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漸漸變冷的天氣,作為主食愛好者的大家肯定少不了來一碗熱氣騰騰的麵食,一大口吞下熱騰騰的麵食簡直從頭幸福到腳趾頭。
雖然日本主食界中,米飯聲名顯赫,但其實麵條也是精英輩出的。今天所長就和大家介紹一下在日本主食中的三大麵食。
對日本拉麵的愛大概源自日劇,每次看到主人公吸溜吸溜地大口吃麵,屏幕前的所長那個饞啊...
值得慶幸的是,這幾年越來越多的日本拉麵店在國內開業,也算是能讓吃貨心滿意足了。
霓虹國經常把從別人那裡引入的東西,經過自己的改造形成有日本特色的東西。
日本拉麵其實也源於中國上海和廣東的麵條,傳統的拉麵經過日本人不斷地研究改良與創造,成為了現今所見,日本獨有風味的一種麵食,拉麵不但被日本人發揚光大,其影響力更擴展到全世界。
在日本的許多拉麵專賣店,一般都以自家獨特的醬汁加入高湯稀釋。因此每家拉麵店,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味。
而正宗的日本拉麵湯底的口味一般來說可分為醬油味、豚骨味、鹽味、味噌味。
首先要介紹的就是醬油拉麵,這種口味的拉麵是傳入日本的最初形式,以風味多樣的醬油湯作為湯底。
豚骨拉麵可以說是國人的最愛了,而這種豚骨湯底需要長時間的燉煮,味道較濃重。
而看似清淡的鹽味拉麵,其實非常考驗技術,出色的鹽味拉麵除了需要湯底與鹽的調味,還有清澈透明的麵湯、金黃色的油脂,這才是讓食客欲罷不能的一碗好面。
味增拉麵在北海道地區非常有名,在豚骨湯或者雞骨湯中加入味增調味,而且配菜較多,味道也比較濃鬱。
通常日本人吃拉麵,邊吃會邊發出吸面的聲音。這種吃法和我們的觀念有所區別,日本人認為在吸面的過程中,能感受到湯汁和麵條的融合的風味,才是表達拉麵的美味和對料理人的敬意。
烏冬(日文:うどん,在日文漢字中寫為:饂飩),是從唐朝麵食傳入日本的改良產物。
其口感介於切面和米粉之間,口感偏軟糯,再配上精心調製的湯料,就成了一道可口的麵食。冬天加入熱湯、夏天則放涼食用。涼烏龍麵還可以蘸取濃料汁食用。
烏龍麵更注重面本身,讓食客盡情享受面本身的真味是享用一碗烏龍麵的樂趣所在。好吃的烏龍麵對面的韌性筋道有著無止盡的追求。
其中最為有名的香川縣的贊岐烏冬的特色就是筋道、柔軟的口感與強力的嚼勁並存。在烏冬之鄉的香川縣還有「烏冬之日」、「新年烏冬」之類的風俗,烏龍麵儼然成為當地生活的一部分。
烏冬是以小麥為原料製造的,在粗細和長度方面都有特別的規定。日本創造的圓形粗面,按規定直徑要在1.7mm以上,以下的還有「涼麵」與「細烏冬」之分。
吃法上大致分湯烏冬和炒烏冬兩種。
有的時候也會在面上加上裙帶菜、蔬菜天婦羅、小蔥一起食用。在日本老少鹹宜,不論在家裡還是在外吃飯,烏龍麵可以說是一種很常見的食品。
如果說,最能代表古典氣息的麵食,那麼非蕎麥麵莫屬了。
這種介於藕色和菸灰色之間的幽暗色彩,顏色素淨淡雅的麵食,沒有過多喧賓奪主的輔料,高貴且美味。
中國和日本在蕎麥種植區域環境相似,所以在出產的原料以及成品麵條上口感並無太大差異,同樣勁道口感,清新爽口。
但在味道上,日本的調味主要是以各種甜醬油和胡麻醬油為主,入口酸甜提神,下喉回味濃厚。而中國則是加以香辣可口的湯汁,配上各種豐富的肉類蔬菜,吃起來味道豐富。
日本現在蕎麥麵的主流吃法有三種,一種是將麵條放入熱騰騰的湯頭,器皿內以天婦羅為配料,稱為湯蕎麥麵。
第二種是中高層階級人士的最愛—笊籬蕎麥麵,使用精緻的木質方盒擺盤,再裹上新鮮醬汁食用,以幹曬的海苔絲作為點綴,和中國的涼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第三種便是最為人所知,也是最普及的竹簍蕎麥麵,和笊籬蕎麥麵非常相像,只是搭載的容器是木質排版,並且沒有放海苔。
對於那些正在運動減肥的小夥伴來說,蕎麥麵實屬艱辛奮鬥道路上不可多得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