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魯迅深夜去世,做石膏遺容時粘下20根鬍鬚,如今成一級文物

2020-12-06 詩珊涵義

人們常說某事便宜,常說「一毛不值」,其實,有些事情本身並不值錢,只是被賦予了名人效應,甚至頭髮也會變得異常昂貴。問一下費翔,毛髮能賣多少錢,他就知道了,那是一個著名的「胸毛拍賣事件」。

在媽媽時代,費翔是一位非常紅的明星,1987年憑藉《冬日之火》在內地紅遍大江南北,只要是看過他眼睛的女人都會為他著迷。除了外表美麗外,費翔內心也同樣美麗。2004年,他在參加綜藝節目《康熙來了》錄製時,把自己的一根胸毛剪下來拍賣,把拍賣的錢全部用於慈善事業,這根胸毛竟被拍賣3.7萬元!

每個人都有的一根胸毛可以拍賣到一萬塊錢,你的一分不值,這就是名人效應,但是費翔的胸毛比魯迅的還要差,魯迅的20根鬍鬚已經成為國家一級文物,它的價值已經不再是金錢上的衡量。

魯迅生於浙江紹興官宦之家,祖父為清進士、內閣中書周介孚,家中有房有地,是帶金鑰匙長大的富家三代。眾所周知,魯迅的名字叫周樹人,但很少有人知道,周樹人也不是魯迅的第一個名字,他的第一個名字叫「樟壽」。

就在魯迅出生的那天,有一個姓張的達官貴人來到他家,周介孚不知道是否是為了討好這位官員,把這位官員的小名叫「阿張」,大名叫「樟壽」,大名叫「阿張」,大名叫「樟」,魯迅的名字叫「樟壽」。從前,男子漢都得取字為人稱道,魯迅年紀大了,也有了自己的字「豫山」,雖然看起來不像是什麼人,但卻很討厭自己的名字,他家裡有一個女傭叫「阿長」,小名叫「阿張」,聽起來像是下人的名字,一點文化都沒有。

《豫山》與《雨傘》諧音,同學們都給魯迅取了外號《豫山》,魯迅求周介孚改名,周介孚改名《豫亭》,《豫亭》聽起來又像《雨停》,魯迅還是不高興,最後才改名《豫亭》。

所謂「富不過三代」,周家到魯迅這一代還真沒有富過三代,原因倒不在於魯迅,而在於周介孚。不要看魯迅在文章中寫得驚天動地,以為他的文學因素是遺傳於父親周伯宜的,其實周伯宜是個好吃懶做的敗家子,靠實力考科舉肯定考不上。

原來周家那些家產也能養出這樣一隻寄生蟲,可1893年,周伯宜報名參加舉人考試,周介孚知道不能不走點後門,就用一萬銀賄賂了考官殷如璋。正好殷如璋是和周介孚同一年考進進士的,這點小忙也是幫了周介孚的忙。象這樣的賄賂案,周介孚當然不會親自出馬,否則容易引起懷疑,便派下人陶阿順去辦。

殷如璋乘小船經過蘇州,陶阿順拿著錢和介紹信來到殷如璋的船上,船上除了殷如璋還有其他大人,殷如璋默默地收了錢,但是礙於船上還有其他大人,陶阿順沒在說話,愣了一下,陶阿順以為殷如璋只收錢不辦事,大聲嚷嚷:「你收了我家老漢的錢,給我一句話讓我回去交差啊!」這句話傷透了周介孚的心,船上的人都知道周介孚賄賂了考官,殷如璋為了自保也只能忍氣吞聲,假裝什麼也不知道,拿著介紹信和銀子去告發周介孚。周介孚賄賂科考考官,本來要被處死,卻碰上了慈禧60大壽,先被斬監侯關起來,即判死刑。

周家人為了救周介孚,賣掉了40畝田地的一半,用錢打通了關係,周介孚比較幸運的在獄中呆了8年,後來又因慈禧太后忙著對付維新派無暇顧及的犯人,而被獄中犯人被赦免,周介孚也被赦免。周介孚出獄後,周家已中落,魯迅在南京讀書的費用全由母親變賣珠寶湊成,而周介孚則在獄中擔驚受怕八年,出獄後死於三年。由於周介孚賄賂案的巨大心理陰影,魯迅對周介孚沒有任何感情,周介孚死後也沒有回來奔喪。

要是沒有周家的衰敗,魯迅也許也會像他父親那樣是個不折不扣的窮小子,但是,這件事發生了,魯迅如果不想再繼續謀生,就會像他所說的,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消亡,1898年他來到南京讀書。那年中國發生了許多事情,慈禧發動戊戌政變,清政府和外國籤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魯迅從紹興這個小地方走出來,才發現南京完全不一樣,他在這裡受時代潮流的影響,反帝反封建,愛國心很強,想去日本留學救國。

魯迅一九○二年四月公費留學日本,一九○四年到日本仙臺醫專學習醫術,可就在他學習醫術的第二年,他卻毅然放棄醫術。魯迅在細菌課上看幻燈片,除了細菌,還有別的東西,圖片裡是日俄戰爭,一個中國人被日本人當作俄國間諜槍殺,坐在教室裡的中國學生卻毫無反應,甚至很感興趣地看著裡面的中國人被殺。

魯迅突然覺得,即使學醫可以救人,但思想救不了人,再強大的身體也救不了人,他救棄醫從文。在魯迅筆下,有許多人物深受封建思想的迫害,他想借祥林嫂、孔乙己、阿 Q等人的筆下,喚醒人們麻木的思想。因為魯迅敢說敢正視社會的弊端,有人看了他的文章,都深受啟發,一點一點地覺醒過來。

在積極開展革命運動的同時,魯迅也在逐漸衰弱,朋友們也看不下去了,勸他多注意身體,可是他卻忙著創作,沒有多餘的休息時間,直到1936年魯迅永遠閉著眼睛休息。魯迅逝世震驚全國,許多文人為魯迅寫悼詞。

為了保留其最後一面面容,日本著名雕塑家奧田杏花用石膏翻制了魯迅的遺容,先後在他的日本朋友、雕塑家奧田杏花身上塗上凡士林和石膏,再用紗布裹上,不到一小時,就做成了魯迅遺容。

在做石膏的過程中,奧田杏花不經意間扯掉了魯迅的20根鬍鬚和2根眉毛,這次意外促使魯迅留下了身上僅有的東西。這幅石膏像是魯迅家族送給國家的,國家已把這幅石膏像列為一級文物,安放在上海魯迅紀念館。

相關焦點

  • 魯迅去世留下2根眉毛、20根鬍鬚,粘在石膏遺容上,現成一級文物
    魯迅作為民國時期新思想的吹號者,他以筆做槍與敵作戰:嫉惡如仇、敢說真話、批判現實、痛擊敵人,其文學成就有目共睹、文學作品有口皆碑,是近代社會中著名的文學家、作家、思想家。
  • 1936年魯迅深夜去世,留下7條遺囑,告誡後人不得從事這2個職業
    魯迅生於1881年一個落寞的清朝士大夫家族,他的爺爺曾經還有些功名,可是由於一些事情被抓起來了。而他的父親又害了病,在他15歲的時候,魯迅的父親去世,家道中落,成為了一個落魄的「貴族」。不過,中國的歷史上也有這樣的規律:「落魄貴族」最容易出大人物,孔子、商鞅、孫武、韓非、韓信多是如此。
  • 魯迅的葬禮,16大佬抬棺,宋慶齡、北大校長扶棺,送喪隊伍長達十幾裡
    魯迅真正做到了把一個人融入一段歷史,縱覽他的一生,還有他留下的作品,我們似乎看到了那個時代所有的起起落落,但正是這樣一位傑出的文學藝術家,在歷史上的評價卻可以說是有好有壞,但不論怎樣,他依然堪稱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文人。 魯迅先生是我國的文壇巨匠,寫出了許多發人深省的作品。
  • 許廣平筆下魯迅生命的最後一天,死神面前,偉大亦是平凡
    ——魯迅1881年9月25日,魯迅降生於浙江紹興城內的周家,55年後,已成為著名文學家的他舊病復發與世長辭。這一生他歷經亂世,卻時刻不忘為理想而戰,享譽國際,在文學等多個領域都有著重大貢獻,還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可見他即便是離開,留下的精神財富也是遠超眾人的想像。
  • 魯迅去世後,苦等一生的原配妻子說了這句話,揭露出人性醜惡
    朱安,1878年出生於浙江紹興一個商人的家庭,祖上做過清廷的知縣。在她小的時候,母親就努力把她培養成一個傳統的女子,脾氣和順,會做針線。 一直到了1906年,朱安的母親為她介紹一份婚事,對象是知名的才子魯迅。
  • 直擊「魯迅」墓地:松柏環繞、莊嚴肅靜,墓前6個大字凸顯其地位
    魯迅離開這個世界,已有八十多年的歲月韶光。如果將時間比喻成一匹白馬,那麼這大半個世紀的時間,就猶如白駒過隙一般轉瞬即逝。如今他的墓地,靜靜地躺在上海魯迅公園,墓地周遭綠草茵茵、瓜子黃楊、花木縈繞,或許這就是最莊嚴的告白吧!
  • 蕭紅、蕭軍與魯迅(二):漂至上海,在魯迅的幫助下創作出書
    編者按:蕭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備受矚目的作家,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1911年,蕭紅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封建地主家庭。1932年,結識蕭軍。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成名作《生死場》。
  • 魯迅的後代後來都如何了?女兒遠嫁日本,其中一人成香港著名影星
    歷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這是魯迅的經典語錄之一。他被稱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在思想文化上的地位非同一般。
  • 美國拆除南方邦聯總統雕像時發現1936年藏匿的波本威士忌
    據《紐約郵報》報導,工作人員在拆除肯塔基州國會大廈裡內戰時期奴隸制的南方邦聯總統傑斐遜戴維斯的雕像時,發現了一瓶1936年藏入紀念雕像內的波本威士忌。 照片 : 視頻截圖稍早時候,肯塔基州歷史文物顧問委員會表決幾乎一致支持拆除該雕像。美國各地在非洲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死於警察之手引發抗議的背景下,掀起了自發拆除內戰時期南方邦聯紀念雕像的浪潮,其中包括在彼時的南方邦聯首都維吉尼亞的里奇蒙的戴維斯雕像也被拆除。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石膏像,竟然長這樣
    拉 奧 孔著名的大理石雕刻《拉奧孔與兒子們》描繪了拉奧孔被巨蛇咬死之前與之搏鬥時驚心動魄的場景,再來看一下翻制的石膏拉奧孔。。。因其面部肌肉輪廓清晰且有強烈立體感,有著典型、鮮明的人體頭部比例和結構,繪畫時比較容易把握面部特徵,現為素描繪畫臨摹、寫生的基礎石膏人物塑像。
  • 一個人的吶喊 魯迅
    1914年4至5月,魯迅參與籌備全國兒童藝術展覽會的工作5月20日展覽會閉幕時攝於北京教育部。後排右起第三人為魯迅《奔流》月刊,魯迅先生在上海創辦並親自主編的第一份文學刊物1928年6月20日創刊,北新書局發行1929年12月20日出至第2卷第5期停刊,共出版15期魯迅親筆題寫刊頭、設計封面
  • 孫瀛洲捐給故宮3000多件文物 40根金條買下國寶明成化鬥彩三秋杯
    而鑑寶大家孫瀛洲捐獻的數千件文物中就有一對明成化鬥彩三秋杯,這對稀世珍寶是孫瀛洲在上世紀40年代用能買半條街的40根金條的代價買來的。孫瀛洲先生是我國著名古陶瓷鑑定家,經營古玩生意達36年。1956年,孫瀛洲將自己一生所藏,共計3000餘件珍寶捐獻給了故宮。
  • 魯迅的後人今何在?兒子是高官,孫子成了大明星,名字很耳熟
    我們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文學作品問世,但這些文學作品,大部分如同流星一般,轉瞬即逝,在歷史長河中激不起多少漣漪,但是有些作品,因為它的深刻度,寓意和內涵,以及文學性,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成了永恆的經典。例如魯迅筆下塑造的啊Q、閏土、祥林嫂、孔乙己等人物形象,成了我國文學史上經典的人物形象,魯迅筆下的人血饅頭、看客等,雖然已經過去了幾十年時間,但依然不過時,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所以魯迅的文章擁有著頑強的生命力。魯迅是民國時期的一位文學大師,他是我國重要的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還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和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 如何讓國家一級文物、438年的酒海香飄世界?金徽酒這樣做
    想必,面對「酒海不幹」這個詞兒時,有人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但是,有一個地方,不僅讓您看到林立成陣的酒海,還會讓您目睹使用了400多年的活酒海,更可以讓您品味到400多年酒海裡的美酒。這個地方就是位於甘肅省隴南市徽縣的金徽酒酒廠。這裡有50具明代以來的酒海,其中6具時間最長的酒海是製作於明代萬曆八年(公元1580年)的古槐木酒海,距今已經438年。
  • 【每天一文物】國家一級文物「鳳鳥紋銅簋」
    【每天一文物】國家一級文物「鳳鳥紋銅簋」 2020-07-16 2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位嫖客的書法,成了一級文物!
    杜牧於文宗大和二年(828年)進士擢第,授弘文官校書郎,曾多年在外地府署中擔任幕僚。《 張好好詩》就是在外地府署做幕僚時遇到的紅顏知已而引發出來的千古絕唱和流傳下來的墨寶。唐文宗大和三年( 829年) 26歲的杜牧在江西的沈傳師官御中做幕僚。在一次酒宴上舞伎張好好表演跳舞,見到了還沒長開的張好好。儘管張好好很小,但是舞場的表演令杜牧心中暗生心儀。當舞伎張好好得知杜牧就是時稱「小杜」的天才詩人時,不禁也暗生愛慕之心。於是兩人一見傾心。
  • 全程見證大師修復國家一級文物:我在瞻園修文物
    正忙著修復國家一級文物——吳煦檔案   他們最近在忙啥?  和博物館站陳的器物類文物不同,「吳煦檔案」相對鮮為人知。它之所以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在於其重要的史料價值。  吳煦是清朝二品大員。
  • 【每天一文物】國家一級文物「雲雷紋銅盤」
    【每天一文物】國家一級文物「雲雷紋銅盤」 2020-07-14 2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天一文物】國家一級文物「鳥紋銅盤」
    【每天一文物】國家一級文物「鳥紋銅盤」 2020-07-27 22: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魯迅面對那個時代的後浪演講時,說了些什麼話?
    1927年2月18日,在中山大學擔任教務主任兼文學系主任的魯迅先生,接受香港青年會總幹事曹炎申博士和香港大學教授黃新彥博士的邀請,在許廣平等人的陪伴下,乘坐一艘小汽船,從廣州來到香港,在青年會禮堂給香港的年輕觀眾作了兩場演講。這是魯迅第一次來到香港,也是他人生中唯一的一次赴港之行。他和許廣平住在位於皇后大道中的勝斯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