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難破冬季續航「魔咒」:不是在充電 就是在找充電樁的路上

2021-01-21 新浪財經

來源:貝果財經

原標題:續航裡程腰斬 充電換電排隊兩小時

電動汽車難破冬季續航「魔咒」

本報記者/陳燕南/童海華/北京報導

「北京寒潮來襲,在-10℃的地下車庫等了兩個小時充電,腳都凍麻了,這是近幾年來我遇到的最心酸的事情之一了。」

「我不是在充電,就是在充電的路上。」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北京冬季寒潮下的電動汽車車主,上面的話最為貼切。

近日,北京經歷了極寒天氣,最低氣溫破歷史極值,均在-15℃以下,電動汽車也難以「過冬」,《中國經營報》記者用為期一周的時間實地採訪了多個品牌的十幾位車主,他們紛紛表示,冬季續航裡程縮水嚴重,與實際宣傳嚴重不符,在戶外停一宿就能縮減30%以上的續航裡程,有些品牌甚至會掉電超50%。

近幾年來,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發展,但與此同時也更加凸顯了電動汽車當前的發展瓶頸。「為了省電,零下的天氣不敢開汽車的暖風」「臨時的出行也要掐算著剩下的裡程數」「每天都要尋找充電樁為汽車充電,而家附近的充電樁往往人滿為患」「換電雖然只需要三分鐘,排隊有時近兩小時」在記者採訪中,跟段先生有一樣困擾的北京新能源車主不在少數,皆表現出了對電動汽車裡程數銳減、充電難等現狀的無奈和不滿。

對此,資深汽車分析師張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鋰電池是發展最為成熟的電池技術,能量密度幾乎已經達到極限,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其實難以出現大規模量產顛覆鋰電池的技術,如果要提高汽車的續航裡程,或許只能改變技術路線,比如配備固態電池或者燃料電池。」

不是在充電 就是在找充電樁的路上

近期宣布國產Model Y降價14.81萬~16.51萬元的特斯拉,在使出降價「殺手鐧」後,官方一度因訪問量過載陷入癱瘓。但消費者的追捧也難解冬季續航裡程的「焦慮」。記者採訪了多位特斯拉的車主表示,特斯拉也存在掉電較為厲害的情況。一位王姓車主告訴記者,「冬天啟動汽車時,續航裡程經常只顯示出平常的50%。」一位在金融街上班的郭小姐表示,「家離單位比較遠,工作日中午就會搜附近商場的特斯拉充電樁排隊情況,如果等待時間不久,我就會趕過去充個電,這樣比較有安全感。」

據了解,2020年以來,以特斯拉為代表,包括比亞迪等在內的大批新能源車企開始逐漸換裝磷酸鐵鋰電池以控制成本。特斯拉Model 3換裝磷酸鐵鋰電池後價格已經降到不足25萬元。 降價後的磷酸鐵鋰電池版本特斯拉,電池容量55kWh,百公裡電耗為12.6kWh,NEDC續航是468公裡,比三元鋰電池版本的445公裡還增加了23公裡,但很多Model 3車主卻發現續航大打折扣。一位北京的磷酸鐵鋰版Model 3車主表示,在當前的天氣情況下,市內短途駕駛為主,晚上停放地庫白天停放地上,充滿後顯示續航420公裡,但是在行駛241公裡後,電量剩餘5%。

而蔚來的冬季續航也難言樂觀,有車主表示-10℃的天氣在高速中行駛200公裡就會達到極限值,所以在行駛了170公裡之後就會充一次電。

段先生是北京首批電動汽車車主,然而這幾年對純電汽車的體驗並不算太好。他向記者表示,自己平時如果以60公裡/小時速度行駛時,續航大概能夠達到100多公裡,但是如果跑高速和開暖風,耗電量就會急劇增加,冬天時可能連100公裡的續航都達不到。所以有時候確實遇到了計劃外的出行,或者臨時多跑了幾十公裡就可能會有點兒擔心,因為自家建有充電樁,所以冬天幾乎每天都會充電。

另有一位自主品牌的車主告訴記者,「這車宣稱的NEDC續航是620公裡,但是冬天縮水明顯,一般只能跑360公裡左右,每天早晨會顯示續航裡程掉幾十公裡,充滿電跑30公裡以後續航裡程開始急劇下降。」

一位擁有兩輛德系混合動力車的車主則向記者表示,平時公司和家裡都可以充電,所以上下班基本都是用電,夏天充滿一次電可以跑50公裡左右,所以夏天一個月只加一次油,而冬天我充滿電只能跑25公裡,一個月則要加兩次油。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電動汽車車主發現,在冬季,車輛不僅耗電增加,充電也會變慢。一位擁有國產品牌車型的劉先生向記者坦言,自己始終沒有排到燃油車號,所以在幾年前選擇購買了電動汽車,但一到冬天就犯怵,這幾天趕上了北京幾十年未遇的嚴寒,出門找充電樁成了他的第一要務。

「我曾在北京的CBD核心商務區國貿地區辦事,卻兜了一個半小時也找不到可以充電的充電樁。不是已經排滿,就是距離太遠,眼看電量快要耗完了。」言語中劉先生透露出無奈。

有電動計程車司機向記者表示,由於續航裡程太低,所以對載客也比較有影響,有些乘客可能要去比較遠的地方,但一看續航裡程並不是很多,就會忍痛拒絕乘客,他還表示,「冬季對於電動汽車來說是最難熬的,剛充滿了電第二天一打開裡程就已經掉了十多公裡,所以早上也跑不了許多單,錯過載客高峰。」

低溫「焦慮」 都是電池惹的禍?

「不買電動汽車,你都無法體會北京的冬天有多冷」。這是一句近期在某電動汽車品牌APP中點讚最多的一句話。為什麼低溫會成為續航裡程殺手?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問題主要出在電池上。

有專家分析稱,主要的原因是動力電池在低溫條件下性能衰減。資料顯示,很多原因都會導致鋰電池在低溫下出現性能下降,比如,低溫下電解液的濃度會增加,擴散係數降低,電池內部的電荷轉移阻抗(Rct)會顯著增加;再比如,低溫環境下鋰電池的負極析理現象會變嚴重,且析出的金屬鋰與電解液反應,其產物會沉積,導致固態電解質界面(SEI)厚度增加。

不過有不少特斯拉Model 3車主表示磷酸鐵鋰版本的電動汽車續航縮水更加明顯。不少汽車行業媒體的測評數據顯示,與三元鋰版本相比,磷酸鐵鋰的特斯拉Model 3在低溫下續航明顯降低。

有分析認為,磷酸鐵鋰電池低溫續航表現不如三元鋰,是由本身材料的差異決定的。三元材料是鎳鈷錳,它是層狀的結構,但磷酸鐵鋰是一種八面體結構。鋰離子在放電,正負極來回導通的過程中,二者的通道是不太一樣的。但因為磷酸鐵鋰電池相對造價低,不少車企依舊選擇其作為動力電池。以特斯拉為例,2020年10月,特斯拉官宣國產Model 3價格下調。價格下調的重要原因是,標準續航版的動力電池從三元鋰變為磷酸鐵鋰。

北汽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長代康偉認為,低溫正是電動汽車的「天敵」。這也就意味著在低溫下,電池本身就很難充滿電,而且車輛停在室外或者低溫處,續航裡程也會縮減。

近年來,不少電動汽車上下遊企業花了不少精力提升電池在低溫情況下的使用效率。比如,從早期的「電加熱絲」和水暖加熱器,到目前的熱泵系統、電池系統的熱管理設計等。不少公司也在積極開發抗低溫性能的電磁材料,但是進展也較緩慢,突破也並不明顯。

「電池」決勝未來

電動汽車冬季續航問題是否正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攔路虎」?張翔向記者表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目前鋰電池是發展最為成熟的電池技術,能量密度幾乎已經達到極限,其中鋰電池當中鎳的含量越高,意味著電芯的比容量就越高,密度也就越高,811以及532鋰電池正在汽車上廣泛應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其實難以出現大規模量產顛覆鋰電池的技術,如果要提高汽車的續航裡程,或許只能改變技術路線,比如配備固態電池或者燃料電池,但是目前這兩類電池距離商用化還有很長的道路。

社會各方也正在試圖解決續航裡程帶來的焦慮。資料顯示,目前,國家電網正啟動新一輪充電樁建設,計劃安排充電樁建設投資27億元,新增充電樁7.8萬個,項目分布在北京、天津等24個省(市),涵蓋公共、專用、物流、環衛、社區以及港口岸電等多種類型。與此同時,為了解決低溫環境下動力電池性能下降的問題,多項研究已經在進行中,如研發能夠適應低溫環境的電解液、電極材料、電極結構,以及熱泵空調技術等。

近期蔚來宣布推出配備有固態電池的ET7,也試圖打破續航裡程的「魔咒」,該車續航裡程宣稱可達1000公裡。在張翔看來,蔚來固態電池產品的推出可能還是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固態電池現在還不成熟,還未達到車規級標準,僅僅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現在有幾家公司已經開始試生產了,但是一直沒有正式量產,這是因為在量產之後要面臨著諸多問題,大規模量產也需要一定時日。」

他還表示,目前續航裡程正是掣肘電動汽車發展的「痛點」所在,當前車企一旦推出高續航裡程的電動汽車就會備受關注,也會增加更多的訂單,可以想見,未來誰能夠最先推出高密度的電池,誰就能站在汽車行業高地繼而改變整體競爭格局。

相關焦點

  • 充電難加焦慮,電動車冬季續航如何破局?
    但伴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斷提升和配套設施的逐步完善,如今市場輿論聲音更加和諧,但純電動車冬季續航問題始終是消費者始終繞不開的熱議話題,今天我們就以北京為例,對當下的純電動續航說道說道。身邊就有一位純電動車主,具體品牌就不說了,記得當時提車時間是今年春天,之後便開啟了給我們洗腦式的宣傳,純電動車就是好,每天上下班耗電費用可以媲美公交秒殺地鐵。文末附上他之前寫的文章。
  • 「冬天千萬別買電動汽車,那是噩夢的開始」
    加上媒體報導經常出現關於電動汽車自燃事件,他奉勸各位:「千萬別買電動汽車,尤其是冬季,那是噩夢的開始」。對於電動車續航的問題,南方的朋友顯然要幸福很多。即便如此,電動汽車廠商發布新車也會避開冬季,10月以後發布的新車基本上要等到第二年才能提到車,15-30°是電動車最佳工作溫度,此時測算的續航裡程最接近他們標註的數字。當馬斯克11月宣布特斯拉正在開發1000公裡續航的電動汽車時,車主心裡像明鏡兒似的:「什麼NEDC、EPA的,都不靠譜!
  • 汽車百人會:2025普及5百千瓦超充,充電5分鐘續航2百公裡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指望通過增加續航裡程,解除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焦慮不是一個完美的方法。首先大容量電池會增加電動汽車的製造成本,動輒幾十萬元的長續航型電動汽車,不是普通家庭可以承受的;另外即便是大容量電池,但是如果沒有可靠的超級快充作為保障也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在1月16號歐陽明高院士在汽車百人會上公開直言:如果現在誰說汽車充電幾分鐘能行駛1000公裡,那他一定是騙子!
  • 充電8分鐘續航200km的充電樁離我們還遠嗎?
    現在你要去問人為什麼不買電動車,說續航短的少了,說充電不方便的多了,畢竟現在續航四五百公裡的車型比比皆是,還有不少車型續航能達到六百多公裡,這比不少燃油車型的續航都長。但充電依舊是個問題,半小時80%,充電樁分布不夠,充電站內充電樁數量少,充電排隊這些都是困擾電動車主的煩惱。
  • 還在續航焦慮?無需充電的電動汽車來了 只需17萬起
    目前,關於電動汽車的痛點,大部分人可能會脫口而出——續航焦慮。由於充電樁的數量和充電速度的限制,不少電動車主還是會覺得充電和續航是個大問題。不過,近日國外的一家名為Aptera的公司推出了一款號稱「無需充電」的新型電動汽車,該公司宣布這款三輪太陽能車的續航裡程為1000英裡,近1610公裡。
  • 大眾推出移動充電機器人,在停車場為汽車自動充電
    裡程焦慮,一直是電動車用戶的最大痛點之一,續航裡程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制約了純電動汽車的進一步發展與普及。 廠家標稱續航400公裡,用戶實際駕駛僅能跑出300公裡;表顯續航裡程還有100公裡,實際跑了只跑了60公裡就歇菜了——這樣的事情在純電動車領域司空見慣,冬季的續航裡程更是捉襟見肘。
  • 新能源汽車出門就怕沒電,高德充電地圖來了,一鍵搜索附近充電樁
    大家想必都會回答「手機沒電了」、「電動車沒電了」、「電動汽車沒電了」等等諸如此類的答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充電寶誕生了,電動車、電動汽車充電樁也誕生了。但是,有電動汽車車主說,電動汽車充電樁誕生了也沒用啊,因為它就像一隻「薛丁格的貓」,只有到了跟前你才知道,這個充電樁有沒有壞,這個充電樁有沒有被佔用,該焦慮還是要焦慮,該頭疼還是要頭疼。
  • 代表好聲音 | 電動汽車充電樁何時能進小區?
    電動汽車使用清潔能源,對空氣品質的汙染小,但是,目前電動汽車主要集中在公共運輸和汽車租賃領域,個人和家庭使用電動汽車的佔比較低。充電樁在普通住宅小區的普及率,將直接決定新能源汽車政策的成敗。河南省人大代表曹新成建議說,小區應當規劃建設公共充電樁,確定公共區域充電樁建設數量。  如今,汽車已經成為人們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汽車在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能源消耗、資源短缺、環境汙染等一些列的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國家鼓勵電動汽車的發展。截至2020年我國電動汽車的保有量已達到500萬輛。
  • 被爆冬季續航縮水近2/3,比亞迪漢「汗」了
    今年的冬天格外冷,尤其是對電動車主而言。 前幾天一位比亞迪漢車主在網絡發聲,自己的比亞迪漢EV在經過多次冬季試驗後,發現充滿電後的實際續航僅有230公裡,遠遠低於官方宣傳的600公裡續航,幾乎縮水了三分之二,甚至還發生過表顯續航斷崖式下降的情況。
  • 特斯拉的 Supercharger 超級充電樁網絡將支持其他電動汽車
    據報導,特斯拉的 Supercharger 超級充電樁網絡似乎很快即將支持其他汽車製造商所生產的電動汽車。該公司執行長埃隆 · 馬斯克在 Twitter 上表示,雖然他們在這方面暫時很低調,但是該公司的超級充電樁網絡正在向其他品牌的電動汽車開放。 有粉絲在 Twitter 上詢問馬斯克是否會向其他品牌的電動汽車開放超級充電樁,對此馬斯克回復稱:「它們已經開始開放了,不過現在還很低調。特斯拉超級充電樁正在被其他電動汽車所使用。」不出所料,馬斯克的這個表態立即引發了電動汽車界的許多猜測。
  • 秒懂|京港澳高速湖南段 10個電動汽車充電服務區在哪
    電動車行駛平順、環保節能,但寶寶就是不敢上高速,怕沒電在路上「趴窩」。 不過,最近有個讓寶寶激動的好消息來啦!國家電網在官網表示,《京港澳等高速公路快充網絡上線運營公告》已經發布,八條高速公路的快充網絡已經開始上線運營,其中就包括京港澳高速從北京到衡陽段。
  • 特斯拉車主經歷:Model 3零下30度無法充電,換所有充電樁都不行
    如果你是一位電動汽車的駕駛員的話,那麼在冬天,如果當車輛的電量不足時,重要的是不要恐慌。這不是一個好現象,因為汽車需要大量的能源來加熱艙室,外面是零下28°C,所以必須趕緊充上電才行。但讓人比較崩潰的是,這位司機更換到另一個充電樁後,依然無法充電。於是,他又換了一個,又一個……知道他把這個超級充電站的所有充電樁都試了一遍,依然無法給自己的Model 3充電。在車輛大屏的顯示上,要麼充電樁沒有充電(錯誤),或充電在0千瓦。
  • 14個車主搶一個充電樁,電動車「充電尷尬癌」還有得救嗎?
    在2020年,主流純電動車的續航都已接近500km,如果和燃油車來對比,算的上旗鼓相當。但是大多數車主的續航焦慮並沒有因為續航裡程的增加而減緩,深究其中原因我們會發現:在電動車續航不斷突破時,由於國內充電樁行業發展遲緩,導致電動車的充電便利性受阻,而TA也成為產生續航焦慮的始作俑者。
  • 優能工程師教你認識電動汽車充電區別
    無論是純電動汽車還是插電式混動汽車,都面臨一個充電問題,那麼電動汽車交流電和直流電的區別在哪裡呢?電動汽車在充電方面都有快充和慢充,本質上也是交流電和直流電充電的區別,最明顯的不同就是交流電是慢充,而直流電是快充,喜歡快充但也不能缺少慢充。
  • 北方電動車主集體吐槽續航:都是低溫惹的禍?
    但對於北方冬季使用純電動車,建議大家將實際路程控制在表顯續航裡程的40%左右,因為北方溫度很多在-5℃以下,轉化率只減不增。 這條路暫時走不通,車企也在找其他的路,而家庭車位充電+超充的模式就是車企找的下一條路。
  • 冬季使用電動汽車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對於電驅動車輛來說,在春夏秋三個季節,普遍能享受到的安靜和比較強的動力,然而到了冬季就得直面溫度降低對於車輛的影響。事實上最近電動汽車冬季續航隨著氣溫的降低,一下子上了各個媒體的熱搜。 從2020年的情況來看,電動汽車在私人市場的逐步打開局面標誌著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到了一個比較理想的階段。消費者逐漸也開始認同500公裡以上的高續航裡程的電動車。
  • 續航1600km!「無需充電」的電動汽車來了
    美國一家名為 Aptera 的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新型電動汽車。它主打的賣點就是「無需充電」!它採用了汽車圈裡極為罕見的三輪兩座設計。那麼不充電的話,這個電能是從哪來呢?在這輛電動車的車頂上裝有180塊太陽能電池板,面積達到了3平米。這些太陽能電池板可以源源不斷地收集陽光來轉換成行駛的能量,確保電池組始終處於充電狀態。
  • 電動汽車充電能否像燃油車加油一樣方便?
    與此同時,從當下的三電技術來看,預計短時間內不會有什麼突破性發展,但是電動汽車的使用便利性還是可以逐漸提升的,並且是一個線性的過程。至於為何這麼說,首先是想要充電速度快,要麼提升電流,要麼提升電壓。目前路面上常見的快充樁採用的是400V電壓,120KW直流,行業的引領者特斯拉去年曾發布250KW直流充電樁,基本上是現階段技術的極限,但仍屬於極少數在,因為就算達到了250KW的充電功率,根據鋰電池特性也不能一直保持高功率充電,這也是為什麼特斯拉至今也無法全面鋪開3.0版本充電樁的原因。
  • 真「充電寶」,汽車也有可租用移動電源
    充電寶相信大家都已經相當熟悉了,對於絕大多數的手機控來說,如果電池續航不足,那麼充電寶就成了出門必備的東西,畢竟你出門並不能找到很多可以充電的插座。如果沒帶充電寶出門,你還可以在很多商區等地方租借到充電寶。那手機還有了充電寶來解決,那你知道嗎?
  • 最牛國產新能源汽車,不僅充電快續航強,且電池壽命可達60萬公裡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不僅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而且帶動了汽車市場的迅速進步, 汽車的增加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但也有副作用,早期的汽車基本上消耗燃料轉換為動力,不僅消耗能量,還會給大氣帶來一定的汙染, 這時,可再生的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受到各大型車企業的重視,通過陸續發售混合動力汽車來削減能源消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