聽到一個「甜」字。到過武漢隨州宜昌一些地方,早上去小吃攤吃飯,本想也來一碗最便宜的豆腐腦,被當地人一句話愣那了,那就是我們這吃豆腐腦是「甜」的。
一個吃了一輩子鹹口的豆腐腦,突然多了一種甜味,雖然北方人喝豆漿一般都是加糖的,但心裡著實還是邁不過那道檻,愣是沒敢嘗,而且一想到那白嫩的豆腐腦裡加一勺子白糖進去,還條件反射般上了頭。
其實對豆腐腦加糖吃一直有所耳聞,而且聽說南方人都是這麼吃,後來走過江浙滬一些地區,發現也不全是。最近看到一篇有關豆腐腦吃甜還是吃鹹之爭的文章,看看各地網友是怎麼討論的,也暴露出我國豆腐腦甜鹹之分布圖。
1、先來看看北方人包括東北西北人對甜鹹豆腐腦的感受:
東北人:「豆腐腦居然還有甜的?我的天,吃甜豆腐腦的都是異類」;
西北人:「豆漿甜的還可以,豆腐腦甜的不喜歡,也沒嘗過,不敢嘗,想想都咽不下去」;
華北人:「無法理解甜豆腐腦,又不是八寶粥,為什麼要放糖?」。
至於北方人喝豆腐腦配啥佐料吃,也是五花八門,最奢侈的,是加肉末的,最簡單的,是直接放一小勺子辣椒麵,或加點辣白菜吃。河北冀東們人則喜歡用雞蛋加木耳裡放點玉米澱粉做成黏稠狀,個人根據口味再加點桌上炸好的辣椒末,夾點小香菜,再配上煎餅果子或油餅油條,最抗餓了。
2、看看江浙滬一帶人啥反應,在大多數北方人印象中,他們的豆腐腦都是加糖的,沒想到不是這樣子的:
江蘇人說:我是泰州的,我們這裡豆腐腦是鹹的。不過到了淮安,這裡人吃的是甜的,一次和同學去他家一起去吃甜豆腐腦,鹹的吃慣了,甜的直接膩得想吐」。
浙江人:「我們周邊人都吃鹹豆腐腦,好像有少數地區喜歡放糖吃,不過有這喜好的似乎不多「。
上海人:「上海人當然喜甜了,不過這是一座南北方人融合的大城市,還是吃鹹味豆腐腦的多」。
在豆腐腦配啥滷料上,「我們浙江都是放點醬油,蝦米,鹹菜,蔥,很好吃」;「我們江蘇人喜歡紫菜+蝦皮+醬油+芝麻油,吃得美滋滋的」。
而針對整個南方地區,有人這樣說自己所在地習俗:「江浙滬應該都是鹹的多,重慶也是鹹的,四川人表示沒見過甜豆腐腦,河南廣東人表示吃甜的比較多」。
3、各地網友說來說去,只有一個省吃甜豆腐腦的最普遍,這就是湖北了,聽聽他們咋說:
武漢人驚訝地說,「武漢是甜的!直接放白砂糖!吃鹹豆腐腦的感覺,相當於你給武漢人一個冰激凌,然後上面澆辣椒油,很彆扭」。
還有武漢人補充說:「小時候在漢口吃過鹹的,賣的非常少,從小到大,吃的都是甜的「。
一個代表湖北的,「從來沒聽過豆腐腦有鹹味的,鹹的多難吃!」
全國各地豆腐腦「甜鹹」之爭,現在看來,用南北方區分已很難統一了,有人為此還會和你急眼。正應了那句話,蘿蔔鹹菜,各有所愛,這是一個地方長期以來養成的生活習俗,你口中的難以下咽,不代表別人吃著不香,其實,喜歡啥味的,自己喜歡就好。而正是這種南北方不同習俗,組成了我國燦爛的飲食文化。
在你那,豆腐腦要怎樣吃?是喜歡吃鹹還是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