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康復,氣道廓清技術(ACT)

2021-02-13 康復吧
2013美國呼吸治療學會(AARC)臨床實踐指南中指出,氣道廓清技術是運用物理或機械方式作用於氣流,以促使患者氣道分泌物鬆動和有效咳嗽、咳痰,減輕與分泌物瀦留相關併發症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的總稱。氣道廓清技術可有效緩解與改善氣道黏液高分泌相關疾病的臨床症狀,實施個體化的氣道廓清方案能較大程度的降低氣道阻塞和痰液淤積引起的肺部感染,提高患者的活動耐力和生活質量。


氣道廓清技術(airway clear‐ance techniques,ACT)是一種為促進病人氣道內分泌物清除而應用外力輔助的技術,起源於對囊性紝維化兒童的治疔。目前常用的ACT技術主要有主動循環呼吸技術(ACBT)、胸部物理治療、用力呼氣技術、胸廓高頻震蕩技術(high ‐frequency chest wallcompression,HFCWC)、振動正壓呼氣技術(oscillatorypositive expiratory pressure,OPEP)等,由 於不同ACT技術清除分泌物機制不一,適用人群各異。傳統氣道廓清技術的金標準是體位引流+叩擊+咳嗽。

1. 管飼或飯後至少30分鐘到1小時後;

2. 支氣管擴張藥物吸入起效之後;

3. 處於最佳的放鬆之後,減緩到適當的呼吸頻率;

4. 適當的陣痛之後;

5. 為達到最佳的藥物沉積,抗生素的吸入應安排在之後;

臨床常用的氣道廓清技術包括側臥位聲門開放呼氣、主動呼吸循環技術、用力呼氣技術、高頻胸部壓迫、有效咳嗽、刺激咳嗽、胸部叩擊等。側臥位聲門開放呼氣(ELTGOL)是一種運用側臥位和肺容積從功能性餘氣量至餘氣量之間進行呼氣,把聲門打開,控制呼吸速度,以控制呼氣流速度,避免氣道被壓扁或誘發鎮咳的一種氣道廓清技術。具體方法如下:患者取側臥位,緩慢呼氣時打開聲門,左側臥位和右側臥位時各訓練15min。

主動呼吸循環技術(ACBT)是將腹式呼吸、胸廓擴張運動、用力呼氣運動三者進行結合,從而鬆動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一種治療方法。具體方法如下。①腹式呼吸:也稱膈式呼吸,患者處於放鬆狀態,一手平放於胸部,一手放於腹部感覺腹部起伏,經鼻深吸氣,用嘴緩慢呼氣,吸氣時腹部隆起,呼氣時嘴唇呈吹口哨狀,力度以面前20cm左右燃燒的蠟燭火焰左右擺動,但不至於熄滅為宜,呼氣時腹部內陷,控制吸呼比為1:4~1:2。此方法以膈肌運動為主,吸氣時膈肌收縮下降,腹肌鬆弛,吸氣量增加;呼氣時膈肌上抬,增加呼吸的潮氣量,可有效調整呼吸頻率,提高每分通氣量,減少無效腔,改善患者的肺換氣功能。②胸廓擴張運動:患者將一手放於胸部感受胸廓的運動,用鼻深吸氣,屏氣3S後用嘴緩慢呼氣,連續進行3~5次深呼吸。主動深吸氣時,吸氣量較正常呼吸時大,較大的肺容量既增加了外周氣道的氣流量,也提高了呼氣時的氣流量,有助於氣道黏液的鬆動和肺組織的重新擴張。③用力呼氣運動:患者正常吸氣後,聲門持續開放,同時收縮胸部和腹部,快速呵氣1~2次。通過呵氣動作使呼吸道管壁產生內在的振動,同時會產生縱向剪切力而降低痰液的粘稠度,促使氣道黏液分泌物的鬆動和排出。

3種呼吸訓練的順序和次數可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動態調整。目前ACBT已廣泛運用於呼吸科氣道黏液高分泌相關疾病,該方法能在短期內有效清除氣道分泌物和增強呼吸肌功能。據相關文獻報導,主動呼吸循環技術能有效擴張患者的支氣管,調節呼吸道黏液分泌,促進痰液排出,改善患者血氣分析的指標及肺功能,降低肺部感染的發生率。高頻胸部振蕩(HFCWC)是通過脈衝主機將少量的氣體以一定的頻率和幅度,快速交替注入或撤回充氣式背心,以此產生的振動均勻的作用於整個胸壁,並通過胸壁傳到肺部各級支氣管,改變分泌物的流變學特狀的一種技術,高頻胸部振蕩反覆產生類似咳嗽的氣相流速,使分泌物松解,同時呼吸道纖毛移動速度加快,促使肺部周邊細末支氣管的分泌物向大氣道移動,從而清除大氣道和細末支氣管的分泌物。臨床常選擇振蕩頻率為10~12Hz,時間15min,每日2次。長期使用HFCWC可增強肺囊性纖維化和支氣管擴張患者氣道黏液的清除率,亦可增加排痰量,提高患者的血氧飽和度,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部感染狀況。但此法除引起胸壁振蕩外,還可作用於其他部位,因此對於心、肺、腦部外傷,肺栓塞、骨質疏鬆症及胸腔積液等患者禁止使用。有效咳嗽是一種人體防禦和保護性的反射動作,可以幫助呼吸道清除外界侵入的異物和過多的分泌物,起到清潔和保護呼吸道的作用。此方法適用於神志清醒、一般狀況良好且能夠配合的患者。具體步驟包括:患者取坐位,先進行深而慢地呼吸5~6次,後深吸氣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氣3~5s,繼而縮唇,緩慢地通過口腔將肺內氣體呼出,再深吸氣屏氣3~5s,身體前傾,進行2~3次短促而有力地咳嗽,咳嗽同時收縮腹肌,或用手按壓上腹部,幫助痰液咳出。患者也可取俯臥屈膝位,藉助膈肌、腹肌收縮,增加胸腔壓力,咳出痰液。每天訓練3次,每次10~15min。

患者取坐位,護理人員站於患者右側,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在吸氣末,用手指指腹以適度的力量按壓患者環狀軟骨下緣與胸骨交界處,左右滑動刺激氣管,誘發咳嗽反射,以促進痰液的排出,在操作中應儘量減少無效按壓。有研究指出,氣管按壓排痰可有效刺激患者咳嗽排痰,改善患者的血氧飽和度,降低肺不張的發生率。同時可降低肺部併發症的發生率,縮短患者住院時間,節約醫療成本。目前,臨床常用的胸部叩擊方法有人工叩背和體外振動排痰儀叩擊。①人工叩背。操作者五指併攏,掌指關節彎曲,呈空心掌狀態,指腹與大、小魚際肌接觸患者背部,利用腕關節力量,由外向內、由下向上有節奏地叩擊患者背部,避開脊椎部位,叩擊頻率120~180次/min,力量的強弱以患者能承受為宜。②體外振動排痰儀叩擊根據物理定向叩擊原理,體外振動排痰儀可同時提供2種不同方向的力,一種是垂直於身體表面的振動,使氣道黏液及代謝物鬆動、液化;另一種是平行於身體表面的振動力,促發定向擠推及震顫,幫助已液化的黏液按照選擇的方向排出體外,除此以外,體外振動排痰儀叩擊還可以改善肺部血液循環,預防靜脈淤滯,鬆弛呼吸肌,改善全身肌肉張力,有利於機體康復。具體操作方法如下:依據胸部正位拍片或CT結果確定炎症部位,同時根據患者病情調節合適的叩擊頻率(一般在20~30CPS),護士一手持叩擊接合器,另一手輕觸振動位置,以感受叩擊振動的力度,由外向內、由下向上進行叩擊和振動排痰,在一個部位叩擊振動10~15s後更換下一個部位,每側背部叩擊5~10min,每日2次。2種方法在臨床上使用均較為成熟,排痰效果明顯,適用於臨床常見的氣道黏液高分泌相關疾病,但應排除疾病急性期,伴咯血、肺氣腫、心臟相關疾病,患者不耐受等情況。具體使用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人工叩背法只作用於淺表層,力量輕重及節律不易控制,但操作方便、不受地點和器械的限制,適用於患者出院後的居家護理。體外振動排痰儀叩擊法穿透性強,力量強勁、平穩、持續,針對不同的患者可進行頻率的選擇,能保持恆定的節律,但臨床實踐表明該技術會給操作者帶來腰痛,手部麻木等不適感,長時間運用會對護理人員造成身體損傷。臨床上可根據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和黏稠度、患者的舒適度、費用,以及患者是否能夠在使用這些技術或裝置的同時,生活方式所受影響極小且對共存軀體疾病的損害極輕來制定個體化的氣道廓清方案。合適的氣道廓清方案能促進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減輕因黏液聚集、堵塞而造成的氣流受限及肺部感染,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提高患者的活動耐力,從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但氣道黏液高分泌相關疾病大多為慢性病,病程較長,如何有效而持久的實施氣道廓清技術,除了依賴於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外,還需要醫療機構建立規範的自我管理平臺,為患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促使患者養成良好的自我呼吸道管理習慣。同時,醫院要做好臨床一線護理人員的培訓,完善管理與考核制度,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確保臨床宣教效果及宣教質量,以促進氣道廓清方案的落實。

參考文獻:

1.兩種氣道廓清技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病人中的應用效果比較

2.氣道廓清技術在氣道黏液高分泌相關疾病中的應用現狀

3.氣道廓清技術的過去和現在

4.https://www.afflovest.com/airway-clearance/等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氣道廓清技術(1)--概念及分類
    氣道廓清技術的宗旨是最大程度的降低氣道阻塞、感染和黏液淤阻引起的肺部炎症,以及對氣道和肺實質的破壞性影響。 氣道廓清技術的概念氣道廓清技術(Airway Clearance Therapy, ACT):ACT運用物理或機械方式作用於氣流,有助於氣管、支氣管內的分泌物排出,或促發咳嗽使痰液排出。呼吸訓練、體位引流、手法技術或機械裝置都可以用於改變氣流或促發咳嗽或起到類似於咳嗽樣的效果。
  • 第136期 氣道廓清技術
    那麼今天向大家介紹氣道廓清技術。氣道廓清技術(Airway Clearance Therapy, ACT):ACT利用物理或機械方式作用於氣流,幫助氣管、支氣管內的痰液排出,或誘發咳嗽使痰液排出。呼吸訓練、體位引流、手法技術或機械裝置都可以用於改變氣流或誘發咳嗽或起到類似於咳嗽樣的效果。
  • 氣道分泌物太多難以清理怎麼辦?主任教你如何做到氣道廓清!| CTS 2020
    氣道分泌物增加是呼吸系統疾病的常見表現之一,如不能及時清除氣道分泌物將導致呼吸阻力增加,誘發呼吸肌肉疲勞,甚至出現呼吸衰竭。關於如何清除氣道分泌物,廣州醫科大學的鄭則廣教授在 2020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上,作了題為《氣道廓清的臨床實踐》的專題報告。
  • 中國社區心肺康復治療技術專家共識
    6、清除氣道分泌物:氣道分泌物的清除至關重要,因為周邊氣道分泌物瀦留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有效咳嗽和體位引流排痰技術有利於清除氣道分泌物。四、心理治療心肺疾病屬於慢性疾病,易復發,併發症多,其治療及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帶給患者的不僅是身體上的不適,更有心理上的負擔,而心理因素又是該類疾病的危險因素,二者相互影響。因此,心理治療為心肺康復的重要組成之一。
  • 心肺康復論壇|超早期的術前「預康復」理念應全面普及並提上康復療程
    9月27日,博鰲首屆國際康復醫學學術技術交流會心肺康復分論壇在博鰲國賓館舉行。心肺康復分論壇主席由同濟大學附屬上海第一康復醫院院長周明成和博鰲中法康復醫學中心心肺康復科主任孫湧共同擔任。分論壇內容涵蓋心肺康復學科領域的新知識、新理念、新技術、新設備和新療法,涉及心肺康復學術研討、臨床應用、先進設備、技術研發、人文康復等多角度、全方位領域。全局視野·我國心肺康復現狀據統計,心腦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為我國主要死因。心血管病的發病人數持續增加,住院總費用快速增長。
  • 「科室醫訊」肺康復訓練進入我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
    肺,是人體的窗戶;心肺功能是人體新陳代謝的基礎,是維持人體生命不可缺少的重要功能。肺康復訓練是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患者的病情做一個詳細的評估,從而進行一系列有計劃、全面的幹預措施。其中包括運動治療、教育行為改變、心理及生理狀況改善等,達到改善患者行為習慣、提高生活質量的療效。
  • 氣道分泌物太多該怎麼辦?
    (1)提高纖毛運動能力:保證氣道內環境為溫度 30℃ 和相對溼度 100%;(2)提高痰的流動性;(3)擴張氣道:舒張劑舒張痙攣的平滑肌、減少氣道分泌物,提高氣道管壁內外壓力的壓力差,充氣吸氣牽拉氣道患者有效排出氣道內分泌物是預防和治療支氣管、肺部感染的基本措施。健康成人每天能產生10~100 ml的氣道分泌物,其裹挾有大量經氣道吸入的有害物質和病原微生物,通過氣道黏液纖毛擺動和咳嗽反射將其清除,防止堵塞和避免感染。
  • 氣道管理之球囊面罩、開放氣道、咽喉要道、氣道溼化
    本文圖片來源與參考文獻:Gastric rupture after bag-mask-ventilation,Bednarz, Stephan et al.Respiratory Medicine Case Reports , Volume 16 , 1 - 2相關閱讀呼吸支持與心肺復甦一樣,是刻不容緩的現場急救措施,如果錯失有限時機,患者將失去寶貴的生命
  • 轉發|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康復治療方案(試行)
    ②胸廓擴張技術:根據評估結果,確定患者需要擴張的肺段,物理治療師將手置於需擴張的肺段處引導患者集中吸氣到物理治療師手的位置。鼓勵患者自我練習,日間每小時練習8-10口氣。 ③氣道廓清技術:即主動呼吸周期技術(active cycle of breathing techniques ,ACBT)。
  • 哈市四院專家劉玉馳談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
    除了急性期的一些治療方法外,循證醫學證實,腦卒中康復是降低致殘率最有效的方法,今天,哈爾濱市第四醫院神經內一科主任劉玉馳和您聊一聊卒中後康復的那些事。康復治療開始時間:在病情穩定48小時後,儘早接受全面的康復治療。
  • 廣東省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第七屆年會召開
    9月19-20日,廣東省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第七屆年會在廣州召開,此次會議由廣東省康復醫學會主辦、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部醫院等單位協辦
  • 平頂山新新街|志願者教你心肺復甦術,把握黃金四分鐘
    心肺復甦術簡稱CPR,是針對驟停的心臟和呼吸採取的救命技術。目的是為了恢復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環。據了解,中國心血管疾病每年死亡人數接近400萬人,相當於每天有約1萬人因該疾病死亡,其中心源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心肺復甦等急救技能的掌握和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的推廣使用,能夠有效提高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搶救成功率。
  • 臨床康復:心肺康復6分鐘步行測試(6MWT)詳解
    六分鐘步行試驗是一種廣泛應用於各種康復幹預的固定時間現場試驗,是分析心血管和肺部疾病患者功能能力的有效工具,功能能力是受試者進行日常活動或日常生活活動(如洗澡、穿衣或散步)的能力。6分鐘步行測試是一項亞最大運動測試,用於評估有氧能力和耐力。
  • 氣道該怎麼溼化與管理,你必須知道
    氣道溼化療法指在一定溫度控制下,應用溼化器將水分散成極細的微粒,以增加吸入呼吸道的氣體中的溼度,達到溼潤氣道黏膜、稀釋痰液、保持呼吸道黏膜纖毛系統的正常運動和廓清功能的一種物理療法
  • 如何進行心肺功能康復訓練 肺科醫院對出院患者進行遠程指導
    湖北日報訊 (記者餘瑾毅、通訊員王敏)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後,如何進行心肺功能康復訓練?4月9日起,武漢市肺科醫院將篩選符合要求的出院患者,在出院時免費提供一套儀器。患者在家佩戴這些儀器,就能遠程將心肺監測的數據傳到醫生的手機上,醫生據此給出長達5個月的康復指導。目前,已有3名患者接受了測試。
  • 2020山東醫療招聘考試護理學基本知識:心肺復甦:每個人都應該掌握...
    2020山東醫療招聘考試護理學基本知識:心肺復甦: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一項必備技能!更多備考資料及招聘信息歡迎持續關注山東中公教育心肺復甦(CPR)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一項必備技能,尤其是作為醫護人員,我們對心肺復甦技術掌握的程度可以直接影響到對急危重症患者搶救的實施,以及搶救的成敗。此外,這項急救技術在考試中也是會經常考察到的,尤其是技能操作中出現概率也是比較大的。因此,我們護士必須掌握心肺復甦技術。
  • 從喘氣不贏到活動自如 71歲老人對「肺康復治療」頻頻稱讚
    5月13日,湖南省胸科醫院外科病房內,康復治療中心肺康復治療師馬燁鏈正在為第二天將進行手術的患者做術前指導。腹式呼吸、扶背拍咳……馬燁鏈手把手耐心地為患者及家屬講解著動作。而同一病房內,即將出院的王爺爺幾天前剛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了最後一次肺康復訓練。「多虧了馬醫生的指導,我才能恢復得這麼快。」王爺爺高興又感激地說。
  • 人工氣道護理三十六計,最後一計一招制敵!
    人工氣道:是指經口、鼻或直接經氣管置入導管而形成的呼吸通道,以輔助患者通氣及進行肺部疾病的治療。建立人工氣道的目的:保證呼吸道的通暢;保護氣道,預防誤吸;便於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為機械通氣提供封閉通道。
  • 2020年蘇州市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學術年會在蘇州科技城...
    本次會議共設一個主會場和康復醫療、康復治療、兒童康復、康復護理四個分會場,邀請了多名國內知名專家出席本次會議。在當天上午的開幕式中,該院院長助理張太泉、蘇州市康復醫學會會長倪琪峰教授、江蘇省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主任委員楊衛新教授、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主任委員嶽壽偉教授先後致辭。開幕式由該院康復科主任吳勤峰主持。開幕式結束之後,進入本次年會的學術討論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