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三月三相傳是中國情人節,比七月七更有文化傳統和說服力

2021-01-21 中原文化家

古代漢族過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還有河畔嬉戲、男女相會、插柳賞花等民俗活動。三月三的習俗,唐宋時期仍在盛行,同時這個節日也是未婚男女出遊踏青的日子,亦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那麼少數民族地區呢?

一、為何說三月三是情人節

三月三別稱上巳節,因是三月的第一個巳日而得名,也稱元巳。由於每年的三月上巳都不固定,但又都在三月三日前後,為了好記,魏晉以後統一將上巳節定在三月初三。

據傳說,上巳節這一天是伏羲、女媧交合造人的日子,直到今天在一些地方還有「三月三」祭祀伏羲女媧的習俗。這說明上巳節的產生最初當和人們祭祀神靈、祈求生育子嗣有關。

三月三這一天最初也是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談情說愛和眾人遊樂的日子。並從三皇五帝以至禹湯,這個符合節氣的傳統,都承續古制將三月上巳這個習俗延續下來。

周朝時雖然已在儀禮中嚴格規定了婚嫁六禮,但為了人口的繁育,仍規定了上巳會男女的儀禮內容,以此順應天時節令,使適齡男女都能有家有室,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由於天子的倡導和禮法的規定三月上巳成為一個盛大的節日,而未婚嫁的青年男女更是節日的主角,他們自由尋找或約會情人。官方給了「三月三」情人節一個法定的地位。

從此,「令會男女」成為「三月三」 節日中最重要的內容,讓青年男女相會,自由挑選意中人,談情說愛,順應了氣候和人體生理髮育的自然節令,也有利於人類的自身生產。

二、三月三是情人節的習俗

宋以後,對婦女特別是未婚女性和婚姻的禁錮日益嚴重,禁止女性與陌生男子接觸說話,外出聚會找情郎這樣的事更是難以想像。在這種背景下,「三月三」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環境。

到了近代,漢族地區「三月三」的活動漸漸消失,它的情人節功能也最終被人遺忘。只有西南少數民族如白、苗、瑤、黎、壯等,仍然保持了「三月三」這一節日風俗。

至到今天,這些少數民族都以「三月三」為「談愛節」、「情人節」。舉行歌會,對歌、拋繡球,狂歡終日。夜幕降臨,河岸邊燃起堆堆篝火,男女青年飲酒對歌,跳舞狂歡至深夜。

如北方太行山下的姑娘有「三月三,桃花浴」的習俗。山東濟南有「三月三,相親千佛山」的活動。這些都是「三月三」做為中國最為古老的情人節的習俗。

我們雖然已看不到古人的定情物和結情的場面,但是卻有著無數的情詩和情歌,足以讓我們享用不盡。但在一些少數民族,至今還保留著三月三賽歌會的習俗。

由此看來,做為情人節,「三月三」要比「七月七」悠久得多,典型的多,合理得多。將「三月三」做為中國的情人節,無論從節日文化內容來看,還是從現代中國人的心理認同感來看,都是既順禮俗又符民情的一項舉動。

三、少數民族三月三的節日習俗

而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在農曆三月三這一天,許許多多的靚男少女成群結隊對歌定情,互贈信物,幽會密林深處,這場面和歐美國家的情人節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壯族三月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

拋繡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夥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碰彩蛋是互相取樂承歡,亦有定情之意。歌節是民貿的盛會,也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

侗族,節日舉行搶花炮、鬥牛、鬥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布依族,於節日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糯米飯,各寨三四天內不相往來。

瑤族的三月三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人們把這天取名為三月三,又名「乾巴節」。姑娘和小夥子們則相約到寨子邊的荒山上、樹林裡對歌、玩耍、談情說愛。

三月三」苗族情歌節,村寨的青年男女都會齊聚於此聯歡,因此「三月三」情歌節不僅是村民祭祖團圓和親朋好友敘舊延情的節日,更是村寨青年談情說愛的美好日子。

總之,三月三上巳節自先秦至唐十分繁盛,唐以後,三月三上巳節的習俗逐漸淡出。從宋元時代開始,漸漸不顯,筆記史料和文學作品中都表現了一種追古慕古的情懷。與此同時,寒食、清明、上巳三節呈現合併,到現在僅剩下清明節。各位看官,你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

相關焦點

  • 農曆三月初三上巳傳統節的含義是什麼?
    ,只有兩個「情人節」,一個是農曆七月初七的七夕節,七夕節俗稱:乞巧節、七巧節、女兒節、七姐誕、道德臘,包含的情感含義。但總的要義一般七夕節是指老夫老妻的情感愛晶的述說實際生活,孕育著子嗣後世人情世故民間傳統節日。也就是說,國情情感國家安定的重要因素,一個是三月初三的上巳(si)節,也就是說,上巳節一般指的青年男女相親的節日。上巳(si)節俗稱農曆三月初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文化節日,「情人處對象節」。上巳節稱日期為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
  • 中國三大傳統「情人節」,誰才是真正的情人節?
    七夕節,這個原本是古代女孩子向上天乞求智慧靈巧的節日,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如今,七夕節已成為了中國的情人節。其實,對於中國情人節,目前大致有三種說法:除了七夕節,還有元宵節(也稱上元節,即正月十五)、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被稱為中國的三大傳統情人節。1、七夕節 七夕節又稱七姐誕、乞巧節等,是女子的專有節日。
  •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情人節,它與2.14西方情人節的區別
    根據現代學者們的研究中國的情人節有3個:一個是元宵節(也稱上元節,即正月十五);二是農曆三月初三,由上古伏羲和女媧神話演繹而來,情人遊春幽會的習俗已形成幾千年的悠久歷史;三是近年來興起的七夕節(即乞巧節,七月初七)。先說「七月七」,七夕更多的是女子過的專屬節日。因為傳統上的七夕節,沒有男女相聚戀愛的習俗,它更多的是古代女子乞巧的日子。七夕節不是屬於情侶的日子,只相當於婦女節。
  • 再別過西方情人節了,請過我們自己的中國情人節
    從時間上分析,基督教誕生於公元一世紀,也就是說還不到2000年;而中國關於情人節的三種說法,其時間卻都在上古時代,這說明中國歷史更加悠久,更有說服力。從事實依據上分析,西方的這兩種說法只是傳說,缺少確鑿的文字和歷史記載;而中國的三個情人節,都是有詳細的歷史記載的,並且在唐詩宋詞裡都有著名作者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文字。我覺得中國情人節,比西方情人節更有價值和意義。
  • 中國的情人節是什麼時候?
    但是元宵節是個並不公開的「情人節」。三月初三是情人節的理由周禮有定,未出嫁的女子是要呆在閨閣之中的(也就是閨中女子),所以一年就只有幾天出門時間,(雖然這是禮節,不是硬性規定,但是誰會去追求不守禮教的人。)元宵看燈,三月初三外出踏青。所以三月初三就成了單身男女們相遇相識的日子。
  • 中國傳統情人節並非七夕,而是這一天
    西方傳來的情人節是公曆2月14日,而中國傳統情人節並非農曆七月初七,而是農曆正月十五。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又稱乞巧節、七姐節、女兒節等,總之絕非情人節。
  • 每年的農曆三月,古代中國有一個狂歡節,現在卻被人們所遺忘
    每年的農曆三月,中國古代有一個狂歡節,現在卻被人們所遺忘農曆三月三,現代人看起來一個無足輕重的日子,在古代卻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節日——上巳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出門遊樂,號稱古代版狂歡節。為什麼會稱其為狂歡節呢?
  • 中國到底有幾個情人節?
    中國到底有幾個情人節?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中西文化相互滲透,西方紀念瓦倫丁和典獄長女兒的愛情的情人節傳入了中國。與此同時,人們開始思考中國有沒有土生土長的情人節,如果有,中國的情人節是什麼時候?在中國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廣為流傳,所以一般人們將七月七日牛郎和織女相會的日子定為情人節。
  • 你知道嗎,七夕最初不是情人節,元宵節才是
    來源:微信公眾號「上海崇明」今天是七夕節,也叫做中國的「情人節」。在傳統節日中,只有七夕節是表達愛意、互訴衷腸的佳節嗎?小編帶大家盤點一下。對於中國「情人節」,目前大致有三種說法:一是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二是元宵節(也稱上元節,即農曆正月十五);三是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七夕節七夕節起始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其實,七夕節並不是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源自星宿(婺女星)崇拜,婺女星後來衍化成神話中的女神,民間又稱「七姐」、「七娘媽」等。
  • 七夕將至,比較中西情人節,看西方情人節和中國情人節的由來
    中國情人節在我國古代,中華民族並沒有形成固定的、廣泛的情人節,但是地區性的、小範圍的具有情人節意義的日子有好幾個:首先是三月三日的上巳節,周禮規定,年輕女子一年中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天可以外出,三月三是法定可以外出踏青的日子
  • 「七夕」就是「中國的情人節」?未必,這首詩告訴你答案
    翻開日曆,時間已到了農曆七月初七了,當我知道七月初七是中國的情人節後,我已經長大了,現代的年輕人一般都在2月14號過情人節,至於「七夕」,好像不太在意。牛郎和織女彼此互生情意,卻遭到王母娘娘的反對,把織女帶回天庭,然而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在每年的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經歷史發展,後人把「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稱作「七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今社會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 2020年7夕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7夕情人節詳細時間
    2020年中國情人節是8月幾號?大家都知道2月14日是西方傳統的情人節,現在已經被全世界廣泛接受。那麼2020中國情人節是哪一天?今天婚博會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2020中國情人節是幾月幾號星期幾。2020年七夕情人節倒計時,今年七夕情人節時間:2020年8月25日 星期二,庚子年(鼠年)農曆七月初七。目前距離2020年七夕還有13天13時0分57秒,相信大家還是很期待中國情人節!中國情人節中國情人節,是指中國本土關於愛情的節日。
  • 開州區是中國情人節文化發祥地
    重慶市開州區是中國情人節文化發祥地,源於曲水流觴歷史典故。曲水流觴,是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傳統習俗,最早是民間除災禍的一種巫文化活動,後來演變成中國最早的情人節活動,後來又成為文人墨客飲酒賦詩的遊樂活動。
  • 開州是中國情人節文化發祥地
    重慶市開州區是中國情人節文化發祥地,源於曲水流觴歷史典故。曲水流觴,是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傳統習俗,最早是民間除災禍的一種巫文化活動,後來演變成中國最早的情人節活動,後來又成為文人墨客飲酒賦詩的遊樂活動。
  • 農曆三月三結婚好嗎 這個日子臨沂人一定要避開
    農曆三月三是中國情人節又是四大鬼節之一,根據民間的說法,這天鬼門關大開,做任何事都要小心翼翼,所以在這天結婚並不合適。   三月三不適合結婚   那麼為什麼說農曆三月初三不適合結婚?其實,這與咱們中國的歷史傳統是有關係的。
  • 「中國情人節」的前世今生: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1959年8月10日,正值中華傳統節日七夕節,費城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當年舉辦的「中國情人節」,選拔出兩名中國服裝界的最佳女士,也以七夕節原本的「乞巧」習俗為依託。無獨有偶,當1959年七夕節費城舉辦中國情人節活動的時候,在中國臺灣,也有人發表以《七月七日情人節》為標題的文章,主張七月七日是情人的節日。只可惜這個倡議在當時和者甚寡。
  • 中國傳統情人節有七夕,那麼其他國家有哪些傳統情人節呢?
    其實,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情人節」,從日期到習俗,不盡相同,一起來看看各國的情侶們,是如何在本國情人節這一天表達愛意的吧~1.中國的情人節七夕是在農曆的七月七日。它起源於兩位不幸的戀人(牛郎和織女)的悲劇故事,他們由於社會地位懸殊而被迫分離,一年只能相聚一次。2. 韓國The romantic South Koreans celebrate love on the 14th of every month——not just February!
  • 520被調侃為「土味情人節」,中國最洋氣的情人節是哪天?
    因為諧音梗,520也被網友調侃為中國人的「土味情人節」。隨著電商的不斷「割韭菜」,越來越多的節日被賦予了「情人節」的內涵:214、520、七夕、聖誕節、女神節……也有不少人提出,中國人不應該過西方的情人節,而應該過自己的節日。我國自古有青年男女在特定日子約會的傳統。「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男女之情發生在燈前、在水邊。
  • 七夕節的涵義,何止「中國情人節」這麼簡單~
    近年來,在部分商家的炒作與年輕網民的「推波助瀾」之下,被發展為所謂的中國情人節。七夕節的涵義,其實何止於此啊!農曆七月初七,稱為七夕節,又叫乞巧節。鼎早辰光,乞巧節並不是為了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的。神話傳說當中,織女排行老七,民間稱「七姐」。
  • 最全的中國傳統節日以及主要陽曆節日
    收藏起來,增加自己和孩子的文化底蘊,之後會介紹下中國傳統節日背後的故事,可以作為孩子睡前小故事。 中國主要傳統節日 農曆十二月大年三十(大年初一的前天):除夕 農曆正月初一: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