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測驗是有效的評估方式,輔助父母了解兒童內心的動機、情緒、衝突、價值觀和願望,並施以積極引導;
4.教育功能
繪畫是一種教育方式,孩子在從玩耍中養成習慣,發展能力;
5.療愈功能
繪畫能有效處理孩子的心理問題,幫助兒童將壓抑在潛意識的情緒合理的釋放出來,創造性地解決複雜的心理困惑,從而療愈心靈。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國家倡導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兒童負擔,推進素質教育。繪畫心理學也在嘗試與家庭教育學相結合催生出繪畫家庭教育。
何謂繪畫家庭教育?即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員間充分發揮繪畫心理學的工具功能、活動功能、評估功能、教育功能、療愈功能等,將繪畫心理學融入家庭生活各方面,以促進形成民主、文明、和睦、穩定的家庭關係。
繪畫家庭教育作為一種新生教育方式,首先主要以親子教育為中心,從兒童繪畫出發,充分發揮繪畫心理學五項功能,通過親子陪伴式引導,促進兒童自身積極發展及良好家庭關係的過程。主要包括:
1.提供言語示範和表達渠道
對於幼齡兒童來說,家長以繪畫為媒介,通過表情、肢體、語言等多種方式與孩子交流,為他們提供良好的語言示範和模仿的機會。如家長一邊畫點點,一邊說:「呀,下雨了,好多好多雨點點,花朵喝水咯,喝得肚子飽飽的!」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家長可以創設主題繪畫的機會,讓那些不願直說想法和情感的孩子在繪畫中也能得到抒發。家庭成員間可建立良好溝通氛圍。
2.遊戲中豐富感性經驗
繪畫作為一種活動,其過程也可以設計得非常有趣味性。孩子喜歡進行戲劇性遊戲,如扮演、過家家,家長可以在繪畫活動中設計一些這樣的環節,讓孩子把戲劇中需要用到的道具,可以畫下來,再進行表演;通過故事繪本,讓孩子體會故事中的情節,感受人物的百態;另外也可以組織讓孩子自己編故事的繪畫活動,引導孩子在繪畫後講述其中的故事。
3.了解個性、需求和情感
繪畫也是一種有效的評估工具,能幫助家長了解兒童的認知發展水平、情緒狀態、對環境的感知能力、適應性、焦慮水平、身心健康狀況等信息,家長可以運用房樹人畫、家庭動力畫、添加畫等繪畫形式,了解和評估孩子的個性、需求和情感,以增進彼此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礎上更好地經營親子關係,引導孩子成長。
4.養成良好習慣
家長在有目的地訓練兒童在繪畫過程中形成良好的任務意識、規則意識、時間觀念的同時,自身也需要以身作則,優化習慣。家長也可組織孩子與其朋友們的繪畫遊戲,促進孩子與同輩群體的互動,逐步培育兒童通過有效溝通解決交往問題。
5.發展能力
繪畫活動本身是建立在兒童認知的基礎上的,畫出各種豐富多樣的事物需要兒童主動探索、仔細觀察、獨立思考、發揮想像。例如親子間開展古詩插畫、繪畫日記、命題畫等活動能促進孩子綜合能力的發展。
6.完善人格
兒童正處於發展過程中,認知受限,情緒表達方式單一,常以行為偏差表現出來,比如沉默、攻擊、退縮等等,家長可以鼓勵孩子用曼陀羅、壺像畫等繪畫形式來釋放壓抑的衝動,改變認知,塑造人格。此外,對於存在心理問題或創傷的兒童也可以通過繪畫進行心理幹預,宣洩情緒、療愈心靈。
綜合以上,繪畫家庭教育是符合兒童發展特點的,也契合家庭教育的多樣化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