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花:適者生存
知識就是力量,歡迎回到2049.
水了兩天之後,今天關於水母的話題,我們有必要來一點硬貨了。
總的來說,水母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蜇人的水母,一類是不蜇人的水母。你可能覺得我說的這是廢話,但事實上,生物學上就是這麼分類的。當然了,人家的用詞要更高端一點:蜇人的水母屬於刺胞動物門,這類水母的觸手上布滿了刺細胞,刺細胞內有刺絲囊,刺絲囊內有刺絲,讀起來挺費勁。不蜇人的水母屬於櫛水母動物門,它們沒有刺細胞,體側則有櫛水母特有的櫛板結構。通常我們都把櫛水母動物門的水母直接叫做櫛水母。
水母刺細胞
相信上面說的什麼刺胞動物門和櫛水母動物門,這兩個門類的名稱大家一定十分陌生,但其實它們還有一個曾用名,這個名字我們就萬分熟悉了,這就是「腔腸動物門」,我們熟悉的珊瑚蟲就處於腔腸動物門。那麼為什麼腔腸動物門這個說法沒有了呢?罪魁禍首正是水母,現在已知的水母種類大約有3000多種,由於水母很難做成標本保存下來以供人們的進一步研究,所以對其進行分類的難度不小,目前的分類也可能並不準確。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水母的分類和名稱也經常會發生變化。比如腔腸動物門這一叫法的消失就是如此,在過去櫛水母動物門的動物與刺胞動物門的動物,同屬於腔腸動物門,但由於兩者身體結構的不同,後來櫛水母動物門獨立成一門,而之前還保留下來的動物,則改名為刺胞動物門,這其中就包括我們熟悉的珊瑚蟲與海葵。
珊瑚蟲
海葵
可見,有無刺細胞是區分刺胞動物門和櫛水母動物門的一個關鍵因素。此外,它們的身體構造和生殖方式也有著很大的區別。比如刺胞動物門的水母是雌雄異體,而櫛水母則是雌雄同體,也就是一個個體中,同時擁有雌雄兩套生殖器官,非常方便。
前天的時候我們已經說了,水母是來自遠古時代的生物,早在6億年前便出現在了地球上,實實在在的海洋生命中的奇蹟。而為了適應環境,水母不僅進化出了千姿百態的形狀,還進化出了頑強的生存能力,它們能適應溫暖或冰冷的海水,還能在淺灘和深海中自由穿梭,甚至在淡水中,也有它們的身影。更為神奇的是,它們還可以根據環境來調整身體的大小,當食物很多時,它們就會發育得較大,而當食物比較貧瘠時,也沒關係,身體發育得很小,少吃點就行了。可見水母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其走過6億年的時光,也就不足為奇了。
一般情況下,一聽到水母這個詞,我們很多人的腦海中浮現出的,恐怕都是打著一頂圓傘,長著無數細長觸手的這一形象,但這其實只是我們最常見的缽水母綱的動物,這一綱中主要包括我們前天說到的絲帶水母、蓋緣水母,還有我們昨天說到的海月水母,以及海邊人常吃的海蜇等等。在刺胞動物門中,除了缽水母綱外,還有十字水母綱,比如前天說到的耳喇叭水母。還有水螅綱,比如前天出場的銀幣水母、僧帽水母、管水母等。還有一種是立方水母綱,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海蜂水母和燈水母。而在櫛水母動物門中,則有兩個綱存在,一個是有觸手綱,比如愛神帶水母、琴水母,另一個是無觸手綱,那個殘忍吃掉同類的哥們瓜水母就是這一綱中的。
絲帶水母
蓋緣水母
海月水母
耳喇叭水母
僧帽水母
管水母
愛神帶水母
瓜水母
總之不管什麼類型的水母,也不管它長得有多怪,哪怕就是長成黃博士那樣的。水母都是體態晶瑩透明,身姿優美,其體內95%以上都是水分,這要比人類的60%-70%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其餘的則主要是由蛋白質構成的組織,所佔比例不足5%。
水母的身體構造非常簡單,最明顯的那部分就是傘狀體,傘狀體的下部有一個開口,這個開口兼具口和排洩的功能,最內層的是胃腔,生殖器官位於胃囊附近,不論是雄性的精巢,還是雌性的卵巢,都在這個位置上,並把整個胃緊緊地包圍起來。由胃腔呈放射狀向傘部邊緣延伸的管子具有血管的功能,這被稱為「水管」。水母沒有心臟,而是通過傘狀體的張開與閉合,來形成體液循環,將營養輸送到全身各處。另外,在身體表面和胃表面的細胞層之間是中膠層,裡面充滿了凝膠。水母怎麼呼吸呢?答案是通過身體表面來吸收海水中的氧氣,並將二氧化碳排入海水中。
水母結構
在傘狀體的下部,就是長長的口腕,用處是用來梳理傘狀體邊緣的觸手,並把各處積攢的食物集中起來送入口中。
那麼水母蜇人到底是什麼地方蜇人呢?這就是我們剛才說到的觸手。刺胞動物門水母的觸手表面布滿了刺細胞,刺細胞內藏有毒針。當刺針或刺細胞受到刺激時,水母便會發射毒針,把毒素注入獵物體內。水母正是藉助於刺細胞,將捕捉到的獵物麻醉,當做自己的美食來享用。當然了,水母的刺細胞不僅可以麻醉獵物,有些水母的毒素甚至對人類也能造成傷害。比如我們前天說到的僧帽水母,這哥們的毒性非常強,被其蜇傷後出現極其嚴重的症狀。此外,僧帽水母的毒針也非常長,可以穿透人類皮膚,將毒素注入皮膚深處,使人感覺渾身疼痛。在海洋中被其蜇傷後,傷者會出現呼吸困難,甚至有溺水死亡的危險,所以僧帽水母也被稱為海洋中最致命的殺手。研究發現,水母的毒素成分中含有蛋白質,但到目前為止,對它的提取和分析,依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還有許多不明之處等待人類的破解。
而如果萬一在海中被水母蜇傷的話,應該儘快浮出水面,趕緊上岸處置。首先要用大量海水反覆衝洗殘留在皮膚上的觸手,然後趕緊上醫院。
關於水母對外界環境的感知這一問題,一般來說,刺胞動物門的水母的感覺器位於傘狀體的邊緣,而櫛水母的感覺器則位於與口相對一側的頂部。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的水母都具有感覺光和重力的器官。但是,任何一種水母都沒有感覺溫度的器官。不過儘管如此,水母仍然可以通過「細胞中酶」這種蛋白質的活性,來間接地感受溫度。
水母沒有中樞神經,也就是說它們沒有大腦,但水母全身都遍布神經,屬於擴散神經系統,感覺器的信息可以從感覺器傳遞給遍布全身的神經網,所以從這一層面來看,可以說水母的全身都是大腦。此外,水母是否具有味覺和嗅覺,如果有,又是如何感知的,以及水母是否具有感知時間的能力,這些還都是未解之謎。
水母能活多久呢?一般來說,自然界中的水母體積越大,生存時間也就越長。研究顯示,在野生狀態下,海月水母可以活1年左右,而在養殖狀態下,則可以活到3年。如果生存環境更好的話,水母也可以活的更長一些,總之水母這一物種的壽命並不算很長。但不可思議的是,在水母的家族中,有一種水母卻創造了不朽的傳奇,這就是我們在之前節目中說過的燈塔水母,它無需面對死亡,可以永遠存活。當受到敵人攻擊或完成生殖後,燈塔水母可以重新回到水螅體的狀態,並無限重複這一過程。在所有進行有性生殖的動物中,只有燈塔水母才具有這項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特殊技能。
燈塔水母
總之水母是自然界的完美創造,但可惜的是,由於遠古的水母很難作為化石被保留下來,所以它的進化過程是怎樣的,目前人們還是很不清楚。而對其生活習性的調查和研究,也有待進一步的深入。陌生又熟悉的水母美麗又神秘,這一朵朵水中花,就如同一座埋藏了大量稀世珍寶的寶山,其中蘊含了波瀾壯闊的地球生命歷程,在靜靜地等待著我們去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