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張嫻丨壹心理翻譯專欄·與愛因斯坦月球漫步
抑鬱的人通常很容易辨認:他們可能會憂傷、難過、無精打採。但是那些隱抑鬱者呢?他們可能是個外向的好夥伴!這就是問題所在,這些憂鬱的承受者們是掩飾真實狀況的專家。那我們要如何發現他們呢?我們又該如何幫助他們呢?以下是隱憂鬱者的7個典型行為,這些行為可以幫助我們意識到事情好像不太對勁了。
1.他們可能外向又樂觀
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者們發現,當人們表現出樂觀的性情時,尤其是長者,我們很難發現他們的憂鬱症狀。這個研究團隊曾設想,內向者會是那些難以從抑鬱情緒中走出來的人,但現在看起來反之才是對的(即外向者才難以從抑鬱中走出來)。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一個樂觀又愛社交的人就對抑鬱免疫了。我們應當細心留意抑鬱的信號,更重要的是,我們應當一直做一個有同理心的傾聽者。
2.他們可能藏起自己的抑鬱
有一項有趣的研究,針對的是歐洲人和澳大利亞人對抑鬱的態度。在澳大利亞,抑鬱被認為是一件見不得人的事情。這導致很多患者下定決心不能將自己的情況透露給他人。他們可能覺得尷尬或者僅僅是因為害怕丟掉工作——這反映在因心理健康問題而請病假的天數。數據顯示,澳大利亞人因抑鬱請假14天,而歐洲人的平均值是36天。
3.他們可能需要癒合或逃避某些過去的創傷
想像一個完美的女主人:她有優秀的孩子、成功的事業和美滿的婚姻。但在這個人的生命中卻可能存在著一段痛苦的經歷,並且創傷從未癒合。心理學家將這種類型的人稱為完美隱藏抑鬱的人(PHDP)。在表面展現的自信和快樂跟真實的內心產生了尖銳的衝突。這種問題常常被人忽視,尤其是被當事人自己所忽視,他們最終可能以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悲劇的是,從來沒有人發現隱藏的信號,或者當事人從來沒有勇氣和別人交談這件事。所以,當有朋友或愛人向我們傾訴自己的疲憊和焦慮時,我們應該總是認真地聆聽。
4.他們可能有不正常的飲食習慣
大多數專家目前相信,飲食紊亂症和抑鬱之間有很強的聯繫。這是兩種單獨的疾病,但其中一種可能會引發另一種,或者他們可能會同時產生。越來越多的人正遭受著飲食紊亂症的困擾。引起這種症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媒體壓力,自我形體影像/運動鍛鍊,以及抑鬱。(自我形體影像是指,人們通過外界對自己體形及性別特徵吸引力的評價而形成的自我感覺。)如果你注意到自己愛的人在食慾胃口上有了變化,跟她/他談談這個問題,並且敦促她/他接受治療。隱形抑鬱症很可能就會由此引發。
5.他們可能不願為自己的幸福而做出承諾
隱抑鬱症者常常會對過去喜歡的事情失去激情。如果他們聲稱自己絕不是患了抑鬱症,只不過是不在乎了,這很可能就是哪裡出了差錯的信號。如果你讀了伊芙·伍德的書《10步對自己的情緒生活負責》,你將看到更多通過自我賦權來處理抑鬱和焦慮問題的案例。書中還有一些實用的章節,介紹心理諮詢、藥物治療、或替代療法作為可能的治療途徑。讓當事人說出自己的問題往往是尋求治療的第一步。
6.他們可能表現出惱怒和生氣
提到抑鬱,我們通常想到的是冷淡、無助、憂鬱和哭泣。但抑鬱的其他表現卻常常難以被察覺,它們只是被當成暫時的情緒爆發而不被理會。人們認為這不過像是雷達屏幕上常會閃現的光點,可以安全地被忽視掉——而事實是,憤怒情緒的爆發通常是抑鬱的表現形式。很多人選擇以這種方式來發洩他們的抑鬱情緒。
7.他們可能睡眠不足
如果你在意的人抱怨睡眠不足(或者甚至是睡過頭),這都可能是身體出現故障的警告信號。這些睡眠問題可能就是焦慮、倦怠或抑鬱的外在表現。睡眠問題和抑鬱常常是緊密聯繫的。因此,與之相關的問題就更值得我們耐心地細細探尋原因,當然前提是當事人已經準備好敞開胸懷了。
很多抑鬱症患者沒有及時被發現並接受治療,最後常常走向悲劇的結局。患有嚴重抑鬱症並且沒有接受治療的患者中,有10%-15%的人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上文中我們已經提到過,人們可能會掩飾自身的問題或者裝作若無其事。有時候,他們就這樣保守著這個黑暗秘密,永遠也不想將其公之於眾。而且,很多患者呈現在公眾面前的形象和他們隱秘痛苦的自我是不相吻合的。對我們而言的挑戰就是,細心留意身邊可能的抑鬱信號並且幫助患者得到及時的治療。
本文來自 壹心理專欄 · 張嫻 。轉載請註明作者。商業轉載及紙媒用稿,請微信留言聯繫。
·END·
長按二維碼,關注治癒系圖片
每天的美圖享受
↓↓↓ 下載壹心理app,更多精選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