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過後,絕路逢生,柳暗花明,絕望之下仍有堅韌意志

2020-12-12 琴欣傳意

你曾經歷過絕望嗎?

當你遇到挫折無人幫助的時候,當你被落井下石的時候,當你生病無助的時候……你也許會感到絕望,但只要稍微咬牙堅持下,也許就能撐過去,迎來希望的曙光。

今天我們要談的,就是在絕望中找到一點兒希望的故事。《風聲》是麥家創作的長篇小說,是「解密」三部曲的收官之作。2020年11月麥家又出了全新的修訂版,並在書的最後增添了代跋一章。

在「代跋:關於《風聲》的風聲」這一章中,麥家提到:「我一直認為,《風聲》裡是有大絕望的」。

是的,這裡面不僅有故事主人公的絕望,也有作者的絕望。他們經歷過絕望,但堅持探索到了最後,也迎來了希望的曙光。

小說的背景是處於一九四一年,世界時局動蕩不安,硝煙不絕,是這樣一個令人感到絕望的背景。

《風聲》書中的主角李寧玉,是軍機處譯電科科長,也是代號叫「老鬼」的中共地下黨員。因為一份密電,李寧玉等人被懷疑,被困於裘莊。

五個人中誰是老鬼?李寧玉面對突如其來的裘莊之災,心生妙計,把吳志國拉入漩渦當中,把水攪渾。在驗字跡的時候模仿吳志國的字跡,使吳志國被抓受刑,為自己爭取時間。

當肥原讓吳志國假死寫血書,用來圈套李寧玉的時候,李寧玉心神不寧、眼神發直,渾身不動,呆若木雞,讓人看起來是她露餡了,讓人以為她就是老鬼了!

然而,她驚叫,說的卻是:不好了,肥原長,我們上當了!我現在懷疑吳志國就是老鬼……

然後,她冷靜地指出,吳志國的屍體中藏有情報。肥原知道吳志國是假死的,不可能會藏有情報,所以他仍然繼續懷疑李寧玉,等著她招供。

李寧玉只能流淚,哭著對肥原讓他相信自己,接著冷靜分析了吳志國為何以死來指控她。長篇大論之後,才知道吳志國沒死,自己中了圈套了。

儘管如此,李寧玉還是沉著冷靜地應對這一切,仿佛剛剛分析得頭頭是道的對話只是想像出來的玩笑。就如同麥家筆下所描述的那樣,她眼前一片黑,像拉了一下電閘,但很快就又通上了電。

但李寧玉還是被懷疑,無法傳遞信息,她是絕望的。最後,她撞牆赴死不成,便瘋狂絕望地和肥原互掐起來,最後服毒自盡。為了不被懷疑,她選擇犧牲自己,蒙蔽敵人,然後想方設法傳出情報。

這樣的舉動,應該是令人感動和讚揚的,但這一切卻被人推翻否定了。

不僅是故事中的主人公,還是跳開故事之外的作者麥家,他們的經歷中都帶有絕望。麥家花了三年才寫完的書稿,出版不了,被人指責惡意歪曲史實、顛倒是非,玷汙當事者形象。折騰了三年寫下的書,就這麼被否決了。

於是,原本結束了的故事,又開始了,就有了下部《西風》。除了麥家,陷入絕望的,還有顧小夢。

在上部《東風》的結局中,顧小夢和王田香,從裘莊出來,返回了部隊,被人認為是漢奸。顧小夢怒氣衝衝地指責麥家惡意誇大李寧玉,而把自己寫成了個漢奸的形象。其後,又給麥家帶來了巨大的消息——真相:情報不是李寧玉傳的,而是顧小夢傳出去的!

那個自以為熟悉、了解的故事,卻被指責是失實。作者費盡心思,明訪暗探,探不盡全部真相,只挖出更多令人心寒的「史實」,不僅是作者還是讀者,都感到那種絕望。

故事結局被改寫,故事真相為何?麥家把不同版本的故事都放進了書中,既有共產黨的「東風」,也有國民黨的「西風」以及作者靜觀其變、查漏補缺的「靜風」,留給大家探索的空間,也道出了一個哲理:「我刻苦提出質疑,希望讀者學會懷疑,因為懷疑的目光更接近真實、真理。這是《風聲》驚心動魄的故事下的聲音,弦外之音。

就這樣,作者克服了歷史故事真假難辨的困境,也化解了自己的書無法出版的風險, 正如書中李寧玉千辛萬苦設法傳出情報一樣,讓人看到智慧之光,感受到直面困境的堅韌。

在新的修訂版的《風聲》的封面,有這麼一句話:

「經歷過大孤獨、大絕望的人,會懂得《風聲》給你的堅韌和大智慧。」

打開《風聲》,去獲得直面困境的堅韌與智慧吧。

相關焦點

  • 《風聲》:大孤獨、大絕望之後的大堅韌、大智慧
    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風聲》是麥家的代表作之一,小說分為上部「東風」、下部「西風」、外部「靜風」,這也是小說敘述的三個視角。麥家的小說是敘事的迷宮,也是人類意志的悲歌,他的寫作既是在求證一種人性的可能性,也是在重溫一種英雄哲學。
  • 經歷過大孤獨大絕望的人會懂得《風聲》給你的大堅韌和大智慧
    世間多難,人生多險,我們註定孤獨,我們也註定堅韌。在抗日戰勝時期,作為中共地下工作者的,我看到了她的絕望、孤獨,同時在她身上又有著大智慧和大堅韌。《風聲》作者完美地為我們演繹了一場被軟禁的地下工作者傳播情報給組織的整個過程。驚心動魄、命懸一線,最後誓死完成了偉大而光榮的任務。
  • 《風聲》:是誰在絕密的監視和威壓之下,走漏了「風聲」
    風雨飄搖的時代,有無數英雄雖然籍籍無名,但他們處在驚心動魄情況下,依然用他們的大智慧,和堅韌不拔、捨生忘死的精神,為了救國家於危難,而貢獻了他們寶貴的生命。《風聲》是麥家代表作之一,作品具有奇異的想像力和獨特性,人物內心幽暗神秘,故事傳奇曲折,充滿靈魂不可思議的力量。曾獲《人民文學》雜誌優秀長篇小說獎,麥家個人也因之獲得華語文學傳媒盛典年度小說家獎。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風聲》,掀起了中國當代諜戰影視的狂潮,影響巨大。
  • 風聲:經歷過大孤獨大絕望的人,都努力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風聲》封面上印有一句話:經歷過大孤獨、大絕望的人,會懂得《風聲》給你的大堅韌和大智慧。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大孤獨、大絕望應該就是抗日戰爭時期,僅靠從歷史課本上了解到的那一段內容,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什麼是罄竹難書的罪惡,那是日本人種下的,還能感受到什麼叫民不聊生、生靈塗炭,那是苦難中國的真實寫。
  • 小說《風聲》:「密室+狼人殺」,情節反轉驚險刺激,好看到炸裂
    經歷過大孤獨、大絕望的人,會讀懂《風聲》給你的大堅韌和大智慧。這是麥家《風聲》封面上的一句話。何為大孤獨、大絕望?他們就把有嫌疑的五個人都抓了起來,而「老鬼」隱藏其中。被抓以後,「老鬼」不僅承受酷刑拷打,監視逼供,還要想法子傳出情報,挽救組織。試想當時老鬼」的心情,再也沒有比之更絕望的了。雖然處境相當艱難,但是他沒有被嚇倒,沒有放棄傳情報。被逼供暗算,他將計就計,禍水東引;被監視,他使苦肉計,混淆視聽。
  • 諜戰小說《風聲》:諜戰版的狼人殺,緊張的劇情後,是隱秘的偉大
    《風聲》就是這樣一部以諜戰為劇情的小說題材,而這部小說,區別於傳統的諜戰小說。其步步緊張的劇情背後,還包含著《靜風》這故事之外的故事與《風聲》背後的風聲。它是著名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的經典之作,有人曾這樣評價到他的文學作品:麥家的小說是敘事的迷宮,也是人類意志的悲歌,他的寫作既是在求證一種人性的可能性,也是在重溫一種英雄哲學。
  • 《風聲》書評: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風聲》就是這樣一個故事。看完《風聲》,我不僅再次去學習了一下摩斯密碼,還千方百計地想查到西湖邊上,是否真的有這麼一個滿載故事的「裘莊」。而西風篇裡提到的人物,我也努力去查查看有沒有原型。不過調查了一圈下來,雖然不確定是否有類似的故事原型,但「裘莊」應該是不存在的,西風篇老年顧小夢及其後人身份大概是杜撰的。不過,《風聲》之所以會讓人如此當真,實在是因為故事寫得太好了!
  • 《風聲》:羅生門似的「一事三說」,道盡棋局般的人間世相
    直到最近看到麥家全新修訂的《風聲》封面的推薦語:「經歷過大孤獨、大絕望的人,會懂得《風聲》給你的大堅韌和大智慧」後,才想著不如看看小說是怎樣詮釋「風聲給命運留下的指紋」的。下面我們就走進小說《風聲》的敘事迷宮,去領略在日偽特殊時期時風聲過處的人間世相,去懂得英雄面對命懸一線的險境時的堅韌和智慧,去求證人在信念的重壓下的擔當和犧牲。
  • 《風聲》知史以明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儘管仍有頗多爭議,但茅盾文學獎依然不失為中國最重要的文學獎項。自2011年起,由於李嘉誠先生的贊助,茅盾文學獎的獎金從5萬提升到50萬,成為中國獎金最高的文學獎項。《風聲》主要內容介紹:《風聲》是部尖銳的小說,吸納著發自骨髓的精氣,也散發著血腥的味道,有正義與恐懼相伴的驚悚,也有智慧與膽魄相融的力量。
  • 麥家新版《風聲》:歷史沒有真相,被時光掩埋的秘密遠比公開的多
    但是,在走出影院的那一刻,再細回想,腦海裡殘留地竟只是影片裡各種酷刑的觸目驚心,之於影片真正想要傳達的內涵反而如片名《風聲》那般隨風而去了~時至今日,機緣巧合之下,再讀麥家的新修版《風聲》,竟會讓我手不釋卷,心緒難平,只後悔當時就不該因著對電影改編的不夠深刻而錯過了對原著的閱讀。
  • 《風聲》老鬼身處險境,仍能傳遞情報,這三個經驗值得職場人借鑑
    電影《風聲》一共獲得了16項大獎提名,李冰冰更是因此片斬獲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這部電影就是改編於麥家的同名小說《風聲》。《風聲》2020最新修訂版這部電影,看得也很過癮。我們驚嘆於特工老鬼的意志和求生技能,在不能出門,沒有電話,到處是眼線的險境中,她也不死心,照樣能將情報成功傳遞出去。
  • 《風聲》:一部比同名電影更有深度和厚度的諜戰小說
    01、提起《風聲》,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十幾年前那部著名的電影。2009年,由馮小剛監製,周迅、李冰冰、黃曉明、蘇有朋、張涵予等一眾大咖明星主演的電影《風聲》,取得票房和口碑的雙重成功。這部電影更是掀起了中國當代諜戰影視狂潮。可是,在影視強大影響力下廣有知名度的《風聲》,卻很少有人看過原著小說。
  • 《風聲》:從故事到人生的不斷反轉,麥家探尋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文/龍草經歷過大孤獨、大絕望的人,會懂得《風聲》給你的大堅韌和大智慧。——麥家《風聲》最近,追完電視劇《隱秘而偉大》,也讀完了麥家新修訂的經典諜戰小說《風聲》。又將如何傳出那絕無可能走漏的「風聲」?故事一波三折,人物命懸 一線。麥家的小說是敘事的迷宮,也是人類意志的悲歌。《風聲》2007年在《人民文學》發表,完結出版後,作者麥家即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年度小說家,授獎詞如是評價。
  • 麥家《風聲》:證人撒謊?多視角多切面,才能更加接近真相
    電影改編自國產「諜戰之父」麥家的小說《風聲》,這是繼作者諜戰小說《解密》、《暗算》之後的又一「破紀錄」作品。2007年,《風聲》以《暗算》第二部知名發表於《人民文學》,要知道當時的《人民文學》是從來不發表長篇小說的,這次卻破天荒地發表了麥家的《風聲》。
  • 時隔11年再看《風聲》,我理解了白小年
    其中就包括經典的諜戰題材電影《風聲》,電影裡黃曉明和蘇有朋演技刻畫的入木三分,誰也沒有想到一部主旋律電影會達到如此高的票房與口碑,就像《風聲》的宣傳語那樣,風聲過後將再無傳奇,轉眼過去了十多年,風聲依舊存在。看完之後,突然理解了白小年。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蘇有朋扮演的白小年,這個人物有些複雜。除了本身有些高傲之外,性格中的軟弱通通表現在臉上。
  • 麥家的《風聲》,書和電影你選擇看哪個?答:都很過癮
    》榮獲第六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授獎辭說:麥家小說是敘事的迷宮,也是人類意志的悲歌;他的寫作既是在求證一種人性的可能性,也是在重溫一種英雄哲學。「老鬼」李寧玉傳遞情報的方式在小說中有兩種說法:按潘老的說法, 是李寧玉以犧牲生命為代價, 借遺物傳遞情報;按顧小夢的說法, 是她幫助李寧玉傳遞了情報。麥家為何在傳遞情報的方式上設計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一是能讓讀者更加深度的思考,二是麥家的真正用意並不在於情報如何傳遞, 而在於經歷過大孤獨、大絕望的人,會懂得《風聲》中的大堅韌和大智慧。
  • 疫情之下,鮮花行業還能柳暗花明嗎?花際裡給你新闢一條光明之路
    受疫情影響而產生的蝴蝶效應多如牛毛,其中最明顯的就有「企業倒閉」一事。人人都在說,今年是所有企業家最難度過的一年。從總體數量來看,2020年1-2月,有24.7萬家企業倒閉,而其中廣東的數量則達到3.09萬家。受影響的各行各業中,最慘澹的當有「鮮花行業」一員。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鮮花行業從業者發出深切拷問:我們,還有得救嗎?
  • 《風聲》:比生活還艱難的一本書
    先說個小插曲,在準備開電腦寫《風聲》書評的,我突然覺得眼前恍惚,突然,一股眩暈感湧上心頭——我又低血糖了。自從離家後,我經常無法照顧好自己,前幾天暈倒在地鐵站,這次又差點暈了過去。我承認,當時我的內心是極度恐懼的。
  • 麥家《風聲》:比電影更傳奇,撲朔迷離的情節,反轉超乎你想像
    ·顧曉夢的犧牲價值過低,畢竟她是靠一架飛機的重型賄賂進來的,背後牽扯到一個家族,如果必須有一個人犧牲,不是吳志國更合適嗎,何況顧曉夢的位置更能接觸到機密情報這所有的疑慮在小說版麥家的《風聲》中找到了答案,看過小說才發現,原來兩者的構架相差了十萬八千裡,電影十分精彩,而小說更是卓越,如匕首一樣精緻技巧
  • 《風聲》:走向歷史深處的「大惑不解」
    有幸讀到《風聲》這本書,覺然好久沒有讀過這麼精彩的推理小說了,絲絲入扣,銜接緊密,在讀書的過程中你甚至連眼神都不想從書本上離開,直到把整個故事讀完了,才能稍稍緩一口氣,來思考其中的真情悲喜、愛恨緣愁,才能去走向那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深處,揭開生活背後的傷疤,以驚訝、以悲喜、以心酸來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