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自負之間,我們的第三種選擇

2021-02-19 改變自己

時間不會等你

每天多一點選擇

能做到「人格獨立」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但也非常值得,因為這是「精神自由」的前提條件。


自卑與自負之間,我們的第三種選擇

作者 Windy Liu

來源 自言稚語(ID:selfgrowing1118)

我的基本生活信念之一 :不卑不亢的處世之道。

新年和朋友吃飯的時候,我們聊起了各自近些日子裡的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變化。

我朋友是個脾性溫潤的人,雖然他自己也是個領導,但是上級領導做錯的很多事情,結果都變成了他要去收拾的爛攤子,有些不明個中緣由的人倒覺得這些都是他的問題。

而這種看似為了大局而卑微犧牲自己的表現,卻又並沒有真正贏得別人的尊重,反而後續有更多的壞事情攤在他頭上,比如,上級領導的不作為而把問題都拋給他,領導的私自決定讓他敢怒而不敢言.

去年年底,公司的開發總監在郵件裡把他們組的一個常規性事件當做了一個典型案例來批評,說做得不對。

他的上級領導顯然是個怕事的主,並沒有護著手下的人,一聲不吭。但在我朋友眼裡,這件事情的做法完全合理,而且也是完全按照公司的內部流程來操作的,沒有任何問題,所以就把來龍去脈都寫在郵件裡,只為把這件事情理清楚。

他笑著跟我說,「其實我是受到你的影響,做人得有一股傲氣,不能隨便讓人踩。有些人就是這樣,覺得你好說話好欺負,就會一直爬到你頭上去。」

我聽了後,真是覺得很詫異。

說實話,我心裡一直是個很驕傲的人,也一直奉行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則。對於別人,我過去往往是比較苛刻的,雖然見過我的人都覺得我很單純,但說實話我絕對不是那種無知的小白,因為我內心的那股傲氣,是絕對不願意讓別人隨便來欺負我的。

可是那天聽完他說的話,我卻跟他說:「其實,我也在你身上學到了另外一種東西,叫做內斂和謙卑。」

正因為自負,所以我常常會太把自己當回事,喜歡跟別人計較,甚至也看不到別人的好。

所以,我其實也因為自負遇到了不少的問題:不懂得顧及別人的感受,從而處不好與別人的關係;因為姿態太高,所以總是陷入表現型人格中,不願承認自己的不足,永遠處於想要證明自己的狀態。

而隨著自我的成長,隨著價值觀的不斷重建,我發現,不卑不亢的處事之道,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交待。

當我們不把自己放在很高的位置的時候,我們就會有包容心,懂得尊重別人; 同時,當我們不把自己放在很卑微的位置的時候,我們就會從容淡定,無懼變化,勇於承擔責任。

而不卑不亢的內心狀態,就像水一樣,既可以是浩瀚無垠的的大海,容納百川,又可以是自處低勢的溪流,滴水石穿。

因為太過自負,所以過去我喜歡追求完美,害怕出錯,也就不願意去做一些新的嘗試,也害怕面對生活中出現新的局面和新的問題。

而這種過度自負的背面,隱含的卻恰恰是一種『自卑情結』。

針對「自卑情結」,人會使用「補償機制」來對抗,也就是說對於某種不適感,人會通過強化其對立面的感受,從而將其抵消,比如,通過外在自負帶來的興奮,積極去抵消內心自卑的灰心,沮喪。

就像有的人,總是喜歡用自己的優點跟別人的缺點比較,總是有一種鴕鳥心態,為自己構築了一道脆弱的心理防線,把假想的優越感圈在了自己的舒適區之內。

但是,那些不卑不亢的人,是不怕事也不怕人,折射出的是一種獨立自由的精神狀態。

作為人類文明源頭之一的蘇格拉底,就是這樣一位不卑不亢精神的楷模。

蘇格拉底雖然學富五車,但是卻很少會打著權威的旗號向別人灌輸他的想法。他總是會裝作什麼都不懂的樣子,採用提問的方式讓受眾講出自己的想法,然後再不斷地提出啟發式的反問,讓別人發現真理,獲得知識。

這種不驕傲不自大的氣節,讓他成為智慧的助產師,而不是一個布道者,也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他知識的淵博。

另一方面,當外界與自身信念相悖之時,蘇格拉底也不卑躬屈膝,無懼危難。

在蘇格拉底62歲那年,雅典人跟斯巴達人爆發了一場戰爭,雅典海軍在海戰中獲勝,但是因為一場大雨耽誤了打牢陣亡的屍體,這引起了死者家屬的不滿,於是法庭判決了所有十位將軍的死刑。

蘇格拉底獨自一人反對這個判決,他認為因為個別人的失誤而判所有人有罪是不公正的,作為500人元老院的一員,他拒絕表決,也因此得罪了一些反對派人士。

其實,每個人都要有這樣一種不卑不亢的精神狀態,因為它會讓我們不自以為是也不自怨自艾,懂得拿捏為人處事的尺度。

在過去,每次聚會交流,或是工作會議,當大家觀點不一致的時候,我總是會在還沒聽完對方的意見就急著反駁,為自己辯解,說來說去無法就是想要證明,我是對的,我的觀點有一套自洽的邏輯推演,是絕對有道理,而對於別人的看法卻置之不理。

但現在,因為內心那種不卑不亢的狀態,我不再需要證明自己,不再恐懼變化,所以在跟別人交流的時候,我可以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不去在乎誰是對的誰是錯的,而把焦點放在事情本身,自然地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想法,也認真地聆聽別人的見解。

在這樣一種自在的狀態裡,若這個世界給了你正反饋,你可以心平氣和地接受,不因此趾高氣揚,相反,若這個世界沒有給你正反饋,甚至給你負反饋,你依然能心平氣和地接受,不因此灰心喪氣。

最近在看伯凡老師關於中庸的解釋,忽然發現,不卑不亢的處世之道,其實就是一種中庸之道。

說起中庸,大家都會以為是兩個狀態之間的折中,比如,不卑不亢,就會認為是極端自負和極端自卑的折中。

這種理解顯然是不對的。

按照伯凡老師的說法,中庸,是在兩種力量之間保持一種動態的平衡,找到最恰當的那個點。

哲學家叔本華說過一個刺蝟效應,就是中庸的一個典型例子。

他說,兩隻刺蝟在冬天的時候為了取暖,它們就想抱在一起,但是當它們抱得太緊的時候,自己的刺就會刺傷對方。這個時候,既要取暖,又不能夠刺傷對方,所以這兩隻刺蝟得要在抱緊對方的力度上找到一個中庸的點,在這個點上,會形成一種張力,讓兩隻刺蝟的狀態處於一種最佳的相處模式之中。

其實,不卑不亢的精神狀態,就是在過度自負與過度自卑之間,找到一個恰如其分的點,形成並且保持一個必要的張力。

這種張力,會讓我們客觀地看待周圍的人事物,以一種更加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問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有助於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避免我們內心的焦慮和不安。

不卑不亢的處世之道,作為我生活中的基本信念,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著重塑造這樣一種中庸的精神狀態:

1. 塑造成長型人格,不斷精進自己

我們跟別人的比較時刻都在發生,別人比我們好了,我們往往會自卑,別人比我們差了,我們往往會自負。如果我們陷入跟別人比較的漩渦中,我們就會不斷在自卑與自負之間徘徊不前。

其實,真正重要的不是在別人眼裡表現得有多好,而是自己是否真正的優秀,真正的有實力。

證明自己根本不重要,成長才重要,因為成長若是成真,證明自動完成。

當我們擁抱成長型人格,不斷精進自己,往往就會不卑不亢,從容淡定地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2. 培養共情能力

人是一種社會動物,而人際關係很糟糕的人很難有一種實質性的幸福,但卻更容易變得自卑或者自負。

其實,同理心,或者說共情能力,它是一種對他人的思想,感情,體驗,希望給予理解的能力。擁有共情能力的人,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總是試圖讓自己與別人同頻,而不會以自我為中心。

而我們如果有共情能力,往往就會與他人構建一個和諧的關係,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進而精神狀態也會表現為自信,不卑也不亢。

其實,現在對小孩的教育,不僅僅是要提高認知類技能上,更要著重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讓他們從小就培養一個不卑不亢的精神狀態,因為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幸福和事業成就的往往是那些非認知技能。

而培養共情能力,我們就要養成一個給予以及合作的習慣,願意幫助別人,給別人關懷與理解,同時也願意配合別人,協作完成任務。

3. 不依賴於外界的人事物,自我認可

如果一個人自我認可度很低,往往就會表現出自卑或者自負。

有些人會去追求外在的一些人事物來提升這種缺乏的認可度,但是一旦我們依賴於外界人事物給予的認可,我們就會被它們所控制。

這個世界是不斷變化的,外界的人事物隨時可能離開我們,而依賴於它們的我們,也只能生活在那種不確定的惶恐之中,漸漸會變得自卑或者自負起來。

所以,我們需要建立自我的認可,而不是依賴於他人的認可,這樣才能真正的獨立自由,也才會有不卑不亢的精神狀態。

而建立自我的認可,可以通過培養自己的興趣,獲得持續可見的成就感,也可以反思自己存在的問題,讓自己不斷成長,不斷完善,增加自信。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我們或許自卑過,或許自負過,但是,追求那種不卑不亢的精神狀態,讓不卑不亢所形成的那股張力來引導我們的生活,我相信,我們會變得更自由也更幸福一些。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自言稚語(ID:selfgrowing1118)

理性思考,耐心成長,然後,遇見未知的自己。

封面圖 by Chiara Ghigliazza


今天你做了什麼改變

在你未來的職業生涯中,你或許會經歷不同的公司。這一點輝哥都經歷了:民營企業(華為)、外企(Motorola)、創業公司和網際網路公司(百度)。

你或許會得到連續升職的機遇,或許也會經歷職業「停滯」的窘境。

你或許會在30歲(女生)或者35歲(男生)的時候遭遇自己的第一次「職場中年危機」。

你或許也曾為工作、家庭而陷入深深的焦慮。

你或許遭遇原生家庭困擾。

你或許在滿足他人和尋找自我的道路上彷徨過。

...

這一切,輝哥都曾經歷過。

你或許會問:「怎樣才能發現我自己真正的優勢?」輝哥在2017年2月做的一次知乎Live「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的優勢?」被超過5000名小夥伴聆聽,入選多個知乎榜單。給了無數小夥伴以震撼的啟發。

你或許會問:「一個普通人的財務自由之路究竟何在?」輝哥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你。

輝哥的經歷看似平淡無奇,但他每一次講話都令數千會員感慨萬千。

在他的啟發下,很多人開始像他一樣追求財務和精神雙重的自由,他們開始堅持「100天行動」,開始寫作,運營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出書,還有一些朋友開始了自有品牌的創業之路。

他上期會員語音的主題是「學習制勝」。在語音中他通過親身經歷告訴你如何在職場打造自己獨特的「學習能力」,使你在激烈的職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下面是精選的會員反饋:

@會員 張政

謝謝輝哥分享,輝哥畢業十七年的經驗對我這個畢業三年的人來說是一筆財富!

@會員 Paul

輝哥的「學習致勝」的理念, 在輝哥一直推薦的窮查理寶典中,也提及到, 牛人之間的相似處, 有著很多的相同。作為一個軟體從業者, 對輝哥的動力源, 實踐和體驗, 交流和分享這三個理念非常的贊同。作為輝哥的鐵粉, 一直也實踐著不斷學習的理念, 一直學習著python,英語, 以及鍛鍊著英語演講的能力,每隔一段時間,都能感受自己的進步, 和內心的自信與寧靜。多謝輝哥, 讓我的認知層次不斷上升。現在所欠缺的,就是分享,以後, 要把分享實踐出來, 通過寫作,討論和培訓。

張輝:感謝認可,多分享具體的進步。

@會員 潘潘

聽改變自己語音有三個多月了,這是自己聽的最認真最及時的一次,做了筆記,也第一次反饋。輝哥這次講的主題學習致勝正是我目前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兩點感觸很深,一是思維層次不足的學習,只會讓自己永遠無法實現想要的自由,陷入欲望無法自拔。二是學習的動力之一來於痛苦,一定不能被痛苦徵服。2017年剛剛離開學校,目前學習動力明顯不足,大學屬於學習能力較強學習較快的一類,現在卻總是沒法做到專心,關手機斷網,但還是會在學習時感到焦慮,感覺自己一步步走向失敗,每天會分維度記日記,在學習這一欄持續兩個月沒有實質性的內容讓自己每天寫日記很自責卻又總給自己找藉口開脫,浮躁還是懈怠?現在在外出差,獨自帶隊負責項目,對工作很上心,聽輝哥的話五點半或六點早起,把時間用在記日記和碎片運動上,晚上回來又覺得累了精力不足,似乎一直為自己的CPA開脫,但是我一定要考,一定要考過,到底是差在哪裡了?感覺不太屬於輝哥說的動力不足,希望輝哥下期語音能繼續支招。

現在就加入會員

從現在起,點擊「閱讀原文」加入改變自己會員,就可以在本周日聽到張輝上一期的會員專屬語音《學習制勝》作為額外福利。

想知道會員能得到什麼?↓↓↓點擊閱讀原文,10 秒鐘加入我們。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你不自信的根本原因在於,無法區分自信、自負和自卑
    而這種自負很有可能會毀了他自己。之前也有一些文章表示出,自負其實是由巨大的自卑所造成的,其實這也是一種錯誤的理解。無論是自信,自卑還是自負,都只是一種心理態度,有具有一定的主觀性。而這一切則是由認知所帶來的。
  • 我們活著,要的是自信,而不是自負與自卑
    我們活著,要的是自信,而不是自負與自卑1:闖入我生活的人是你,說愛我的是你,說分手的也是你,最後哭得像條狗的,卻是我自己。2:日落西山你不陪,東山再起你是誰?但自立不要自負,自強不要自大,自由不要自狂!?10:要擁有一顆平常心,不怨怒,不躁進,不強求,不悲觀,不慌亂,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隨緣,順其自然。11:哀莫大於心死,不想說話,不想開門,不想應對任何人,總想著能做個繭,把自我封起,安靜地睡,不帶一絲情緒地睡去。
  • 一個人既自卑又自負,看似內斂深沉,其實是不成熟的表現!
    哈嘍,大家好,我是生活滴答,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可能大家會很奇怪,為什麼一個人會同時兼具自卑和自負呢。其實在一個人具有自卑的品質時往往又會兼具自負。而當小張下一次考試成績又下滑時,他又變得自卑起來,認為自己做事不行,從自卑到自負又到自卑。2、形成原因自卑、自負、自信都不是先天產生的,而是由於親人的對待,朋友的相處,環境的各種因素綜合所形成的。
  • 為什麼有的人既自負又自卑?
    答|百度派 @驚棠很多時候人都會有自卑情結,當一個人面對他無法適當對付的問題時,他表示他絕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時,這時出現的就是自卑情結。這本身也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情節嚴重,極端自卑,那麼就會出現兩種情況:因為極端自卑,性格變得更加內向,不敢與人交往,害羞,緊張,做什麼事都沒有信心,情況嚴重者還會導致抑鬱症。因為內心極端自卑,而自尊心又特強,所以他不想讓人看到他自卑、脆弱的一面,這時他迫切想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起來,久而久之,就發展成為一種病態的自信,即自負。這種人其實他內心是相當脆弱的,不堪一擊。
  • 表面越自負,內心越自卑?
    許多人看著很糙,但看他少年時的日記,可能是個多愁善感的文藝青年呢。大多數心理健康的人,待人接物都相對平和,是因為他們沒什麼陰影,不需要代償心理來為自己開脫困境。相當一部分表面上自負得匪夷所思,還滿口「我根本不在乎」的人,其實是挺在意他人反饋的。就像,許多表面上歡天喜地得匪夷所思的人,私下裡,可能很是抑鬱。
  • 我所有的自負,皆來自於我的自卑.
    它既可以驅動我們去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也會使我們感到不自信甚至自我懷疑惴惴不安。有時自卑感就像心頭的緊箍咒,越去想它時它會箍得越緊,而不去想它雖然會輕鬆些但它卻一直都在。想要真正破除自己的自卑感,首先要了解我們自卑的是什麼,以及這件事對我們的影響。今天想分享兩個跟自卑有關的故事給你們。也許會對有些自卑的人有所幫助。
  • 如果男生處在這三種情況,女生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不然後果自負!
    如果男生處在這三種情況,女生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不然後果自負!愛情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愛情也是很難懂的一件事情,一般在愛情中的人都會沉浸在其中。但是兩個人之間難免會出現一些矛盾,但是在很多時候一些行動會讓對方好感倍升的,如果男生處在這三種情況,女生一定要三思而後行第一種、失戀的時候當一個男生失戀的時候,是最容易被接近的,這個時候她是處在一個極度傷心的邊緣的,這個時候靠近他,給與安慰是真的會使他喜歡上你的。如果不喜歡還是會為你帶來一定的困擾的。
  • 天蠍座—一個能夠把自卑和自負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的星座
    天蠍座的人是付出型的,任何自己覺得不可能的事情就都是會從新的去思考和定義,做事不會魯莽的他們,可能也是會因為一些的事情就是讓他們丟失掉一些的東西,但是,在愛情中的他們只要是找準機會,就是會和自己的愛人成功的走向婚姻的殿堂,那麼在戀愛中的生活也都是會更加的幸福,珍惜好我們的生活,這對於我們的戀愛才是會幸福的
  • 極端自負的人和極端傲慢的人同樣也是極端自卑的人
    極端自負的人和極端傲慢的人,同樣也是極端自卑的人。我有一個朋友非常討厭不上進的人。有時候甚至超出了討厭是深深厭惡。我們見到不上進的人可能會苦口婆心地勸兩句,但是他見到不上進的人就是兩個字噁心。同樣他最恨的就是別人說他不上鏡。
  • 從「自卑情結」 談起
    人又是如何形成一種自卑情結的?為什麼我們說自負可能是自卑的一種偽裝?而另一些人則選擇以迴避他人的方式來逃避自卑感。他們認為只要不與他人往來、並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就能夠避免「比較」的場景,也就不會產生自卑了。一定程度的自卑感,是每個人都會體驗過,也是正常且健康的。而自卑情結卻往往會是不健康的。
  • VIEW韓國正頜手術後那個曾經自負卻因為凸嘴而自卑的女孩現在怎樣
    VIEW韓國正頜手術後,那個曾經自負卻因為凸嘴而自卑的女孩現在怎麼樣了?問韓國正頜手術的魅力到底有多大?來看看這個女孩子從外貌與內裡一路以來的變化歷程你就知道了!我,曾經算是一個比較自負的女孩兒,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對自己的長相不自信起來。
  • 「越不如意,越自卑」:自卑的人常有這三種表現,看看你佔了幾樣
    這些事或許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在記憶深處,它卻像一根釘子一樣牢牢地釘在那裡,使人痛苦、糾結,直接影響我們的為人處世,而且,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它還會一直糾纏著你。這種來自記憶深處的自卑是很難自行消解的,所以,我們會發現,童年不是那麼美好的人,往往都很沉默。
  • 強勢母親養出來的兒女,一個自負,一個自卑,一個自傲
    雖然蘇母的鏡頭不多,但是我們可以從蘇父以及三個兒女的回憶中看出來,蘇母的一個典型性格特徵就是強勢。蘇母要強,蘇父無能,慢慢的在家中的角色就變成了,蘇母強勢,蘇父懦弱。那麼在這種家庭中培養出來的兒女會是什麼樣呢!蘇母的大兒子學習好,蘇父蘇母對他寄予厚望,他也不失所望,成功到美國留學。他的典型性格就是自負。
  • 自負的人都有是什麼心理與表現?
    自負就是一種自信。只不過有些人的自負是有底氣(有貨真價實的東西)的自信,有些人的自負是虛假(掩飾自卑的一種防禦)的自信。在我們的概念中,自負是一種自以為是的個性態度,在我們映象中,自負的人是那種超級自信的人,戲說是那種有點成績就翹尾巴,半罐水響叮噹的人。這本身帶有貶義或嘲諷。若真正有優勢有本事而自負的人,恰是含而不露,其自信是內隱自尊是內涵的。
  • 能從中看見自己的影子的文案‖我所有的自負都來自我的自卑
    我大概只在他身邊自卑過, 溫順像沒有骨架的雛菊 很久以後你在別人眼裡是高冷的 ,你才知道你只給一個人低。I've probably only humbled myself around him. I'm like a daisy without a skeleton.
  • 你是不是也這樣,極端自負又極端自卑
    有的時候,自卑的人才會發出人群中最刺耳最尖銳的聲音。是不是我們身邊都要有幾個這樣的人,虛榮又自卑,不斷偷窺別人卻害怕審視自己。說不上是厭惡還是憐惜,生活給她打開了一扇窗,卻不能讓她自如地生活在窗外的世界裡。她不知道那花團錦簇的真相。不甘心庸庸碌碌活一輩子,又沒有能力掙一個錦繡前程,一邊自命不凡,一邊不思進取。
  • 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為何我們存在著自卑情結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學說範圍是家庭和個人層面的,涉及到我們童年,幼年時期及兒童的教育方式層面的。他的個體心理學以「自卑感」與「創造性自我」為中心,並強調「社會意識」。主要概念是創造性自我、生活風格、追求優越、自卑感、補償和社會興趣。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某個方面的自卑,那我們的自卑是來源哪裡,為什麼我們會產生自卑的感覺呢?
  • 心理學:骨子裡自卑的女人,會出現這三種「肢體語言」
    所以,那些骨子裡自卑的女人,是很難做最好的自己,因為自卑會讓她們畫地為牢,將自己囚禁起來。而骨子裡自卑的女人,常常會出現這三種「肢體語言」。骨子自卑的女人,會習慣性地拒人以千裡之外,不是生性冷淡,而是害怕得罪人。
  • 自卑心理改變方法
    引言:自信、自卑、自負都是現在每一個人面孔展示。自卑的卑微心理自卑這種心理表現為對自己缺乏一種正確的認識,在交往中缺乏自信這是最主要的,辦事無膽量,畏首畏尾,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一遇到有錯誤的事情就以為是自己不好。這樣導致他們失去交往的勇氣和信心。
  • 可能是這三種原因,第三種最重要!女人一定要知道
    可能是這三種原因,第三種女人一定要知道愛情是每個人都會期待的,愛情也是每個人都會追尋的。可有這樣一種男人,他們一直在與女人搞曖昧,在別人的眼裡也許他們已經是情侶了,但他們依然認為自己是朋友關係,因為男人一直沒有表白。如果真是個女人撐不住,主動挑明的話。或許兩個人連朋友都做不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男人呢?這樣的男人心裡又想的什麼呢?