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史7:思想世界,靈魂理論,柏拉圖立體,柏拉圖愛情,烏託邦-你能理解柏拉圖?
柏拉圖(Plato,約公元前427-),古希臘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他和他的老師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被稱為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是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他繼承和發展了蘇格拉底和巴門尼德本體論,建立了以思想理論為核心的哲學體系。創造或發展的其他概念包括柏拉圖主義,柏拉圖式愛,等等。柏拉圖的主要作品是對話,其中出現了蘇格拉底。然而人們普遍認為蘇格拉底的形象並不完全是歷史的蘇格拉底。
一、柏拉圖的壽命
柏拉圖出生於一個富有的雅典奴隸主貴族家庭,自稱是古代雅典國王的後裔,他的父親是亞裡士頓(Ariston),母親是belity俄涅(Perictione),他是家裡第四個。他也是當時著名政治家克裡蒂婭(clitia)的侄子,但他們之間的關係仍然存在爭議。根據古希臘哲學家歷史學家第歐根尼·LAL修(DiogensLaertius)的說法,柏拉圖的原名是亞裡斯託克勒斯(Aristokles),後來被稱為柏拉圖(在希臘語,Platus意思是「平坦、寬闊」)。第歐根尼也提到了其他單詞,而柏拉圖這個名字可能來自於他流暢而寬廣的(platut)口才,或者是因為他寬闊的額頭。由於柏拉圖優秀的學習能力和其他才華,古希臘還稱讚他是阿波羅的兒子,並說柏拉圖還是個嬰兒的時候,嘴唇上有蜜蜂,所以他的嘴很甜很流暢。
起初,柏拉圖打算繼承家族和從政的傳統,但後來情況發生了變化。在與斯巴達的戰爭中,雅典的民主被擊敗,然後「三十僭主」上臺上臺。反過來,「三十僭主」被一個新的代議制政府取代。在20歲的時候,柏拉圖遇到了對他人生有真正影響的人蘇格拉底。蘇格拉底經常在嘈雜的雅典集市上與年輕人討論一些奇怪的問題。蘇格拉底不僅提出問題,而且反駁受訪者,指出受訪者思想中的內在矛盾,迫使他們承認自己不知道什麼是知識,美德,勇氣和正義。在蘇格拉底的指導下,柏拉圖嚴格區分了哲學和修辭學,前者追求智慧和真理,而後者追求一套使他們看起來聰明而博學的套路。
公元前28歲的柏拉圖看到自己的導師蘇格拉底被雅典以民主投票的形式處死,被群眾的愚蠢所震驚。於是柏拉圖離開雅典,開始在義大利、西西里島、埃及、Cyrene等地四處尋找知識。在十多年的考察考察中,他對數學、天文學、力學、音樂以及各種哲學流派的思想有了深刻的了解,對各國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政治制度和宗教特點進行了詳細考察。
公元前40歲的柏拉圖旅行結束後返回雅典,在雅典的西北角,阿卡德摩(Academus)在雅典城市的西北角建立了柏拉圖學校公園,因此的大學(Academy)也因此得名。柏拉圖學校公園是現代歐洲大學的前身,他的課程與畢達哥拉斯學校的傳統科目相似,包括算術、幾何、天文學和聲學。該學院持續了大約直到被皇帝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關閉。亞里斯多德是學院裡最好的學生,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亞里斯多德。
柏拉圖80歲安詳去世。晚年,他的理想從人治走向法治。他不再相信由一個受過嚴格哲學訓練的明君來統治會比遵循一個健全的法律體系更好。
柏拉圖不斷思考,與學生交談,朋友們和寫作。也許他從未想過,2400多年後,他的作品會成為大學生們的必備品。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讀過大學的人都會不好意思地說,他沒有讀過柏拉圖的對話作品。
二、蘇格拉底的哲學
(1) 論思想
柏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其哲學體系博大精深對他的教學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中「理念論」可以說是柏拉圖哲學的核心和基石。柏拉圖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感覺世界」組成。思想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永恆不變,人類感官觸摸到的世界只是想法世界的微弱陰影,他是由現象組成的,每一種現象的特徵是由於時空等因素的暫時性變化表現。從這個角度出發,柏拉圖提出了一種思想理論和回憶說認識論,並以此作為其教學理論的哲學基礎。
在《國家篇》,柏拉圖詳細闡述了「理念論」理論。他認為同名的不同個體之間肯定存在相同的「理念」或「形式」。例如,「床」的概念是「理念」,各種床都是現象。
(2) 靈魂論
柏拉圖的靈魂理論是其思想理論應用於人的分析的結果,也是其思想理論的延伸。
我們都熟悉「靈魂」的概念。在柏拉圖之前,許多古代哲學家,甚至原始人類,都曾討論過「靈魂」。泛靈論和泛神教在世界各地廣泛分布就是一個例子。更不用說古希臘,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570-)已經提出了「靈魂不朽」和「靈魂轉世」的理論。根據第歐根尼,拉爾夫的《名哲言行錄》,我們稱畢達哥拉斯為「第一個發現靈魂輪迴的人,他宣稱:靈魂依照命運的規定,從一個生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生物體中」。至於西方的靈魂傳統,我們不能簡單地用「迷信」來否定他,因為柏拉圖和後來的新柏拉圖學說用理性和其他元素豐富了這一傳統。
柏拉圖對靈魂的討論和闡釋主要體現在他的對話《斐多》中。在這個對話中,柏拉圖借用了蘇格拉底之口,並提出了幾種他認為足以證明靈魂存在的方法。
最重要的一個論據是柏拉圖蘇格拉底之口認為所有知識本質上都是記憶。例如,如果一個人認出了某人或某事,那麼他一定是認識這個人並經歷過他。類似的事情可以喚起記憶,例如,當我們看到一張朋友的照片時,我們可能會把他與朋友本人聯繫起來。這種聯想源於「部分相同」的判斷(朋友和他的肖像是一樣的)。
既然有「部分相同」的概念,自然就有了「絕對相同」的概念。世界上沒有絕對相同的東西,因此「絕對相同」的概念是從個人經驗中衍生出來的不可能。因此他在人類誕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同樣,人們對其他絕對和抽象概念(如絕對美,絕對善)的知識也是在出生前獲得的。正是人類的靈魂儲存了這些絕對的概念。
很明顯,柏拉圖的靈魂理論與他的思想世界密切相關。在這個論點中,柏拉圖所討論的「靈魂」與其說是我們對原始宗教印象中的「靈魂」的轉世,不如說是人類內在認知和記憶的功能「理念」。正如我們的五官是感知具體事物的器官,靈魂也是感知思想的器官世界。
(3) 認識論
在《國家篇》,柏拉圖討論了「哲學家」的主題,並作了精彩的闡述,他說哲學家是喜歡探索真理的人。如何探索?他們沒有沉浸在新事物中,而是清醒地理解了新事物背後的真相。沉浸其中的人只會得到一些膚淺的看法或看法,而真正的知識就是隱藏在事物表象背後的真相。因此柏拉圖也提出了。感官所能感受到的表徵問題屬於意見,而其背後的永恆問題則屬於知識。例如,如果你看到美麗的花朵,美麗的衣服,美妙的歌舞,都屬於意見;如果你能看到美背後,那就是知識。
柏拉圖認為事物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美的事物有醜陋的元素;有時好人也做壞事。在柏拉圖看來,說存在和不存在是矛盾和不真實的,但現實中的事物與這種矛盾是一致的,所以,現實中的事情是不真實的,因此赫拉克利特會說:「我們踏入的既是同一條河流,又不是同一條河流。」
(4) 論宇宙的起源
根據柏拉圖,宇宙的起源是一個無法區分的混沌,這個混亂的開始是超自然神活動的結果。根據柏拉圖的說法,宇宙已經從混沌變為有序,最重要的特點是創造者為世界制定了一個合理的計劃;這個計劃實施的機械過程是理所當然的自然事件。
柏拉圖的宇宙學基本上是一個數學宇宙學。他設想宇宙開始時有兩種直角三角形,一種是半個正方形,另一種是半個等邊三角形。從這些三角形中,合理地生成了四個正多面體,他們構成了四個元素的粒子。火粒子為正四面體,空氣粒子為八面體,水粒子為二十面體,土壤粒子為立方體。第五正多面體是由正五邊形構成的十二面體,這是構成天空物質的第五個元素,他被稱為以太。整個宇宙是一個球體,因為球體是對稱的、完美的,球體上的任何一點都是相同的。宇宙也在活動,靈魂充滿了整個空間。宇宙的運動是圓周運動,因為圓周運動是最完美的,不需要手或腳來推動。宇宙中四種元素的數量如下:火與氣的比率等於空氣與水的比率和水與土壤的比率。任何事物都可以用一個數字命名,這個數字是表現素的比例。
(5) 烏託邦
烏託邦的原意是「沒有的地方」,中文翻譯也可以理解為「烏」是no,「託」是寄託,「邦」是國家,而「烏託邦」三個字合起來就是「空想的國家」。在著名的柏拉圖書《理想國》,柏拉圖描述了他的心目中理想世界。根據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應該有三種人:普通公民、士兵和衛國。衛國的數目比另外兩個小得多,但只有他們有政治權力。其他兩種類型中的優秀者可以晉升,衛國中非常差的可以降級。本文主要討論衛國類,他從教育、經濟、宗教等方面思考如何使衛國更好地為國家服務。
例如,教育,柏拉圖認為男女平等,都需要教育,可以衛國。在理想國中,婚姻是國家的義務。分娩是第一位的,孩子一出生就被帶走了,沒有人知道哪個孩子是他自己的,他似乎回到了原始社會。在衛國經濟中沒有個人財產,人與人之間也沒有財富。所有這些都是針對理想國中的所有人,而不是針對某個類。
神學上,在理想國中,政府創造神話來欺騙公民。根據柏拉圖,撒謊是政府的特權。比如,他們利用彩票迷信來安排婚姻,欺騙市民。人們希望有些神話能夠欺騙和欺騙所有的人,包括統治者和被統治者。
柏拉圖所討論的理想國家形態,已成為後世國家制度和政治統治的典範,表現具有浪漫的理想主義色彩,可以說是現代「烏託邦」思想的源泉。
三、柏拉圖教義和柏拉圖愛
(1) 柏拉圖原則
柏拉圖(Platonism)學說是指主張觀念的形式是絕對的、永恆的現實,而現實中的現象是不完美的、暫時的反映。柏拉圖學說是數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哲學;在十九世紀,他幾乎支配著數學領域;二十世紀初,數學基礎三個學派之間的爭論剛剛平息,而柏拉圖主義成為討論的熱點之一。
數學的對象是數、量、函數等數學概念,他們以抽象的一般或「共相」的形式客觀存在。柏拉圖認為他們存在於一個特殊的想法世界,後來的柏拉圖理論家不接受「理念論」,但他們也認為數學概念是一種獨立於現實的特殊的客觀存在世界,他們是獨立於時間、空間和人類思維的永久存在。數學家得到的新概念不是創造,而是對這種客觀存在的描述;數學新成果不是發明,而是發現。相應地,柏拉圖主義認為數學理論的真理是由獨立於現實的存在而客觀決定的世界,這個真理被「心智」經驗所理解,並被一些「數學直覺」所認識,只有憑直覺,人們才能實現「數學世界」獨立於現實世界。
(2) 柏拉圖愛
根據柏拉圖,當大腦拒絕身體而嚮往持有真理時,心靈是最好的。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人們對真理的渴望就不會得到滿足。當沒有強烈的肉慾需求時,心態是平和的,肉慾是人類本性的動物表現,也是所有有機體的本性,人類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性比動物性強,精神交流是美麗的道德。因此柏拉圖式愛追求精神交流,拒絕肉慾。
根據《會飲篇》理論,柏拉圖式愛情主要是指一個成年男子和一個漂亮男孩之間的愛情,這也與當時希臘的氣氛有關。學者們認為,男女之間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男女婚姻制度只是為了生育。因此柏拉圖式愛情,一開始,並不意味著一般的精神上的愛,而應該是同性戀的愛,放棄性的欲望。
四、軼事
(1) 習慣的力量
柏拉圖曾經因為一件小事無情地斥責了一個小男孩因為小男孩總是在玩一個愚蠢的遊戲。小男孩不相信:「您為什麼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譴我?」「但是,你經常這樣做就不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了。」柏拉圖回復。「你會養成一個終生受害的壞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人們養成習慣,他們就會不知不覺地在這條賽道上奔跑。如果他是好習慣,他將使你終生受益;如果他是一個壞習慣,他可能會傷害你一輩子。
(2) 徒勞的行動
在60歲時,柏拉圖被邀請離開雅典去教狄奧尼修,他是古敘拉古暴君的兒子,公元前405-)教狄奧尼修以建設一個理想的國家。
他認為,幾何學有助於蕭狄奧尼修掌握嚴謹的推理技巧,處理政治改革中更複雜的問題。這就是課程的開始,年輕的狄奧尼修和他的法庭工作人員都出席了「學習」。熱情很快就消散了。
肖狄奧尼喜歡柏拉圖,但他不喜歡幾何。柏拉圖的反對者趁機為蕭狄奧尼找到另一位哲學家。面對人們的不理解和反對的拒絕,柏拉圖終於不得不在晚上逃離法庭,乘船遠道返回雅典,匆匆結束了徒勞的旅程。
(3) 不懂幾何學的人不準入內
柏拉圖有很多關於邏輯思維的研究。他認為,要想讓人思考,有規律,善於思考和探索,離不開堅實的幾何基礎。。因此他高度讚揚幾何,並在學校門口掛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不懂幾何學的人,請勿入內。」
(4) 在婚禮上死了
他晚年過著幸福的生活。這個時候,他長滿了桃子和李子,他受到了四面八方人的尊敬。他的學生愛他就像他愛自己的學生一樣。
當一個學生結婚時,他邀請柏拉圖參加婚宴。80歲的柏拉圖如約而至,高高興興加入狂歡節人群。當美好的一天在喜悅中迅速過去時,這位哲學老人退到安靜的角落,坐在椅子上,他想休息一下,人們沒有打擾他。第二天疲憊的狂歡者來叫醒他,卻發現他已經平靜地、平靜地在晚上去世了。整個雅典城市都擠滿了人,把他送到墓地去。
五、來自柏拉圖的精選引號
(1) 人生最遺憾的事就是放棄不該放棄的,堅持不該放棄的。
(2) 衡量一個人,就是看他有權力時做什麼。
(3)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無奈,我們不能改變,我們不能改變,更糟糕的是,我們失去了改變的想法。
(4) 孩子怕黑是可以理解的;人生真正的悲劇是大人怕光。
(5) 無論什麼時候開始,重要的是啟動不要停止。不管你什麼時候結束,重要的是不要在結束時後悔。
(6) 我們一直在尋找我們已經擁有的東西;我們總是東張西望,但我們只會錯過我們想要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
(7) 聰明人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蠢人說話是因為他們想說。
(8) 放你的臉迎朝陽光,就不會有陰影了。
(9)耐心是一切智慧的基礎。。
(10) 請深愛若愛,若棄,請徹底;不要模稜兩可,傷害別人或你自己。
(11) 有些損失是註定的,有些命運永遠不會有結果。如果你有某種愛,你就會有一個好的愛。
(12) 時間會慢慢沉澱,有些人會在你心裡慢慢模糊,學會放手,你的幸福需要自己去完成。
(14) 走在一起是緣分,一起走是幸福。
(15) 拖延是抑制憤怒的最好方法。
(16) 所有偏離公正的知識都應該稱為狡猾,而不是智慧。
(17) 懶惰是懦弱之子,疏忽是懶惰之子。
(18) 人只活在夢中,只有哲學家掙扎著醒來。
(20) 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不是環境而是心情。
(21)好人不需要法律來告訴他們要負責任;惡人總是走在法律的邊緣。
(22)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與不存在的尺度。
#引用柏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