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某事便宜,常說「一毛不值」,其實,有些事情本身並不值錢,只是被賦予了名人效應,甚至頭髮也會變得異常昂貴。問一下費翔,毛髮能賣多少錢,他就知道了,那是一個著名的「胸毛拍賣事件」。
在媽媽時代,費翔是一位非常紅的明星,1987年憑藉《冬日之火》在內地紅遍大江南北,只要是看過他眼睛的女人都會為他著迷。除了外表美麗外,費翔內心也同樣美麗。2004年,他在參加綜藝節目《康熙來了》錄製時,把自己的一根胸毛剪下來拍賣,把拍賣的錢全部用於慈善事業,這根胸毛竟被拍賣3.7萬元!
每個人都有的一根胸毛可以拍賣到一萬塊錢,你的一分不值,這就是名人效應,但是費翔的胸毛比魯迅的還要差,魯迅的20根鬍鬚已經成為國家一級文物,它的價值已經不再是金錢上的衡量。
魯迅生於浙江紹興官宦之家,祖父為清進士、內閣中書周介孚,家中有房有地,是帶金鑰匙長大的富家三代。眾所周知,魯迅的名字叫周樹人,但很少有人知道,周樹人也不是魯迅的第一個名字,他的第一個名字叫「樟壽」。
就在魯迅出生的那天,有一個姓張的達官貴人來到他家,周介孚不知道是否是為了討好這位官員,把這位官員的小名叫「阿張」,大名叫「樟壽」,大名叫「阿張」,大名叫「樟」,魯迅的名字叫「樟壽」。從前,男子漢都得取字為人稱道,魯迅年紀大了,也有了自己的字「豫山」,雖然看起來不像是什麼人,但卻很討厭自己的名字,他家裡有一個女傭叫「阿長」,小名叫「阿張」,聽起來像是下人的名字,一點文化都沒有。
《豫山》與《雨傘》諧音,同學們都給魯迅取了外號《豫山》,魯迅求周介孚改名,周介孚改名《豫亭》,《豫亭》聽起來又像《雨停》,魯迅還是不高興,最後才改名《豫亭》。
所謂「富不過三代」,周家到魯迅這一代還真沒有富過三代,原因倒不在於魯迅,而在於周介孚。不要看魯迅在文章中寫得驚天動地,以為他的文學因素是遺傳於父親周伯宜的,其實周伯宜是個好吃懶做的敗家子,靠實力考科舉肯定考不上。
原來周家那些家產也能養出這樣一隻寄生蟲,可1893年,周伯宜報名參加舉人考試,周介孚知道不能不走點後門,就用一萬銀賄賂了考官殷如璋。正好殷如璋是和周介孚同一年考進進士的,這點小忙也是幫了周介孚的忙。象這樣的賄賂案,周介孚當然不會親自出馬,否則容易引起懷疑,便派下人陶阿順去辦。
殷如璋乘小船經過蘇州,陶阿順拿著錢和介紹信來到殷如璋的船上,船上除了殷如璋還有其他大人,殷如璋默默地收了錢,但是礙於船上還有其他大人,陶阿順沒在說話,愣了一下,陶阿順以為殷如璋只收錢不辦事,大聲嚷嚷:「你收了我家老漢的錢,給我一句話讓我回去交差啊!」這句話傷透了周介孚的心,船上的人都知道周介孚賄賂了考官,殷如璋為了自保也只能忍氣吞聲,假裝什麼也不知道,拿著介紹信和銀子去告發周介孚。周介孚賄賂科考考官,本來要被處死,卻碰上了慈禧60大壽,先被斬監侯關起來,即判死刑。
周家人為了救周介孚,賣掉了40畝田地的一半,用錢打通了關係,周介孚比較幸運的在獄中呆了8年,後來又因慈禧太后忙著對付維新派無暇顧及的犯人,而被獄中犯人被赦免,周介孚也被赦免。周介孚出獄後,周家已中落,魯迅在南京讀書的費用全由母親變賣珠寶湊成,而周介孚則在獄中擔驚受怕八年,出獄後死於三年。由於周介孚賄賂案的巨大心理陰影,魯迅對周介孚沒有任何感情,周介孚死後也沒有回來奔喪。
要是沒有周家的衰敗,魯迅也許也會像他父親那樣是個不折不扣的窮小子,但是,這件事發生了,魯迅如果不想再繼續謀生,就會像他所說的,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消亡,1898年他來到南京讀書。那年中國發生了許多事情,慈禧發動戊戌政變,清政府和外國籤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魯迅從紹興這個小地方走出來,才發現南京完全不一樣,他在這裡受時代潮流的影響,反帝反封建,愛國心很強,想去日本留學救國。
魯迅一九○二年四月公費留學日本,一九○四年到日本仙臺醫專學習醫術,可就在他學習醫術的第二年,他卻毅然放棄醫術。魯迅在細菌課上看幻燈片,除了細菌,還有別的東西,圖片裡是日俄戰爭,一個中國人被日本人當作俄國間諜槍殺,坐在教室裡的中國學生卻毫無反應,甚至很感興趣地看著裡面的中國人被殺。
魯迅突然覺得,即使學醫可以救人,但思想救不了人,再強大的身體也救不了人,他救棄醫從文。在魯迅筆下,有許多人物深受封建思想的迫害,他想借祥林嫂、孔乙己、阿 Q等人的筆下,喚醒人們麻木的思想。因為魯迅敢說敢正視社會的弊端,有人看了他的文章,都深受啟發,一點一點地覺醒過來。
在積極開展革命運動的同時,魯迅也在逐漸衰弱,朋友們也看不下去了,勸他多注意身體,可是他卻忙著創作,沒有多餘的休息時間,直到1936年魯迅永遠閉著眼睛休息。魯迅逝世震驚全國,許多文人為魯迅寫悼詞。
為了保留其最後一面面容,日本著名雕塑家奧田杏花用石膏翻制了魯迅的遺容,先後在他的日本朋友、雕塑家奧田杏花身上塗上凡士林和石膏,再用紗布裹上,不到一小時,就做成了魯迅遺容。
在做石膏的過程中,奧田杏花不經意間扯掉了魯迅的20根鬍鬚和2根眉毛,這次意外促使魯迅留下了身上僅有的東西。這幅石膏像是魯迅家族送給國家的,國家已把這幅石膏像列為一級文物,安放在上海魯迅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