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歷過絕望嗎?
當你遇到挫折無人幫助的時候,當你被落井下石的時候,當你生病無助的時候……你也許會感到絕望,但只要稍微咬牙堅持下,也許就能撐過去,迎來希望的曙光。
今天我們要談的,就是在絕望中找到一點兒希望的故事。《風聲》是麥家創作的長篇小說,是「解密」三部曲的收官之作。2020年11月麥家又出了全新的修訂版,並在書的最後增添了代跋一章。
在「代跋:關於《風聲》的風聲」這一章中,麥家提到:「我一直認為,《風聲》裡是有大絕望的」。
是的,這裡面不僅有故事主人公的絕望,也有作者的絕望。他們經歷過絕望,但堅持探索到了最後,也迎來了希望的曙光。
小說的背景是處於一九四一年,世界時局動蕩不安,硝煙不絕,是這樣一個令人感到絕望的背景。
《風聲》書中的主角李寧玉,是軍機處譯電科科長,也是代號叫「老鬼」的中共地下黨員。因為一份密電,李寧玉等人被懷疑,被困於裘莊。
五個人中誰是老鬼?李寧玉面對突如其來的裘莊之災,心生妙計,把吳志國拉入漩渦當中,把水攪渾。在驗字跡的時候模仿吳志國的字跡,使吳志國被抓受刑,為自己爭取時間。
當肥原讓吳志國假死寫血書,用來圈套李寧玉的時候,李寧玉心神不寧、眼神發直,渾身不動,呆若木雞,讓人看起來是她露餡了,讓人以為她就是老鬼了!
然而,她驚叫,說的卻是:不好了,肥原長,我們上當了!我現在懷疑吳志國就是老鬼……
然後,她冷靜地指出,吳志國的屍體中藏有情報。肥原知道吳志國是假死的,不可能會藏有情報,所以他仍然繼續懷疑李寧玉,等著她招供。
李寧玉只能流淚,哭著對肥原讓他相信自己,接著冷靜分析了吳志國為何以死來指控她。長篇大論之後,才知道吳志國沒死,自己中了圈套了。
儘管如此,李寧玉還是沉著冷靜地應對這一切,仿佛剛剛分析得頭頭是道的對話只是想像出來的玩笑。就如同麥家筆下所描述的那樣,她眼前一片黑,像拉了一下電閘,但很快就又通上了電。
但李寧玉還是被懷疑,無法傳遞信息,她是絕望的。最後,她撞牆赴死不成,便瘋狂絕望地和肥原互掐起來,最後服毒自盡。為了不被懷疑,她選擇犧牲自己,蒙蔽敵人,然後想方設法傳出情報。
這樣的舉動,應該是令人感動和讚揚的,但這一切卻被人推翻否定了。
不僅是故事中的主人公,還是跳開故事之外的作者麥家,他們的經歷中都帶有絕望。麥家花了三年才寫完的書稿,出版不了,被人指責惡意歪曲史實、顛倒是非,玷汙當事者形象。折騰了三年寫下的書,就這麼被否決了。
於是,原本結束了的故事,又開始了,就有了下部《西風》。除了麥家,陷入絕望的,還有顧小夢。
在上部《東風》的結局中,顧小夢和王田香,從裘莊出來,返回了部隊,被人認為是漢奸。顧小夢怒氣衝衝地指責麥家惡意誇大李寧玉,而把自己寫成了個漢奸的形象。其後,又給麥家帶來了巨大的消息——真相:情報不是李寧玉傳的,而是顧小夢傳出去的!
那個自以為熟悉、了解的故事,卻被指責是失實。作者費盡心思,明訪暗探,探不盡全部真相,只挖出更多令人心寒的「史實」,不僅是作者還是讀者,都感到那種絕望。
故事結局被改寫,故事真相為何?麥家把不同版本的故事都放進了書中,既有共產黨的「東風」,也有國民黨的「西風」以及作者靜觀其變、查漏補缺的「靜風」,留給大家探索的空間,也道出了一個哲理:「我刻苦提出質疑,希望讀者學會懷疑,因為懷疑的目光更接近真實、真理。這是《風聲》驚心動魄的故事下的聲音,弦外之音。」
就這樣,作者克服了歷史故事真假難辨的困境,也化解了自己的書無法出版的風險, 正如書中李寧玉千辛萬苦設法傳出情報一樣,讓人看到智慧之光,感受到直面困境的堅韌。
在新的修訂版的《風聲》的封面,有這麼一句話:
「經歷過大孤獨、大絕望的人,會懂得《風聲》給你的堅韌和大智慧。」
打開《風聲》,去獲得直面困境的堅韌與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