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由市科技局主辦的2020年南通科技創業大賽暨「通創薈」創新創業大賽決賽落下帷幕。
自2013年以來,南通市已連續舉辦8屆科技創業大賽,共吸引3000多個創新創業項目報名參加,累計有17個項目獲得省科技計劃支持,13個項目獲得中央財政支持。八年來,南通市堅持通過大賽挖掘高精尖項目,搭建融資貸款橋梁,培育扶持小微科創型企業。
今年,大賽參賽項目從量到質實現雙飛躍,其中7個項目進入省大賽總決賽,14個項目進入國家大賽行業賽總決賽,取得史上最好成績。
500餘項目參賽
「高質量」頻現
本屆大賽自今年6月啟動以來,共吸引710個項目報名參賽,參賽團隊涵蓋初創企業、成長企業和在校大學生等。經審核,有效報名項目數量達533個,創歷史新高。決賽中,34個參賽項目分成團隊組、初創企業組、成長企業組和大學生組,經過項目路演、現場問答、專家點評等環節,最終決出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
毅達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劉峰已多次擔任南通市科創大賽的評委。決賽中,像航(如東)科技有限公司的無介質浮空投影技術新型光學材料項目、江蘇和網源電氣有限公司的退役動力電池餘能檢測與標定系統項目等,無論是技術創新點、技術成熟度還是市場開拓、產業化進程等,都令他眼前一亮。在他看來,「科技含量高」是本屆大賽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地方經濟發展不僅要有大項目支撐體量,也要有『小而美』的高精尖項目,通過培育,它們的後勁會很驚人。」
正如劉峰所說,本屆大賽不僅僅在報名數量上創新高,更在項目質量上實現飛躍。市賽共遴選出30個項目進入省大賽行業賽,為歷史最多,其中7個項目進入省大賽決賽,排名全省第三,14家企業進入國家大賽行業賽總決賽,超過歷史最高紀錄2倍多。
高質量項目的背後,是高層次人才團隊的強有力支撐。除了海歸人才,本屆大賽中有三位博士是回鄉創業的南通人,此外還有不少上海、蘇南等地的創業人才團隊,其中一半以上的項目已經落戶南通。
聚焦新興產業
培育「獨角獸」
「我們是全國第一家做產業化人造血管的企業。」決賽中,江蘇百優達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項目,直指解決人造血管的國產化問題。人造血管在臨床中被廣泛應用於治療主動脈疾病。據不完全統計,全球人造血管每年的使用量在20萬條左右。2018年,我國人造血管的用量就已超過每年2萬條。目前,德國和日本的人造血管壟斷了全世界90%的市場。路演人閆冬環說,企業做的就是緊貼市場需求,瞄準關鍵技術研發,打破國外壟斷。
抗帕金森新藥研發、新一代高性能膠囊內鏡及系統、腫瘤藥物小鼠模型活體篩選研究及產業化……除了百優達,決賽中還湧現出不少來自生物醫藥領域的項目,種類包括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等。而縱覽決賽項目,絕大多數都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科技型小微企業都是潛力股,成長起來就是『獨角獸』。」市科技局科研機構處處長吳永峰介紹,近年來大賽對項目的遴選更加注重對新業態的培育。今年南通市還出臺了《關於支持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政策的實施意見》,將認定一批科技創新型企業、高成長性科技企業、科創板上市培育企業,給予政策支持。此外,市科技局還給全市17個省級以上園區、開發區下達招商任務,重點招引科創型企業。
搭建融資橋梁
「千裡馬」找到伯樂
勢加透博潔淨動力如皋有限公司突破了氫能源電池研發領域的「卡脖子」技術,推動了燃料電池無油空壓機的國產化進程,目前與多家廠商合作,產品已應用到裝車中。大賽中,勢加透博的項目引起不少投資機構的關注。其中,省高投與企業現場洽談並表達了融資意向,下一步將對企業展開盡調估值。
「千裡馬需要好伯樂,往年也有些很好的項目,搞著搞著因為沒錢就死掉了。」吳永峰說,銀行投資機構由於信息不對稱,不知道哪些項目好,不敢投。科技部門做的就是消除「信息孤島」,通過大賽這個平臺幫銀行機構把好的項目挑出來,同時幫助企業解決融資貸款等問題。
吳永峰說,如果企業自己去找機構融資,可能只能跑個幾家,還不一定對口,但南通市科創大賽中選拔出來的項目,參加省賽時面向幾十家投資機構,勢必也能獲得更多的融資機會。他透露,今年市科技局還從前期報名的項目中篩選出一部分達到授信條件的企業,確定企業有授信需求後,幫助他們牽線搭橋,已經有兩家企業分別獲得南京銀行的1000萬元授信。
本報記者 王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