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任鴻
為進一步維護司法公正,引導社會樹立良好誠信體系,持續加大虛假訴訟防範和打擊力度,5月19日,成都市檢察院召開「打擊虛假訴訟 共護社會誠信」新聞發布會。記者獲悉,成都市檢察機關自2017以來共受理虛假訴訟線索170件(涉黑、涉惡34件),立案155件,提請抗訴5件,提出再審檢察建議124件,移送犯罪線索15起,為當事人挽回經濟損失8000餘萬元,其中,民間借貸糾紛在全部監督案件中佔比較大。
據成都市檢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塗徵介紹,民事虛假訴訟俗稱「打假官司」,指當事人單方或者與他人惡意串通,採取偽造證據、虛假陳述等手段,捏造民事法律關係,虛構民事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企圖通過訴訟、仲裁、調解等方式,侵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權益,妨害司法秩序的行為,也包括當事人隱瞞債務已全部清償,重複起訴,獲取不法利益的情形。近年來,成都市檢察機關監督的虛假訴訟案件主要集中於民間借貸、追索勞動報酬以及離婚涉財糾紛中,其中民間借貸糾紛佔比較大,成為「重災區」。
「這些案件『花樣』多,單方欺詐的、惡意串通的均有。涉黑涉惡虛假訴訟也主要集中在民間借貸這個領域,包括讓債務人打空白借款合同或偽造籤名、虛增借款金額、冒用他人名義提起訴訟、重複起訴等。」成都市檢察院第六檢察部副主任駱軼介紹,民間借貸之所以高發,主要因為造假成本低,不易發現。「在偽造借款憑證後,有的行為人會採取款項回打,或將借款拆分成小額借款直接以現金借款為由主張債權,讓虛假訴訟的證據形式在外觀上更加『規範』,不易察覺。」
記者注意到,在當天發布的八起「成都市人民檢察院加強虛假訴訟監督典型案例」中,有多起案件都涉及民間借貸糾紛。這些案例「套路」很多,有偽造虛假借條提起訴訟的;誘騙借款人在空白合同上簽字,重複起訴的;隱瞞債務人已還款實事,持借條重複起訴的;將不受法律保護的賭債「包裝」成民間借貸起訴的;籤訂虛假借款合同,躲避債務執行的;等等。
據介紹,針對虛假訴訟案件隱蔽性強、發現難的問題,成都市檢察機關探索建立了公、檢部門虛假訴訟線索初查「雙移送」辦案模式,以及刑檢、民檢部門就涉刑事犯罪的虛假訴訟案件「雙提前」介入偵查模式,不斷夯實調查核實能力,同時,連續三年將打擊虛假訴訟作為專項監督重點。比如,成都市青羊區檢察院開展了「缺席審判」送達違法專項監督活動,選取「缺席審判」作為虛假訴訟監督突破口,起到了很好的監督效果。目前,成都市檢察院也在積極推進「智慧民事」建設,利用大數據手段篩查相關線索。
塗徵提醒,若遭遇虛假訴訟,當事人可向檢察機關控告,並提供一定的線索,比如對方偽造訴訟法律關係的證據材料等。檢察機關經初查認為可能構成虛假訴訟的,將啟動相應的監督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